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近体诗和古体诗的分界线:近体诗的基本特征

近体诗和古体诗的分界线:近体诗的基本特征近体诗的基本格律有十六种,基本的为:平起押韵、平起不押韵、仄起押韵、仄起不押韵,这四种再按五绝、七绝、五律、七律分别加以组合就是十六种了。这曲谱在字数等条件的限制下已趋近完美,所以格律也是固定不变的。当然具体运用的时候我们可以稍微变动,也就形成了变格,也就不至于因为格律的局限而妨害内容。平仄指的是一个的读音是平声还是仄声。普通话中的平声是阳平和阴平,也就是一声和二声,仄声则是上声和去声,也就是三声和四声。对于古音来说就不一样了,拿唐诗平水韵来说,平声就是上平声和下平声,格律诗的押韵只能押平水韵的上平声和下平声,若是押了其他的那就不是格律诗了。平水韵的仄声则就是上声、去声、入声。也就是说古音是比普通话多了一个入声的,入声字后来分别并入了平、上、去三声。今天写诗固然无需按照平水韵的韵,但欣赏古人诗词不可不知,且不要把格律诗当作古体诗了。二、格律的作用格律并不是你想怎么用就怎么用的,近体诗的格律

近体诗和古体诗的分界线:近体诗的基本特征(1)

近体诗最基本的特征就是格律。这也是近体诗与古体诗最大的区别。

一、什么是格律

了解一个事物就要了解它的本质,要想知道格律为什么是近体诗最基本的特征,首先我们要明白格律究竟是什么。

简单的说格律就是平仄的组合,例如:平平仄仄平。那么什么是平仄呢?

平仄指的是一个的读音是平声还是仄声。普通话中的平声是阳平和阴平,也就是一声和二声,仄声则是上声和去声,也就是三声和四声。对于古音来说就不一样了,拿唐诗平水韵来说,平声就是上平声和下平声,格律诗的押韵只能押平水韵的上平声和下平声,若是押了其他的那就不是格律诗了。平水韵的仄声则就是上声、去声、入声。也就是说古音是比普通话多了一个入声的,入声字后来分别并入了平、上、去三声。今天写诗固然无需按照平水韵的韵,但欣赏古人诗词不可不知,且不要把格律诗当作古体诗了。

二、格律的作用

格律并不是你想怎么用就怎么用的,近体诗的格律也是前人早就定好了。格律的发展是随着音韵的成熟而完成的。南朝梁沈约提出四声概念后,后世开始编撰韵书。诗文上由于诗是编曲演唱的,诗人为了语言的艺术美和形式美开始研究格律。更简单的说格律就是事先谱好的曲,而诗就是歌词,我们只需要按照谱好的曲填词就好了。

这曲谱在字数等条件的限制下已趋近完美,所以格律也是固定不变的。当然具体运用的时候我们可以稍微变动,也就形成了变格,也就不至于因为格律的局限而妨害内容。

近体诗的基本格律有十六种,基本的为:平起押韵、平起不押韵、仄起押韵、仄起不押韵,这四种再按五绝、七绝、五律、七律分别加以组合就是十六种了。

问:什么是平起押韵?平起不押韵?

答:平起或仄起的意思是指每首诗第一句的第二个字的平仄。由于每首诗的第一个字往往平仄皆可,所以近体诗的平起或仄起是第一句诗的第二个字的平仄,这一点与对联的“仄起平收”则是不同了,对联的仄起平收指上联尾字必须仄,下联尾字必须平。

近体诗的十六种格律有四个基本律句构成,分别是: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无论绝句也好,律诗也罢,都是从这四个句式衍生出来构成格律的。

近体诗和古体诗的分界线:近体诗的基本特征(2)

三、格律的组合规则

如果让你平平仄仄的去背十六种格律,我想大概你会头晕目眩。因此学会格律的基本组合规则也就很重要了。

主要有以下几点:

1、平仄相间孤大忌

2、偶尾须平要押韵

3、偶平奇仄首随意

4、上下相对偶奇粘

这三点分别是什么意思呢?下面一一说明。

1、平仄相间孤大忌。

平仄相间意思就是一个律句的格律要平仄相间分布,参照上面的基本律句,而不能一平到底或者一仄到底。这也是我们通常所说一首诗读起来抑扬顿挫的缘故,因为它是高低起伏平仄交替的。如:平平平平仄,此即错误格律。当然这样的句式也有,具体到每首诗则需对句相救,但不属于格律的基本格式。

孤大忌说的是孤平。关于孤平历来有两种说法,一种是王力先生所定义的:韵句中除韵之外只有一个平声字,但只适合五律,且对韵句而言。另一种则是启功先生所代表的:两仄夹一平,句子首尾除外。

由于孤平唐人并没有明确的定义,各代也没有统一的看法,所以两则说法也都把注意力放在韵句上,相对而言韵句的要求比出句更为严格。当然对于两种说法能避免就尽量避免,具体到每首诗则可以拗救。

问:一平到底或者一仄到底以多少字为限?

答:基本的律句有三平三仄,一平到底或一仄到底是超过三字以上。

2、偶尾须平要押韵。

偶尾须平。近体诗的偶句尾字必须平声,并且必须押韵。

3、偶平奇仄首随意。

偶平奇仄。偶句尾字必须平声字,奇句尾字必须仄声。首句尾字根据格律则有平声押韵和仄声不押韵两种。

近体诗和古体诗的分界线:近体诗的基本特征(3)

4、上下相对偶奇粘。

上下相对。每首诗两句为一对,分为上下两联,上联为出句,下联为对句。绝句只有首尾两联,律诗则有首、颔、颈、尾四联。

出句与对句的平仄要相对。如上联平平平仄仄,则下联仄仄仄平平。

上一联的对句二四六字和下一联的出句二四六要相粘。简单的说就是绝句的首联对句,二四六位置的字和尾联的出句,二四六位置的字要相粘。粘的意思也就是平仄一致。

下面以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作详细解释: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平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赣江边。

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注:此诗的格律平仄都是按照平水韵比校的,故有些字的平仄与现代普通话有所出入,有些多音字则是按照诗中的意思选择韵部。

这是一首平起入韵的七律,韵部均为平水韵下平一先。

关于格律相对有这么一句话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句话虽不全部通用,但大多数情况下是可以的,也就是说粘对的位置主要看二四六。因为粘对要兼顾,所以并不是出句和对句的每个字都要相对,但需要粘的地方绝不能失粘,失粘是大忌。

对(平仄相对):封—贬、奏—州、重—八、为—将、明—朽、弊—残、横—拥、岭—关、何—不、汝—收、来—骨、有—江。也就是说一首七律至少有12个字相对(实际上更多)

粘(平仄一致):贬—为、州—明、八—弊、将—横、朽—岭、残—何、拥—汝、关—来、不—有。一首七律有且必须有9个相粘。

失粘失对是格律诗大忌,因此且不可犯。

更多优质诗词内容敬请关注琅嬛文学

近体诗和古体诗的分界线:近体诗的基本特征(4)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