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论赛简单:辩论赛欣赏
辩论赛简单:辩论赛欣赏正方辩友说:“卵石是柔弱的,我们需要拥有的是个性,而不是随波逐流。”其实不然。无论流水如何冲刷,卵石的质地依旧没有改变,改变的只是形貌、亦或说与世界接触的方式。而表面光滑仍葆内心坚硬,又何尝不是一种个性呢?与世界交手之后,仍未撤去应有质量对于自己的锚定,又怎会随波逐流呢?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辩手:大家好!我方的观点为“我更愿做一块‘卵石’”。 在我看来,成为卵石能有效地抵御生活的风雨,由流水磨就的温润柔和是为人处世的必要手段。而太过锋锐刚直未必是好事,一味偏守与执着自我的棱角带来的无疑是过刚易折和寸步难行。
今日辩题——
“山石”,棱角分明形态各异,于狂风呼啸中尽显自然美态。“卵石”,圆润光滑,形态姣好,经水流冲刷后更显雕琢之姿。有人独爱做一块尖锐的“山石”,任它风吹雨打吾自傲然“不变”;有人更喜做一块光滑的“卵石”,经历打磨后“变”得温和无害。那么,于你而言,你更愿做一块山石还是卵石?
反方(卵石)优秀辩词欣赏——
(一)偶像的黄昏: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辩手:大家好!我方的观点为“我更愿做一块‘卵石’”。
在我看来,成为卵石能有效地抵御生活的风雨,由流水磨就的温润柔和是为人处世的必要手段。而太过锋锐刚直未必是好事,一味偏守与执着自我的棱角带来的无疑是过刚易折和寸步难行。
正方辩友说:“卵石是柔弱的,我们需要拥有的是个性,而不是随波逐流。”其实不然。无论流水如何冲刷,卵石的质地依旧没有改变,改变的只是形貌、亦或说与世界接触的方式。而表面光滑仍葆内心坚硬,又何尝不是一种个性呢?与世界交手之后,仍未撤去应有质量对于自己的锚定,又怎会随波逐流呢?
尼采曾在《偶像的黄昏》中愤然抨击:“耀眼的白昼,绝对理性,清醒、冷静、审慎、自觉、排斥本能、反对本能的生活,本身仅是一种疾病,另一种疾病。”是的,自诩为道德者的人总会认为,在所谓与颓废的斗争中,人类会日渐摆脱颓废,但这无疑是一种自欺欺人。他们所谓的拯救实质上只是改变了表现形式,并未改变本质。因为,任何存在主观意识的物件对于完全摆脱主观的探查与进步力不能及。故而,真正的拯救不是不顾世事地独立与角斗,不是凭恃自己的才量对世俗的流水存有莫名的轻蔑与抗拒之心,不是一味开辟前路却为保持形状而不肯回头。我们要做的,并不是高高在上反抗神祗的“山石”式的荒诞英雄,而是深入泥沼却不改变本质的“卵石”式的草根英雄。我们追求的,不是揭露世界弊端乃至走入极端,而是顺应本能施为,跃入尘世的泱泱大潮,甘愿被流水磨平棱角,进入大多数人的圈子,切实地为卵石们的幸福而奋斗。“只要生命在上升,幸福便与本能相等。”
我恐慌那些自称高尚的“山石”,他们往往以最高的道德要求一切,以挑剔的眼光审视一切,他们的精神折断了翼。于是,在与前路迷雾中的困境抗衡时,他们往往因未臻至完美状态的自我而叹息辗转,因嶙峋的棱角而磕磕碰碰。“你想往自由的高处去,你的灵魂渴求着星球。但是你的野犬也想解放自己;当你的精神尝试开狱门时,它们在地窖里欢叫着。”绝对的自由会给他们心中的猛兽开枷,进一步导致了个体的异化。异化的他们无疑是不美好的,以前的他们有多顽强,现在的他们就有多失落。他们不会变成强者,而是事与愿违。
我唾弃那些自诩忏悔与批判者的“山石”,他们享受着自己多棱角的卓越,却在“身上装饰着许多可怕的真理,衣衫褴褛,身上有许多刺,没有一朵玫瑰”。他们的灵魂紧张而沉默,他们的严肃里亦藏着未被驯服的野兽。他们躲藏在阴影中,多疑地环视着,批判着世俗。然而,不到阳光下,不至流水中,他们永远无法得知他们所轻蔑与厌恶的一切的真实模样。这是不幸的,亦是可悲的。毕竟,他们往往凋零于他们的盼望与真理。
我热爱并由衷地赞美“卵石”。他们往往如同公牛于田里劳作,散发着泥土与小麦的芬芳,战胜自己的行为,走出自我的阴影。蕴剑于鞘,敛去锋芒,勇敢地奋蹄跃出,立于世俗的太阳之下。流水教会我们崇拜与敬畏,教会我们温驯与蔼然。反观激进而失却柔和的“山石”,这些自我放逐的“偶像”们早已行至穷途末路,空余阮籍长哭。
叔本华强调:“所有局限和节制都有助于增进我们的幸福。”是的,过盛的锋芒是一切社会体制的死敌,故而,要学会拒绝这份冷漠而衰朽的高贵,拒绝这份偏狭而自傲的无言。真正的超人永远不会出在“山石”中间,因为接受一切不平而不致自污是超人一定会通过的历练。相比之下,卵石的等待反倒更有希望,因为卵石会在时代的推动下见证大海,并且终将安睡于她宽大的胸怀。我方陈词完毕,谢谢大家!
(二)日出东山路,照耀九州天:
“我何曾有过脱离世间的时刻,我本就是这间人。”各位好,我方观点是我们更愿意做一颗卵石。下面开始我的论述。
题目问的是选择,是山石和卵石谁更值得我们对他投以目光,这并非一道绝对的单选,这是一个对于世间你我的偏向。
①山石和卵石,一个绝世而独立,一个扎根人世间。我们从中徘徊,要取其一而从,你问我谁更耀眼谁更值得赞扬?那我会回答你是“山石”。山石多么值得赞扬啊,他们独立于凡间,斩断三千情丝,他们是这俗世的仙人。你看陶渊明处江湖之远,在闹市爱菊,在嘈杂种地,多么值得歌颂啊。你看那诗仙李白,逍遥一生最终也处在凡世之远,借一肚哀愁敬月一杯酒,庙堂不留他又如何?自有他的天地。这份自信这份大气,也同样是我们的向往。但卵石就不是了吗?在凡世之中发光的灵魂就不值得歌颂了吗?有人看透世间百态,是想改变,而有人则是入了人间仙境,入了桃花源。你看白居易借诗传悲,让百姓被看见。你看王安石变法,为天下苍生斗。你看那屈原一跳入江,为祖国河山敲警钟。谁又能说谁高于谁?谁又能说谁更伟大?但若是在如今社会,我却更想成为后者,成为如“卵石”般圆润却不卑鄙,扎根淤泥却不其所染之人。这如今社会难有“隐居”之能,我们总离不开这如今百态的人间。我们会有诸多不舍,但更重要的,是这人间所赋予的责任,还未完成。我想成为一颗卵石,做祖国的地基,为祖国的发展铺路;我想成为一颗卵石,做基层的利剑,为百姓的幸福战斗;我想成为一颗卵石,做凡间的油灯,为黑暗中的困苦指路。我想成为卵石,我想留在世界,任由其将我改变,我也将其变化。山石绝世,而卵石,则是活于世,改变世。我更想,做那个把世界擦干净的人,黑夜总该有人来打破。
②可山石就不能在世间坚持自我吗?他们坚持做一个明亮坚硬的石头,也在世间活动,不可以吗?可以,但若是如此,山石也总会被磨平棱角,世界的苦痛让人被迫的接受,一个人的力量总是小的,若是你一直固执的走一条路,在这凡世便难有作为。山石精神可颂,但卵石更入人心。改变,是每个时代都不可缺少的。我想卵石,是改变者,他们仅有时间和空间的磨炼,熟知百种变化,他们洞察时代趋势,他们推动社会改变。他们扎根在凡间,不是为了安逸,不是为了名利,不是为了物欲,他们为的只有光明。他们想要让日出于东方山,照那九州的天。他们想要历史长河中有祖国的名字,他们想要值得被看见的发光。这是卵石。我更愿,做一卵石。不绝世间风,追随俗世光。我想要在黑暗中点灯;想要在淤泥中做莲;想要在黑夜中挖路;想要为太阳,为东方的光明,指出一天通往美好的路。这不是一个人的梦想,这是历代“卵石”以身作则,不惧黑暗恐怖,挖出来的路。我想要的,是传承他们的责任,是继续挖那条太阳前面的东山路,是有一天,我可以看见光明布满九州的天。这是我的梦想,也是他们的。我要做那一颗卵石,要做那颗历史中不可缺少的卵石。我要为时代铺路。
(三)以卵石之衣,裹山石之心:(小结)
大家好。阅读了正反两方的辩稿后,个人认为,都十分精彩。而我在这里,想要和大家做个总结以及发表一些个人意见。
首先,我们谈谈两方各自的观点及理由。正方认为,唯有山石,才能坚守自我,展现真实人生;而反方认为,人生应该如同卵石一般,虽圆润但葆初心。两方阐述观点的理由都很有道理,也引发了诸多思考。
其次,我谈谈个人的看法。一,如果做“山石”,虽是坚守的说法,但是有时候却无法变通,就会造成固守甚至是保守。二,如果做“卵石”,虽灵活变化,但容易遭一些志士的抗拒。因此,何不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呢?在这里,虽然只是一道辩题,但同时也是让大家对人生进行思考。题目是死的,而人是活的。我们的确要做选择,但我们并非要舍一取一。我看到一些伙伴们就是正反方都进行辩论,除了进行思维锻炼的因素外,也可反映出他们并没有要真正舍弃哪一个。而事实上,人生的确可以让“山石”与“卵石”并存。在面对梦想、目标、道德素养等方面,我们应当做“山石”,坚守初心,有始有终。在与人相处之中,我们可以做“卵石”,面对不同性格的人,我们可以变化自己的行为方式,让自己更好地融入集体之中,让工作和生活更和谐。
最后,再次表达个人看法。“山石”与“卵石”应该智慧共存,这也是比起其单方面而行之更加合适的一条人生之路。愿大家都能,以卵石之衣,裹卵石之心。感谢阅读,至此,落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