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食与月相的变化(观月食谈月相)
月食与月相的变化(观月食谈月相)三日出为爽,震受庚西方。八日兑受丁,上弦平如绳。十五乾体就,盛满甲东方。蟾蜍与兔魄,日月气双明,蟾蜍视卦节,兔者吐生光。七八道已讫,屈折低下降。这幅《月相纳甲图》的原理,来自魏伯阳《周易参同契·药生象月章第八》,对应原文如下——地球绕日运行,月亮绕地运行。因为月亮的自转周期和公转周期相同,所以地球上看到的都是月亮的同一面,我们称之为正面——也就是看起来有蟾蜍、有玉桂的那一面。但月亮相对于太阳,都是正对月亮的一面是亮的,背对太阳的一面是暗的(平面示意图的内圈,演示仪器中的实际球)。然后,当我们从地球上看月亮的时候,就呈现如此的变化了。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月食都在月半发生,因为此时月亮的正面正好正对着阳光。一个月三十天,每天的月相都不同。归纳起来,无非新月、上弦月、凸月、满月、凸月、下弦月、残月七种,加上看不到月亮这一种,一共有八种月相,正好对应八卦。如下图——
昨天月食,很多人都在晒月亮。这哪是晒月亮啊,分明是在晒设备。我试了几下,用手机根本拍不出月食。所以,下图的效果,要么是用专业设备拍出来的,要么是用专业技术PS出来的。
月食和盈亏,看起来都差不多,似乎是把一个阴历月的月亮的变化浓缩在几个小时里了,但其成因却完全不同。俗话说:「透过现象看本质。」月食和盈亏,在现象上是相似的,但在本质上却是不同的。
先说月食,月食的原理很简单,就是太阳、地球、月亮一直线,地球挡在了中间,遮住了阳光,月亮无法反射阳光就变黑了。题外话,日食也是三者处于一直线,不同的是月球在中间,遮住了阳光的直射。
至于盈亏,说起来要复杂些。问题的关键依然是太阳、地球、月亮的相对位置,大部分时候,三者不会处于一直线,也就是说不存在光线被挡住的问题。那么,月亮的盈亏是怎么出现的呢?请看示意图。
地球绕日运行,月亮绕地运行。因为月亮的自转周期和公转周期相同,所以地球上看到的都是月亮的同一面,我们称之为正面——也就是看起来有蟾蜍、有玉桂的那一面。
但月亮相对于太阳,都是正对月亮的一面是亮的,背对太阳的一面是暗的(平面示意图的内圈,演示仪器中的实际球)。然后,当我们从地球上看月亮的时候,就呈现如此的变化了。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月食都在月半发生,因为此时月亮的正面正好正对着阳光。
一个月三十天,每天的月相都不同。归纳起来,无非新月、上弦月、凸月、满月、凸月、下弦月、残月七种,加上看不到月亮这一种,一共有八种月相,正好对应八卦。如下图——
这幅《月相纳甲图》的原理,来自魏伯阳《周易参同契·药生象月章第八》,对应原文如下——
三日出为爽,震受庚西方。八日兑受丁,上弦平如绳。十五乾体就,盛满甲东方。蟾蜍与兔魄,日月气双明,蟾蜍视卦节,兔者吐生光。七八道已讫,屈折低下降。
此外,清代易学家惠栋也画过一种《月体纳甲图》,与上图略有不同,只用了六个月相——
惠栋此图,其依据是三国易学家虞翻注《周易·系辞》中「悬象著明,莫大乎日月」一句时的释文:「谓日月悬天成八卦象。三日暮,震 象出庚。八日,兑象见丁。十五日,乾象盈甲。十七日旦,巽象退辛。二十三艮象消丙,三十日,坤象灭乙。晦夕朔旦,坎象流戊,日中则离,离象就己,戊己土 位,象见于中。『日月相推而明生焉』,故『悬象著明,莫大乎日月』。」
魏伯阳、虞翻那两段话什么意思,以及后人根据他们的话画出来的两幅画图又是什么意思,我都不懂,只觉得好玩,又应景,就汇总一下,分享一下。
至于有人说,古人把日食、月食视为灾异,现在有人向月食祈福,你怎么看?我的回答是:古人不懂,你也不懂吗?这么好玩的天文奇观,玩玩祈福,有什么好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