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挖出的上官婉儿墓,寻访上官婉儿墓
几年前挖出的上官婉儿墓,寻访上官婉儿墓春至由来发,秋还未肯疏。借问桃将李,相乱欲何如。密叶因裁吐,新花逐翦舒。攀条虽不谬,摘蕊讵知虚。叶下洞庭初,思君万里余。露浓香被冷,月落锦屏虚。欲奏江南曲,贪封蓟北书。书中无别意,惟怅久离居。第二类作品多为命题作文,《奉和圣制立春日侍宴内殿出翦彩花应制》:
听说武则天时代的女才人上官婉儿,长眠在航天新城,于是利用周末,前去寻访、凭吊。
上官婉儿,祖籍陇西郡上邽,即现在的甘肃天水,和我算老乡。出生于陕州陕县,即现在的三门峡,活跃于长安的大唐高层,唐代女官、诗人、才人,有“巾帼宰相”之名。
麟德元年,上官仪因替高宗起草将废武则天的诏书,与父亲上官廷芝一起被武则天所杀,刚刚出生的上官婉儿与母亲郑氏同被配没掖廷。仪凤二年,她因聪慧善文而得到武则天重用,封为“内舍人”,掌管宫中制诰多年。唐中宗时,封为昭容,在政界、文坛有着显要地位,掌管内廷与外朝的政令文诰。
她曾建议扩大书馆,增设学士,在此期间主持风雅,代朝廷品评天下诗文,一时词臣多集其门,《全唐诗》收其遗诗三十二首,分为抒情述怀、应制奉和、出游纪胜三类。《彩书怨》可谓第一类作品代表,其诗曰:
叶下洞庭初,思君万里余。露浓香被冷,月落锦屏虚。
欲奏江南曲,贪封蓟北书。书中无别意,惟怅久离居。
第二类作品多为命题作文,《奉和圣制立春日侍宴内殿出翦彩花应制》:
密叶因裁吐,新花逐翦舒。攀条虽不谬,摘蕊讵知虚。
春至由来发,秋还未肯疏。借问桃将李,相乱欲何如。
第三类作品类似于现在的游记,如《游长宁公主流杯池》二十五首,内容较长,就不录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上网自己查看。
以上三类诗歌,颇受诗评家好评,俺水平太低,欣赏不来,看不出来有多好。有人说其诗歌继承和发展了上官仪的文风,重视诗的形式技巧,对声辞之美较为看重,擅长体现事物图貌的细腻、精巧。中宗年间,因其政治地位的影响,“绮错婉媚”的诗风逐渐影响了宫廷诗人乃至其他士人的创作方向,“上官体”成为上流社会的创作主流,可以说是引领了一时的文风。清代袁枚赞其:“论定诗人两首诗,簪花人作大宗师。至今头白衡文者,若个聪明似女儿?”
不过,作为女人,她可能受她的领导、女强人武则天影响,参与几次宫廷的争斗,周旋于武则天、太平公主、韦后、唐中宗、武三思等人之间,同时不少资料说她私生活也颇为不堪。710年,临淄王李隆基起兵发动唐隆政变,与韦后同时被杀,香消玉陨,令人叹息。景云二年,复封昭容,谥号惠文,葬于雍州咸阳县茂道乡洪渎原。2013年9月,考古发现确定为上官婉儿之墓。
洪渎原很不好找,就是现在的西咸新区,大致在咸阳机场附近。跟着导航,找了好长时间才在“昭容路”与“广德路”交汇处找到上官婉儿墓,类似于“钉子户”。现已开辟为一个袖珍公园,有立石为“唐昭容上官氏公园”,有她的介绍,还有生平壁画,如博涉经史、辅佐女皇、称量天下、品评诗文、熏香藏书、泣血极谏等等。上官婉儿墓已没有封土,立着墓道、墓室等介绍,花不了几分钟就可以看完。
据说,发掘的唐代女政治家上官婉儿墓的墓室中未发现棺椁,也未发现盗洞,但从天井、甬道和墓室却被大规模破坏,推测可能是“官方毁墓”,为政敌所致,可见她确实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过去是, 现在也是。
在大雁塔、大唐芙蓉园、大唐不夜城等处,经常能看到穿唐代仕女装的美女,有的在额头点上“梅花妆”,据说是上官婉儿发明的,风靡一时。官婉儿引领时尚,是美女无疑。美女的风韵,才女的清高,可以说是“才貌双全”。却非要卷入政治,也许身不由己,但很大程度上还是取决于选择。长期处于算计生活,再美也不会持续多长时间,这就是所谓的“相由心生”了。
祖籍陇、生于豫、活跃于陕,由官二代、奴婢、到女官,由美女、才女,再到“渣女”,随着上官婉儿墓有关文物的研究,她的身世之谜、从政之谜、文学之谜、生活之谜,似乎更加扑朔迷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