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镜头(世界就在我眼前02)
1973年镜头(世界就在我眼前02)《丁丁在苏联》里面的中国满洲刽子手形象。画中的汉字颠三倒四语无伦次。这本书虽然叫做《丁丁在苏联》,当然大部分情节发生在苏联,但里面还是出现了其他的地点和其他的人,比如那个官僚颟顸的警察局所在的柏林,和两个留着发辫的满洲人形象,虽然当时的中国已是民国十八年。当时的埃尔热还不认识中国人,因此他在书中所写的中文是完全颠三倒四语不成句的,如同今天的某些不求甚解的美剧。这也反映了早期丁丁作品的粗糙与缺憾,当然,这也如实反映了那个时代西方人对东方的陌生。在后来日益考究的丁丁图书中,这种现象已经越来越少。这倒更反衬出来这本丁丁处女秀原汁原味的弥足珍贵。丁丁一出场就遇到了炸弹的谋杀。讲述探险家印第安纳·琼斯故事的电影《夺宝奇兵》。电影《丁丁历险记》的两位导演,斯皮尔伯格和彼得·杰克逊与丁丁的合影。
《丁丁在苏联》是埃尔热一直不愿提起的处女作。在二战后,他对此前出版的八部黑白版丁丁作品重新绘制着彩,但唯独漏过了这本书,直到他去世后33年,才有官方彩绘本出版。这也是整套丁丁图书中发行量最小,翻译文字种类最少的一本,至今没有在中国、 俄罗斯等国正式出版。书中浓郁而偏激的政治色彩削弱了它的艺术价值, 但正是这本书创造了神奇而无所不能的丁丁形象。此书出版于九十一年之前,那时遑论电影、动画片还处于黑白无声的萌芽状态,就是漫画作品也大多是图画与文字分离的插画形式,这种类似于电影分镜脚本形式的漫画书实属凤毛麟角,何况是这样紧张精彩的故事。同样在1929年,美国举办了第一届奥斯卡金像奖,获奖的最佳影片是一部黑白默片《翼》 (Wings)。现在再回头对比那部电影与这本漫画,精彩程度相去甚远。
2016年,Casterman公司出版了《丁丁在苏联》的官方彩色版本。
1929年的第一届奥斯卡最佳影片,黑白默片《翼》。讲述的是一战飞行员的故事。
丁丁系列图书从诞生伊始就能看得出主要的目标受众其实并不是儿童。这本书的内容非常血腥残酷,故事的第二页就发生了一场令218人丧生,10节火车车厢炸毁的爆炸案,而身处其中的丁丁与米卢安然无恙,虽然变得衣衫褴褛,但连身上的护照都完好无损。在此后的情节发展中,枪击、爆炸、飙车、暗杀的情节层出不穷,而超人(当然那时还没有超人这个漫画形象)般的丁丁总能化险为夷,无论面对的是饿极的猛虎,还是觅食的棕熊。在这个意义上,丁丁的形象已经从一个记者变成了侦探与间谍,在此后的各种电影人物身上:007、印第安纳·琼斯(《夺宝奇兵》系列主人公)、伊森·亨特(《碟中谍》系列主人公),甚至香港作家倪匡笔下的传奇人物卫斯理,都能明显看到丁丁的影子。
丁丁一出场就遇到了炸弹的谋杀。
讲述探险家印第安纳·琼斯故事的电影《夺宝奇兵》。
电影《丁丁历险记》的两位导演,斯皮尔伯格和彼得·杰克逊与丁丁的合影。
这本书虽然叫做《丁丁在苏联》,当然大部分情节发生在苏联,但里面还是出现了其他的地点和其他的人,比如那个官僚颟顸的警察局所在的柏林,和两个留着发辫的满洲人形象,虽然当时的中国已是民国十八年。当时的埃尔热还不认识中国人,因此他在书中所写的中文是完全颠三倒四语不成句的,如同今天的某些不求甚解的美剧。这也反映了早期丁丁作品的粗糙与缺憾,当然,这也如实反映了那个时代西方人对东方的陌生。在后来日益考究的丁丁图书中,这种现象已经越来越少。这倒更反衬出来这本丁丁处女秀原汁原味的弥足珍贵。
《丁丁在苏联》里面的中国满洲刽子手形象。画中的汉字颠三倒四语无伦次。
在这本书出版之前五年,遥远的大西洋对岸的美国,一个同样对漫画痴迷 的画家成立了他的工作室--迪士尼制片厂。一欧一美的埃尔热和迪士尼从此在动漫界形成了交相辉映的双子星。二者也互有交往与致敬之举,丁丁作品中曾经出现过米老鼠,迪士尼动画中也有很多灵感来自于丁丁的传奇。米老鼠形象诞生于1928年,只比丁丁大一岁。所以双方曾经共同庆祝生日,在丁丁诞生50周年的时候,埃尔热收到了迪士尼送来的米老鼠50岁的雕像。
《丁丁与丛林战士》中,游行队伍里能看到米老鼠,以及其他很多欧美漫画中的经典形象,如法国的高卢英雄阿斯特里克斯。注意到,左下角有一个中国的清朝官员造型。
1928年的第一部米老鼠动画片《威利汽船》,现在这个形象已经成了迪斯尼出品影片的标准片头。
《丁丁在苏联》诞生的1929年,苏联在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辉煌成就中悄然发生了政坛力量的更迭,在1924年列宁逝去后的五年里,斯大林与他的政敌布哈林的争斗终于告一段落。虽然一贯反对列宁的布哈林在斯大林继承列宁的权力时曾经鼎力相助,但他也还是终于进入了斯大林的清洗名单。正是在1929年,布哈林被解除了中央政治局委员和他担任多年的《真理报》主编职务。在8年后,他被开除出党,秘密处决。1929年,苏联的所谓“新经济政策”被彻底推翻,斯大林从此君临天下一言九鼎。漫画中的丁丁似乎并没有意识到这些,在他看来,无论哪个布尔什维克党人执政,这个与西方决裂的国家都一样是邪恶的象征。不过,后来在丁丁历险记中出现的一个人物,却怎么看都像是照着布哈林的相片创作的,不知道有没有关联。
斯大林、列宁与布哈林的合影。
苏联第一大报《真理报》,由革命导师列宁创办。
真理报作为俄罗斯共产党的机关报,在苏联解体后已经沦为街头免费派发的小报。
丁丁的历险故事在后来逐渐演变成了富含导游意味的漫画,会出现世界各地的标志性建筑、场景和人物。在这本处女作中,并未出现苏联的标志性场景--如果那些冒着黑烟的烟囱不算的话。但人物的服装、故事里的交通工具,无论是汽车、飞机还是快艇,都是严格参照了当时的实物图片的,因此在这本线条简陋、形象单调的作品中,仍然能看到埃尔热工作态度的严谨,这种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精神贯穿了此后的54年,让每一本丁丁漫画书都成了不朽的经典。
1927年的梅赛德斯-奔驰630K敞篷轿车。
《丁丁在苏联》中丁丁驾驶的汽车。
1927年的单翼轰炸机。
《丁丁在苏联》中的飞机。
-----------------
感谢您的阅读!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小龙躬众号”。
跟随丁丁环游世界,其他文章可点击链接:
世界就在我眼前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