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不解其中味读懂已是词中人,无缠绵悱恻绮罗香泽之态
年少不解其中味读懂已是词中人,无缠绵悱恻绮罗香泽之态他平常教书授徒,有一定的成就。也因为才华和名气,刘因做了官,但他终是不喜欢官场的蝇营狗苟,最终辞官而去。他喜欢诸葛亮的“静以修身”之语,并以此为座右铭和处世的态度。在他二十岁的时候,他因才华出众就已经小有名气了,但他性不苟合,通俗来说就是很有个性,不趋炎附势,所以生活过得依旧很艰难。西山不似庞公傲。城府有楼山便到。欲将华发染晴岚,千里青青浓可扫。人言华发因愁早。劝我消愁惟酒好。夜来一饮尽千钟,今日醒来依旧老。刘因自幼家贫但生而好学,他三岁能识字、六岁能作诗、十岁能成文、落笔惊人,时人以神童称呼他。
#「闪光时刻」主题征文 二期#
唐诗宋词元曲闻名天下,但这不代表这些朝代只有这一种文学体裁,实际上元人写的词也不少。其中元代著名理学家、诗人刘因写的《木兰花·西山不似庞公傲》就是元朝代表词作之一。
木兰花·西山不似庞公傲
元代:刘因
西山不似庞公傲。城府有楼山便到。欲将华发染晴岚,千里青青浓可扫。
人言华发因愁早。劝我消愁惟酒好。夜来一饮尽千钟,今日醒来依旧老。
刘因自幼家贫但生而好学,他三岁能识字、六岁能作诗、十岁能成文、落笔惊人,时人以神童称呼他。
在他二十岁的时候,他因才华出众就已经小有名气了,但他性不苟合,通俗来说就是很有个性,不趋炎附势,所以生活过得依旧很艰难。
他平常教书授徒,有一定的成就。也因为才华和名气,刘因做了官,但他终是不喜欢官场的蝇营狗苟,最终辞官而去。他喜欢诸葛亮的“静以修身”之语,并以此为座右铭和处世的态度。
这首词的意思是:西山没有庞公那般难以接近的孤傲之气。只要城楼所在之处他便能来到城府之中。山林绵延千里,满目苍翠,让人不禁想将白发染翠蓝。
都说我早生华发是因愁绪多。劝我喝酒以销愁。酒喝得再多,也不能销愁,醒来白发未减,人依旧在愁中衰老。
这是一首谐谑风格的词作。无缠绵悱恻绮罗香泽之态,亦无豪纵奔放金戈铁马之势,它只是以疏淡的笔致,表现一种旷放的情感。虽有叹老之意,却全无伤感之怀。
词中的庞公就是三国时的庞德,他性情孤傲,荆州刺史刘表好几次请他出山做官,但他都置之不理,他把刘表晾在一边,但对自己的妻子却“相敬如宾”。想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最终传为一段佳话,刘表请庞德却最终没能成功,可见庞德的傲要远超诸葛亮。
刘因在词中说自己很早就白了头发,他身边的人说他是愁得,劝他多喝酒。可刘因明白,就像李白说的那样“举杯消愁愁更愁”,喝酒虽然可以使自己一时沉醉,但酒醒后白发依旧不会减少,他心中的愁绪也不会散去。
生活在元朝的汉人,对自我身份的认同总是有障碍的,他们很多人都不想入朝做官,但又想实现自己的抱负,于是在文学作品中总是少不了一种愁绪。但是刘因在这首词中并没有自暴自弃,或者郁结于心,他以一种旷达、超脱的心情去看待,这种典型的元人风致和处世态度也是值得我们后人借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