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刘克庄 沁园春(臧克家改沁园春)

刘克庄 沁园春(臧克家改沁园春)臧克家身边坐着的袁水拍听得直捂脸,连忙去扯臧克家的袖子,悄悄地小声提醒他:“不用毛主席打电话!”臧克家听后,喜不自胜的直接跟毛主席道谢。不过,臧克家作为一个诗人,很有一些文学创作者的单纯,在毛主席答应了他的请求之后,就继续跟毛主席“确认”,请求毛主席给负责这方面的同志打电话,一定要把纸张给留够。臧克家坦然地说:“印五万份比较合适。”毛主席看着臧克家正直坦然的模样,笑呵呵地说:“好,就按照你说的做,印他五万份!”

随着聊天不断深入,毛主席对臧克家更加欣赏,臧克家也感觉自己和毛主席之间的距离又近了一步。在聊到了《诗刊》创刊时,臧克家跟毛主席聊起了期刊印刷数量的问题。

当时,新中国刚刚成立,所有的物资都非常紧张。纸张资源当然也不例外。在经过仔细的核算之后,文化部的负责人跟臧克家说:《诗刊》只能印刷一万份。

在臧克家看来,一万份实在是太少了。要是《诗刊》里加上了毛主席的诗词,到时候肯定会供不应求,让真正需要这一份期刊的人 买不到。

毛主席很和蔼的问臧克家:“你认为应该印多少份呢?”

臧克家坦然地说:“印五万份比较合适。”

毛主席看着臧克家正直坦然的模样,笑呵呵地说:“好,就按照你说的做,印他五万份!”

刘克庄 沁园春(臧克家改沁园春)(1)

臧克家听后,喜不自胜的直接跟毛主席道谢。不过,臧克家作为一个诗人,很有一些文学创作者的单纯,在毛主席答应了他的请求之后,就继续跟毛主席“确认”,请求毛主席给负责这方面的同志打电话,一定要把纸张给留够。

臧克家身边坐着的袁水拍听得直捂脸,连忙去扯臧克家的袖子,悄悄地小声提醒他:“不用毛主席打电话!”

臧克家这才从喜悦的情绪中脱离出来,他不好意思地朝着毛主席笑了笑。毛主席见状,更加喜欢臧克家这个心怀赤子之心的诗人了。

不知不觉,毛主席就跟臧克家聊了整整两个小时。臧克家一行人意识到,不能再多占用毛主席的时间了,就起身与毛主席道别。

刘克庄 沁园春(臧克家改沁园春)(2)

直到离别时,臧克家还是觉得,自己还有很多话没有跟毛主席讲完。毛主席也感觉意犹未尽,他站起身来,亲自把他们送到了客厅门口。等人都快走出去了,毛主席还高声嘱托道:等你们的期刊出来了,记得送我一份呀!

毛主席同意“改词”的深意

毛主席之所以同意臧克家把“腊”改成“蜡”,是因为臧克家的一句话说得非常得毛主席的意:这样改更加“通俗易懂”。

上文中也提到了,毛主席曾经给臧克家写的信里提到了“改正错字”四个字。简单来说,就是毛主席从一开始就很想知道,自己的诗词当中,有哪些是不容易被人理解的,或者认为是“错误”的。

刘克庄 沁园春(臧克家改沁园春)(3)

所以,当臧克家提出,“腊”字是什么意思的时候,毛主席不回答,反而让他把自己的理解说出来。

其实,毛主席就是想要换一个视角,从“读者的立场”去看,这首词到底是个什么意思,究竟有没有“缺陷”。

毛主席担心出现这样的问题:自己在写作的时候,有时就是即兴创作,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这样的话,读者能够理解自己的意思吗?他们阅读起来会有障碍吗?

这就是毛主席重视的问题。因此,面对臧克家的疑问,他故意不解释“腊”的意思,是想先听听臧克家的理解。

臧克家是一位诗人,也是当时知识分子当中的佼佼者。如果这个“腊”字,连臧克家都不能理解的话,那么其他的普通老百姓就更加看不懂了!

刘克庄 沁园春(臧克家改沁园春)(4)

对于毛主席来说,老百姓看不懂的东西,就不是自己想要的,就是“错误”的,需要修改!

也正是因为这样,语言通俗易懂,变成了毛主席诗词的一大特点。

可见,在毛主席的心里,永远是把人民群众放在第一位的!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