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善于发现独立思考的故事(第31篇智慧)
科学家善于发现独立思考的故事(第31篇智慧)直到新石器末期生产力发展起来,即使分配已略有不均,也不会像部落时代一样大批人饿死。单个家庭强大到可以基本抵御自然灾害和猛兽天敌,单个家庭即使不靠部落也能存活。畜牧、农耕开始出现,剩余价值开始出现,因为各种原因导致财富分配不均,此时私有化开始出现。因为那时人们就已知道只有利他与互助,保证整体利益就是在保障自己的安全。所以当时能形成了第一部分所讲的氏族部落的5点文化特征(平等、对称、互助、悠闲、探索),和交易互助的6点底层规则(共生、共营、透明、极简、限量、限利)(简称5 6模式)。人类在这种天下为公、整体互助的氏族及部落环境下演化适应了几万年,本能的适应这种紧密合作互助的感觉,这就是人们内心的舒适之源。一个小个体显得微不足道,但团结一致,先整体而后个体,先利他后利己,整个军团就会显得强大无比。我想,难道蜜蜂、蚂蚁个体就不怕死吗?难道个体就会自动的违背自私基因的基本法则变得无比崇高了吗?我看不
在遥远的大海中央有一座“人人之岛”,岛上安宁的住着一百多位初心部落的族人。当他们生活了几万年的小岛在最近的几千年里逐渐“沉没”以后,酋长和族人们心怀彷徨和焦虑被“裹挟”到了“孤独之岛”,从而开启了一段与祖先的内心喜好不同的人生游戏。虽每日面向未来,却心盼从前,他们还能找到回家的路重返家园吗?......
摘自原创《初心部落,找回失落的家园!》之第二部分:文明2.0--“勇敢者”游戏 /续上:
第3节:人类何时给自己挖了第一口零和游戏陷阱一、蜜蜂与行军蚁
我们都知道小小的蜜蜂可不好惹,不是因为一个蜜蜂的强大,而是整个蜂群的英勇无畏。我记得我读小学的时候,有一次顽皮不懂事,拿着树棍去捅蜜蜂进出的蜂箱出入口,想把蜜蜂都赶出来。没想到这惹了大麻烦,一群蜜蜂玩命一样向我扑过来,用针蛰我,我只能边打边退,脸上被蛰了几个大包,耳朵里面还拍死一只。从此我记住了,蜜蜂是强大的动物,不好惹,后来我才知道其实蜜蜂蛰了我以后它也会死,蜜蜂不计个人得失宁死也要把我击溃。类似的社会型动物还有蚂蚁,比如行军蚁,当遇到沟壑,它们会前赴后继地咬合在一起,形成“蚁桥”,以便于其他蚂蚁快速通过。在这个过程中,个体不会考虑自己的死亡,而是以整体大局为重。人类近亲黑猩猩,当遇到强大外敌时,最强壮的雄性黑猩猩们并不是首先自顾逃命,而是奋不顾身,保护弱小和孩子先离开躲藏。
一个小个体显得微不足道,但团结一致,先整体而后个体,先利他后利己,整个军团就会显得强大无比。我想,难道蜜蜂、蚂蚁个体就不怕死吗?难道个体就会自动的违背自私基因的基本法则变得无比崇高了吗?我看不是,因为几千万年的适应演化,让他们的基因记住了一个法则:自己个体十分渺小,无法单独对抗敌人,所以只能先整体后个体,先利他后利己,利他才能利己,只有种群强大了自己才能更好存活,后代才有机会繁衍。这其实是一种“间接利己”的思维方式,逻辑上并没有否定利己的本能。假如蜜蜂和蚂蚁是纯粹的只利己,那么种群和自己都将一起灭亡,没有个体能够幸存。我们不妨假设一下,假如工蜂发现了强大的敌人就各自四散逃命,留下蜂王来抗敌,再假设工蜂采来花蜜后不是交公存储、不是平均分配,而是互相抢夺,那么这个蜂群还能存在多久?每一个蜜蜂个体又能存活多久?
因此,先利他后利己,或者利他才能利己,是社会性动物在原始时期提高整体凝聚力、生存力,共同适应森林法则的最有力武器。原始人类的个体并不强大,但他们的做法和蜜蜂蚂蚁是一样的,因为森林法则让他们天生懂得“整体大于个体,整体强才能保障个体活”的大道理。所以,在那些越边远、越原始的山寨,村民们就越能显现出团结抗敌共同进退的面貌。正由于有这些“森林原住民”千百万年来的合作与努力,共同适应森林,才让森林法则并非只有单纯的“黑色”。直到小部分智人给森林硬生生的涂成了黑色为止。
这样推演后就不难理解,为何原始部落要采用平等互助、紧密合作的共赢策略。
因为那时人们就已知道只有利他与互助,保证整体利益就是在保障自己的安全。所以当时能形成了第一部分所讲的氏族部落的5点文化特征(平等、对称、互助、悠闲、探索),和交易互助的6点底层规则(共生、共营、透明、极简、限量、限利)(简称5 6模式)。人类在这种天下为公、整体互助的氏族及部落环境下演化适应了几万年,本能的适应这种紧密合作互助的感觉,这就是人们内心的舒适之源。
直到新石器末期生产力发展起来,即使分配已略有不均,也不会像部落时代一样大批人饿死。单个家庭强大到可以基本抵御自然灾害和猛兽天敌,单个家庭即使不靠部落也能存活。畜牧、农耕开始出现,剩余价值开始出现,因为各种原因导致财富分配不均,此时私有化开始出现。
随着特权与财富世袭开始出现,“利他才能利己”的蜜蜂模式开始悄然退出历史舞台,“纯粹的利己主义”独狼模式开始全面涌现,既:不用利他、纯粹利己。
从此,人际关系博弈的主流开始由合作变为对抗,由正和游戏演化为零和游戏。纯粹利己主义一旦开始发生,就没有那种力量能够再挽回。从此以后,贪婪与焦虑、恐惧与兴奋成为我们日常生活挥之不去的“标配”,那种在悠闲中婴儿般的睡眠也再难以挽留。我们不要以为人类一开始就是现在的样子,从智人已发展了20万年来看,其实“纯利的己主义”是最近几千年才出现的意外情况。
直到信息化、智能化的到来,开启了人类关系的新时代,社会关系网再一次扁平化,好像给我们带来一丝转机的希望!这一内容后面再专门讨论。
二、囚徒困境下谁能获益?
尽管不少人知道博弈论中的经典案例“囚徒困境”,但为了后面的重要论述,我这再复述一下囚徒困境的案例。
两个初次共谋犯案的罪犯囚徒A和囚徒B都被警察抓住后,分别关在不同的屋里审问,相互不能沟通。警察明知两人有罪,但由于缺乏有效证据,所以警察想了个办法,警察分别告诉两人:如果两人都不坦白,各判刑一年;如果两人都坦白交代整个共谋犯罪过程,各判八年;如果两人中一个坦白,另一个不坦白,坦白的马上放出去,不坦白的判十年。
于是,每个囚徒都面临两种选择:坦白或不坦白,坦白就代表互相揭发、不再与另一个伙伴继续合作,而不坦白代表坚决不揭发同伴,坚定的与另一伙伴继续合作。然而,不管另一个同伙选择什么,囚徒假如纯粹从自己个人的利益出发最优选择都是坦白:因为如果同伙不坦白、自己坦白的话就可以直接放出去,坦白比不坦白好;但如果同伙坦白了,而自己也坦白了的话判八年,比起自己不坦白来说还少坐了两年牢,还是坦白比不坦白好。最后,两个罪犯都选择了坦白相互揭发(不相互合作),于是各判刑八年。读者可能会问,为什么两人都不选择不坦白呢,那样各判一年多好呀?但问题是,你敢确认另一个囚犯会坚定的咬死不坦白吗?
其实《囚徒困境》就是这样最大限度地衡量着人性,在双方纯利己主义观念的引导下,必然选择最利己的选项,但是对个人来讲的最佳利益选择却并非团体的最佳选择,而团体的最佳选择却恰恰就是绝大多数个人的最佳结果。对这一点,“智慧”的人类囚徒们多数都没有想明白,而笨笨的蜜蜂们却早就“想”明白了。
人类在自以为聪明的利己主义引领下,长工、地主、骗子、演员,各自只站在自己的利益角度,每天都在重复着囚徒困境中的“非合作博弈”。表面上儒雅翩翩,但暗藏博弈,无休无止、永无协作、损耗巨大,难回“利他再利己”的合作博弈状态。
假如接下来,囚徒A和囚徒B换两了个人,比如换成了母女俩,或者父子、亲兄弟,故事结果会有变化吗?这个时候,两个囚徒的心境和思想可能就大不一样了,父亲为了让儿子不坐牢去娶媳妇,而坚定的选择不坦白(与伙伴合作),儿子为了让老父亲早日出狱看病,也坚定的选择不坦白,于是结果就大不一样了,双方仅仅各判刑一年。这就演化成合作的博弈,实现了整体利益最大化,同时在平均后个体利益也达到了最佳。
再假设,囚徒A和囚徒B刑满释放后,在一起相互交流反思后,发现了合作的巨大好处。在第二次共谋犯案时,又被同一个警察抓住,警察又给了同样的规则,大家猜A和B会如何选择?假如两人不傻的话,这次就会坚定的选择不坦白(相互合作),每人仅仅判了一年。所以重复一次游戏,结果就会大不一样。
盗墓贼的故事:
我听一个专家说,盗墓贼很多是父子合作的,否则会相互极不信任,难以盗墓成功。墓穴一般很深,挖开一个井口后一人先绑着绳子下去,把财宝一袋袋的推送出来。另外一个人在上面放风和拉绳子,先把一袋袋财宝拉出来最后再把下去的那个人拉上来。但问题来了,一旦上面这个人起了歹心,下去的这个人可能就万劫不复,可能被上面的人埋在里面或者置之不理,财宝就悄无声息的全都归了上面拉绳子的人。所以上面的人只能是自己亲生老父亲,连亲兄弟都不一定可靠。这就是绝对的信任、高度的利他思维引发的合作模型,利他之后方能利己,实现二人整体利益最大化,哪怕有一点点利己优先的猜忌怀疑,合作都不可能完成。所以利他后再利己的力量是非常强大的。
这就像当年的部落族人一样,几乎每天见面,相互绝对信任,因此互助、互保、合作利他就是常态、就是生存信条,是不用思考的底层规则。
所以我们要理解那些能坚守合作策略的“囚徒”在想什么,从而对应采用某种切实的机制,把所有人类互相变为熟人,甚至“亲人”。采用“利他方能利己”的底层规则,促使团队整体利益最大化。
三、从前广泛的互助利他,被不知不觉的演化为纯粹利己
中国有句古语叫“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所有生物都有自保安全、提高生存几率的本能,利己就是为生存,无可厚非。但换另一个角度看,假如一心为己、纯粹利己弱化合作,又可能导致更快的天诛地灭,比如囚徒困境、盗墓贼故事、族人互保的故事充分的说明了这一点。在外界强大,而个体弱小时,很容易形成利他再利己的群体合作策略,虽然本质上还是为利己,但表现出的行为却是“先要利他”。这就像在“囚徒困境”案例中,部落族人和蜜蜂一样,大家都默契的坚定的选择了对伙伴的合作,而不是背叛,物资公有、共同对敌,从而整个集体得到了最优解。
当人类个体的力量强大到自己可以基本屏蔽自然危害,不靠族人保护的时候,纯粹利己的先决条件就可形成。当开始有了剩余物资,少数富余者就想要保全自己捕获的食物或物资,而想尽一切办法抛弃平均分配主义,利用信息不对称不公开的漏洞,一小撮偷偷私有化的人群就出现了。这相当于在原本互信的囚徒中,突然出现了几个“不合作的背叛者”,在此情况下请问其他几百个“囚徒”当如何选择?还继续拿出食物共有吗?还继续分享所有信息吗?
毫无疑问,当“劣币”出现后,其他囚徒就没有其他的选择,只能先利己考虑自保,都选择了坦白、背叛或不再与伙伴精诚合作,以确保自己得到的结果不至于最坏。于是纯粹的利己主义就像病毒传播一样,让人抛弃了利他优先的互信互助,在极短时间内摧毁5 6模式,并持续至今。
进入文明2.0,人类在纯粹利己主义的强大力量支配下,诱发了广泛的同类相争。社会资源网越来越趋向深度中心化,将人类尤其是长工不知不觉的放置于看不见边际的“文明陷阱”里。
以下章节将用一个个的案例, 剥茧抽丝、寻根溯源的讨论现有游戏规则与财富流向是如何形成的,谁在推波助澜、谁能受益。
(未完待续、每日更新,先连载后刊发,谢谢支持!原创艰辛,请尊重创作人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