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民营经济发展(民营经济第一城)
最新民营经济发展(民营经济第一城)走进研祥,多台模拟实验设备吸引了记者的目光。各型号特种计算机在太空、极地、高原、深海等极端严峻环境下,能够防水、防压、防跌落、防震动、防腐蚀等,并能长期保持稳定可靠的性能。谁在决定企业发展之路 01客户驱动?技术驱动?
民营经济发达,是深圳城市发展的一大特点。每千人拥有商事主体数量居全国之首的同时,民营经济占GDP比重、贡献税收的占比、吸纳的就业占比、创造知识产权的占比在全国都属前列。
深圳土生土长的民营企业研祥高科技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在探索工业领域智能制造的赛道上,已经深耕了近30年。如今,它已成为特种计算机领域中国第一、世界第二,是深圳发达的民营经济的缩影,代表着深圳民营企业的奋发姿态和创新形象。
近期,由市委宣传部统筹组织、报业和广电两大集团携手专家学者、人大代表共同参与的“稳中求进向未来·深圳媒体‘高质量发展调研行’”采访活动,专程来到了研祥。
它创新飞跃的成功秘笈能为相关企业发展、产业结构升级带来哪些启示?在最新出台的“20 8”产业政策背景下,深圳将如何更好地稳中求进向未来?来看深圳卫视&壹深圳客户端记者的调研。
01
客户驱动?技术驱动?
谁在决定企业发展之路
走进研祥,多台模拟实验设备吸引了记者的目光。各型号特种计算机在太空、极地、高原、深海等极端严峻环境下,能够防水、防压、防跌落、防震动、防腐蚀等,并能长期保持稳定可靠的性能。
作为国内特种计算机行业的开山鼻祖,研祥的相关产品已有20多个系列、600多个型号,广泛应用于工业互联网、航空航天、高端装备制造、人工智能、新兴海洋产业、智能交通、金融、医疗等国民经济各主要行业与领域。从“神五”到“神十”,从“天问一号”到“蛟龙”,从“复兴号”到“C919”,研祥的特种计算机控制系统正带着“中国创造”的烙印上天入海。
但回到企业发展的最初阶段,如今遍布不同领域、不同行业的客户都是如何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
研祥高科技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耿稳强告诉记者,最开始我们都是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客户找到我们,让我们做什么,我们就做什么,时间长了以后,我们的技术积累和对行业发展的了解达到一定水平,便开始根据技术发展自行把握探索一些新产品,去引导客户的需求。”
耿稳强以轨道交通中的机车牵引环节为例,向记者进行了说明,“这是轨道交通控制系统里边最核心的部分,之前都是被西门子、庞巴迪两家垄断,但我们觉得凭借自己的技术,完全可以做出不逊于巨头的产品,在技术创新的驱动下,我们最终完成了这项突破,取得了客户的验证认可。”
02
研发过程中主角谁来唱?
“不靠大拿靠团队”
从1993年创立伊始,近30年来,对标全球行业最高标准、坚持全国内团队自主研发就是研祥奉行的信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研祥董事局主席陈志列就提到“高科技民营企业除了创新无路可走”。
目前,研祥拥有研发人员近千名、平均每年的新产品研发投入占到年销售额的10%;拥有超过1100项授权专利和1300多项非核心专利技术;获批组建国家特种计算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等三个国家级技术创新平台。相较于“引入精英”,研祥更强调“团队共享、留住人才、激发创意”。
“不靠大拿靠团队是研祥创新研发的秘诀。”耿稳强向记者分享,“给所有的研发人员一个比较宽松环境,在公司内部直呼其名、没有职务,技术讨论的过程中,不管职务高低,发言权重是一样的,就算是老板参会,他也只能是一票。”
凭借着团队的创新精神,近年来,研祥一直在积极搭建工业互联网行业核心解决方案平台,为人工智能在工业领域开辟更多的应用、推动中小企业的数字化、智能化升级。
陈志列在2022年全国两会上的提案便是《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 助力中国制造业企业走向全球中高端》,这与深圳提高经济增长率、推动高质量发展不谋而合。
03
好风凭借力
重磅产业政策蕴含发展新机
日前,深圳发布“20 8”重磅产业政策,重点提出布局2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8个未来产业重点发展方向,继续夯实深圳制造业立市之本。
在与大家交流时,陈志列表示,政策的出台令他非常振奋。“我特别关注的就是工业互联网,在‘20 8’产业集群中,绝大多数都需要用工业互联网行业的解决方案,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在调研现场,一套工业互联网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的典型案例——“智能物料仓储系统”,便引起了记者的特别留意。物料搬运、存储、盘点是每个工厂共有的难点和痛点。这套系统可以自动化地识别物料信息、自动摆放。管理人员只需在后台就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所有信息。
据了解,目前许多物流公司已经在应用此套系统进行货物收取、分拣和管理。对此,陈志列表示,当下国内领先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基本上都是以国外的基础工业体系为基础,整体生态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生态体系发展要素比较匮乏,可以借此时机大力推进相关发展。
记者手记
在研祥展厅的醒目处,摆放着一只陈志列带领团队于1998年到德国汉诺威参展时购买的锤子。当地的女售货员告诉他:“要买质量好的,就选我们国产的;进口的产品虽然便宜,但质量都不好。”这句话深深地刺激了研祥的领头人,让他们笃定:每一件产品都必须以最高的标准要求、打造让世人认可的中国制造。
这件小展品给调研团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与记者同行的深圳市社会科学院经济所所长董晓远表示,研祥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归结为“质量第一”模式的成功。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创新为动力,推动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和全要素生产率不断提高,实现绿色发展、协调发展、共享发展的经济发展方式。
成功的经验虽不能完全复制,但可以借鉴。对于其他企业加速发展的建议,研祥从自身经历出发,诚恳地呼吁更多科技制造业企业加入智能制造的行列,推动中小企业的数字化、智能化升级。
但记者也注意到,在向智能制造转型过程中,很多中小企业“不见兔子不撒鹰”,难以用长远眼光统筹考虑。因此,研祥帮助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共享模式”显得难能可贵。
为上、下游中小企业提供技术咨询和设备运营服务,既提高了上、下游企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又增加了研祥的服务收入,实现了全产业链企业的自动化转型与研祥“服务型制造”同时并举。或许这就是一条清晰的共赢共发展之路。
记者 / 辛泽铭 杨诚
视频制作 / 于源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