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36个有趣的对联,这些对联真有趣

36个有趣的对联,这些对联真有趣郭沫若六岁吟诗作对。他的老师爱钓鱼,钓鱼归来在兴头上,随手在黑板上写了“钓鱼”二字,对学生说:“这是一句话,又是对联的上联,谁能说一句话,对出下联,成为一副对联?”一次 语文老师讲到文学家郭沫若为《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故居书写了一副对联:“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可谓寓意深刻,语言诙谐,对仗严谨,笔力苍劲,谁看谁说好,谁读谁称赞,为故居增光添色不少。讲了这副对联,老师又讲了郭沫若的其它趣事:清末,八国联军入侵北京,犯我国土,清政府软弱无能,割地赔款,屈膝求和。有一次,清政府与八国联军议和,有一位气焰嚣张的洋人,故意挑衅,他站起来阴阳怪气地对清政府代表说:“听说你们中国有一门文化称为‘对联’,要求词语对称,音调协调,严密工整,具有诗意。现在我出上联,看你们能否对出下联。”他得意忘形地环视一周说:“我出的上联是‘琵琶琴瑟八大王,王王在上’,请对下联。”这位洋人把入侵中国的

36个有趣的对联,这些对联真有趣(1)

这些对联真有趣

文‖魏东周 图‖网络

对联又称对偶、门对、春贴、春联、对子、楹联等,对仗严谨,声律和谐,重巧思铸妙辞,蓄风韵震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瑰宝。今天,我主要讲与对联有关的几个故事。(想看看本文作者魏东周老师上回写了啥美文?欢迎点击下面的链接:1.民间故事:弃子22年;2.许昌破庙王,真有这样传奇的故事吗?)

记得上学时历史老师对我们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清末,八国联军入侵北京,犯我国土,清政府软弱无能,割地赔款,屈膝求和。有一次,清政府与八国联军议和,有一位气焰嚣张的洋人,故意挑衅,他站起来阴阳怪气地对清政府代表说:“听说你们中国有一门文化称为‘对联’,要求词语对称,音调协调,严密工整,具有诗意。现在我出上联,看你们能否对出下联。”他得意忘形地环视一周说:“我出的上联是‘琵琶琴瑟八大王,王王在上’,请对下联。”这位洋人把入侵中国的八国比作是“大王”,暗含着侵略者嚣张的气焰,是想借此对联进一步羞辱清朝的官员,在场的帝国主义代表,都为他捧场叫好。当时的文武百官看到这个上联,都是气不打一出来。

36个有趣的对联,这些对联真有趣(2)

正思考间,从后面站起一位才子,他怒视会场内的八国联军代表,朗声道:“我有一下联:‘魑魅魍魉四小鬼,鬼鬼犯边’。”

这下联,当真是文字严密,内涵锐利,充满了爱国情怀和中国人坚韧不屈的品质,威震八国联军帝国主义群魔。下联之所以巧妙,是因为魑魅魍魉四个字都是“鬼”,比喻八国联军不过是小鬼而已,又因为“鬼”都在旁边,所以说“鬼鬼犯边”。而魑魅魍魉也比喻形形色色的坏人,这个词语出自《左传·宣公三年》:“螭魅罔两,莫能逢之。”

一次 语文老师讲到文学家郭沫若为《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故居书写了一副对联:“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可谓寓意深刻,语言诙谐,对仗严谨,笔力苍劲,谁看谁说好,谁读谁称赞,为故居增光添色不少。讲了这副对联,老师又讲了郭沫若的其它趣事:

郭沫若六岁吟诗作对。他的老师爱钓鱼,钓鱼归来在兴头上,随手在黑板上写了“钓鱼”二字,对学生说:“这是一句话,又是对联的上联,谁能说一句话,对出下联,成为一副对联?”

36个有趣的对联,这些对联真有趣(3)

郭沫若刚好看完《杨香打虎》这本书,“打虎”二字和“钓鱼”二字句式一样,于是他站起来回答老师:“打虎。”老师听了,表扬郭沫若对得好。一个六岁孩童,竟有如此才能,真了不起!

又一次,学生趁着老师去钓鱼,就偷吃了附近寺庙桃园里的桃子。和尚找到老师告状,老师发怒,在黑板上写了一行字:“昨日偷桃钻狗洞,不知是谁?”

老师写好后巡看学生表情,同时说:“黑板上写的是一副对联的上联,若能对出下联,就免了责罚。”不一会儿,郭沫若站起来问老师:“老师,如果对的好呢?”老师挥动着戒尺,拍打着自己的手掌说:“对的好了,一个都不罚!”郭沫若高兴的走上讲台,写下这样的下联:“他年攀桂步蟾宫,必定有我。”

老师看后,连声说好!对的好!他走上前摸着郭沫若的头,让他下去坐好,对学生宣布说,由于郭沫若下联对得好,偷桃的事,不再追查,处罚全免,不过今后不能重犯。所有同学一齐向郭沫若投以感激而钦佩的目光。这就是郭沫若巧对免打的故事。

2022.1.18日写于许昌

36个有趣的对联,这些对联真有趣(4)

【作者简介】魏东周,男,现年75岁,共产党员,原许昌县外贸局畜产公司退休职工,曾在空军六五四部队宣传科工作,在《空军报》《战斗报》《工程兵报》发表宣传报道多篇。退伍后任农村支部书记。爱好写作,多篇诗歌、民间故事作品发在省市报刊及“老家许昌”新媒体等网络平台,现为魏都区作家协会会员,许昌市诗词学会会员,“老家许昌”新媒体优秀撰稿人,著有《老家故事》一书。

1、本文由作者授权发表,文责作者自负,如有侵权,请通知本今日头条号立即删除。本文作者观点不代表本今日头条号立场。

2、文图无关。文中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摄影者或原制作者所有,在此表示诚挚的感谢。本文所用图片如有侵权,请通知“老家许昌”今日头条号立即删除。

3、“老家许昌”版权作品,转载或投稿请发邮件至hnxc126@126.com 。

爱许昌老家,看“老家许昌”。 老家许昌,情怀、温度、味道!

本文为头条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