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路遥高加林的性格特点(三十多年后再谈高加林)

路遥高加林的性格特点(三十多年后再谈高加林)但就我的浅显认识看来,我认为无外乎贯穿全书的两个字:选择。《人生》作为一部中篇小说,在长篇小说横行其道的今天,依然被读者喜爱,其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摘自于路遥“文学教父”柳青的《创业史》,从发行迄今更是已经快60年了。评价一部文学作品的好坏和价值,时间是最有发言权的。

早晨从下午开始,带你一起再读路遥《人生》,每次都有新体会。

路遥高加林的性格特点(三十多年后再谈高加林)(1)

路遥《人生》

路遥的《人生》发表于1982年,迄今已经逾37年了。

我们最熟悉的书中扉页上的那句话:

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

摘自于路遥“文学教父”柳青的《创业史》,从发行迄今更是已经快60年了。

评价一部文学作品的好坏和价值,时间是最有发言权的。

《人生》作为一部中篇小说,在长篇小说横行其道的今天,依然被读者喜爱,其原因是多种多样的。

但就我的浅显认识看来,我认为无外乎贯穿全书的两个字:选择

路遥高加林的性格特点(三十多年后再谈高加林)(2)

路遥《人生》

“选择”看似容易,其实很难。

难就难在你选择了其一,就会放弃另一,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选择”看似很难,其实简单。

简单在于你选择了其一,那就坚定选择,任尔东西南北风。

“选择”看似简单,其实很苦。

苦就苦在你选择了其一,就有对或有错,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路遥《人生》中的高加林,刘巧珍和黄亚萍就经历了这一系列的选择。

我一直认为高加林并不是传统人设中的“陈世美”,他只是在不同的人生境遇里,做出了最合适的选择。

路遥高加林的性格特点(三十多年后再谈高加林)(3)

路遥《人生》

高加林在还是乡村民办教师的时候,他从来就没有正眼瞧过刘巧珍这样的农村姑娘,因为他虽在身在农村,但是志存高远。

他寄希望在几年后,能够通过考试,转为正式教师,到时再努努力,说不一定还能成为诗人,作家或者记者,这样的人生才是他梦寐以求的人生。

可是这个梦的基石在全书的开局就被高明楼的儿子三星给毁了,高加林失去了乡村教师的工作,就等于失去了后面的一切可能。

刚准备腾飞的他,还没来得及起飞,就被死死地钉在了这贫瘠的土地上了。

高加林就是在这人生的低谷中,选择了刘巧珍。

而对于刘巧珍来说,高加林的不幸却成了她的幸运,于是她把握住了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把她朝思暮想的高加林追到手了。

高加林选择了刘巧珍,就表明了他选择了认命,那么他就必须放弃他原来的梦想。

刘巧珍选择了高加林,从她心底里来说是高攀,所以她也必须付出更多辛苦来换得这份感情。

路遥高加林的性格特点(三十多年后再谈高加林)(4)

路遥《人生》

如果人生的道路就这样平平常常的走下去,那么他们的选择就是唯一的选择,也就没有了是非对错。

可是人生总是不会让你太安稳,岔路总是一个接着一个的,等待你来选择。

高加林的叔父高玉智在外当兵多年,终于荣归故里了,而且当上了地区的劳动局长。

俗话说: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虽然这不是高玉智的本意,但是怎奈何下面的人想入非非呢。

高加林的乡村教师的职位是县劳动局长马战胜和大队书记高明楼一起策划弄掉的,他们怕高加林在高玉智面前告他们一状,同时也想拍拍这位新任领导的马屁,于是就合计着给高加林安排了一个县委通讯组通讯干事的工作。

这对于高加林来说,那可是天大的好事,是他曾经的终极梦想,他连考都没考虑,就欣然接受了马战胜的安排。

于是半个月后,高加林就从农民变成了工人,紧接着再摇身一变,又变成了县委的干部。

路遥高加林的性格特点(三十多年后再谈高加林)(5)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