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金融创新服务模式:创新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是支持实体经济的顺势之举
供应链金融创新服务模式:创新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是支持实体经济的顺势之举帮助银行掌握真实经营数据解决大面积数据采集问题从支持实体经济的成效来看,截至2022年6月末,“星云物联计划”已落地20多个创新项目,服务客户超18000户,接入物联网终端设备超1250万台,支持实体经济融资发生额超4600亿元。●撰文:谭冰梅谈“平安3号”遥感卫星▶▶
平安银行总行公司业务总监、交易银行事业部总裁、创新委秘书长李跃。
受访者供图
今年8月9日,“平安3号”遥感卫星发射升空。在短短两年时间里,平安银行已连续合作发射了三颗卫星。作为平安银行“星云物联计划”里的重要组成部分,三颗卫星在该行的对公业务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截至目前,星云物联网平台在赋能实体经济过程中,主要有哪些应用场景?成效如何?
近日,平安银行总行公司业务总监、交易银行事业部总裁、创新委秘书长李跃在接受专访时表示,持续探索新兴技术,创新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深度借助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等科技手段驱动业务创新,这既是支持实体经济的顺势之举,也是加快推进数字化经营的必然之路。
从支持实体经济的成效来看,截至2022年6月末,“星云物联计划”已落地20多个创新项目,服务客户超18000户,接入物联网终端设备超1250万台,支持实体经济融资发生额超4600亿元。
●撰文:谭冰梅
谈“平安3号”遥感卫星▶▶
解决大面积数据采集问题
帮助银行掌握真实经营数据
问:8月9日,“平安3号”遥感卫星发射升空,为什么在短短的两年时间里,平安银行连续发射三颗卫星?
李跃:平安银行是国内较早提出并践行供应链金融的银行,在20余年服务实体经济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产业链、供应链中的中小企业多数是“三无”企业,即“无信用、无账本、无抵押”,在传统抵质押逻辑下,较难获得银行授信。供应链金融的出现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但早期供应链金融的产业链条长、跨区域业务众多,存在异地授信交叉、银行尽职调查困难、应收账款小额高频等难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我们搭建“星云物联网平台”,接入与企业生产经营紧密相关的终端设备,破解供应链金融在企业经营数据获取、传输和应用方面的难题,同时借助“平安1号”、“平安2号”的物联网通信技术提升终端设备的信号传输能力。此次发射的“平安3号”是高分辨率对地遥感卫星,主要用于对企业生产经营情况的宏观监测。
遥感卫星采用不受地面条件限制的非接触、远距离的探测技术,提供对地观测服务,具备高性能、高精度、高可靠和高效能的特点,可解决大面积的数据采集问题,与物联网数据交叉验证,相互补充,帮助银行高效、直观地掌握供应链上下游的真实经营数据等信息,拓展银行的金融服务能力,提升企业融资可得性、易得性。
问:遥感卫星技术在金融业务的应用场景主要有哪些?
李跃:在智慧农业场景,支持农业生产全流程监控,为核心企业、农户提供融资、保险等金融服务,助力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平安3号”高精度图像拍摄结合人工智能算法分析,定期监控农作物的种植区域面积和生长情况等,为农业供应链上下游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支持 并对干旱、土壤肥力、病虫害等异常区域进行预警,为农险精准定损、赔付提供重要依据。
在智慧能源场景,遥感卫星能助力监控光伏发电站运行情况。在光伏电站绿色授信试点场景中,遥感卫星可以获取光伏发电站待识别区域的遥感影像,使用AI图像技术,查看光伏面板的数量、完整度,为银行的绿色授信提供数据支持。
在城市服务场景,遥感卫星可以监控工地建设情况。银行通过遥感图像监控商业地产及工业园区的建设进度,辅助融资业务的安全。
谈星云物联网▶▶
接入设备超1250万台
融资发生额超4600亿元
问:平安银行于2019年启动“星云物联计划”,三颗卫星的发射也是星云物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目前,星云物联网平台在赋能实体企业过程中,主要有哪些应用?
李跃:“星云物联计划”将物联网技术与人工智能、云计算、边缘计算、区块链等技术深度融合,穿透供应链业务场景,消除银行与实体企业信息不对称痛点,通过创新产业链金融服务模式,大幅提升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和易得性。
在应用上,首先是赋能供应链金融,支持小微企业融资。以车联网场景为例,平安银行为物流车辆安装物联网车载终端,以此掌握车辆位置、行驶轨迹、司机驾驶状态等经营数据,通过其每天的运行情况,去评估其承接货运的能力、经营收入等,银行基于这些数据可以为企业提供精准的金融支持。
其次,在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同时,平安银行以物联网技术为基础,将数字化经营能力反哺给中小微企业,还能解决其经营难、经营贵问题。此外,“星云物联计划”还将支持越来越多“走出去”的中国企业的融资需求,并助力其高效管理境外资产。
谈开放银行生态▶▶
共建共赢的生态合作模式
开启银行赋能实体经济的破局之道
问:平安银行在2021年提出搭建“星云开放联盟”,这是一个怎样的合作平台?底层逻辑是什么?
李跃:2021年末,平安银行正式将开放银行升级为“星云开放联盟”,与合作伙伴共同搭建一体化开放互联体系。在联盟生态中,平安银行整合金融资源、客户资源,为合作伙伴提供丰富的标准化产品和公正的收益共享机制,服务海量B端、C端客户,实现能力的快速输入及变现。
在星云开放联盟一体化开放互联体系下,多方进行技术、产品、客户等一系列资源交流。通过开放合作、产品融合,联盟内多方服务协同打造有竞争力的产品或一体化方案,实现更大的企业价值和社会价值。这种共建共赢的生态合作模式,正是开放银行赋能实体经济过程中的破局之道。
问:能不能以制造业为例,谈谈银行如何通过开放银行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李跃:以制造业为例,我们通过星云开放联盟解决企业自身的融资难、融资贵、经营难、经营贵问题,并联合联盟合作伙伴,盘活制造业运输、用工等产业链关键环节。
首先,在制造型企业自身经营环节,银行通过物联网、开放银行技术连接企业生产经营所使用的机床、设备,进而获取经过企业授权的生产经营数据,了解企业真实经营情况,为企业提供金融服务。
此外,在产业平台搭建环节,我们依托银行在账户方面的先天优势,为制造业产业平台搭建账户体系,并以产业平台为触点,通过开放联盟为平台上下游提供金融、非金融服务,与联盟合作伙伴共同经营上下游客群,实现制造企业全生态赋能。
最后,制造业产业发展,也离不开货运、用工等环节的高效运转。在这些领域,平安银行与多个头部SaaS服务商合作,通过服务商为网络货运、灵活用工平台提供安全、合规、便捷的金融底层能力,通过此类平台,为制造企业解决运力不足、用工荒等难题。
问:从开放银行到星云开放联盟,平安银行取得了哪些阶段性成果?
李跃:根据平安银行2022年半年度报告,开放银行业务规模取得显著增长。截至2022年6月末,平安银行对公开放银行服务客户40328户,较上年末增长33.1%,2022年上半年,平安银行对公开放银行交易笔数46.35亿笔,同比增长24.3%,交易金额14.62万亿元,同比增长21.8%。
问:在您看来,未来开放银行在赋能实体经济领域将呈现出哪些发展趋势?
李跃:未来开放银行赋能实体经济将呈现三个趋势。
从产业端金融需求看,由产品需求向服务需求延伸。产业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对银行的需求从商行向“商行 投行 投资”综合化服务延伸。银行需要站在客户角度,综合调动银行资金、保险资金、资本市场资金、同业资金等,满足企业在由小到大、由大到强过程中产生的并购、跨境、避险等需求,成为其真正的全生命周期合作伙伴。
从银行端服务模式看,点状服务转为全场景服务。银行将通过开放银行为实体经济赋能,以用户为中心,统一用户视角,将服务融入企业实际经营场景,由传统的“点状”服务转变为场景内嵌,成为科技化、场景化的随身银行,银行将围绕产业用户场景持续优化业务流程,加速业务创新。
从生态端合作关系看,从单边合作走向互利共生。在开放银行时代,我们通过API、H5等技术手段实现资源、交易、信息的撮合,实现产品、服务的走出去和引进来。而开放联盟希望合作伙伴、客户、各类参与者在联盟合作中不断孵化出新产品、新服务、新模式,最终,共同促进实体经济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