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织田信长对待家臣(柴田胜家与羽柴秀吉的明争暗斗)

织田信长对待家臣(柴田胜家与羽柴秀吉的明争暗斗)会后,胜家得到了北近江,而羽柴秀吉得到了包括京都在内的山城等地,掌握了处于政治中枢位置的近畿地方。会上还决定,今后悬而未决的事项都要由家老合议决定。但是三法师年仅3岁,很明显羽柴秀吉想站在这个孩子背后掌控实权,丹羽和池田两人赞同羽柴秀吉的主张,最终决定由三法师做为继承人进驻安土城。得知织田信长身死的消息后,羽柴秀吉迅速撤兵上洛。其后,在织田信长殒命仅11天的6月13日,羽柴秀吉在山崎之讨伐了明知光秀,一跃成了为主君复仇的大功臣,那个时候胜家还在从越中撤退的途中,结果没有赶上为织田信长报仇的战斗。山崎之战两周后的6月27日,在清洲城召开了关于已逝织田信长权位问题的清洲会议。与会者是包括胜家、羽柴秀吉在内的4位家老,但是其他两人丹羽长秀和池田恒兴都是支持羽柴秀吉的。会议的主要议题是织田信长的后继者和领土问题。胜家认为三男信孝的武勇智略能胜任后继者之位。羽柴秀吉则力推织田信长长子信忠的遗孤三法师

着手统一天下的织田信长于1582年,在本能寺被明智光秀打倒。从此其家臣、武将们围绕着织田信长的权位,开始进行斗争。

羽柴秀吉最先讨伐了谋反者明智光秀,并拉拢织田信长家的家老,渐渐独掌大权。而织田家的首席家老——柴田胜家一直反对羽柴秀吉继承天下人之位,不断与羽柴秀吉进行着斗争。

胜家勇猛果敢,拥有傲人战绩,拥有别名"鬼柴田",是羽柴秀吉称霸天下的强力阻碍。实际上,从织田信长死后直到贱岳之战,两人一直在暗中进行激烈的争斗。

织田信长对待家臣(柴田胜家与羽柴秀吉的明争暗斗)(1)

一、织田信长身死,羽柴秀吉逐渐把控实权,胜家阻止未果

天正10年6月2日,本能寺之变发生时,羽柴秀吉正在中国地区与毛利辉元对战,柴田胜家则在越中与上杉景胜作战。

得知织田信长身死的消息后,羽柴秀吉迅速撤兵上洛。其后,在织田信长殒命仅11天的6月13日,羽柴秀吉在山崎之讨伐了明知光秀,一跃成了为主君复仇的大功臣,那个时候胜家还在从越中撤退的途中,结果没有赶上为织田信长报仇的战斗。

织田信长对待家臣(柴田胜家与羽柴秀吉的明争暗斗)(2)

山崎之战两周后的6月27日,在清洲城召开了关于已逝织田信长权位问题的清洲会议。与会者是包括胜家、羽柴秀吉在内的4位家老,但是其他两人丹羽长秀和池田恒兴都是支持羽柴秀吉的。

会议的主要议题是织田信长的后继者和领土问题。胜家认为三男信孝的武勇智略能胜任后继者之位。羽柴秀吉则力推织田信长长子信忠的遗孤三法师,认为由织田信长的嫡长孙继承权位才符合礼数。

但是三法师年仅3岁,很明显羽柴秀吉想站在这个孩子背后掌控实权,丹羽和池田两人赞同羽柴秀吉的主张,最终决定由三法师做为继承人进驻安土城。

会后,胜家得到了北近江,而羽柴秀吉得到了包括京都在内的山城等地,掌握了处于政治中枢位置的近畿地方。会上还决定,今后悬而未决的事项都要由家老合议决定。

但是家老中的两人都是羽柴秀吉派,会议完全有利于羽柴秀吉,眼看天下的霸权就要落在羽柴秀吉手中了。

织田信长对待家臣(柴田胜家与羽柴秀吉的明争暗斗)(3)

众多家臣中,胜家孤军戒备羽柴秀吉,他只希望可以做为织田家的家老职尽责,不愿羽柴秀吉独揽大权。

会议后,胜家在自己推举的继承人信孝的居城岐阜城,与织田信长的妹妹阿市结婚,两人的婚姻使得胜家和信孝的关系更深一层,与织田家的联系也更紧密了。

其实胜家之所以反对羽柴秀吉,是因为他对织田信长家抱有特殊的感情。织图织田信长的祖先和柴田胜家的祖先在越前国有限深的关系,可以说是同根同源。

所以胜家对织田信长家十分忠心,他是一定会保护织田信长家的,他希望织田信长家主政,自己只做辅佐就可以了。而羽柴秀吉则不这么想。

织田信长对待家臣(柴田胜家与羽柴秀吉的明争暗斗)(4)

他认为无论是织田信长的次子信雄,还是三男信孝都没有能力继承织田信长的大业,现在最有能力的是他自己,也应该由自己来完成织田信长大人未竟的大业。

羽柴秀吉是由农民的儿子成长到如今的地位的,他有这种"天下当由有能者居之"的想法并不让人意外。

二、羽柴秀吉未能成功将织田信长的嫡孙作为傀儡,直接摆出继承人姿态,与胜家决裂

清洲会议之后一个月,三法师还是没能做为织田信长后继人进入安土城,而是住在信孝的岐阜城。羽柴秀吉担心这样下去,三法师就会被信孝或是胜家拉拢。

羽柴秀吉立即向丹羽长秀寄出了书信,要求其将三法师暂时迎住在丹羽的坂本城,借此把三法师同胜家和信孝分开。

而胜家不同意,并在信中批评了羽柴秀吉:三法师殿下移驾后若有什么不测,这将是无法挽回的有失体面的局面。另外胜家还这样写道,应当像之前说好的一样,通过合议一致同意之后再行事。希望以此压制羽柴秀吉的独断专行。

织田信长对待家臣(柴田胜家与羽柴秀吉的明争暗斗)(5)

10月15日,羽柴秀吉独断举行了织田信长的葬礼,在这个有三千人参加的葬礼上,羽柴秀吉摆出了织田信长继承者的姿态。他毫不忌惮地宣告了自己要统一天下的野心,决心与胜家对立。

三、羽柴秀吉将争端诉诸武力,两方在贱岳开战,战状胶着

一个半月后的12月7日,羽柴秀吉终于将争端诉诸武力,他突然带兵包围了胜家一方的长浜城,使其降服。12月20日,羽柴秀吉进攻信孝的岐阜城,强行带走了继承人三法师。

而此时,胜家在越前北庄城(福井城)为大雪所困,无法出兵。不过他没有隔岸观火,而是计划与对羽柴秀吉抱有反感的岐阜的织田信孝,以及伊势的泷川一益联手一起对抗羽柴秀吉,打算在全国范围内拉起羽柴秀吉包围网。

织田信长对待家臣(柴田胜家与羽柴秀吉的明争暗斗)(6)

同时联络了奥州的伊达家,此外还通过高野山向四国的长宗我部家送去了书信,希望与他们联手,另外胜家还想诱使西边的大大名毛利家出动。就这样,羽柴秀吉与胜家的决战之日渐渐逼近。

天正11年2月28日,胜家的军队就出发了,他们沿着纵贯越前南北的北国街道进军。3月12日在琵琶湖北侧的贱岳地区布阵,全军总数约3万人。

得知了这个消息的羽柴秀吉也亲自率军出阵,约5万的羽柴秀吉军抵达战场,两军开始在此对峙。

胜家在能够俯瞰战场的山上建造了大量据点,羽柴秀吉则针对柴田军坚固的布阵,策划出了己方的战略。为防止胜家军沿北国街道南下进军,羽柴秀吉在前线狭窄的平原处建造了长长的篱墙深沟。

他命令士兵不能受敌人挑衅而进行攻击,也不能刺激敌人。羽柴秀吉认为面对以勇猛果敢闻名的胜家,只有将此战变成持久战才有胜算。

而胜家想一口气离开北国行道,冲到长浜平原。他之所以希望能够速战速决,是因为他们策划的羽柴秀吉包围网建立了,胜家和歧阜的织田信孝、伊势的龙川已经联手,选择在贱岳布阵是为了一口气夹攻羽柴秀吉。

四、胜家一方的前田利家背叛,羽柴秀吉胜利,胜家死于北庄城

4月2日,隔着封锁了北国海道的长篱,两军开始了激战。柴田军未能突破羽柴秀吉的深沟长篱,口气南下与友军同时夹击羽柴秀吉的战略,似乎已经落空了。

但是这之后伊势泷川一方进入美浓,织田信孝也出兵了,羽柴秀吉不得不分出两万军队,前去应战,并于4月16日进入大垣城。

织田信长对待家臣(柴田胜家与羽柴秀吉的明争暗斗)(7)

这个时候胜家的外甥佐久间盛政建议,将兵力一分为二进行攻击,趁机奇袭羽柴秀吉防守薄弱的据点。现在羽柴秀吉军数量大减,是千载难注的好机会,胜家下令发动奇袭。

4月20日凌晨,佐久间率约4000人的部队进军,穿过贱岳附近的丘陵地区,在破晓时分开始攻击羽柴秀吉军的据点,深入敌阵的佐久间部队成功攻陷了两个据点。

盛政认为此时胜家的主力部队能突破羽柴秀吉的防御线,成功南下,请求胜家进军。但是胜家得知这个建议后,却下令盛政尽快退回本阵。

他在信中写道:羽柴秀吉行军迅如猿猴爬树,若在你未率军回营之时,羽柴秀吉折返而归,我军败势则一目了然。

就在胜家反复催促盛政退兵的时候,夜幕降临了。晚上,胜家得到了一个惊人的消息,出兵歧阜的羽柴秀吉率领1万5000人从战场返回了。

原来羽柴秀吉在大垣城知悉了胜家的奇袭,仅5小时便行军52公里神速返回,直到这个境地,佐久间队才开始撤退。

织田信长对待家臣(柴田胜家与羽柴秀吉的明争暗斗)(8)

21日深夜,佐久间在贱岳与羽柴秀吉军开战,佐久间部队一边撤退一边攻击,羽柴秀吉军步步紧逼,攻防战进入了拉锯阶段。在两军僵持之际,盛政期待着利家的支援,在撤退的同时整顿军势,试图反攻。

负责支援佐久间的前田利家军约2000人,若能支援盛政,盛政未必会败。然而此时,前田利家看到羽柴秀吉军占上风,突然从前线撤退了,失去了利家后援的佐久间部队兵败如山倒。

得知了此事,胜家方的其他部队也都从前线撤退,此时战况急剧倒向羽柴秀吉一方。

天正11年,公元1583年4月21日,胜家决定退兵。一直退到了越前的北庄城。至此贱岳之战以羽柴秀吉的胜利告终。

在北庄城,胜家被羽柴秀吉的军队包围,在城中,胜家与80位家臣、妻子阿市最后一次举杯畅饮。翌日,柴田胜家与妻子阿市在熊熊烈火中相依而去。

织田信长对待家臣(柴田胜家与羽柴秀吉的明争暗斗)(9)

结束语:

前田利家的背叛脱逃对胜家军造成了重大冲击,这也直接造成了柴田军全体的败退。

其实前田利家一直是以对自己有利为原则而行动的,他们的撤退并不令人意外。前田利家撤退后,胜家也认识到了至此,织田家的家老合议制难以维持。

在这场战役后,他感觉到羽柴秀吉的时代已经到来,而自己仍想维持织田家旧制,也开始觉得自己没有跟上时代。

织田信长对待家臣(柴田胜家与羽柴秀吉的明争暗斗)(10)

其实胜家在织田信长军团里也算是个优秀的人物,做事有板有眼,考虑周到,是拥有整顿统帅织田信长军团的能力的。

如果是和平年代,胜家的做法可能是最理想的。然而身处战国,人们都愿意追随有实力、有能力的人,这种潮流造就了羽柴秀吉。

参考文献:《太阁记》《贱岳合战记》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