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黄巢起义(屡试不中的黄巢)
评价黄巢起义(屡试不中的黄巢)《不第后赋菊》黄巢可以说是天赋卓绝,他少有诗才,五岁便能与人对诗。除有诗才之外,黄巢还善于击剑和骑射,可谓是文武双全。但就是这样一个文武双全之人,在科举考试中却屡试不第。唐廷对他的才能并不赏识,终于,黄巢在最后一次参加科举不第后,巢见到了唐朝的腐败不堪,官员对于科举考试徇私舞弊,使他对唐王朝愈发的不满,为抒发心中满腔的愤恨,便写下了名传千古的《不第后赋菊》:黄巢起义爆发于唐僖宗在位时期,此时的唐王朝已经进入末年,已经是日薄西山,奄奄一息,艰难地维持着其统治。同历史上的其他王朝一样,步入末年的唐王朝土地兼并严重,宦官专政,朝政腐败。而唐僖宗继位后,专事游戏,朝廷政务,皆委任宦官田令孜处理,官员的任免也由其决定。朝政在宦官田令孜的把持下,日益腐败,不管老百姓死活。最终引起王仙芝起兵造反,而在另一边,黄巢随即响应,也揭竿而起。黄巢揭竿而起后,“人士从而附之”。黄巢也发布檄文,直指朝廷弊政。二、屡
黄巢起义是唐朝末年爆发的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起义,虽然最终走向失败,但此次起义却成为压倒唐朝的最后一根稻草。这次起义撼动了唐朝的根基,使唐朝走向灭亡。
历史上的农民起义有诸多相似之处,大多数是官逼民反,朝廷腐败,农民揭竿而起。它们的结果也是惊人的相似,都以失败告终,像秦末年间的陈胜、吴广的农民起义,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他们这些起义的领袖是一些贫苦的农民,逼得走投无路才选择起义造反。而黄巢起义的领袖黄巢他是富家子弟,为何也选择起义呢?实在让人难以费解。
黄巢,曹州冤句(今山东菏泽)人,以贩盐为生,家境优渥。但就是这样一个家境优渥的人最后却揭竿而起,走上起义之路,实在令人难以费解。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宦官专政,朝政腐败
黄巢起义爆发于唐僖宗在位时期,此时的唐王朝已经进入末年,已经是日薄西山,奄奄一息,艰难地维持着其统治。同历史上的其他王朝一样,步入末年的唐王朝土地兼并严重,宦官专政,朝政腐败。
而唐僖宗继位后,专事游戏,朝廷政务,皆委任宦官田令孜处理,官员的任免也由其决定。朝政在宦官田令孜的把持下,日益腐败,不管老百姓死活。最终引起王仙芝起兵造反,而在另一边,黄巢随即响应,也揭竿而起。黄巢揭竿而起后,“人士从而附之”。黄巢也发布檄文,直指朝廷弊政。
二、屡试不第的怨恨,引发对朝廷的不满
黄巢可以说是天赋卓绝,他少有诗才,五岁便能与人对诗。除有诗才之外,黄巢还善于击剑和骑射,可谓是文武双全。但就是这样一个文武双全之人,在科举考试中却屡试不第。唐廷对他的才能并不赏识,终于,黄巢在最后一次参加科举不第后,巢见到了唐朝的腐败不堪,官员对于科举考试徇私舞弊,使他对唐王朝愈发的不满,为抒发心中满腔的愤恨,便写下了名传千古的《不第后赋菊》:
《不第后赋菊》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尽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从此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黄巢的雄心与吞天的志向以及残暴的杀伐之气,同时也是黄巢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苦闷的发泄。
三、沉重的苛捐杂税,引发老百姓对朝廷的不满
唐僖宗乾符元年正月,翰林学士卢携便向僖宗进言:去年全国粮食欠收,百姓的生计都难以维持,何况还要向朝廷缴纳赋税,请求皇上“乞赦州县,应所欠残税,并一切停征”。同时还向皇上发出提醒,若继续向百姓征收赋税,将会引起动乱。“官司之苛求尚如此,乱安得不作哉?”
朝中官员对时局尚且如此清醒,何况身为平民百姓的黄巢。
黄巢在科举不第后回家安心做生意时,全国发生了严重的自然灾害,各地庄稼欠收,临近山东的河南最为严重,百姓流离失所,生计难以维持。即使这样,朝廷仍然向百姓征收苛捐杂税,使百姓苦不堪言,民不聊生。此时,河南的王仙芝揭竿而起,黄巢随即响应,加入起义队伍。
综上所述,宦官专政,朝政腐败;黄巢屡试不第,壮志未酬的苦闷,引发对朝廷的不满。还有就是当时全国各地连年发生自然灾害,农民颗粒无收,吃不饭。朝廷不救济,反而各地官员推缴税收,沉重的苟捐杂税压得农民喘不过气来,只能奋起反抗。个人恩怨与当时社会环境因素结合在一起,使他走上起义的道路。但他的起义并没有给农民带来光明,而使其陷入了另一个黑暗当中,而他变成了一个超级杀人恶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