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山因为什么出名(齐鲁地名探究多山抑或因博山而名)
博山因为什么出名(齐鲁地名探究多山抑或因博山而名)博山风光博山境东南的博山,因处原博山县辰巳方,照天干地支方位,辰巳表示东南,故名辰巳山。清雍正十二年置博山县,即以此山为名。海拔482.9米,系青石山,峰顶及山腰大部松柏覆盖。【地名由来】博山古称颜神,因孝妇颜文姜而得名。博山的来历有两个说法,其一,博山全境尽山,几无平坦之地,博山之名具有多山之意。其二,因境东南有"博山",故以山名为县名。博山境内群山环抱,比较知名的山有鲁山、原山、鹿角山、岳阳山、凤凰山、五阳山、三台山、三府山、博山、太平山、四座山、紫罗山、黑山、蟠龙山等十余座,确实可以成为全境尽山。想起中学语文课文里一句有名的话——山的那一边,其实还是山。
【开篇语】自幼长在孔孟之乡,虽不才亦多受传统文化之影响,一向喜欢探究历史,追溯既往。一直以来,对地名颇感兴趣,充满好奇——为何金乡并无金矿,济南、济宁、济阳得名的济水消失去了哪里,而鱼台、嘉祥又藏着什么样的故事……凡此种种,都让我浮想联翩,于是我决定去探究这些地名的由来,以及这名字背后隐藏的历史,还有,关于这里我能想起的人和事……
博山地图
【地名由来】
博山古称颜神,因孝妇颜文姜而得名。博山的来历有两个说法,其一,博山全境尽山,几无平坦之地,博山之名具有多山之意。其二,因境东南有"博山",故以山名为县名。
博山境内群山环抱,比较知名的山有鲁山、原山、鹿角山、岳阳山、凤凰山、五阳山、三台山、三府山、博山、太平山、四座山、紫罗山、黑山、蟠龙山等十余座,确实可以成为全境尽山。想起中学语文课文里一句有名的话——山的那一边,其实还是山。
博山境东南的博山,因处原博山县辰巳方,照天干地支方位,辰巳表示东南,故名辰巳山。清雍正十二年置博山县,即以此山为名。海拔482.9米,系青石山,峰顶及山腰大部松柏覆盖。
博山风光
博山区,隶属于山东省淄博市,位于山东省中部 ,鲁中山区北部,淄博市南部,南与沂源县接壤,西南接莱芜市,西北与章丘市交界,东部和北部与淄川区毗邻,介于东经117°43′—118°42′,北纬36°16′—36°31′之间,南北长49.4千米,东西宽20千米,总面积698.2平方千米。
博山区名胜古迹有世界文化遗产长城的组成部分——齐长城,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颜文姜祠、碧霞元君行宫、玉皇宫、范公祠,凤凰山等。博山区有“中国陶瓷琉璃艺术之乡 ”、“中国泵业名城 ”、“中国琉璃之乡”、“中国鲁菜名城”等荣誉称号。
2018年,博山区下辖3个街道、7个镇,户籍人口44.2252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412.66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86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223.61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80.19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2.14:54.19:43.67。
【寻欢文史】
颜神博山颜神
博山古代被称作"颜神",这真是一个美丽无比的名字。探究了齐鲁大地数十个地名,有如此婉约秀气的别称还是第一个。那么,"颜神"之名从何而来呢?
颜神之名来自颜神镇。颜神镇则源自颜神店。金代属于山东东路淄州淄川县,称颜神店。元代至元二年(公元1336年)置颜神镇,属益都路益都县。颜神店再追溯,就有一个遥远的传说了。
颜神店的得名,与凤凰山下的孝妇河直接相关。孝妇河最早的名字叫做袁水,后来又改叫泷水,古籍上也有记为笼水的。郦道元的《水经注》、顾野王的《舆地志》里,都有关于这条河的记载。
孝妇河
至于孝妇河的名字,却出自一个流传久远的神话传说。说的是齐地孝妇颜文姜年轻守寡后,依然孝敬公婆,精心侍奉,远道挑来甜水,不以三九严寒、盛夏酷暑而中断。终于感动了上天,将灵泉生于颜文姜室内。凶恶的婆婆见她不再挑水,却天天有水,心生怀疑,找借口将儿媳打发出门,进颜文姜房间揭去灵泉上的笼盖,泉水喷涌而出,流成孝妇河。这个故事多年流传民间,情节越来越具体,连颜文姜的籍贯、她翁姑的姓氏也都有了。
颜文姜的事迹流传越来广,当地人民也逐渐将其神化,早在唐朝天宝年间,就有人在灵泉上建起一座颜文姜祠,统称"孝妇庙"。宋神宗熙宁年间,有人更进一步为她续起家谱,说她是孔子大弟子颜回的后代。从此,颜文姜沾了圣裔的光,被朝廷封为"顺德夫人",颜文姜祠也被赐额曰"灵泉庙"。
该祠位于博山城郊境内凤凰山下,是一座历史悠久且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的古典建群。
【历史沿革】
(前770—前221年)
博山属齐国马陉邑,又名算中。《博山县志》载:"周末,齐国西南郊长城岭下之北鄙,有孝妇颜文姜居岭下殁而有神,故后世目其地曰颜神"。
(前221—前207年)
颜神属济北郡嬴县。
(前206—25年)
北境属青州部济南郡般阳县,东南境属兖州部泰山郡莱芜县。
时期(220—420年)
袭汉制分属未变。
(420年—589年)
刘宋永初元年(420年),属兖州部泰山郡的赢县。
531年(北魏中兴元年),划归般阳县,属清河郡齐州。
551年(北齐天保二年),改属贝丘县。
(581年-618年)
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改贝丘为淄川县,归属齐郡。
(618年—907年)
唐武德元年(618年),改制,设河南道属淄州淄川县,贞观至五代时期分属基本未变。
(960—1127年)
宋初,归属未变,颜神已成重镇。
(1115—1234年)
属山东东路淄州淄川县,时称颜神店。
(1271年—1368年)
元至元二年(1265年),置颜神镇属益都路益都县。
(1368—1644年)
明初,属青州府益都县。
明弘治八年(1495年),镇内设行台;正德五年(1510年),添兵备佥事;正德十二年(1517年),增捕盗通判;嘉靖十六年(1538年),建石城,至此城邑初具规模。
(1644年—1912年)
清初(1644年—1733年),承袭明制,隶属未变。
雍正十二年(1734年),建博山县,至清末均属青州府辖。
(1912年—1949年)
民国初年,废府制,改济南道,后道制废,归山东省政府管辖。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博山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后,属泰安、莱芜、章丘、历城、淄川、博山、新泰七县边区联防管辖。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属泰山专区。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博山县与莱东县合署办公,称博莱合署,不久改称博莱县。归属未变。
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恢复博山县,属鲁山行署领导。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12月至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8月,日伪政权——博山县政府驻博山城里,城区及附近乡村为日伪控制。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8月23日,第一次解放博山全境,9月将博山县分为博山县和博山市。博山县政府移驻郭庄;博山市政府驻博山城里,归淄博特区领导。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4月,撤销博山市,并入博山县,县政府移驻城里归淄博特区领导。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3月12日,最后一次解放博山城,9月,分博山为博山县和博城、黑山、原山三个直辖区,同归"淄博专署"领导。
1946年1月至1948年3月,有时国民党地方政府驻博山城里,控制城区及附近几个乡。
(1949年—)
1949年10月,撤销博城、黑山、原山三个直辖区,改为博山市,归淄博工矿特区管辖。
1950年5月,将博山市并入博山县,县政府由源泉迁入博城,归淄博专署领导。
1951年5月,市、县分开,成立淄博市,驻博山城里,保留博山县,县府迁往源泉。
1955年3月,撤销淄博工矿特区,建立淄博市,原淄博市改为博山区、黑山区,归淄博市领导。此后,博山区划虽有数次调正,但建置和隶属仍未变。
(部分图文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