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茶马古道文化驿站(香格里拉茶马古道)
云南茶马古道文化驿站(香格里拉茶马古道)建了这个商号以后,他就在取名字的时候,有一种特别的心意。一是字里的“铸”代表马铸材,这个“铸”的意思是我们藏族人对佛祖的尊称,就是“祖” 第二方面,马铸材有个心愿,他的一生在商海里面奋斗,他就是想要一种诚信来铸就自己的人生,来铸就自己的事业。据记载,当时丽江一带的商号都很小,一个商号拥有一队11匹马的马帮就非常了得。而像马铸材这样拥有200多匹马的商号,在滇西北屈指可数。如何使得这样一个庞大商号得以顺利运转,马铸材使用的经营策略简单到只有“诚信”两个字。但这看似简单的策略,却蕴含着深刻的商业机密。位于迪庆藏族自治州的香格里拉,平均海拔3280米。这个高度,使得香格里拉成为一个地理节点。一个从低海拔向高海拔过渡的地理区域。从低海拔地区来的马帮要在这里把货物卸载,再由习惯于在高山缺氧条件下劳作的香格里拉当地马帮运到西藏,而马铸材就是这负责转运货物的香格里拉马帮中最著名的一个。他长到12岁的时候
接着分享我的旅行故事,朋友们一定听说过“香格里拉”,总觉得它是遥远的世外桃源,其实,它距离我们并不远,就在云南西北部的迪庆藏族自治州。
这里是位于云南省的香格里拉市,英国作家詹姆斯希尔顿的一本《消失的地平线》,让这片平静的土地成为繁忙的地球上的一处世外桃源。但是现实生活总会摒弃掉浪漫的面纱,以它艰难、真实的面目呈现于众人,而穿行于茶马古道上的马帮,无疑就是这艰难生活的真实例证,自然环境的严苛,挤压着身处其中的人们,务必以更加诚恳的方式体恤彼此。人与人之间的诚信,则成为简明扼要的生存之道。
茶马古道是一条充满了艰辛凶险的古道,有这样的传说,由于突发泥石流,一个马帮队伍突然之间就全部消失了,那么在这么艰辛的古道里面,他需要的就是赶马人和马锅头之间充分的信任,还有它需要建立在一支沿途与所有群众之间一种互相信任的基础上,这条茶马古道才可能延续几千年而不衰。
历史上,马帮一直是中甸,也就是今天的香格里拉通往外界的运输主力,村村寨寨都有马帮,赶马的人被称为马脚子,马帮负责人被叫作马锅头。马帮规矩严格,有专人负责敲铜锣,以锣声长短缓急和声数为号令,以统一行动。领头的骡子叫头骡,脖子上挂着大铃,二骡挂有串铃,长途运输时,马帮常常联合行动,三四百匹的马匹穿行在山间蜿蜒曲折的驿道上,场面蔚为壮观。
位于迪庆藏族自治州的香格里拉,平均海拔3280米。这个高度,使得香格里拉成为一个地理节点。一个从低海拔向高海拔过渡的地理区域。从低海拔地区来的马帮要在这里把货物卸载,再由习惯于在高山缺氧条件下劳作的香格里拉当地马帮运到西藏,而马铸材就是这负责转运货物的香格里拉马帮中最著名的一个。
他长到12岁的时候,他能干一点体力劳动的时候,他就赶着两头牛去山上砍柴,基本上满足了家里的生活用柴。而且他砍到好的柴火的时候,就到集市上去卖。在卖柴火的过程当中,他就遇上了这些内地来的商家老板,老板看到这个小男孩驮的这个柴火,垛子也比较大,而且柴火品质也好,经常看到它,就买他的柴火。在这个过程当中,他就树立了一种要诚实做人的观念,而且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这样。能够遵循诚信的观念,是做人的根本,做事的根本。
1891年,马铸材出生在云南中甸县独克宗古城的一个农牧民家庭,从小练出一身驯养牲畜、驾驭骡马的本事。为了摆脱家庭贫困,少年时代的马铸材进入一家外来商号做学徒,经常奔走于滇南茶山与康巴藏区之间,不满18岁就当上了马锅头。1920年,马铸材藏商。在印度边境集镇噶伦堡建立了“铸记”商号,成为云南藏区第一个跨国贸易的藏商。
据记载,当时丽江一带的商号都很小,一个商号拥有一队11匹马的马帮就非常了得。而像马铸材这样拥有200多匹马的商号,在滇西北屈指可数。如何使得这样一个庞大商号得以顺利运转,马铸材使用的经营策略简单到只有“诚信”两个字。但这看似简单的策略,却蕴含着深刻的商业机密。
建了这个商号以后,他就在取名字的时候,有一种特别的心意。一是字里的“铸”代表马铸材,这个“铸”的意思是我们藏族人对佛祖的尊称,就是“祖” 第二方面,马铸材有个心愿,他的一生在商海里面奋斗,他就是想要一种诚信来铸就自己的人生,来铸就自己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