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同文化文章赏析:百年老巷与胡同文化
胡同文化文章赏析:百年老巷与胡同文化也有一种说法:直为街,曲为巷;大者为街,小者为巷。但是大与小,直与曲都是相对的,并没有一定的评判标准!而现在的“巷”字其实也很形象,就像一条路一样,你们有没发现?说文解字:从共从邑。邑中所共也。城中的胡同,人们共同使用的道路为巷。而邑是会意字。甲骨文字形。上为囗(wéi),表疆域,下为跪着的人形,表人口。合起来表城邑。“邑”是汉字的一个部首,变体为右耳旁。但“邑”的字多和地名、邦郡有关,城市,都城,旧指县,古代诸侯分给大夫的封地,古同“悒”,指愁闷不安。
我不知道北方有没这种老巷子:长着青苔的青石板,门当户对的瓦房,一些石墙上长出不知名的野草,小树,一条弯弯曲曲看不到头的路,一群小孩呼呼的跑过,留下的笑声,打闹声不绝耳。
早上,炊烟袅袅,各自都在忙活。在中午,老人喜欢坐在家门前用葵扇在乘凉,三五个妇女坐在一边缝补衣服和聊家常,男人们一群人就围着一盘棋就可以对一天,或者泡着一杯茶,闭着眼在听小鸟唱歌,小息一会…
我们南方有很多这样的巷子,几乎伴随着很多70后,80后的孩子一起长大,大有人生于次,长于此,老于此,死于此!而巷子也承载着一定的历史文化,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老巷子都被拆掉,以后要看估计要去博物馆!
而今天我们说文解字,主要是“巷”字,然后引申出巷子和胡同,巷子和大街的区别,最后我们的巷子所承载的文化,希望你们喜欢。
说文解字:从共从邑。邑中所共也。城中的胡同,人们共同使用的道路为巷。
而邑是会意字。甲骨文字形。上为囗(wéi),表疆域,下为跪着的人形,表人口。合起来表城邑。
“邑”是汉字的一个部首,变体为右耳旁。但“邑”的字多和地名、邦郡有关,城市,都城,旧指县,古代诸侯分给大夫的封地,古同“悒”,指愁闷不安。
而现在的“巷”字其实也很形象,就像一条路一样,你们有没发现?
也有一种说法:直为街,曲为巷;大者为街,小者为巷。但是大与小,直与曲都是相对的,并没有一定的评判标准!
那么巷子和胡同有什么区别呢?我们来看看胡同的来源吧:
胡同源于蒙古语gudum。 元人呼街巷为胡同,后即为北方街巷的通称。
元朝关汉卿《单刀会》第三折:“你孩儿到那江东,旱路里摆着马军,水路里摆着战船,直杀一个血胡同。”
现在在中国 南方主要称为巷子,北方,主要是北京,称之为胡同。北京胡同历经了数百年的风雨苍桑,它是老北京人生活的象征,是北京古老文化的体现。
北京的胡同大多形成于13世纪的元朝,到现在已经经过了几百年的演变发展。北京胡同的走向多为正东正西,宽度一般不过九米。
胡同里的建筑几乎都是四合院为主。四合院是一种由东西南北四座房屋以四四方方的对称形式围在一起的建筑物。大大小小的四合院一个紧挨一个排列起来,它们之间的通道就是胡同。
截止到1949年,北京城区有名的街巷有6074条 其中胡同1330条,街274条,巷111条,道85条,里71条,路37条。习惯上,人们把街巷之类统归于胡同。胡同是元朝的产物,蒙古人把元大都的街巷叫做胡同。
所以巷子和胡同大家清晰了吗?那么两者既然一样,那各自承载的文化又是怎样的呢?而下面的诗词文化里面,我们可以感受一下!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南宋·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清·张潮《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作者林嗣环。
“城中死伤日积,巷哭声相闻。”——清·邵长蘅《青门剩稿》
“应元率死士百人驰突巷战者八,所当杀伤者以千数。凡攻守八十一日,大军围城者二十四万,死者六万七千,巷战死者又七千,凡损卒七万五千有奇。”——清·邵长蘅《青门剩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