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迷上卡牌怎么办(关注孩子成长纾解卡牌)
孩子迷上卡牌怎么办(关注孩子成长纾解卡牌)很多卡牌背后,都印有“合理消费,切勿沉迷”的字样。为未成年人营造健康成长环境,这样的提示理应成为更多相关主体的行为初衷。目前,已有地方印发盲盒经营活动合规指引,要求盲盒经营者不得向8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销售盲盒。一些商家也自发制定了阳光公约,规范未成年人在门店的商品消费。从卡牌盲盒到各种联名周边产品、线下体验活动,期待游戏行业建立起更加完善的监管体系,规范商家经营行为,禁止针对未成年人的诱导性消费,让消费者更省心、更放心。社会、政府、家庭、学校互相配合、各尽其责,孩子们才能在快乐玩耍的同时,形成科学、合理的消费观,收获友谊和成长。教育工作如同治水,堵不如疏。作为家长,不妨在了解、尊重孩子想法的基础上,通过主动引导、深入交流,让包括卡牌在内的游戏发挥积极作用,使其成为孩子生活、学习的帮手。对学校而言,也要加强日常观察和教育力度,联动家长防止未成年人沉迷卡牌。帮助孩子们正确看待商家的推广经营行为
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思聊工作室
一张印有动漫人物的卡牌,你愿意为它付出多少钱?近期,各地都有媒体注意到,不少孩子花不菲资金,购买集换式卡牌盲盒。有的是在父母不知情的情况下拿压岁钱偷偷购买,甚至累计消费过万。相关新闻屡见报端,引发社会关注。
所谓集换式卡牌,类似于80后比较熟悉的“水浒卡”“三国卡”,只不过卡牌内容更丰富、玩法也更新颖。这些卡牌多以热门动漫里的角色为牌面,结合时下流行的盲盒售卖方式,以不同级别、花样繁多的稀有卡牌为噱头,吸引孩子们购买。因为上手费用低、有一定概率抽到“高级别”的稀有卡牌,很容易形成复购。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每一代青少年都会有自己的游戏。在孩子们看来,每一次“抽卡”都相当于抽奖,意味着有可能抽中心仪卡牌。而卡牌越齐全、越稀有,交换新卡的成功率、和他人对战的获胜率也就越高。获得即时满足的同时,和同伴有更多共同语言,内心归属感不断增强,这对于孩子来说是很有诱惑力的。
有人曾将这些动漫卡牌比作“社交货币”,这一方面形象说明了产品本身较强的消费粘性,另一方面也提醒我们,有必要因情施策,及早做好防沉迷工作。毕竟,孩子们正处在身心发育阶段,自控能力相对较弱。一旦陷入对“稀有”卡牌的盲目追求,不仅会影响到学习、生活,也容易形成攀比、跟风等不良风气。
图源网络
需要注意的是,卡牌只是一种媒介、一种工具,为孩子娱乐、交友提供了方便。个别孩子沉迷于卡牌游戏,主要还是因为卡牌衍生的交流、互动功能,填补了他们的情感需求。从这个角度看,我们要关注卡牌可能产生的危害,但更应该深入体察孩子们的生活和情感诉求。如果只是没收、禁止甚至剪碎卡牌,或是一味迁就孩子提出的复购要求,那显然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沉迷问题。
教育工作如同治水,堵不如疏。作为家长,不妨在了解、尊重孩子想法的基础上,通过主动引导、深入交流,让包括卡牌在内的游戏发挥积极作用,使其成为孩子生活、学习的帮手。对学校而言,也要加强日常观察和教育力度,联动家长防止未成年人沉迷卡牌。帮助孩子们正确看待商家的推广经营行为,妥善学习生活和游戏的关系。相信他们都会认识到,和其他活动一样,卡牌就是表达自我、参与社交的一条途径,对卡牌的消费当适可而止。
很多卡牌背后,都印有“合理消费,切勿沉迷”的字样。为未成年人营造健康成长环境,这样的提示理应成为更多相关主体的行为初衷。目前,已有地方印发盲盒经营活动合规指引,要求盲盒经营者不得向8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销售盲盒。一些商家也自发制定了阳光公约,规范未成年人在门店的商品消费。从卡牌盲盒到各种联名周边产品、线下体验活动,期待游戏行业建立起更加完善的监管体系,规范商家经营行为,禁止针对未成年人的诱导性消费,让消费者更省心、更放心。社会、政府、家庭、学校互相配合、各尽其责,孩子们才能在快乐玩耍的同时,形成科学、合理的消费观,收获友谊和成长。
(人民日报中央厨房·思聊工作室·徐之)
本文来自【人民日报中央厨房-思聊工作室】,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