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健如何治疗癌症:李雪健患癌18年脖子溃烂
李雪健如何治疗癌症:李雪健患癌18年脖子溃烂当李雪健难以忍受病痛的折磨想要放弃的时候,在说这句话时,一向不善表达感情的李雪健几度哽咽。原来当时的李雪健已经身患癌症,不愿耽搁拍戏的他选择剧组、医院两头跑,在那段生不如死的治疗日子里,患难妻子于海丹,含着眼泪陪李雪健抗癌。“为了救我这条命,我的妻子她宁肯付出她那个命。”
2001年5月,李雪健参演的电视剧《中国轨道》正在如火如荼地拍摄当中,
整个剧组的人都忙得不可开交。
可这一天,爱戏如命的李雪健却突然“旷工”了,
而且还是在极不情愿的情况下,被妻子于海丹强行从剧组架走的。
原来当时的李雪健已经身患癌症,不愿耽搁拍戏的他选择剧组、医院两头跑,
在那段生不如死的治疗日子里,患难妻子于海丹,含着眼泪陪李雪健抗癌。
“为了救我这条命,我的妻子她宁肯付出她那个命。”
在说这句话时,一向不善表达感情的李雪健几度哽咽。
当李雪健难以忍受病痛的折磨想要放弃的时候,
是妻子于海丹一直在他身边默默陪伴他、鼓励他,
给了李雪健抗争病魔的勇气和坚持下去的力量。
夫妻两人婚姻生活38年,共同面对的艰难困苦,都化为了人生道路上的缕缕深情…
李雪健名字的由来十分应景,
他出生在1954年的冬天,屋外正下着漫天大雪,
加上李家父母希望儿子一生健康,故而取名“雪健”二字。
李雪健11岁时就跟着父亲奔赴贵州支持建设。
16岁时为了家中生计,无奈之下弃学从工。
19岁,李雪健成为了一名部队工程兵,干起了修桥修路的工作。
从小热爱艺术的他还同时担任了部队里的文艺宣传队演员,
时常为部队兄弟表演自己的舞蹈、合唱、山东快书等拿手绝活。
话剧表演也是他的强项,
曾因为将话剧《白毛女》中的“穆仁智”扮演得惟妙惟肖,
而被大家亲切地称呼为“小穆仁智”。
1976年,北京二炮文工团举行全国调演,李雪健也有幸参与其中,
鉴于李雪健优异的表现,团里决定留用他。
李雪健赶忙回到贵州将这一好消息告知家人,
能进团入编制在当时可是个天大的好事,
一时间邻里乡亲全都知道了,大家都十分艳羡李家。
可世事难料,当李雪健回到北京准备进团报到时,
却被告知团里正在压缩编制,暂时不需要他了,
自尊心极强的李雪健觉得没有颜面回家面对对他寄予厚望的父母,
一人站在二炮文工团门口凄凉落泪。
庆幸的是,团里的一位老首长慧眼识珠,
通过自己的人脉给了李雪健一个参加空政文工团考核的机会,
李雪健不负期望,一举成功,成为了空政文工团的一员。
无奈李雪健外形条件不够好,只能在团里担任配角。
为了抓住这来之不易的机会,李雪健什么脏活累活都抢着干,
两次获得团里的嘉奖,在团里站稳了脚跟。
角色无大小,在团里的话剧《陈毅出山》里,
李雪健一人分饰四角,尽管都是一些小角色,但他全都会认真对待,
与当时同为小演员的濮存昕、王学圻切磋演技,
三人获益良多,后来都成为了名角。
在空政文工团,李雪健不仅实现了自己的演员梦,也邂逅了自己的真爱。
于海丹也是空政文工团的演员,
在李雪健认识她之前,于海丹便早已听说团里有一名做事低调、善良上进的同事,
多方打听之后才知这人是李雪健,二人的缘分在这时悄悄生根。
出于好奇,于海丹对李雪健颇为上心,
在有意无意地观察之下,于海丹发现李雪健善良得有些可爱,
在看见剧组的人被热得满脸大汗时,
他会把自带的电风扇拿给大家用,结果自己热得不行。
而且这坦诚善良的一面在与于海丹相处时也有所体现,
他会在发现于海丹难熬酷暑时贴心地为她准备绿豆汤,
这份细心与关照俘获了于海丹的芳心,
于是女追男的剧情,开始在李雪健身上上演。
春节前夕,李雪健没有买到回家的车票,只能留在团里,
知晓此事的于海丹觉得表明心迹的机会来了,
于是她买来电影票塞给了李雪健。
这是李雪健万万没有想到的,
要知道于海丹不仅是团里的女一号,
还主演过《夏天的经历》《暖流》等多部佳作,
家庭条件也比李雪健好上一大截,
姑姑是著名的表演艺术家于蓝不说,
表哥还是才华横溢的著名导演田壮壮。
李雪健从来没想过于海丹这样的女神会心悦于他,
毕竟自己只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演员,
面对女神这般主动的追求,李雪健很难不心动,
于是二人逐渐打开心门开始交往。
好事成双,沉浸在爱情甜蜜中的李雪健,事业上也迎来了转机。
1980年李雪健开始往电视剧演员方向上发展,出演了《天山行》;
与此同时,他也没忘记老本行,同年出演了话剧《九一三事件》,
并凭借精湛的演技获得“梅花奖”。
1983年8月1日,正值八一建军节,
李雪健与于海丹的感情修成正果,步入了婚姻殿堂。
二人的好友王培公为他们写下条幅庆祝“梅花雪中见,珊瑚海之丹”。
两年后,儿子李亘出生。
于海丹为了丈夫能专注于自己的演艺事业,毅然选择退居幕后,将重心从舞台转向家庭。
回归家庭后,于海丹不仅将家庭事务打理得井井有条,
还在李雪健的工作上提供了莫大的帮助,
凭借自身良好的资源和独到的眼光,于海丹对剧本的选择有着独一份的见解,
在李雪健挑选剧本时给出了很多有用的建议。
在李雪健上台演出时,于海丹也会亲自到场观看,
回家后还会与丈夫一起琢磨演技,精益求精。
李雪健也对妻子的想法十分看重,他说妻子于海丹是自己每一部作品的首个观众。
在夫妻感情日渐浓厚的同时,李雪健的事业也迎来了蒸蒸日上的发展阶段。
1990年,由李雪健饰演的《渴望》中“宋大成”一角进入观众们的视野,获得了热烈的反响。
李雪健本人纯真善良的性格加上精湛的演技将淳朴憨厚的“宋大成”完全演活了,
以至于当年全国都流传着这么一句话:
“举国皆哀刘慧芳,举国皆骂王沪生,万众皆叹宋大成。”
后来他又凭借《焦裕禄》斩获“金鸡奖”“百花奖”双料影帝,
能一次性获得两个重量级奖项与他对这个角色的深度挖掘不无关系。
为了演好“焦裕禄”,李雪健不仅研读剧本,
还让妻子把图书馆所有与焦裕禄有关的资料全部借回了家,
认真分析揣摩人物特点,并与导演积极探讨,分享自己的感悟。
开机前,李雪健还到焦裕禄家中切实感受他曾经的生活,从生活细节上增加对角色的把控。
焦裕禄的妻子徐俊雅很热情地包了饺子接待他们,
不过在说到电影时,徐俊雅直言李雪健在外形上与焦裕禄有较大不同,
李雪健比较矮,身形却大了一圈,肤色也不如焦裕禄黑。
此行结束后,李雪健深知自己在外形上务必要与角色高度重合,
因为他饰演的焦裕禄是人民心中独一无二的伟岸形象,
对于饰演这样的人没有玩命的精神是对他们的不尊敬。
于是李雪健开始了自己的减肥增黑计划,
开机前20天只喝白菜汤,一有时间便会在太阳底下晒黑皮肤。
这番努力使他在开机时瘦了20多斤,皮肤也变得黝黑。
改变后的形象让徐俊雅来探班时都忍不住心疼地说:“别饿坏了孩子。”
功夫不负有心人,《焦裕禄》影片上映后轰动全国,
创下了当时新片首轮发行拷贝数的最高记录。
李雪健也自此声名大噪邀约不断。
著名导演张绍林在为自己的新片《水浒传》进行选角时,
一直找不到饰演“宋江”一角的合适演员,
直到他看到李雪健的作品,一眼就认定李雪健是饰演宋江的最佳人选。
张绍林当即找到李雪健向他发出演戏邀约,李雪健有些犹豫,
因为他担心饰演宋江这个“投降派”会让爱憎分明的观众诟病他,
不过后来他也深知角色本身没有好坏之分的,
作为一个演员,演好每一个角色是本分,
故而在导演的一再邀请下,李雪健还是决定出演。
李雪健简直是为戏而生,将“宋江”背信弃义,软弱愚忠的人物特点演绎得淋漓尽致,
高俅杀害了林冲的妻子,而宋江为了所谓的招安,不惜放走高俅;
在面见朝廷的人行跪拜之礼时,李雪健还特意加了“宋江”将屁股翘得老高的细节,
形象且生动地凸显了“宋江”趋附皇权的愚昧嘴脸。
据说《水浒传》播出后,
一位湖南观众看到《水浒传》中宋江在朝廷招安时的一系列行为后怒发冲冠,
直接就把家中20寸的电视机给砸了,在当时的经济水平下电视机可是一件昂贵的家电。
这条新闻上了报纸,央视为了平息这位观众的怒气,买了一台29寸的电视机“赔”给他。
不仅是湖南观众,李雪健老家山东的父老乡亲也被气得不行,
以至于李雪健拍完戏后根本不敢回到山东老家。
以防万一,妻子于海丹劝说他:
“暂时别回去了,老家有很多人等着劫你,准备把你揍一顿。
还是先在外面躲一躲,风头过了我们再回去,”
不得不说,李雪健教科书级别的演技实在是太深入人心。
原本以为演技佳又敬业的李雪健老师会一辈子就这样顺风顺水地发展下去。
没想到,天不遂人愿。
2001年在拍摄《中国轨道》时,于海丹发现李雪健脖子上长了一个红疙瘩,
想和他一起去医院好好检查一下。
李雪健觉得可能只是被蚊子咬的包,不值得大费周章。
于海丹想想也是,毕竟是夏天,的确容易被蚊子咬,就没太在意,
只给李雪健拿了些消炎药。
后来,拍摄进度过半,李雪健突然感觉自己的鼻子里长了异物,
喉咙又痒又痛,去到医院检查后才知道患上了中期鼻咽癌。
于海丹得知这个消息后焦急不已,立马从北京赶到丈夫身边,
李雪健却对此并不恐惧,心想:“自己能吃能睡,这种病打不垮自己。”
故而在剧组经过开会决定让李老师马上住院接受治疗,拍摄暂停时,李雪健断然拒绝。
在他看来,戏比天大,这时停拍会给剧组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
他宁愿延迟治疗也不想剧组为自己做出牺牲。
于海丹知道丈夫的原则,她对剧组表示:
“我了解老李,还是尊重他吧。我们暂不做手术,让他一边拍戏一边做一些保守治疗。”
自此,李雪健开始了剧组、医院两头跑的日子,
上午在剧组拍戏,下午妻子陪着他去医院治疗。
于海丹看着身形日渐消瘦的丈夫自责不已,
心想要是当初她坚持让丈夫去检查脖子上的红包,也不会让丈夫的病情发展至此。
在最后一场戏拍摄过程中,李雪健身体状况极差,说完几句台词后直接晕倒在地,
在场的于海丹和工作人员都心疼得落泪,赶忙将他送往医院。
病情来势汹汹,距离发现癌症不过一个月时间,
李雪健便迅速地衰败下去,体重骤降,颧骨突出,眼窝深陷。
医生在给李雪健做完全面检查后说:
“李老师身体太虚弱了,不适合手术,否则会有后遗症。”
因此李雪健只能选择化疗。
化疗的副作用是常人难以想象的,
李老师的头发尽数脱落,体表血管变了颜色,双腿瘦得只剩皮包骨,
口腔溃烂,不能说话,喝水都十分困难,只能一动不动地躺在床上。
2002年6月,虚弱的李雪健不堪忍受病痛的折磨,忍不住对妻子说:
“活着太痛苦了,我觉得死了比活着好,要是我走了,你要将儿子照顾好。”
于海丹哭着说丈夫:
“你这是不负责任的想法,要是你有了什么意外,我和儿子怎么办?两边父母怎么办?”
“我管不了那么多了” 李雪健痛苦地回应。
一番话说完俩人都哭成了泪人。
于海丹生怕丈夫李雪健会做出伤害自己的事情来,于是昼夜不息地守在他身边,
她的一句话使李雪健心如刀绞:
“要是我的命能换你的命,我愿意为你付出我的一切。”
长期化疗带来的痛苦使李雪健觉得自己犹如刀下的肉,只能任人宰割。
他不再抱有生的希望,消极应对病魔,只希望早点离开人世。
于海丹对于这样听不进劝告的丈夫无可奈何,常常躲在卫生间里以泪洗面。
她向自己的表哥求助,表哥田壮壮比李雪健年长两岁,俩人互为彼此的知交好友,
田壮壮这次不留情面地在电话里对李雪健骂到:
“你就是个软蛋,缺乏男人的精气神!
当年只能做小演员的时候多难呀,你都挺了过来,现在这个病比当初还难吗?”
姑姑于蓝也说:
“我之前也曾重病缠身,光是癌症就患了两种,手术动了三次,
但我还是挺过来了,我能做到,相信你也可以。”
除了自己的娘家人,于海丹还让李雪健最疼爱的儿子鼓励爸爸对抗病魔。
李亘属兔,他将包含自己真挚愿望的绿色玻璃兔送给李雪健,并附上一封信:
“爸爸,因为上学我不能陪在你身边支持你抗争病魔,
这个玻璃兔你挂在脖子上,让他代替我陪伴你,
小时候你教育我做人要坚持、坚强,难道你都忘了吗?
你一定要坚强起来,我和妈妈一起为你加油。”
李雪健看完后心痛不已,泪染信纸。
有了亲人的陪伴支持,李雪健恢复了战胜病魔的信心。
同年9月,他在医院接受了病灶切除手术。
为了不让妻子再为自己流泪、操劳,李雪健积极配合治疗,
强迫自己吃东西维持体力,吃药、复检也一样不落。
2004年,李雪健的癌症终于得到了缓解,身体机能基本恢复了,
但药物带来的巨大副作用还是难以避免地使他的身体留有残缺,听力严重受损,
只能通过佩戴助听器才能听清别人说的话。
媒体与观众对这位德艺双馨的艺术家倍感心疼,称他为“残疾影帝”。
没有被病魔打垮的李雪健重新踏上了演艺道路。
演戏时戴着助听器的话容易穿帮,
为了保证观众的观看体验,李雪健老师坚决不戴着助听器拍戏,
而是默默花上几倍的时间把自己以及所有要和他演对手戏的演员的台词全都背下来,
把对方的台词烂熟于心后,
李雪健通过对方的口型判断对方说了哪句台词,
自己应该接上什么样的台词和什么样的表情反应。
记挂丈夫的于海丹在李雪健工作时化身为他的助理,照顾他在剧组的衣食住行。
2011年,李雪健主演了《建党伟业》《百年情书》等影视剧,
被评为2011年度电影杰出贡献者。
后来的每年,于海丹都会陪丈夫去医院复查,
许是上天垂帘,又或是李老师的坚强抗争,李雪健的身体恢复得一年比一年好。
与李老师之前同在医院的病友,或已去世,或病情没有好转。
医生都感叹李老师创造了生命的奇迹,李老师却动情地说:
“这个奇迹的创造者,是我的妻子于海丹。”
经过鬼门关上的数次来回,李雪健对生命,对婚姻都有了更深的感受。
以前的他只觉得白头偕老是人们说说而已,
现在的他才发觉“白头偕老”的真情早已融入了点滴日常之中。
如今他每次与妻子过马路,都会紧紧牵着彼此。
平时出去散步,夫妻俩也会在疲乏时在路边的凳子上坐下休息,帮彼此按揉胳膊。
都说世间没有真正坚定的感情,可李雪健与于海丹的伉俪情深,
早就在共同对抗病魔的过程中被历练得愈发纯粹,
生活的苦难没有压垮他们,反而使他们更加坚强,
谁能不去艳羡这般让人落泪的感情呢?
夫妻之间相濡以沫、互相扶持的相处之道,
在李雪健与于海丹身上得到了最好的印证,
这般真挚坚定的感情弥足珍贵。
举案齐眉至鬓白,
既能在平淡生活中长相厮守,也能在经历大风大浪时守望相助。
无论是富贵一生还是风雨飘摇,都是婚姻的试金石,
而李雪健和于海丹无疑都通过了这考验!
—— END ——
往期精彩:李大海:父亲是李诚儒,他自己住豪宅,我却在餐厅刷盘子维持生计
徐锦江:50岁不会烧水,睡觉要儿子哄,“巨婴”背后是泪水
同是赵本山的种,把前妻女儿和后妻女儿一对比,差距一目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