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司马光七八岁:司马缸说骄傲

司马光七八岁:司马缸说骄傲#中国男女平均身高东亚第一#成为东亚最高的仔!(男175.7cm、女163.5cm)均以微弱优势超过韩国(男175.5cm、女163.2cm)

司马光七八岁:司马缸说骄傲(1)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吴瑕

近日,又一项让人感叹“拖后腿”的榜单发布

《柳叶刀》最新研究显示

中国19岁男女的平均身高

(男175.7cm、女163.5cm)

均以微弱优势超过韩国

(男175.5cm、女163.2cm)

成为东亚最高的仔!

#中国男女平均身高东亚第一#

一度冲上热搜

司马光七八岁:司马缸说骄傲(2)

从1985年到2019年间

中国19岁男性平均身高增加8cm

在200个国家和地区中增幅第一

排名从第150名提至65名

司马光七八岁:司马缸说骄傲(3)

女性均高增加6厘米,增幅第三

排名从第129名升至54名

司马光七八岁:司马缸说骄傲(4)

也就是说,咱00后身高在全球中等偏上

来感受一下近30年让人欣慰的“蹭蹭蹭”↓

司马光七八岁:司马缸说骄傲(5)

橘色部分代表中国19岁女性/男性平均身高

司马光七八岁:司马缸说骄傲(6)

对此数据,网友们纷纷议论开了

不少人对此现象深表认同↓

司马光七八岁:司马缸说骄傲(7)

爱分析的网友认为生活好、营养足是主因↓

司马光七八岁:司马缸说骄傲(8)

“拖后腿”人群又站出来自嘲了一把↓

司马光七八岁:司马缸说骄傲(9)

“凡学者”则炫出自己的超水准↓

司马光七八岁:司马缸说骄傲(10)

现代人被营养撑高了

但在物质不丰甚至匮乏年代就一定矮吗?

小缸带你一探古人身高的起起伏伏!

司马光七八岁:司马缸说骄傲(11)

新石器时代
山东人比广东人高了7cm

华夏民族身高自古北高南低、东高西低?

还真是!

研究员彭卫在《秦汉人身高考察》中指出

根据现有考古数据

新石器时期黄河下、中、上游一些地区

成年男性均高依次递减

从170cm、167-169cm到160-166cm

长江珠江流域最低,大致在161-162cm

女性均高则在150-153cm之间

其中最高达159cm(河南荥阳妯娌遗址)

司马光七八岁:司马缸说骄傲(12)

2010年7月,内蒙古赤峰二道井子夏家店下层文化聚落遗址发掘现场。图/新华社发

比如,一般人印象中大高个的代表山东人

几乎在新石器时代就奠定了地位

成年男性骨骸均高就有172.26cm

(山东泰安大汶口遗址)

基本称霸华夏大地

而当时的广东人只有165cm

(广东佛山河宕遗址)

司马光七八岁:司马缸说骄傲(13)

秦汉
身高甚至跟前程、性命相关

然而到了商周时期,均高却下降了

研究者发现

新石器时代的黄河中下游地区

成年男性多在168cm以上

商周跌到了166cm以下

山东人跌幅更大

从172cm(大汶口)降到164cm(临淄)

司马光七八岁:司马缸说骄傲(14)

但其中也不乏“高人”

孔子不仅学问让人高山仰止

连身高都是碾压级的

目前关于孔子身高说法有“九尺有六寸”

(《史记·孔子世家》)

“七尺九”(西汉海昏侯墓屏风)两种

按汉尺23.1cm/尺算则是2.21m或1.82m

虽孔子身高众说纷纭,但海拔不低无疑了

司马光七八岁:司马缸说骄傲(15)

孔子画像

到了秦汉,均高的下降趋势又转为上升

研究者指出

黄河流域成年男性约166-168cm

女性约为150cm

这一降一升是为何?

彭卫分析,除了民族融合的遗传因素外

跟营养吃食有很大相关

毕竟新石器时代老祖宗以狩猎为主,肉食多

商周会种地就以谷类为主,吃肉比例降低

而到秦汉,畜牧业发展后吃肉机会又多了

司马光七八岁:司马缸说骄傲(16)

秦汉时身高在身份阶层上有明显差异

研究人员统计发现,于男子而言

像兵马俑那样的“兵哥哥天团”普遍较高

如亭长、隧长、候长、属令、狱佐、尉等

带有军职色彩的均高是171cm

小兵卒约是166. 3cm,奴是165cm

司马光七八岁:司马缸说骄傲(17)

图/秦始皇帝陵博物馆

对于女子来说,长得高有一个好处:

满足了飞上枝头的必要条件之一

比如,东汉后宫佳丽的标准之一是

长壮妖絜有法相

研究者根据两位皇后身高大致划线

认为身高下限大概是160cm

这个高度超秦汉女子均高至少10cm

不想鹤立鸡群都难

司马光七八岁:司马缸说骄傲(18)

在现有出土的汉代贵族夫人遗骸中

长沙马王堆辛追夫人是154cm

(看来必有其他过人之处)

满城中山靖王夫人是171cm

北京老山诸侯王夫人近160cm

司马光七八岁:司马缸说骄傲(19)

千年不腐的辛追夫人复原像

在秦朝,身高甚至还与性命相关

秦律规定

男子在六尺五寸(约150cm)以上

女子在六尺二寸(约140cm)以上

就具有刑事责任能力,能担刑责

即律法认定的成年与未成年的分界线

也就是说,只要你身高到了

抓壮丁、打仗、交税甚至处刑都没得逃

司马光七八岁:司马缸说骄傲(20)

《睡虎地秦墓竹简·法律答问》有个例子:

甲盗牛,盗牛时高六尺,系一岁,复丈

高六尺七寸,问甲何论?当完城旦。

意思是甲偷了别人的牛,案发时是六尺高

就先关一年,再量时身高已有六尺七寸

达到成人标准了,重新被判4年劳役刑

司马光七八岁:司马缸说骄傲(21)

汉唐宋
身高竟持续走下坡

到了大唐盛世,身高竟又降了

研究员孙蕾、朱泓以郑州地区为例

对当地多处汉、唐、宋墓葬成年人骨标本

(汉代55例、唐代22例、宋代39例)测算

发现这三朝男性均高分别为

169.52cm、167.03cm和164.49cm

女性为159.11cm、158.39cm和156.17cm

竟然越来越矮了

司马光七八岁:司马缸说骄傲(22)

研究者认为,或与其他民族融合有关

也有生存压力增加、饮食影响等因素

唐宋名人众多

他们的身高也成为津津乐道的话题

比如李白,故纸堆几乎找不到他身高说法

但在他给荆州长史韩朝宗的自荐信

《与韩荆州书》里有言

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

以现存唐尺较为认同的29.4cm/尺为准

划定6-7尺的范围

则李白身高在176.4-205.8cm之间

司马光七八岁:司马缸说骄傲(23)

而关于唐朝的传奇女皇武则天

有人用现存罕少的武则天本人遗物——武曌金简来推断

其身高约为167cm

司马光七八岁:司马缸说骄傲(24)

武曌金简,被认为是武则天的赎罪简

身高最让人咋舌者当属唐韦贵妃韦珪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

考古专家在发掘李世民墓葬时

发现了她的棺木和尸骨,一量竟有1米8多

考虑到她死时已69岁,年轻时或有190cm

司马光七八岁:司马缸说骄傲(25)

电视剧《武媚娘传奇》剧照,张庭饰演韦贵妃

明清
武大郎其实一米八!
还有个超2.4m的“中国巨人”

到了明清

根据研究员孙蕾等人对北方周懿王墓

和曾满红等人对南方南越王宫署骨骸的推算

男性均高略有上升,约为167.7cm

但女性身高却略有下降,约为156cm

司马光七八岁:司马缸说骄傲(26)

而关于明清身高话题,却不得不提一起

“冤案”:武大郎一点都不矮!

记者台恩普1989年发表在人民日报上的

《历史上的武大郎与潘金莲》文章写道

根据中共清河县委书记孙彦敏的说法

与《水浒传》中矮矬惨的武大郎完全不同

真实历史上的武大郎又高又幸福

司马光七八岁:司马缸说骄傲(27)

武大郎本名武植

乃明朝永乐年间清河县武家那村人

他不仅中过进士、当过县令

与“潘金莲”更是恩爱夫妻

1946年武植墓被发现,后被挖开

据当地健在的参与挖掘的人证实

根据出土的骨殖推算

其生前身高至少180cm!

司马光七八岁:司马缸说骄傲(28)

施耐庵后人给武大郎的“道歉信”

据考古学家李济在1923年发表的

《中国人种之构成》中

对5000多例留学生和工人的测算

在清朝晚期至民国,男性均高退至165cm

低于汉唐

瘦弱中国人形象就随国门大开传开了

司马光七八岁:司马缸说骄傲(29)

但在南方江西婺源

却出现了一位身高超2.4m“中国巨人”詹世钗

(澳华博物馆称其超2.4m)

县志称其长七尺三寸(约2.43m)

也有说3.19m,但因他迷信

“被测量就得死”

从未量过

只知其52岁逝世后棺木长2.6m

他凭借身高走天下,还娶了英国太太

成为当时的全球网红

司马光七八岁:司马缸说骄傲(30)

据说在他一岁多时,母亲带他看庙会

饿了就站在母亲身旁吃奶

旁人看不过去,说他都有妈妈胸高还吃奶

詹母解释说他还不到2岁

司马光七八岁:司马缸说骄傲(31)

23岁那年,一位洋人看中他的“网红价值”

重金邀请他环游 巡演全世界

欧美日印菲澳陆陆续续走一圈

詹世钗每到一处就被强势围观

接了英皇后的金表、收了俄皇的宝石戒指

各地官宦富商也慷慨砸钱

晚清小说家、诗人、媒体也不吝笔墨

把他的事迹跟了一路

然于其所过之迹,士女莫不摩肩接踵

挤拥往观,遂令欧洲国中无贵贱皆耳其名

亦云幸矣!

——《长人将游香港》1872年8月5日《申报》

司马光七八岁:司马缸说骄傲(32)

1873年在维也纳举办的世博会上,詹世钗以其 “魁梧奇伟之姿”成为一种来自东方的展品

因为这高人一大等的身高

詹世钗一生不愁吃穿、不愁旅费

羡煞旁人

古人的身高已是过去式

后浪们继续往前冲吧

小缸最后多句嘴

身高倒是一马当先了,体重就不要了吧

司马光七八岁:司马缸说骄傲(33)

参考文献

彭卫《秦汉人身高考察》

方潇《秦代刑事责任能力身高衡量标准文质疑——兼论秦律中身高规定的法律意义》

孙蕾、朱泓《郑州地区汉唐宋成年居民的身高研究》

张连莹《还历史上一个真实的潘金莲》

孙蕾、孙凯《明代周懿王墓及祔葬墓人骨研究》

曾满红、张文光等《南越王宫署遗址出土明代人骨骸鉴定研究》

李济《中国人种之构成》

王振忠《从“虹关长人”到“中国巨人”:晚清婺源詹世钗生平事迹考证》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魏礼园

审签 | 梁泽铭

实习生 | 郑佩华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