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咨询都做些什么(问题与答案)
企业管理咨询都做些什么(问题与答案)咨询行业中也有不少手持“三板斧”的“大师”,不论什么样的企业问题,上来就一通乱砍,碰对纹理的,事半功倍;碰上不对路的,就纹丝不动,全做了无用功,他们实际也是在“苦等”能碰上好问题。不过,现实中还真存在“好答案苦等好问题”的现象。比如,秘方治病。社会上有不少拿着“祖传秘方”治病的“中医”(不同于江湖骗子),如果患者的病正好与秘方匹配,效果就非常好,如果不匹配就没啥效果。秘方对于匹配的病是“好答案”,匹配的病对于秘方来说是“好问题”,那些“中医”因为只有一两个秘方,所以只好在慕名而来的患者中“苦等好问题”的出现。看到罗胖的跨年演讲大屏上出现“世间多少好答案,在等一个好问题”时,立马就想到了中采商学的“带着问题来,带着答案归”。上周末参加“宫采道授权讲师/咨询师班”活动后(参见左下角”阅读原文“链接),对“问题与答案”产生了进一步的认识,现总结出来供各位指正。好答案苦等好问题罗胖围绕这个标题主要
南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邓恒进来源:公众号“南通供需链管理”
“好答案苦等好问题”,这是罗胖跨年演讲中的大屏字幕。
什么是“好”?为何要“苦等”?罗胖并没有讲。
您是如何理解的?我的理解不知是否合适?
看到罗胖的跨年演讲大屏上出现“世间多少好答案,在等一个好问题”时,立马就想到了中采商学的“带着问题来,带着答案归”。上周末参加“宫采道授权讲师/咨询师班”活动后(参见左下角”阅读原文“链接),对“问题与答案”产生了进一步的认识,现总结出来供各位指正。
好答案苦等好问题
罗胖围绕这个标题主要讲,企业使用了一款办公软件,有问题的职员可以在上面自由提问,拥有答案的职员(包括领导)就会竞相去回答。事实上综观前后内容并没有突出问题的“好”和答案的“苦等”。
不过,现实中还真存在“好答案苦等好问题”的现象。比如,秘方治病。社会上有不少拿着“祖传秘方”治病的“中医”(不同于江湖骗子),如果患者的病正好与秘方匹配,效果就非常好,如果不匹配就没啥效果。秘方对于匹配的病是“好答案”,匹配的病对于秘方来说是“好问题”,那些“中医”因为只有一两个秘方,所以只好在慕名而来的患者中“苦等好问题”的出现。
咨询行业中也有不少手持“三板斧”的“大师”,不论什么样的企业问题,上来就一通乱砍,碰对纹理的,事半功倍;碰上不对路的,就纹丝不动,全做了无用功,他们实际也是在“苦等”能碰上好问题。
带着问题来,带着答案归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这边有很多解决方法,可以根据你的问题定制答案。
医生面对的患者情况各异,真正的中医对疗法疗效了然于心,能根据患者的状况搭配草药或定制针灸等其它疗法。
优秀的咨询公司自创和积累了很多实用的方法、工具和案例,会拥有很多在某些领域持续深耕的专家,他们可以根据客户的问题定制答案。中采商学已经开展多年的“G16 情景工作坊”一直围绕“学员的问题,就是工作坊的主题”,通过一系列已成体系的活动安排,努力让参加者“带着问题来带着答案归”。
症状与答案
只顾表象,通常治标不治本,需要能透过表象看到根因。
找医生看病,患者描述的“不舒服”大多是表象,真正的中医会通过“望闻问切” 来找到病因,对症治疗。扁鹊见蔡桓公的故事,让患者很期待能碰到扁鹊一样的“神医”。
企业人员讲述的问题,通常也不是真正的问题,需要咨询专家利用自己练就的“火眼金睛”进行识别。比如原材料价格上涨问题。
采购人员问“供应商因为上游原材料涨价,向我们提出涨价要求,但老板不同意, 应该怎么办?”
咨询专家会反问“供应商的涨价要求合理吗?当老板不同意时,你怎么跟他解释?”
价格调整只是表象问题,实际是成本结构问题。共赢理念下,供应商的利润应该保证,但上游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多大程度上影响了供应商供应企业产成品的成本, 供应商提出的上涨幅度是否合理,需要定量明确。
原料价格上涨问题的根本就是“要能够回答为什么是这个价格,要能够核算成本的真实性与合理性”。
症状与方案
答案要想起作用,必须考虑落地时的关键影响因素。
药只是医生针对患者问题的答案,三分吃药七分养病,要想早日康复,还得向医生询问饮食、起居、平时锻炼等注意事项。当然,在繁忙的门诊或查房场合中, 医患是很难交流充分的。
对于供应商调价,“会计算成本结构,会核算成本的真实性与合理性”也只是答案,还远不是方案,在企业中要想做成事情需要的是一整套实现方案。有成本结构,能核算真实性与合理性之后,还需要掌握有了数据之后如何与供应商谈判的策略,还需要有能否通过创新来满足老板不让涨价要求的办法,还需要能够判断调整价格和采用创新的使用时机,还需要学会把自己努力呈现给老板或公司的本领,……,而这些需要企业与咨询团队的深度沟通、充分调研和思想碰撞。
症状与机制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给答案,给方案,不如提供解题思路,不如帮助建立解题机制。
是药三分毒,医疗不如食疗,“救治于后 不如摄养于先”,医生如果能够从日常生活中找到患者的病因,或者可以治未病,提供自我预防,自我治愈康复,自我增强免疫,自我顺应天道的方法,那便是患者和众生的福音。
企业咨询中常出现一种尴尬,咨询项目刚完成时,方案奏效;咨询团队撤离后,方案很快就失灵。原因大多是,方案不能应对变化的环境,内部执行方案的团队不能举一反三,企业缺乏鼓励团队持续努力的机制。
比如,包含原材料成本结构和真实性、合理性核算的成本模型需要不断地进行完善,需要有对重要品类都建立成本模型的机制,需要在平时就积累创新控本方案的机制。
无论个人还是企业,理想的成长、运行状态就是自诊断、自修正、自学习。比如企业能够娴熟地运用 PDCA 进行持续改善,进入良性循环。当然,也会出现因为过于自信而毫无知觉地饮鸩止渴。久病成医,以为服用止痛片或采用自己摸索出来的土办法就可以长久治愈自己的不舒服。
事实上,随着内部复杂性或外部不确定的增加,企业的确需要外部咨询力量来帮忙,最好是在企业运转势头良好时“慢工出细活”,而别等到遇到困难时“临时抱佛脚”。
在选择咨询力量时,一定要辨识清楚对方是“好答案苦等好问题”,还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一定要界定清楚对方是只提供解决问题的答案,还是要提供解决问题的系统化方案,或者是要帮助建立解决问题的机制。
本文原创推送于公众号“宫迅伟采购频道”,文中略有修改
延伸阅读:
◆真实性与合理性,成本控制的基本功
◆怎么做?才能让客户相信您!
◆为什么不问“为什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