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易武功大全:黄易笔下魔师庞斑与
黄易武功大全:黄易笔下魔师庞斑与厉若海毕生等待的一刻终於来临。 厉若海见到庞斑。 庞斑亦见到了他。 在时间上绝对没有一分先、一分後。 两人的目光相触。 ‘邪雳’厉若海仰天长笑,大喝道:“庞斑!” ‘魔师’庞斑向着叁十丈外马不停蹄向他奔来的厉若海微微一笑,点首道:“厉若海!”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这一战的精彩之处。照比以上三家,梁羽生的武打场面就显得文雅而含蓄多了。梁先生笔下最为人称道的决斗场面估计也只有《联剑风云录》中张丹枫决战乔北溟一战堪称经典。与金古温梁不同,黄易的崛起自《破碎虚空》,其中对于传鹰与八思巴的决战有一种奇丽诡异的感觉,而且超出了时空的范畴,并且有穿越之嫌。这种描写开创了玄幻武侠的先河。也是黄易先生对于武侠武打场面的一次创举。与其他朋友不同的是,笔者最为欣赏黄易笔下决斗的场面居然是《覆雨翻云》中“魔师”庞斑与“邪灵”厉若海的决战。正是因为此战的描写才让黄易成笔者心中的大师。也正是因为当年笔者
武侠小说的魅力除了故事情节与人物描写之外,当属高手之间的决战,因此考验武侠小说的优劣也往往在于书中对于高手之间的争斗描写是否高超而定。
武侠五大宗师金庸笔下就往往不乏高手之间的绝战,比如《笑傲江湖》中令狐冲雨夜施展独孤九剑刺瞎高手眼睛一段;比如《倚天屠龙记》张无忌力战六大派之战;比如《天龙八部》中萧峰血战聚贤庄和力战少室山一段都是荡气回肠,经典无比。
再比如浪子古龙笔下的《多情剑客无情剑》中“小李探花”李寻欢与“嵩阳铁剑”郭嵩阳的林中之战;如《陆小凤之决战前后》中“剑神”西门吹雪与“剑圣”叶孤城的紫禁之巅的神圣之战直叫人叹为观止。
再比如奇侠温瑞安笔下的《说英雄谁是英雄》中诸葛先生与元十三限甜山之战,以及关七力斗京师群雄之战都是武侠小说中最为经典的决战描写。
照比以上三家,梁羽生的武打场面就显得文雅而含蓄多了。梁先生笔下最为人称道的决斗场面估计也只有《联剑风云录》中张丹枫决战乔北溟一战堪称经典。
与金古温梁不同,黄易的崛起自《破碎虚空》,其中对于传鹰与八思巴的决战有一种奇丽诡异的感觉,而且超出了时空的范畴,并且有穿越之嫌。这种描写开创了玄幻武侠的先河。也是黄易先生对于武侠武打场面的一次创举。
与其他朋友不同的是,笔者最为欣赏黄易笔下决斗的场面居然是《覆雨翻云》中“魔师”庞斑与“邪灵”厉若海的决战。正是因为此战的描写才让黄易成笔者心中的大师。也正是因为当年笔者读了这一段而对于黄易先生的武侠推崇备至,至今难忘。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这一战的精彩之处。
厉若海毕生等待的一刻终於来临。
厉若海见到庞斑。
庞斑亦见到了他。
在时间上绝对没有一分先、一分後。
两人的目光相触。
‘邪雳’厉若海仰天长笑,大喝道:“庞斑!”
‘魔师’庞斑向着叁十丈外马不停蹄向他奔来的厉若海微微一笑,点首道:“厉若海!”
(笔者按:高手之间打招呼的方式真有意思,无怪乎古天乐主演的《寻秦记》中说你们古人说话真是麻烦,打招呼也是如此!直接叫名字,正所谓你瞅啥?我瞅你咋地?直接开干,能动手的绝对不叨叨!看来黄易也是一个急脾气。)
厉若海一声长啸,两腿一夹马腰,‘蹄踏燕’昂首怒嘶,蓦地增速至极限,一道电光般向负手挺立路心的庞斑冲去。
距离迅速由叁十丈减至十丈。
红黄绿交杂的秋林在两旁飞瀑般闪退,形成千万道的光影色线。
厉若海一手抓在风行烈背上,‘燎原真劲’透体而入,来至风行烈被粗索紧扎的手足上。
粗索粉未般碎。
风行烈整个被提起,掷出,离马背弹起,依着一道由下而上的弯弯弧线,投往庞斑的上空。
庞斑眼也不眨,目光只盯在厉若海身上,对快将跨越头顶上空的风行烈视若无睹。
九丈、八丈、七丈……
丈二红枪到了厉若海手上。
六丈、五丈……
风行烈这时刚到庞斑头顶上七丈处,可见厉若侮这一抛之力,是如何庞大惊人。
纵横无敌,所向披靡的丈二红枪枪头颤震,发出嗤嗤尖啸,连急骤若奔雷的蹄声也不能掩盖分毫
叁丈、二丈……
一直凝立不动的庞斑全身袍服无风自动,披风向上卷起,黑发飞扬下,双脚轻按地面,竟缓缓离地升起,就像站在个升离地面的无形座子上一般。
厉若海眼中神光暴现,丈二红枪倏地爆开,变成满天枪影,也不知那一把才是真的。
庞斑四周的秋林纷纷往外弯去,树叶散飞。
厉若海枪影收回,由左腰眼处往後缩回去,到了厉若海背後。
有枪变无枪。
一丈。
庞斑负於背後的手分了开来,左手握拳,缓缓转身,一拳向厉若海击去。
他的动作慢至极点,但偏偏厉若海却知道他这一拳的速度实不逊於他迅比闪电的丈二红枪。
那种时间上的矛盾,真能使人看看也忍不住胸口夺闷,想吐喷鲜血。
拳头在短短一段距离裹不断变化。
这时风行烈的身体才越过了庞斑的头顶,达到了这一抛的最高点,离地八丈处,开始由高而下,在离庞斑身後约十丈许处跌落。
这两人由见面以至交手,其中竟没有丝毫的时间缓冲。
就像你看到两道电火时,他们已击在一起。
生死胜败,决於刹那之间。
急劲狂旋。
啪喇!
多棵粗如儿臂的树不堪压力,朽木般被摧折。
九尺。
从左腰眼退回去的丈二红枪,魔术变幻般从右腰眼处吐出来,标刺庞斑变化万千,看似缓慢,其实迅比激雷,惊天动地的一拳。
霍!
拳枪轰击。
一股气流由拳枪交击处滔天巨浪般往四外涌泻,两旁树木纷纷连根拔飞,断枝卷舞天上,遮盖了夕照的馀晖。
厉若海一声狂啸。
‘蹄踏燕’後腿一缩一弹,凌空跃过庞斑,往还处落去。
丈二红枪枪尖离开了庞斑拳头。
庞斑落回实地,双手垂下,握拳的手轻轻颤震着,并没有回头望他那豪勇盖世的敌手。
(笔者按:这一段的决斗描写直接让人看到了现场的电光火石和快如闪电的感觉,因为在平常人的眼中可能只是看到了几下轻描淡写,但正是这几下看似轻松的过招却凝聚了几十年的苦练,感悟与经验,厉若海如此,庞斑更是如此。黄易用返璞归真的笔法直接让这一战成为经典。)
落叶雨点般下。
厉若海策马飞驰,赶到风行烈向下重跌的身子前,一寸不差地将风行烈接回马背‘蹄踏
燕’不住加速,转过弯路,再奔上直路时,已过了迎风峡。
蓦地‘蹄踏燕’前腿一软,往前倒下,鲜血由它的眼耳口鼻直喷而出,马头强烈地在地
上摩擦抽搐。
厉若海俊伟无匹的面容古井不波,拿着风行烈跃离生死与共,陪着自己转战天下的爱
马,一点也不停留,头亦不回,继续往前掠去。
丈二红枪挂到了肩上。
(笔者按:庞斑与厉若海的决战,从实际上来是厉若海纵马持枪奔刺庞斑,而庞斑不过只出了一拳,拳枪相接之后是厉若海的骏马吐血,自己身死,可见黄易也是通过庞厉之战来印证庞斑的武功高强,也为庞斑与浪翻云的终极之战埋下伏笔。)
对于武侠小说中武打场面的描写,五大武侠宗师的笔法都是各有千秋,金庸先生采取的是旁征博引,古龙先生采取的是化繁为简,梁羽生先生是用诗情画意,温瑞安巨侠则是多角度的电影手法描写武打。而黄易先生则采取虚实相接,时空倒转以及气机感应来完成武打场面的描写,而且是干脆利落。
如果说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是用来学习的,古龙的武侠小说是用来抄录的,梁羽生的武侠小说是用来记诗词的,温瑞安的武侠小说是用来过眼瘾的,那么黄易先生的武侠小说就是用脑海来想象的。
关于黄易的武侠小说之所以能让当年式微的武侠市场再起风云,全靠黄易先生几部横空出世的武侠经典支撑武侠这杆大旗,可惜黄易先生在还未完成《天地明环》的时刻突然“破碎虚空”,直令万千武侠读者神伤不已。
我们多希望黄易先生再用创作出让人”虎躯一震“的经典作品,但这一切都不可能实现了。
金古武侠,武侠一家之言。
仅供侠友一笑。
原创作品严禁转载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