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底下埋藏了哪些宝藏(运河岸边究竟发现了什么)
地底下埋藏了哪些宝藏(运河岸边究竟发现了什么)那么,为什么刘堡减水闸在水中沉默了这么久?最初人们为什么要修建它呢?翻阅大量史料后考古专家最终判定,这正是他们苦苦寻找的、始建于明万历十二年的刘堡减水闸。在其中一层,挖掘人员发现了一枚明代万历年间的古钱币。考古专家发掘出的万历通宝据当地人说,在宝应运河一带,过去人们砌房造屋,喜欢在墙壁中摆放硬币,以寄托美好的生活愿望。考古专家推测,遗迹很有可能建于明代万历年间。
2011年,在江苏省宝应县的运河边,一处珍贵古代遗迹被发现了。考古人员初步认定这是一处水闸遗存。这处遗迹的的发现一时间引起了轰动,但它的具体身份仍然是一个谜团。
遗迹中的青砖
遗迹中的木桩
随着发掘工作的展开,根据不同的土层,专家们将遗迹大致分为了四层,每一层都分布着一些碎片。
在其中一层,挖掘人员发现了一枚明代万历年间的古钱币。
考古专家发掘出的万历通宝
据当地人说,在宝应运河一带,过去人们砌房造屋,喜欢在墙壁中摆放硬币,以寄托美好的生活愿望。考古专家推测,遗迹很有可能建于明代万历年间。
翻阅大量史料后考古专家最终判定,这正是他们苦苦寻找的、始建于明万历十二年的刘堡减水闸。
那么,为什么刘堡减水闸在水中沉默了这么久?最初人们为什么要修建它呢?
刘堡减水闸遗迹
宝应县曾在明代洪水威胁。明朝时期,宝应县的一位老人柏丛桂,多次给朝廷写信,希望朝廷在他的家乡宝应修建水利设施。朝廷也多次采纳他的建议、动用上万人修建水利设施。
那么,这些水利工程是不是真的能够解决洪水带来的问题呢?运河水底发现的、被认为是刘堡减水闸的遗迹,是否就是其中的一项呢?
为了解开这些疑惑,《地理·中国》考察队来到了位于江苏省中部的宝应县。
大运河宝应段
如今,宝应的运河上船只往来不断,呈现一派繁华的景象。
经过走访,考察队得知,宝应县的古邗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条沟通长江和淮河的人工运河。而开挖邗沟,则是春秋时期吴王争霸中原大计中的重要一环。宝应成为了运河发展的起点。
古邗沟码头
但是,受到气候的影响,与运河相连接的湖泊不时狂风夹浪,导致运河堤防溃决,船只受损,带来了许多灾难。在宝应修建水利设施便迫在眉睫。
考察队跟随专家前往刘堡减水闸进行勘察。
途中,队员发现了大片的汉墓遗存,当地人称之为“九里一千墩”。
“九里一千墩”汉墓群
专家说,宝应县湖荡密布、河渠纵横,并不适宜修建陵墓,但如今这里有规模巨大、至今还保存完好的汉墓群,是因为这里是宝应县相对高亢的平地。
“九里一千墩”遗存汉墓
考察队来到运河边。由于汛期刚过,运河水位较高,水闸几乎被河水淹没。专家向队员展示了刘堡减水闸的立面图。
刘堡减水闸
专家说,刘堡减水闸是集供水、蓄水、排水、减水等多功能的水闸,能够减缓运河带来的弊端。
在运河的带动下,宝应的特产也被运往全国各地。
宝应特产“鹅毛雪片”
2014年6月,宝应县刘堡减水闸作为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如今,它正在运河边,安静地守护着宝应这片土地。
大运河宝应段
地理·中国
《水下守护者》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