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绘本书单怎么做?张金秀如何处理英语绘本内容难度过低或过高的难题
英语绘本书单怎么做?张金秀如何处理英语绘本内容难度过低或过高的难题显然,从学生的现场表现来看,本节课中,学生无论在主题认知上还是语言表达上都高于文本输入。那么,这节课学生的收获是什么?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学生的获得感体现在哪里?课堂伊始,在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图片预测故事大意时,学生就已说出“The Hare is fast but cocky.”“The Tortoise is hard-working but not arrogant.”这样的话语。其中,由于英语教材中很少出现“cocky”一词,授课教师在听到学生的回答时还愣了几秒后才反应过来,以“Oh you mean he’s proud.”来进行回应。随着绘本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普及和深入,不同体裁、题材的英语绘本开始进入课堂教学。其中,脍炙人口的动物寓言(Fables)尤其受到老师和学生的欢迎。笔者近期观摩了一节小学六年级的英语绘本《龟兔赛跑》公开课,教师采用的是常规的绘本阅读教学策略,如通过
■ 摘要:当小学英语绘本内容的难度过低或过高时,如果教师还是沿用常规的绘本教学思路开展教学,学生在课堂上的获得将十分有限。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浅入深出”和“深入浅出”的教学设计思路。在分析这两个思路的内涵和设计依据的基础上,本文结合《龟兔赛跑》以及《圆木饭店》两个教学案例论述了小学英语绘本教学中应用“浅入深出”和“深入浅出”思路的实践策略。
■ 关键词:小学英语;绘本教学;浅入深出;深入浅出
Citation:
张金秀. 2021. 小学英语绘本教学中的“浅入深出”和“深入浅出”[J]. 英语学习 (3): 27—31问题的提出
随着绘本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普及和深入,不同体裁、题材的英语绘本开始进入课堂教学。其中,脍炙人口的动物寓言(Fables)尤其受到老师和学生的欢迎。
笔者近期观摩了一节小学六年级的英语绘本《龟兔赛跑》公开课,教师采用的是常规的绘本阅读教学策略,如通过提问、分部分阅读、图片环游、表演故事等活动引导学生理解故事文本和建构意义。课堂上,学生争相回答问题,课堂气氛活跃。但令笔者感到遗憾的是,学生在这节课上并没有基于已有水平得到提升。
由于《龟兔赛跑》这一故事早在小学一年级语文课本中就出现过,学生早已熟悉其故事大意及所蕴含的道理,理解故事对学生的认知没有挑战。同时,该班学生在课堂参与中普遍表现出较高的语言水平。
课堂伊始,在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图片预测故事大意时,学生就已说出“The Hare is fast but cocky.”“The Tortoise is hard-working but not arrogant.”这样的话语。其中,由于英语教材中很少出现“cocky”一词,授课教师在听到学生的回答时还愣了几秒后才反应过来,以“Oh you mean he’s proud.”来进行回应。
显然,从学生的现场表现来看,本节课中,学生无论在主题认知上还是语言表达上都高于文本输入。那么,这节课学生的收获是什么?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学生的获得感体现在哪里?
如果不上这节40分钟的课,用英语聊起《龟兔赛跑》这个话题,学生是不是也会有同样的认知和语言表现?以上问题也让笔者想起在课堂观摩中发现的另外一类问题,即教师选择的英语绘本太难,学生整节课的获得也十分有限。
那么,当绘本内容高于或者低于学生的现有水平时,教师应该如何设计教学来确保学生有最大的学习收获?笔者基于多年的小学英语绘本教学实践研究基础,提出可以用“浅入深出”和“深入浅出”的原则来进行教学设计,增加学生的课堂学习收获。
“浅入深出”和“深入浅出”
1. 定义和内涵
我们常常用“深入浅出”来描述教师的教学语言艺术,即教师能够将内容晦涩、主题意义深远的语篇用生动浅显的语言表达出来,促进学生的理解。这一教学艺术是在以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课堂上用来评价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指标。但在以学生为主体,活动化、体验式、对话式的新课程课堂上,笔者对教师“深入浅出”教学能力的理解有了新的变化。
有学者指出,在21世纪的知识社会里,教师要从教的专家转变为学的专家,更确切地来说,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行为的设计者(钟启泉,2019)。因此,本文中的“深入浅出”或“浅入深出”是指教师针对绘本教学的具体内容,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语言水平所采取的学习行为或活动设计原则。
笔者认为,当绘本内容低于学生现有水平时,宜“浅入深出”,即教师将教学重点从文本理解调整为较为高阶的思维认知活动或者更为综合的语言运用活动;而当绘本内容高于学生现有水平时,宜“深入浅出”,教师可将教学重点放在文本理解或意义建构上。
从这个角度来看,前文中笔者观摩的《龟兔赛跑》教学案例就属于“浅入浅出”,学生在课后未表现出思维认知发展和语言能力提升。与此相对应的是另一个不良极端,即“深入深出”。过难的绘本内容和语言以及过高的课堂学习任务既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因脱离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而无法实现目标。
2. 设计依据
Hutchinson和Waters(1987)在教学材料开发模式中指出,内容和语言是文本材料所蕴含的重要因素。内容是指文本所传递的信息和感情,语言是指学习者用于交际任务和活动的局部或整体语言。内容学习有认知领域的特点,语言学习有其学习规律,再加上学生学习经验的组织方式,教师可以参考以下三个方面的理论阐述作为选用“深入浅出”或“浅入深出”的设计依据。
(1)教育目标层级
适切的教学目标是一节课的方向和灵魂,是学生学习结果的归依,在教学设计中起着重要的引领作用。在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层级的基础上,安德森等(2008)提出了新的教育目标分类层级,即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这六个层级所对应的认知复杂程度从低到高、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对教师设计课堂教学目标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
笔者认为,当绘本内容对学生来说较为简单时,课堂教学目标应该聚焦高阶认知目标,从相对封闭的问答式文本理解走向开放复杂的问题解决,采取“浅入深出”的方式。
反之,当绘本内容对学生来说难度较大时,教学活动则不应追求高阶认知目标,而应以文本理解为主要目标和活动,采取“深入浅出”的方式。
(2)外语学习过程
根据现代外语教学理论,语言学习过程包含输入、内化、输出三个环节(Vanpatten,1996)。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在引导学生关注文本意义的同时也关注语言形式,实现准确、流畅、得体的语言表达。
输入涉及学生对语言的体验和理解,内化涉及学生对语言控制性的初步模仿和应用,输出涉及学生对语言开放性的综合运用。教师可根据文本中的语言对于学生的难度决定这三个环节各自在课堂教学中所占的比重。
如果绘本中的语言对学生而言较为简单,如针对《龟兔赛跑》中过去时的表达和方式副词(如proudly、calmly等),教师就可以把教学重点放在语言的内化和输出环节上,组织学生在情境中使用这些语言,即“浅入深出”。反之则是“深入浅出”,将教学重点放在语言的输入和内化环节上,不急于在一节课上进行语言输出。
(3)学生学习经验的组织
有学者指出,学习是由认知的实践、合作交往的实践、个人反思的实践这三种对话性实践构成的(佐藤学,2003)。这一理念为教师的教学组织方式提供了思路和方法。
笔者认为,这三种实践在一节课上的比重也会因知识的难度而有所不同。如果文本内容对于学生来说较为简单,教师就可以多组织合作交往的实践以及个人反思的实践,反之亦然。这也是另外一种形式的“浅入深出”与“深入浅出”。
落实“浅入深出”思路的教学设计策略
下面笔者就以小学六年级的《龟兔赛跑》英文绘本教学为例,具体阐述如何落实“浅入深出”原则的教学设计策略。《龟兔赛跑》的故事有多个英文版本,本课使用的是由Linda Ross转写、Sharron O’Neil绘画的英语绘本。
1 分析文本
确定文本的教育价值
《龟兔赛跑》这一故事在中国广为流传,但它并不是中国的古典作品,而是出于古希腊的《伊索寓言》。
从文本类型来看,《龟兔赛跑》属于动物寓言。动物寓言大多是讲述动物的故事,用比喻、拟人的表达方式进行想象,再通过对故事的思考和对世界运行规则的描述,“给孩子一个深刻的教训”(teach important lessons to children)(方明生、顾娇妮,2004)。动物寓言通常在故事的结尾用简洁的语言揭示道理。
从内容来看,《龟兔赛跑》讲述了跑得快的兔子在赛跑中因为打盹而输给行动缓慢却坚持前行的乌龟的故事。故事的最后一句点出作者希望传递给孩子们的教训,即“Slow but steady wins the race.”(只有持之以恒,才能成就大业)。我们通常还会从故事中读出“骄傲使人落后,谦虚使人进步”这样的道德教训。这些道德教训从开放的主题意义的角度为教学提供了可能的教育价值。
有学者提出,在美国的课堂上,教师会鼓励学生质疑龟兔赛跑是否存在可能性的科学理性(黄全愈,1999),笔者认为这不是外语课堂教学的重点,可以不予考虑。
从语言角度,这个绘本的主要语言形式为一般过去时,如lived、 said、walked、rang、began、ran、stopped、drank等,以及本文本中出现频度较高的方式副词,如proudly、quietly、calmly、excitedly、confidently、slowly、happily、tiredly、angrily。
2
结合学情
确定明确而适切的教学目标
清晰明确、合理适切且能够和学生分享的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起点和终点,直接影响着教师的课堂设计,需要教师深入思考和细致研磨。文本所蕴含的教育价值是教师制定教学目标的依据之一,另一个重要依据便是本班学情。
本案例的授课对象是北京市一所小学的六年级学生。该班学生对英语阅读兴趣浓厚,阅读能力较强,绘本阅读经验丰富,语言表达能力强。学生在一年级就已经学过《龟兔赛跑》的中文故事,已经对主题意义有了认知和了解。
而且六年级的学生对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已经有了自己的思考,所以教师针对文本设计的认知目标可以从文本理解层级提升到分析、评价、创造层级,通过问题解决式任务整合,促进高阶目标达成。
从语言来看,六年级的学生对于一般过去时和方式副词并不陌生,理解上并不存在困难,关键在于能否准确、熟练以及连贯运用。因此,语言目标可以以语言能力发展为重点。
同时,在学生的学习经验组织方面,因为本课的认知含量较低,教师可适量增加合作交往实践和个人反思实践活动的开展频率。
综合上述因素,笔者和教师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计如下:
在本课结束前,学生能够:
(1)运用一般过去时和程度副词等,准确、流畅地复述《龟兔赛跑》的故事,并就其道德寓意发表个人评论;
(2)小组合作创编新版《龟兔赛跑》故事,并在全班面前进行表演;
(3)对本节课的学习收获进行反思交流。
3
围绕教学目标
设计教学活动
教学活动是落实目标、体现教学成果的重要载体,教师可以围绕教学目标进行逆向设计,即设计目标指向的教学活动。笔者与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设计了如下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与亮标
教师根据《龟兔赛跑》绘本的封面图片进行提问,如:“Have you ever read this story?”“What was it about?”,通过问题导入本课的教学内容。同时,教师通过PPT亮出本节课面向学生的“简约版”教学目标:By the end of the lesson you will be able to retell the story create a new story and sum up your learning.
[设计意图]
教师通过绘本封面导入,激活学生已有的阅读经验,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同时,教师还通过告知学生教学目标形成师生的教学共识,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达成学习结果。
活动2:理解性阅读
教师给出几个文本理解性问题,组织学生整体阅读绘本并回答问题。问题如下:
● When did the story happen?
● Who were in the story?
● Why did they have a race?
● Who won the race? And why?
● How do you think of the Hare and the Tortoise?
● What does the story want to tell us?
● Use the evidence from the text to support your idea.
[设计意图]
教师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整体阅读绘本,旨在训练学生的两项阅读能力,一是检索和提取文本重要信息的能力,二是结合文本证据解释文本的能力。这两项能力培养在常规阅读课上通常需要两遍阅读才能实现,但由于本绘本的内容学生比较熟悉,因此只需安排一遍阅读即可。
活动3:关注语言的阅读和朗读
教师组织学生再次整体阅读绘本,引导学生关注语言,即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用下划线标出绘本中动词的一般过去式,用圆圈圈出绘本中的方式副词。教师可先用第一页的第一段进行示范。学生完成后,教师可组织学生分小组朗读绘本,体会方式副词所传递出的动物说话的语气及其所反映出的动物性格。
[设计意图]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并学习绘本中的语言形式,为后面的语言运用奠定基础。
活动4:故事复述
教师组织学生两人一组复述故事,要求用到刚才标出来的动词的一般过去式和方式副词。
[设计意图]
通过复述活动引导学生内化语言,模仿使用文本中的语言形式来表达文本意义。
活动5:创编故事
教师给出问题情境:“The Hare wasn’t satisfied with the race so he had a second race with the Tortoise. To everybody’s surprise the Tortoise won again. What happened ? Make up a story in groups of 4.”。
学生四人一组进行故事创编。完成后,教师邀请其中两组在全班面前表演或讲述新编故事。
活动6:个人反思
教师引导学生利用“3—2—1反思单”(见下表)对自己今天的学习收获进行小结。学生完成后,教师组织学生两人一组进行交流,然后在全班面前分享。
[设计意图]
学生通过自己的个人反思总结学习收获,有利于养成规划、反思、监控、评价自己学习效果的习惯,并提升英语学习元认知策略的意识和能力。同时,笔头反思也能以读写结合的形式促进学生英语能力的综合发展。
活动7:留作业
Read the story aloud for 3 times.(必做)Write down the story you made up today with your group.(选做)
[设计意图]
本课的作业旨在通过课后个性化回读和朗读强化学生的课堂所学,并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写作选择,拓展能力。
4
变革教学方式
深化学生的课堂参与
从上文的课堂活动设计上看,教师为保证学生通过本节课达成高阶学习目标,采用了新课程所提倡的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等多种教学方式,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变革。
首先,教师摒弃了绘本教学中常用的教师提问、图片环游等聚焦文本理解的教学方式,而是以小组问题解决式任务(创编乌龟再次在比赛中赢过兔子的故事)给学生提供了合作、探究、综合信息解决问题的情境和氛围,拓展了学生的课堂参与深度。
其次,本节课一共包含三次大规模的小组合作活动,教师通过引导学生间的互动丰富了学生课堂参与广度。
再次,本节课教师摒弃了以往由教师进行总结的方式,设计了让学生个人反思学习收获的环节,鼓励学生在同自己的互动中进行内省式、个性化的学习,给学生提供了反思性实践的学习体验,增进了学生为自己学习负责的意识。
落实“深入浅出”思路的教学设计策略
上文《龟兔赛跑》案例论述了小学英语绘本教学中采用“浅入深出”教学设计思路的实践策略。当教师所选的绘本难度超过学生的认知和语言水平时,教师也可以采用“深入浅出”的教学设计思路,即降低教学难度,以文本输入、内化为教学重点,不用急于创新和输出。
下面笔者以课题校六年级学生选择的分级阅读原版绘本(《圆木饭店》The Log Hotel)为例,论述“深入浅出”的教学策略。
该书属于科普类绘本,共24页,总计261个词,讲述了树木生命循环的过程:大树被强风吹倒,树干被动植物利用后开始腐烂,腐烂的树林对泥土有滋养作用,泥土中新的树种进而生发并成长为小树。绘本内容具有很强的知识性。
同时,绘本中出现很多如log、tunnel、woodpecker、fungi、slug、earthworm等动植物专业名词以及drill、slither、decay、soft等表现树木腐烂过程的词汇。显然这本书对六年级学生的认知和语言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但本书正是由于知识性强和配图精美的特点才受到六年级学生的一致喜爱,因此也是一本适宜开展课堂教学的绘本材料。
在“深入浅出”教学思路的指导下,教师将本课教学目标确定为:学生能够根据图片猜测词意;能够在板书的帮助下复述树木腐烂后“重生”的生命循环过程。从以上教学目标可以看出,本课的重点在于让学生能够理解和内化文本知识,即达成理解、应用这样的初阶目标。本课的教学活动设计如下:
活动1:共读封面,预测内容;
活动2:初读文本,回答问题“Why does the writer say ‘this log is like a plant and animal hotel’?”;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根据图片猜词;
活动3:再读文本,小组合作完成大树的生命循环图,并进行全班汇报,教师在与学生的互动中建构结构化板书;
活动4:全班跟读绘本录音;
活动5:学生小组合作根据课堂板书复述树木的生命循环过程,教师请两个小组进行全班汇报,并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
这样的目标和活动有效降低了本书的学习难度,课堂学习氛围浓厚,学生互动积极,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英语绘本教学并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和策略。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文本、学情采用不同的教学设计思路,尝试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式,不断提升教学效果和育人水平。
作者简介
张金秀,北京教育学院外语与国际教育学院院长、教授,教育部国培示范性项目首席专家。
以上内容节选自《英语学习》2021年第3期“教学前沿”栏目,页码27—31,原题为《小学英语绘本教学中的“浅入深出”和“深入浅出”》,阅读完整文章请翻阅纸刊。文章版权归《英语学习》所有,欢迎分享本文到朋友圈,如需转载请回复“转载”。
参考文献
Hutchinson T. & Waters A. 1987.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a LearningCentered Approach[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Vanpatten B. 1996. Input Processing and Grammar Instruction[M]. New York: Ablex.
安德森 等. 2008. 学习、教学和评估的分类学——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修订版(简缩版)[M]. 皮连生 主译.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方明生 顾娇妮. 2004. 围绕寓言《龟兔赛跑》的教育原理与教育内容方法的思考[J].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基础教育版) (12): 15—19
黄全愈. 1999. 素质教育在美国[M]. 南宁: 广西教育出版社.
佐藤学. 2003. 静悄悄的革命[M]. 李季媚 译.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钟启泉. 2019. 从“教的专家”走向“学的专家”[J]. 教育文摘 (10): 13
2021年3月刊
熊艳艳等 | 小学英语教材中听力活动的解读与应用
王建平 | 基于教材课文语篇的小学英语听说教学优化研究
张莉等 | 基于任务驱动的初中生英语阅读复述能力提升探究
张金秀 | 小学英语绘本教学中的“浅入深出”和“深入浅出”
《英语学习》杂志订阅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