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说话会有人把你当哑巴吗(不会说话会被人孤立)
你不说话会有人把你当哑巴吗(不会说话会被人孤立)可见,不顾对象场合,说错了话的,直接一命呜呼;清楚场合对象,说对了话的,从此锦衣玉食。说完后,这位仁兄就被封了赏,继而加官晋爵。前一位在朝堂上直接说皇上当年放牛时,偷偷煮地主家的豆子裹腹,不慎砸碎了瓦罐,又被红草叶噎住,差点丢了性命。当时,亏得他和小伙伴喂青草叶才救了皇上一命。老朱同志出身贫贱,放过牛、出过家,称帝后最忌讳被人提出身。所以,这位老兄刚说完,就被拉出去砍了头。后一位上朝后先行了个大礼,然后才说皇上当年攻破罐州城,吓跑了汤元帅,还抓住了豆将军,又突遭红孩儿捣乱,幸亏天恩浩荡,调遣菜将军前来救驾,得以脱困。
造物赋予人类开口说话的独特能力,便注定让说话成为人们日常交流的重要途径,还能反映人们的知识水平和思想境界。
但丁说:“语言作为工具,对于我们之重要,正如骏马对骑士的重要,最好的骏马适合于最好的骑士,最好的语言适合于最好的思想。”
于是,因为个人知识和思想的不同,看似简单的张嘴说话,在群体社会中就变得不再简单,总能涉及到会不会说话的问题。
明太祖朱元璋在称帝后,曾有两个儿时伙伴,为了荣华上朝觐见。
前一位在朝堂上直接说皇上当年放牛时,偷偷煮地主家的豆子裹腹,不慎砸碎了瓦罐,又被红草叶噎住,差点丢了性命。当时,亏得他和小伙伴喂青草叶才救了皇上一命。
老朱同志出身贫贱,放过牛、出过家,称帝后最忌讳被人提出身。所以,这位老兄刚说完,就被拉出去砍了头。
后一位上朝后先行了个大礼,然后才说皇上当年攻破罐州城,吓跑了汤元帅,还抓住了豆将军,又突遭红孩儿捣乱,幸亏天恩浩荡,调遣菜将军前来救驾,得以脱困。
说完后,这位仁兄就被封了赏,继而加官晋爵。
可见,不顾对象场合,说错了话的,直接一命呜呼;清楚场合对象,说对了话的,从此锦衣玉食。
刘震云写了一本关于说话的小说,名叫《一句顶一万句》,获了“茅盾文学奖”。
书里,他把普通小人物会不会说话、和谁说得上话这事,以及说话对生活和命运的影响,道得淋漓尽致。
- 不会说话
现实中,不会说话的人,说出的话,常常如往肉里扎刺、眼里揉沙,让听的人难受。
其中有几类典型:爱当面揭人短的、爱反驳别人固执己见的、爱说大话的、爱传人闲话的和爱抱怨的。
01 爱当面揭人短
喜欢当面揭人短的人,常常会给自己套上“直性子”的外衣,还容易显摆那自以为结实鲜亮的外衣。
然而,在别人看来,那外衣只不过是可笑的羊皮,借以掩盖情商低讨人厌的内里。
试想,如果被人当面说脸盘大、脑子笨、衣服丑、工作差……任谁心里会好受?心眼小的,估计从此就结了仇。
书中有个剃头的老裴,从前在内蒙贩驴时,曾出过轨。最后被人找上了门,搞得众人皆知,自己颜面尽失。
要命的是,他媳妇老蔡,就是个爱当面揭短的人,总爱把这糗事翻来覆去拿出来说。这就如同反复地揭开老裴的伤疤,再狠戳流血的痛处,导致夫妻关系急转直下,最终激怒老裴,诱发了暴力。
02 爱反驳别人固执己见
凡事总喜欢反驳别人、固执己见的人,往往自以为是、争强好胜,缺乏对他人起码的尊重。
当听到别人的观点时,他们习惯性的反应便是挑理找毛病,以便进行否定。
然而,有谁会喜欢被人当面否定,再听一番自以为是的大道理呢?如果是水平高的前辈,否定的话语可能容易接受。但如果是水平相似之人,就容易让人心生反感,敬而远之。
书中有个蔡宝林,因为妹妹老蔡和妹夫老裴打架,就爱上门找老裴说理。他能从老裴父母打架说到老裴老蔡打架,再说到老裴出轨,说的几乎全是能把“死蛤蟆缠出尿来”的歪理。
如果老裴开口解释,他也会立刻驳回,继续独抒己见。因此,老裴对他心生厌恶,直到最后忍无可忍,拎起刀,要去砍了妻兄蔡宝林。
我曾经同宿舍的一个室友,就是个张嘴便喜欢反驳别人、死论自己理的人。他的口头禅是:“我就不这么认为!”
与他谈话时,几乎三句里有两句都能被他“不这么认为”地否决掉,然后开始听他的一堆“我认为”。
最终,我们其他舍友之间形成了一个共识:避免主动和他聊天;他在的时候,避免群聊。不知不觉间,他就被大伙孤立了出去。
03 爱说大话
爱说大话的人,因为经常真假话连番倒,让人辨不清是非,导致其诚实度和公信力逐渐下降,给人留下不诚实不靠谱的印象。
书中就有个爱说大话的县长小韩,在下县视察的总理面前,大肆吹侃自己的建设性想法。
但是他说的话又很多都是假大空,给总理脑子吵得嗡嗡响不说,还留下个滑头的印象。事后,他很快收到了罢免令,灰溜溜地走了人。
《管子·心术》中有云:“言不得过其实,实不得过其名。”正是告诫人们应该不说大话,多干实事。
04 爱传人闲话
爱说闲话的人,通常都具备很强的煽风点火、传播是非的本事。
“道听途说,德之弃也。”他们往往德行不佳,不光喜欢说事,还爱在事情上加入自己的想法,不顾后果地添油加醋。最后,传到其他人耳中,事情也就变了味,对当事人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而且,“是非之人,是非事,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他们能与你说别人的闲话,就也会与别人说你的闲话,是非矛盾就此加深。
在古代两军对垒时,这类人绝对是内奸的不二人选。
明朝有个罗龙文,就是一个典型的爱说闲话、搬弄是非的人。朝廷看重他这一点,将其派潜入倭寇集团当内奸。他果然不负众望地搅乱了人心。虽然剿倭有功,但这位老兄不光彩的“小人”名头也就此坐实。
还有书中的老汪媳妇银瓶,平时最爱做的事,就是到处串门说别人闲话,总是想到什么说什么,还喜欢添油加醋。到镇上两个月,她把全镇人的闲话都说了个遍,最后犯众怒、惹人厌。
05 爱抱怨
抱怨,可以说是非常普遍的现象。社会竞争激烈,生活压力大,人们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挫折和不顺,于是难免抱怨。
然而,小抱怨怡情,大抱怨就容易伤身了。经常抱怨的人,不光自己积攒负能量,还会传播给身边的人,形成一个负面传染源。
生活中,人们身边不乏喜欢抱怨的人,工作不顺抱怨单位、老板和同事,感情不顺抱怨另一半,旅行不顺抱怨天气和同伴……都无不让人厌恶反感。
书中有个卖豆腐的老杨,遇到问题,就爱向赶大车的老马抱怨,缠着他出主意。然而,老马虽然嘴上不说,却打心底里反感老杨,所以即便出了主意,也几乎全是敷衍。还因此搞僵了老杨和儿子的关系,被老杨儿子记恨。
简言之,不会说话的人,大多因为过于自私而不照顾他人的感受。最终便会导致如美国牧师威尔•鲍温所预言的结果:被众人放逐。
因此,想要拥有良好的人脉,更好地立足社会,人们需要积极地改善自己,努力成为一个会说话的人。
- 会说话
生活中,会说话的人,说出的话,往往能让人如沐浴和煦春风、品尝淡雅香茗,感到心情舒畅。
例如书中的老曾媳妇,说话前总是先开口笑,话总挑好的一面说,最后坏话也被说成了好话。这就能得人心、揽人缘。
01 会说话的人,善于尊重他人
英国哲学家休姆曾说:“语言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公众事物。”
因为说话不是一个人的事,所以人们在说话时,不能只顾自己,还需要充分尊重听者的感受,才能避免说出伤害对方的话。正所谓“子不语怪、力、乱、神。”
尊重听者要看场合和身份说话,比如跟长辈领导说话用敬语,跟客户说话用正式的职场官话,跟闺蜜死党说话则可以适当地开开玩笑、显露真性情。
尊重听者还要看情绪说话,就是头脑不理智时少说或者不说,此时说出去的话容易像泼出去的开水,伤人。
不尊重别人,说错了话,一句就能成一把刀,句句伤人。尊重别人,说对了话,一句话或许就能救一个人,效用惊人。
书中蔡宝林不尊重妹夫老裴,对他持续地反驳说教,终于把他激怒。于是,老裴提着刀要去砍他,却在路上偶遇了无家可归的少年杨百顺,善意地问了三句话后,老裴不去砍蔡宝林了,杨百顺也有了活命的去处,直接救了三个人。
02 会说话的人,善于聆听他人
因为谈话往往是一种互动行为,所以说者同时也常常是听者。
善于聆听,不轻易打断对方的话,是一种良好修养的体现。这可以使谈话更加顺畅地进行,让说者觉得自己被肯定接纳,本质上也是尊重他人的表现。
一个人只有善于聆听,才能准确地会意对方,顺利避免做出令人尴尬反感的错误回应。
古代朝廷中,大臣如果会错了皇帝说话的意思,会有被杀头的风险;当今职场中,职员如果会错了上司或者客户说话的意思,会有被解雇的风险;恋爱交往中,一方如果常常会错另一方说话的意思,会有分手失恋的风险。
03 会说话的人,善于肯定他人
说话交谈时,在聆听理解的基础上,适当地肯定对方的观点,适时地加以赞赏,有助于建立积极正面的互动关系。毕竟每个人在潜意识里,都喜欢得到别人的赞许和肯定。
即使不赞成对方的观点,也可以委婉地提出反对,而非立即予以否定。
肯定他人,是一种正能量的播种和传递。
如果皇帝善于肯定臣民,利于成就明君;如果领导善于肯定员工下属,利于激起干劲;如果恋爱男女善于肯定对方,利于终成眷属。
04 会说话的人,有基本的诚信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人如果没有了基本的诚信,那说出的话就失去了感染力,没有人会去听。久而久之,失信者就很可能成为孤家寡人。
有一个十分生动的失信例子,就是儿时常听的“狼来了”的故事。放羊的孩子正是因为前两次 “狼来了”的欺骗性呼喊,让农夫们失去了对他的信任。最后真遇到狼的时候,农夫们便不再听他的话,导致他孤立无援,损失惨重。
“人之所以为人者,言也。人而不能言,何以为人。”
一个人只要在社会上立足,就难以避免和人说话打交道。不论是与亲戚朋友,还是与陌生人之间,会不会说话都会深刻影响到关系的好与坏。
人们只有保持自我诚信,说话时学会尊重和肯定他人,同时做一个善解人意的倾听者,才有可能成为一个会说话的人,才能有效地避免冲突、不被大众孤立,从而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拥有更加和谐稳定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