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耕进行时抓住春天的尾巴(春田里的第一农事)
春耕进行时抓住春天的尾巴(春田里的第一农事)气象部门自上而下,认真谋划春季农业生产服务保障工作,与地方政府、农业部门积极开展联动。各级气象部门因地制宜,开展针对性春耕春播气象服务。华南地区气象部门开展早稻播种育秧气象服务;华北、黄淮等地气象部门强化墒情、苗情监测,为冬小麦春管提供气象服务;东北地区气象部门认真做好春季备耕相关服务工作。与此同时,各地基层气象部门以面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重点,开展“直通式”春耕春播气象服务。 春耕春播气象服务是各级气象部门常规业务,服务期为每年的3月1日至4月30日。由遍布全国的农业气象观测站、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站组成的观测系统,为气象专家实时提供着春耕春播的重要参考数据。国家级业务单位以决策气象服务为重点,于每周一制作《全国春耕春播服务专报》,同时定期发布灾害监测预警评估报告、农业气象周报、农用天气预报和土壤水分检测报告等,为决策、涉农部门科学指导春季农业生产提供依据。 同时,我国的气候类型多样,领土跨
春天,是万物生长的季节,春耕春播春管工作也在此时进行。“一天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对于农民来说,春耕春播是春天里的头等大事,也是每年农业部门和气象部门的工作重点。
春耕春播是指每年立春过后进行的春季播种耕作,而春管则是指春季农田管理,主要针对的是已经播种的农作物。由于自然条件和气候因素差异,我国春耕春播呈现一定地域性特点,但是总体上是从南到北,随着温度的升高依次开展。
从每年2月中下旬开始,随着温度逐渐回升,我国由南到北陆续开始一年一度的春耕春播工作。立春过后,时间进入3月,从江南水田到宁夏河套,从东北平原到海南椰林,田间地头渐渐充满浓郁的劳作气息。
我国自古以农业立国,农耕文明发达,农业讲究时令节气,春种、夏长、秋收、冬藏,一概按照时令进行。立春标志着备耕开始,“立春新年到,早起晚睡觉”;雨水节气里天气渐回暖,农田需要清沟理墒,灌溉春水,“春雨贵如油”;惊蛰气温回升,春播作物开始播种,病虫害开始防治;春分早稻进入育秧期,“春分农时多,农村无闲人”;清明是春耕春播大忙之时,需抓紧播种春棉和中早稻;谷雨是春天里最后一个节气,农田需要增加光照,适时追肥。
同时,我国的气候类型多样,领土跨越了寒温带、温带、亚热带和热带等多个气候带。这一特征决定着中国的春耕春播会是一个长达数月的过程。在同一时间内,各地的春耕春播进程各不相同。
春耕春种期间数个月复杂多变的天气气候难免给农业带来损失,复杂的天气气候变化使得农民单靠节气“看天吃饭”已经有些过时了。
如今,各级农业部门和气象部门每年都会为春耕春播工作保驾护航,做好春耕春播气象服务,引导种植户合理开展播种生产,及时规避天气灾害风险。这对于保障全年粮食增产稳产,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春耕春播气象服务是各级气象部门常规业务,服务期为每年的3月1日至4月30日。由遍布全国的农业气象观测站、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站组成的观测系统,为气象专家实时提供着春耕春播的重要参考数据。国家级业务单位以决策气象服务为重点,于每周一制作《全国春耕春播服务专报》,同时定期发布灾害监测预警评估报告、农业气象周报、农用天气预报和土壤水分检测报告等,为决策、涉农部门科学指导春季农业生产提供依据。
气象部门自上而下,认真谋划春季农业生产服务保障工作,与地方政府、农业部门积极开展联动。各级气象部门因地制宜,开展针对性春耕春播气象服务。华南地区气象部门开展早稻播种育秧气象服务;华北、黄淮等地气象部门强化墒情、苗情监测,为冬小麦春管提供气象服务;东北地区气象部门认真做好春季备耕相关服务工作。与此同时,各地基层气象部门以面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重点,开展“直通式”春耕春播气象服务。
近些年,春耕春播的主角是早稻、一季稻、春玉米、大豆和棉花等农作物。每年的2月下旬到5月,以这些作物为主的“家族”将由南至北被陆续播种。
目前,华南地区南部早稻已开始播种,广西西部春玉米和西南地区马铃薯、烟草等也进入播种期。据预计,华南早稻3月上中旬大面积播种,江南西部、华南地区西北部3月下旬进入播种期;西北地区、内蒙古春小麦3月上旬进入播种期,西南地区一季稻、春玉米等旱地作物3月中下旬进入播种期。(来源:中国气象报 文/崔国辉)
七天天气预报看这里!!!-----链接地址:http://3g.newweather.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