轰炸日本广岛长崎纪录片(再来一次广岛20万人死亡日本仍拒降)
轰炸日本广岛长崎纪录片(再来一次广岛20万人死亡日本仍拒降)在美国人看来,务实是必须考虑的,一旦进行登陆作战,会和日本在大本营进行一场大决战,而美国为登陆做出的"冠冕"行动和"奥林匹克"行动计划其实早已经成为不争的议程。但是在杜鲁门看来,如果能够尽早结束战争,对于遏制苏联,尽量把战争损失降到最低,也未尝不可。美国总统杜鲁门原子弹爆炸后的惨状但是,话说回来了,爱因斯坦是从国际道义上谴责自己的科学成果。但是美国就不同了,能够用一枚核弹解决问题,为何要大费周章进行岛屿登陆作战呢?要知道,在太平洋登陆作战,一定会花费巨大代价。在投放原子弹之前,美国已经对日本东京、大阪等大城市进行了多轮轰炸。而在1944年,盟军相继进行了硫磺岛战役和冲绳战役,两次战役虽以盟军获胜结束,但美军还是遭到了日军的顽强抵抗,造成8万余人死亡。
1945年8月6日,美国飞行员在日本广岛投下原子弹,据统计,日本广岛原子弹爆炸至少造成约20万人死亡。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的核武器空袭行动,也是有记载的,一个城市瞬间被夷为平地。8月9日,在美国国会,美国总统杜鲁门一声令下“先生们,让我们再来一次”,日本长崎又被轰炸,长崎原子弹爆炸的死亡数字也至少在8万人以上......此后,日本政府无条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长崎原子弹爆炸
在我们讨论今天话题之前,有好事的朋友可能就会问了,为何日本在第一次遭受原子弹袭击以后,为何不接受波茨坦公告直接投降,而是继续负隅顽抗,结局又造成了数十万平民无辜惨死?其实,这个问题,我曾经也想过,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关于日本政府为何投降,背后到底有怎样的考量。
美国利益:提早结束战争,避免登陆作战造成无谓伤亡爱因斯坦曾经听到“日本长崎遭受原子弹袭击”之后,立马给自己的好友波尔打电话,为自己给美国军方研制原子弹而感到内疚。
原子弹爆炸后的惨状
但是,话说回来了,爱因斯坦是从国际道义上谴责自己的科学成果。但是美国就不同了,能够用一枚核弹解决问题,为何要大费周章进行岛屿登陆作战呢?要知道,在太平洋登陆作战,一定会花费巨大代价。
在投放原子弹之前,美国已经对日本东京、大阪等大城市进行了多轮轰炸。而在1944年,盟军相继进行了硫磺岛战役和冲绳战役,两次战役虽以盟军获胜结束,但美军还是遭到了日军的顽强抵抗,造成8万余人死亡。
美国总统杜鲁门
在美国人看来,务实是必须考虑的,一旦进行登陆作战,会和日本在大本营进行一场大决战,而美国为登陆做出的"冠冕"行动和"奥林匹克"行动计划其实早已经成为不争的议程。但是在杜鲁门看来,如果能够尽早结束战争,对于遏制苏联,尽量把战争损失降到最低,也未尝不可。
如果进行登陆作战,在相关部门的测算之下,伤亡数字可能会接近100万人,因此,杜鲁门放弃了这一登陆作战的既定计划。
原子弹空袭行动
在罗斯福总统逝世以后,杜鲁门接任美国总统,他当即就想到了罗斯福曾经和爱因斯坦的会晤,原子弹的研制工作已接近尾声,如果能够用原子弹结束战争,这是他首选考虑的最佳方案。
1945年7月26日,美国、英国和中华民国发表了《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投降。7月28日,日本政府拒绝接受《波茨坦公告》。出于军事和政治的原因,美国政府便按照原定计划,对日本使用原子弹。
这里非常有趣的是,在记者采访日本外相时,关于怎么评论“波次坦公告”这个问题时,日本发言人用了一个一语双关的词“黙殺”,这个词非常有意思,在英文字典里是没有的,但是经过美国翻译,可以理解为“不予置评”的意思。也就是说,面对“波茨坦公告”,日本政府实际上已经当作什么都没看到,什么都没听到,打算负隅顽抗到底。
日本无条件投降:广岛、长崎接连受到核袭击这段历史大家都知道,在1945年8月上旬,美军接连对日本广岛、长崎进行了两次核武器空袭行动。实际上,这两个地方,都是日本的军事基地。
波茨坦会议
在投放原子弹之前,美军曾经在日本东京等地,撒满了各种各样的投降书,这些投降书,在日本政府看来,无外乎就是鼓动和宣传,大可不必理会,但是没有想到,26万人顷刻间变化为尘埃,广岛、长崎两座城市被夷为平地。
那么,为何日本政府在第一次核武器空袭行动后,还不接受“波茨坦公告”呢?我们可以从“东京审判”的细节中,看出其中的原因。
广岛原子弹爆炸
东京审判上的甲级战犯:无罪,无罪,无罪!1946年5月3日至1948年11月12日,在日本东京,举行了由多国组成的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当然,中国政府派出了梅汝璈作为此次审判的审判员。
这些甲级战犯,在法庭上,面对铁证如山的事实,竟然莫衷一是,他们对于战争指控竟然都说两个字:“无罪!”
东京审判剧照
幸运的是,在中国法官梅汝璈的据理力争之下,以东条英机为首的广田弘毅、土肥原贤二、板垣征四郎、松井石根、武藤章、木村兵太郎等28人(实际到庭25人)最后才被判处绞刑。
而以东条英机为首的这些甲级战犯,虽然已经在法庭上受到审判,但其傲慢的姿态非常令人憎恶。在法庭上,上诉方提出了南京大屠杀等骇人听闻的历史事实和相关证人,包括溥仪在内的曾经和日本有着不共戴天之仇的证人都陈述了日军在侵华战争中犯下的罪行。
东京审判上的甲级战犯
然而,面对证人、证词和影像,东条英机竟然无动于衷。在辩白之时,还在美化丑陋的法西斯暴行,认为自己发动的侵华战争实际上是以日本为中心的“大东亚共荣圈”,其傲慢姿态溢于言表。
这下你是否明白了,在日本内阁政府面对核武器突袭行动之后,以军方为主要的内阁还停留在“我们大可在日本国土内进行一场大决战,反败为胜不无可能”。
第一排第一个为东条英机
“那些一个个死去的名字,都是日本武士道最为崇尚的荣誉和无上光荣,如果投降,死后怎么面对那些已经进入神社的帝国亡灵”。
言外之意,这些人不达目的决不罢休,他们已经丧失了人性,纵然已经在悬崖边上,还在想着白日大梦,其傲慢姿态可见一斑。
结束语日本投降
1945年8月15日正午,日本天皇裕仁向全日本广播,接受波茨坦公告、日本无条件投降,结束战争。以下是裕仁天皇的投降书原文:
朕深鉴于世界大势及帝国之现状,欲采取非常之措施,收拾时局,兹告尔等臣民,朕已饬令帝国政府通告美、英、中、苏四国,愿接受其联合公告。
盖谋求帝国臣民之康宁,同享万邦共荣之乐,斯乃皇祖皇宗之遗范,亦为朕所眷眷不忘者。前者,帝国之所以向美、英两国宣战,实亦为希求帝国之自存与东亚之安定而出此,至如排斥他国之主权,侵犯他国之领土,固非朕之本志。然交战已阅四载,虽陆海将兵勇敢善战,百官有司励精图治,一亿众庶克已奉公,各尽所能,而战局并未好转,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加之,敌方最近使用残酷之炸弹,频杀无辜,惨害所及,实难逆料。如仍继续作战,则不仅导致我民族之灭亡,并将破坏人类之文明。如此,则朕将何以保全亿兆赤子,陈谢于皇祖皇宗之神灵乎!此朕所以饬帝国政府接受联合公告者也。
朕对于始终与帝国同为东亚解放而努力之诸盟邦,不得不深表遗憾:念及帝国臣民之死于战阵,殉于职守,毙于非命者及其遗属,则五脏为之俱裂;至于负战伤,蒙战祸,失家业者之生计,亦朕所深为轸念者也。今后帝国所受之苦固非寻常,朕亦深知尔等臣民之衷情,然时运之所趋,朕欲忍所难忍,耐所难耐,以为万世之太平。
朕于兹得以维护国体,信倚尔等忠良臣民之赤诚,并常与尔等臣民同在。若夫为情所激,妄滋事端,或者同胞互相排挤,扰乱时局,因而迷误大道,失信义于世界,此朕所深戒。宜举国一致,子孙相传,确信神州之不灭。念任重而道远,倾全力于将来之建设,笃守道义,坚定志,誓必发扬国体之精华,不致落后于世界之进化。望尔等臣民善体朕意。
日本天皇投降诏书原文
我想,如果历史能够重演,杜鲁门总统依然会做出核武器空袭行动这一决定,至于美国当时到底研制出了几颗原子弹,已经成了历史的一大谜团,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核武器空袭对于当时的国际环境而言,有百利而无一害。
(历史咖啡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