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钟看懂火灾危险性:你应该知道的火灾常识
三分钟看懂火灾危险性:你应该知道的火灾常识也是永恒的话题是古老的话题说起消防必然会联想到火灾火灾
今年11月9日
是全国第30个消防日
今年的宣传主题是
落实消防责任、防范安全风险
说起消防
必然会联想到火灾
火灾
是古老的话题
也是永恒的话题
对于火灾
你知道的有多少呢?
遇到火灾该怎么办呢?
我们利用这个机会
告诉你应该知道和牢记的
几点常识!
1
火灾是人生的大概率事件!
有的人觉得
火灾离自己很遥远
一辈子永远碰不到
那先看一组三年来的火灾数据吧
2018年全国接报火灾23.7万起
2019年接报23.3万起
2020年接报25.2万起
2018年至2020年全国接报火灾数
(数据来源: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
平均,每两分钟就会发生一起火灾!
我们做道算术题
换一个角度看
我国人均寿命77岁
如果依照每年25万起的火灾体量
一个人的有生之年
将会发生大约1900余万起火灾
也就是说
大概每72个人当中
就会有1个人是火灾的当事人
他或是引发火灾
或是因火灾而遇险
一场火灾往往会波及成百上千的人
所以
不要认为火灾离你很遥远
人的一生中大概率会遇到火灾
每个人都极有可能会是火灾的亲历者
它可能是炒菜引燃油锅
可能是烟头不小心引燃废纸篓
可能是电瓶车引燃的楼道
也可能是整栋燃烧的楼房
……
2
有毒浓烟是火场的第一杀手!
火会将一切化为灰烬
仿佛其不曾存在过
一场火灾的灰烬
落到普通人头上
就会变成压垮一个家庭的山
与明火相比
有毒浓烟则像一个狡猾的幽灵
披上厚厚的伪装
看见明火
刻在动物基因里的本能
会让我们立刻逃避
但看见浓烟
我们反而会放松警惕
被无声猎杀!
浓烟中含有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氰化物等最为致命
常用建筑材料燃烧时产生的烟气中
一氧化碳含量高达2.5%
而人在一氧化碳浓度约1.3%的空气中
吸入两三口气便会失去知觉
呼吸约10分钟就会死亡
聚氯乙烯、尼龙、羊毛、丝绸等
将产生更多剧毒气体
威胁更大!
所以
遇见浓烟
要像躲避明火一样躲避它!
3
湿毛巾有用 但不是必需品!
躲避浓烟
我们一定会想到
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逃生
为了印证它的有效性
我们进行了实验
最终证明
湿毛巾可以过滤大颗粒的烟尘碳粒
可以湿润口鼻面部皮肤
但却对有毒气体
几乎无法过滤!
因为它们是气体分子
而且大部分不溶于水
如果把气体分子比作乒乓球
那么湿毛巾的纤维孔
就如同足球门一样大
所以我们推荐
如果伸手可及之处恰好有毛巾和水
一定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逃生
如果没有
千万不要因为制作湿毛巾
耽误最佳的逃生时机
导致身陷险境
相比湿毛巾
过滤式自救呼吸器能够有效过滤有毒烟气
家里常备
危急关头
将会是帮助你摆脱险境的利器!
4
跑与不跑 没有标准答案!
有两个问题困扰了很多人
发生火灾
到底要不要跑?
是向上跑还是向下跑?
我们来先看两个案例
去年的一天凌晨
某地一户村民自建房
房主乱拉乱接电线
为自家电动三轮车充电
引发电源线故障打火起火
而在房子一层门面内
堆放了大量的塑料、轮胎、电缆等杂物
这些杂物起火后燃烧十分迅速
产生了大量有毒烟气
布满整个楼道
屋内人员疏散逃生困难
其中3名沿着楼道向上逃生的人员
倒在了七层楼梯平台处
而在房间等待救援的人员全部获救
与之相反的是
2010年某市
一栋公寓楼
由于违章施工引燃了大楼外保温层
大火在外墙立体燃烧
早期如果凭借楼内的疏散楼梯
可以及时逃生
但有三个人却躲在了二楼的卫生间
导致吸入过量浓烟遇难
所以
遇到火灾跑与不跑
往上跑还是往下跑
没有标准答案!
火场逃生
就是与明火和浓烟的斗智斗勇
躲火避烟是关键!
平时多关注、多思考、多学习、多训练
遭遇火灾时
就会多一分生存的希望!
5
这里是楼房中最安全的区域!
火灾避险逃生的第一选择
是在安全的前提下
尽快跑到户外地面
不要贪恋财物
户外地面永远是最安全的地方
没有之一!
但疏散转移过程中
切记不能乘坐电梯!
谁也不知道火灾时的电梯
会不会故障停运
如果我们无法安全转移到地面
工程师们在设计楼房时
将以下这些地方设定为“较安全区域”
我们可以借助它们来疏散转移
或者固守待援
第一个是封闭的楼梯间
生活中常见的
封闭楼梯间和防烟楼梯间
都有防止烟气侵入的门
以及照明灯和疏散方向指示标志
专门用于紧急状态下人员疏散
当然
如果发现楼梯间有烟气
证明它的安全性已经失效
这时就不要再贸然跑进去
而是应该在其它“较安全区域”等待救援
封闭楼梯间失效的原因
可能是起火点在楼梯间
或者是防火门没关闭
所以
·平时要保护好防火门
保持它的常闭状态
·不要堵塞楼梯和走道
保持这一生命通道的畅通
·更加不要在楼梯间为电瓶车充电!
第二个区域是天台
天台也是一个安全区域
平时不要上锁
上了锁
也就断绝了躲避危险的希望
当然
除了天台
面积比较大的露天平台、阳台等
也是火灾避险的安全之选
第三个区域是避难层
超过100米的楼房
工程师们在每50米的高度
为你用整个一层的空间
设计了避难的大平层
虽然不是豪华套房
但却是高层火灾避险的首选
在这里
有消防电梯、消火栓
消防专线电话、防烟系统
......
一切都是以你的生命为优先
所以
在100米以上的超高层建筑里
当无法转移到地面时
我们的安全之选是通过疏散楼梯
尽快转移到避难层
第四个区域是邻居的家
楼房形成立体燃烧需要一定的时间
楼房内,有一面墙的房间是相对安全的
它可能是你的家
也可能是你邻居的家
如果你在向下转移的过程中
遇到了明火或者浓烟
这时候请水平转移
来到没有浓烟的区域
大胆敲开邻居的门
请求暂时躲避
如果你家的外墙、外窗已经着火
而且不能往下转移
那么也请大胆敲开对面邻居家的门
他这一侧可能还没有起火
请不要有什么顾虑
生命永远是最重要的!
第五个区域是你家里的一个房间
现在的建筑设计
为你的家准备了这样一个房间
这个房间靠外墙布设
而且有在外墙开启的窗户
当你无法出门逃生时
这个房间就是
你躲避明火和烟气
等待救援的最佳选择
这个房间大概率是
你家中的卫生间
也有可能是其它房间
这个房间就是你的安全堡垒
所以
你需要做的是
·家里尽量不要安装防盗网
如果安装防盗网一定要留出逃生窗
·清除这个房间所有起火因素
·不要用过多易燃可燃材料装饰
·安装一个厚实一点的门
毕竟它是
你躲避火灾的最后场所!
我们还需要记住
如果你被困在了上述的区域
请立马拿起电话报警
一定要说明你被困在火场里面
有人被困和无人被困
调集的装备和力量是不一样的
消防员也会通过电话给予你安全指引
6
先关火还是先关阀有定论!
液化气钢瓶着火了
先关火还是先关阀?
这个问题一度引起了网络热议
其实这个问题有定论
如果能够关闭阀门
我们要第一时间关闭
关了阀门
火自然就灭了
不用担心所谓“回火”的问题
如果关不了阀门
切记不要扑灭火苗
否则
泄漏到封闭空间的可燃气体
遇到火源会立刻爆炸
非常难以处置
我们要做的是立刻报警
把钢瓶拎到空旷的户外
站立放置
随后不断用水冷却瓶体
人员不要围观
等待消防救援人员的到来
切记无论什么情况下
不要让瓶体倒地放置
否则瓶体会导热升温
引起爆炸!
7
消防员是救命的最后稻草!
消防员不是万能的神
虽然他们很想
消防员从接到出动命令到车辆驶离车库
大约需要1分钟
虽然他们已经在很努力地压减这个时间了
每个消防站保护半径是五公里
理论上
到达火灾现场约需五分钟
注意
这只是理论上的
还没有算上堵车、现场展开等时间
更没有算上偏远乡村、偏僻场镇
……
但
千万不要低估了火燃烧的速度
从一个实验可以看到
火灾初起
火苗容易被扑灭
但却很难被人发现
大约8秒
火势就会变大,产生异味
人能通过嗅觉察觉
这时候迅速使用灭火器和大量水灭火
基本可以解决
54秒后
火势会达到失控状态,产生浓烟
2分22秒后
发生轰燃
5分钟的话
大火就已经燃烧得非常猛烈了
所以
绝多数时候
消防救援人员到达火场时
火灾已经形成大火
我们遇到很多案例
在睡梦中发生火灾
醒来后已是无法逃离
在小火成大灾之前
现代的科技
为我们避免了火灾的蔓延和扩大
一个小小的可燃气体探测器
或是一个小小的感烟感温探测器
会及时把你从灾难前唤醒
起火的1分钟
扑灭可能只需一盘水
起火的5分钟后
扑灭或许需要一车水了
请记住
战胜火灾的最好法则是
早发现、早处置,打早打小!
8
每个人都做自己的保护神!
人生无常
谁也不知道灾难什么时候会降临
我们处置的火灾案例中
不少人因为无法逃生而遇难
有倒在防盗网里的
有倒在卫生间的
也有被浓烟呛倒在楼道的
……
我们也一直在努力
枕戈待旦
闻警即动
当人民需要时
我们会奋不顾身
无畏向前!
新中国成立以来
已有658名消防指战员
为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壮烈牺牲
被评为烈士
去年以来
就有10余名消防指战员
倒在了应急救援的一线
他们平均年龄不到28岁!
火灾的突发性、危害性太大了
我们奋不顾身
但仍然无法时时处处护你周全
为了减少火灾的发生
为了你和家人的平安
为了消防员平安回家
请我们都掌握必备的消防技能
每个人都做自己的保护神!
-END-
来源:四川消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