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你有我暖心的志愿服务(用志愿服务汇聚人间温暖)
有你有我暖心的志愿服务(用志愿服务汇聚人间温暖)张冬梅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真正做到了为党分忧、为民服务,为抗疫阻击战发挥了自身的光和热,以实际行动彰显了一个老党员的担当精神。特殊时期的“温暖相助”。疫情期间,兴北7队村民卞廷章的子女都封控在市区,家里只剩下两位老人,张冬梅得知情况后,每天一大早就去卞大爷家询问生活状况。此外,张冬梅还跟村干部一起挨家挨户到小队里的高龄老人家中排扰解难。有人说她傻,她却说:“我多做一点,多想一点,疫情期间老人们生活上的困难就少一点。”朴实的语言,道出了最真挚的情感。她没有华丽的誓言,也没有豪迈的请战书,却在疫情防控中擦亮身份,默默坚守岗位,积极发挥党员的示范引领作用,冲锋在前、主动担当、坚守初心,与团结村村民群众共同筑起抗疫最美防线。张冬梅,女,1964年1月出生,中共党员,港西镇北闸村村民。作为北闸村的一名老党员,哪里有需要,哪里就能看到她的身影,是村民人人称颂的模范。情急之下的“破门而入”。这天,张冬
疫情防控期间,崇明涌现出一批批无私奉献的志愿者,他们在村居里、防控一线,默默服务群众,书写感人故事。今天,小编带您走进港西镇,听听三位志愿者的故事!
郭永美,女,1973年5月出生,中共党员,团结村村民,上海阳刚电子有限公司检测兼人事员。虽然自己身体不好,常年患病,但看到村干部们在这场疫情阻击战中冲锋在前、竭尽全力,她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了志愿服务队伍。
她是防疫一线的“多面手”。在团结村的核酸检测现场,总能看到郭永美忙碌的身影,哪里有需要,她就在哪里。作为秩序维护志愿者,郭永美有序引导村民排队登记扫码,耐心帮助村民申领核酸码。作为消杀员,她认真参加线上消毒培训,学习消毒要点,并以满分成绩完成考试,线下做好公共场所消杀工作。由于人员调动,缺少核酸采样内场志愿者,郭永美主动“上线”,快速适应新岗位,高效助力核酸采样工作。
她是守望相助的“好邻居”。邻居黄爱娟车祸受伤后无人照顾,郭永美知道后立即去医院为黄爱娟做陪护工作,悉心照顾其生活起居。郭永美的善举得到了村民的赞美,但她却说:“我只是做了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不足挂齿。”
她没有华丽的誓言,也没有豪迈的请战书,却在疫情防控中擦亮身份,默默坚守岗位,积极发挥党员的示范引领作用,冲锋在前、主动担当、坚守初心,与团结村村民群众共同筑起抗疫最美防线。
张冬梅,女,1964年1月出生,中共党员,港西镇北闸村村民。作为北闸村的一名老党员,哪里有需要,哪里就能看到她的身影,是村民人人称颂的模范。
情急之下的“破门而入”。这天,张冬梅如寻常一样上门看望封控在家的高龄独居老人李亚芳,敲门数次后仍无回应,情急之下张冬梅顾不上多想,连忙撞开门冲进去,原来老人犯了头晕的老毛病,躺在床上无力动弹,张冬梅见状急忙把老人送往了医院,并陪同做检查、配药。多亏发现及时,老人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特殊时期的“温暖相助”。疫情期间,兴北7队村民卞廷章的子女都封控在市区,家里只剩下两位老人,张冬梅得知情况后,每天一大早就去卞大爷家询问生活状况。此外,张冬梅还跟村干部一起挨家挨户到小队里的高龄老人家中排扰解难。有人说她傻,她却说:“我多做一点,多想一点,疫情期间老人们生活上的困难就少一点。”朴实的语言,道出了最真挚的情感。
张冬梅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真正做到了为党分忧、为民服务,为抗疫阻击战发挥了自身的光和热,以实际行动彰显了一个老党员的担当精神。
陆冬美,女,1963年2月出生,港西镇协西村村民。
主动担当显邻里真情。协西村8队的一位高龄独居老人,早年丧偶,儿子前几年也因患病过世,唯一的女儿由于疫情被封控在长征农场。老人自身有残疾,腿脚不便,没有子女在身边陪伴,生活难以自理。疫情期间,老人的日常照护便成了难题,这也令无法回家照顾的女儿万分着急。隔壁邻居陆冬美闻讯后,主动承担起看护老人的任务,只要条件允许,她就会去老人家里,陪老人唠唠家常,帮助老人料理家务。
凡人善举汇爱心暖流。在疫情封控期间,陆冬美向村委登记采购食物和日常用品时都会为老人带上一份。老人每次见到陆冬美都会露出会心的笑容,尽管不善言辞,感激之情油然而生,她们之间早已把彼此当成了亲人,在疫情困难面前,携手互助,共克时艰。
陆冬美的凡人善举让我们感受到人间守望相助的暖心,感受到平凡人赋予这场阻击战源源不断的力量。
记者:朱怡婷
编辑:朱怡婷
责编:李琳、陆海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