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海洋经济(广东海洋生产总值居全国首位)
广东省海洋经济(广东海洋生产总值居全国首位)《规划》提出,到2025年实现海洋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5%,海洋生产总值继续保持全国首位,建成10个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打造5个千亿级以上的海洋产业集群。《规划》依据国家海洋经济总体部署和《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编制,是指导“十四五”时期广东海洋经济发展的专项规划。规划范围包括,广东省全部海域和广州、深圳、珠海、汕头、佛山、惠州、汕尾、东莞、中山、江门、阳江、湛江、茂名、潮州、揭阳15个市所属陆域,海域41.9万平方千米,陆域8.8万平方千米。“我省海洋经济总量大、海洋产业门类齐全,但海洋经济的整体结构仍以传统海洋产业为主。”12月14日广东省政府新闻发布会上,省自然资源厅副厅长、省海洋局局长屈家树介绍,2020年,滨海旅游、海洋交通运输、海洋渔业3个传统产业增加值,占全省12个主要海洋产业增加值比重高达83%,新兴产业尚处于培育阶段。传统
广东海域辽阔,因海而兴,海洋经济产业占比举足轻重。12月14日,广东省政府官网发布了《广东省海洋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下称《规划》)。
官方数据披露,广东省海洋生产总值从2015年的1.44万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1.72万亿元,连续26年居全国首位,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约五分之一,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15.57%。
12月14日,《广东省海洋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新闻发布会,省自然资源厅、省发展改革委员会、珠海市政府、湛江市政府相关负责人出席。
“十四五”时期,内外部发展环境面临着复杂变化,不确定性明显。《规划》指出,广东省海洋经济发展存在速度与质量不平衡、区域发展不平衡、创新驱动不充分、对外开放合作不充分、综合治理能力建设不充分等问题。
“我省海洋经济总量大、海洋产业门类齐全,但海洋经济的整体结构仍以传统海洋产业为主。”12月14日广东省政府新闻发布会上,省自然资源厅副厅长、省海洋局局长屈家树介绍,2020年,滨海旅游、海洋交通运输、海洋渔业3个传统产业增加值,占全省12个主要海洋产业增加值比重高达83%,新兴产业尚处于培育阶段。
传统海洋产业转型升级加速。广东省重点支持海洋电子信息、海上风电、海洋生物、海洋工程装备、天然气水合物、海洋公共服务六大产业,推动其成为全省海洋经济增长的新动能。
屈家树表示,这六大产业的年均增速,高于全省海洋经济增速5个百分点。全省还建成省级以上涉海平台约150个,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以及天然气水合物钻采船(大洋钻探船)、南海海底科学观测网等一批海洋领域大科学装置建设加速。
《规划》依据国家海洋经济总体部署和《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编制,是指导“十四五”时期广东海洋经济发展的专项规划。规划范围包括,广东省全部海域和广州、深圳、珠海、汕头、佛山、惠州、汕尾、东莞、中山、江门、阳江、湛江、茂名、潮州、揭阳15个市所属陆域,海域41.9万平方千米,陆域8.8万平方千米。
《规划》提出,到2025年实现海洋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5%,海洋生产总值继续保持全国首位,建成10个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打造5个千亿级以上的海洋产业集群。
重点支持海洋新兴产业
推进重大产业项目向东西两翼布局
在广东省政府新闻发布会上,省发展改革委二级巡视员苏伟光表示,“十四五”时期,广东将不断强化沿海经济带产业支撑,提升沿海经济带与珠三角地区通达水平,着力打造东西两翼新增长极。
在加大沿海重大产业集群投资力度方面,进一步优化沿海经济带重大产业布局,推进重大产业项目向东西两翼布局。以及,加快传统海洋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海洋新兴产业,重点支持前述六大产业发展,逐步形成石化、钢铁等沿海重化产业带和核电、海上风电等清洁能源产业集群。“统筹部署产业链集群发展所需新型基础设施,重点支持各类重大区域发展平台开发建设。”苏伟光说。
汕头、湛江定位为省域副中心城市,分别位于广东省东西两翼。除加码交通枢纽建设外,苏伟光还介绍,“十四五”期间,规划打造汕头海上风电创新产业园,建设粤东千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基地。另外,支持湛江发展海工装备、钢铁等临海工业,以及推动广州、深圳与湛江、汕头深度协作。
根据《规划》,海洋产业集聚发展示范工程共10项,总投资额4243.43亿元,投资最大的是1000亿元的核电项目。其次是950亿元的绿色石化项目,建设广州、惠州大亚湾、湛江东海岛、茂名、揭阳大南海等五大炼化一体化基地,建设一批高端精细化工产品和化工新材料项目,到2025年形成炼油9000万吨/年、乙烯900万吨/年、芳烃500万吨/年以上的生产能力。
海上风电项目投资900亿,重点建设省管海域阳江南鹏岛、沙扒、青洲,湛江外罗、徐闻、新寮,珠海桂山、金湾,惠州港口,汕尾后湖、甲子,揭阳神泉、汕头勒门、海门等海上风电项目。
保护修复海洋自然资源
加快推动社会资本参与
为海洋生态保护和修复提供数据支撑服务,官方构建了省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进一步摸清海洋资源家底并开展定期监测。以及,强化海岸线常态化考核监管,确保大陆自然岸线保有率达到目标要求。
“正在编制的《广东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将海洋生态保护修复作为重要内容,提出重点提升珠江、韩江等重要河口生态环境,开展大亚湾-大鹏湾、靖海湾、柘林湾等重要海湾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加强南澳岛-澎湖列岛等海岛生态保护,重点实施海岸线生态修复、魅力沙滩、滨海湿地修复、海堤生态化及美丽海湾‘五大工程’。”屈家树表示,《广东省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也提出若干海洋保护修复重大工程。
官方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广东省累计整治修复海岸线480多公里。屈家树表示,争取有国家资金约3.6亿元,用于支持揭阳、阳江和珠海市海洋生态修复项目实施。省财政也持续加大资金支持力度,从2019年起专门设立海岸带生态修复专项资金,共投入13.5亿元,开展海洋生态修复项目45个。
按照《规划》,通过探索赋予一定期限的自然资源产权等激励政策,鼓励社会资本进入生态修复领域。对发展海洋生态产业,包括海洋环境监测及海洋生态修复工程设计、施工和维护等产业,持鼓励态度。
11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的意见》,探索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多元化、市场化投入机制,通过给予一定的政策激励,构建持续回报和合理退出机制。“实现社会资本进得去、退得出、有收益,从而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路径。”屈家树说。
围绕解决海洋生态产品“难度量、难抵押、难交易、难变现”等问题,要建立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利益导向机制。《规划》提出,探索培育“蓝色”碳汇产业,包括建设可持续性海洋牧场等重要海岸带生态系统,发挥浮游植物、藻类和贝类等生物的固碳功能,试点研究生态渔业的固碳机制和增汇模式,开展海水贝藻类养殖区碳中和示范应用。
来源:《广东省海洋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