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日签订的广场协议(84年日本广场协议)
美日签订的广场协议(84年日本广场协议)1989年,当日本央行意识到泡沫过大时,开始出手干预。用国人喜欢讨论的方式,”是保房价还是保汇率?“,日本选择了硬着陆,从1989年5月至1990年8月,日本央行5次加息,将利率由2.5%上调至6%。一年之内日经指数从38915.8点跌破14000点,跌幅高达64%。楼市也秒入寒冬,日本房地产市场1991年崩盘,东京的住宅用地、商业用地、工业用地价格急剧下跌。人们从银行以非常低的成本拿到钱,也没有去消费,国内消费早已经过剩,于是就把钱投到了股市和楼市。不仅如此,大量不受管制的国际资本流入日本,继续炒作资产。据计算那个时候日本的股市上涨了三倍,地价平均上涨了四倍,核心地区的地价甚至上涨接近十倍。1985-1988年,日元升值1倍,德国马克升值了1.4倍,法郎升值1.1倍,英镑升值70%,像瑞士、意大利等欧洲重要货币也都大幅升值。美国人没有意料到美元会贬值如此之快如此之大,弱势美元难以吸纳到足
广场协议出炉
1989年9月22日是个星期天,G5集团(美、日、英、德、法)的财政部长和央行行长齐聚纽约中央公园对面的广场饭店,讨论各国汇率和全球贸易平衡。东道主新上任的美国财政部长詹姆斯·贝克,因为飞机在芝加哥遭遇大雾延误,到的最晚。大藏省(财政部)国际金融局局长行天丰雄因为级别不够,待在会议室的隔壁房间,但隔音效果不好,会议的发言他全程都听得很清楚。
大藏大臣(财政部长)竹下登很爽快:“可以升值20%,OK的。”不止日本,英法德三国也是希望美元贬值,缓解本国货币贬值的压力,对广场会议讨论的议题一路开绿灯。下午4点30分,会议在融洽而热烈的气氛中结束,形成了会议公告:美元有序贬值,另外4国对美元升值。史称“广场协议”。新闻发布会上,有记者向竹下登提问:“为什么能容忍日元升值?”竹下登笑道:“因为我的名字里有‘登’啊(日语中“登”与“升”相近)。就算日本升值到190日元兑换1美元(当时汇率是260日元兑换1美元),也无所谓啦。”
1985-1988年,日元升值1倍,德国马克升值了1.4倍,法郎升值1.1倍,英镑升值70%,像瑞士、意大利等欧洲重要货币也都大幅升值。美国人没有意料到美元会贬值如此之快如此之大,弱势美元难以吸纳到足够的国际资本购买其国债来为财政赤字融资。1987年2月,美国财长又号召七国集团在法国巴黎召开多边协调会议,并达成同意采取联合措施稳定美元汇率的协议,史称“卢浮宫协定”。
蛋哥前面也说了,日元汇率升值势必对企业出口产生影响。为了应对日元升值,日本制造业工厂恨不得把毛巾的最后一滴水都给拧出来。日元一直在涨。能降低成本的手段都用完了,日本企业只能把自己的生产线转移到人力物力更便宜的地方,比如东南亚、中国。1986年日本失业率突破3%大关,东京还爆发”反解雇、反降薪“的游行示威。作为配套措施,日本政府下调银行利率,到1987年2月已从5%将至2.5%。与此同时,日本政府还宣布了一个6万亿日元的财政刺激计划,主要投向低效率的基建。
人们从银行以非常低的成本拿到钱,也没有去消费,国内消费早已经过剩,于是就把钱投到了股市和楼市。不仅如此,大量不受管制的国际资本流入日本,继续炒作资产。据计算那个时候日本的股市上涨了三倍,地价平均上涨了四倍,核心地区的地价甚至上涨接近十倍。
1989年,当日本央行意识到泡沫过大时,开始出手干预。用国人喜欢讨论的方式,”是保房价还是保汇率?“,日本选择了硬着陆,从1989年5月至1990年8月,日本央行5次加息,将利率由2.5%上调至6%。一年之内日经指数从38915.8点跌破14000点,跌幅高达64%。楼市也秒入寒冬,日本房地产市场1991年崩盘,东京的住宅用地、商业用地、工业用地价格急剧下跌。
和日本疯狂泡沫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德国。由于对一战后,魏玛时期恶性通胀深刻记忆,德国对宽松货币政策持保留态度。广场协议后,德国也下调存款利率,但幅度要小于日本,也没日本那样疯狂去刺激经济。德国股市、房地产尽管有起伏,没有造成剧烈震荡,再加上德国抓住了两德统一的契机,就平稳地走出了困境,坐稳了欧洲领头羊的地位。
做个简单的总结,广场协定让日本以较低的成本完成了全球扩张布局。尽管岛国经济因此陷入衰退,但广场协定不是诱发问题产生的根源,日本自己的脱实向虚才是。日本的教训已充分说明,金融业固然不可或缺,但绝不能缺乏管束,任其疯狂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