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低头就头疼有压迫感:这根神经最怕你

低头就头疼有压迫感:这根神经最怕你枕大神从哪发出来?低头伏案、看手机等动作可拉长后颈部的肌肉,如果长期如此,紧张的肌肉便易发生局部劳损、痉挛,甚至出现炎症,导致局部血管、神经粘连、受压,枕大神经是最常见的受压部位。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疼痛科副主任医师 岳剑宁武汉市第一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医师 马 艳枕大神经是第二颈神经的分支,位于人体第一颈椎(寰椎)与第二颈椎(枢椎)之间,是单纯的感觉神经,传导枕、颈部皮肤痛温觉和触觉。

低头就头疼有压迫感:这根神经最怕你(1)

「低头」可以说是现代人一天中最频繁的动作之一,站着低头刷手机,坐着低头吃饭、看视频,有些人睡觉时头都是低着的。

其实,在你低头时,一条神经正在被“压迫”,时间长了甚至会导致发炎,而头痛就是它的典型症状。

低头就头疼有压迫感:这根神经最怕你(2)

《生命时报》采访专家,告诉你低头是如何压迫神经的,并给出缓解办法。

受访专家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疼痛科副主任医师 岳剑宁

武汉市第一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医师 马 艳

长期低头压迫枕大神经

枕大神经是第二颈神经的分支,位于人体第一颈椎(寰椎)与第二颈椎(枢椎)之间,是单纯的感觉神经,传导枕、颈部皮肤痛温觉和触觉。

低头伏案、看手机等动作可拉长后颈部的肌肉,如果长期如此,紧张的肌肉便易发生局部劳损、痉挛,甚至出现炎症,导致局部血管、神经粘连、受压,枕大神经是最常见的受压部位。

低头就头疼有压迫感:这根神经最怕你(3)

枕大神从哪发出来?

用手可以摸到脖筋和耳后之间有个凹陷的地方,也是中医说的风池穴,用手轻轻一摁,会有酸胀感,枕大神经从颈椎发出后穿过深筋膜,然后就从这个地方向枕后、枕部、头部的皮肤、筋膜分布。

这个部位易发生枕大神经的卡压和损伤,枕大神经痛往往表现出这个地方疼痛,然后向后脑放射。头疼时用手按一按这个部位,就会有减轻。

枕大神经痛有独特的症状

与颈椎病等引起的酸痛不同,枕大神经痛有“独特”的症状:

位置:多发生在头后、枕颞部,有时会波及太阳穴。

疼痛性质:持续性的针刺、刀割样疼痛,常伴有局部肌肉痉挛,还可出现头皮的紧箍感,部分患者也有头皮发麻的感觉。

疼痛可自发发作,亦可由特定动作(转头、寒冷环境等)诱发,可能存在疼痛触发点。

发作时,患者的头常略向后方倾斜,可在头颈部找到明确的压痛点。

低头就头疼有压迫感:这根神经最怕你(4)

枕神经痛大多预后良好,但可能反复发作,避免受凉感染等可减少发作次数;若继发于严重颈椎、颈髓或颅底疾病则可能预后不良。

人人都要给大脑做“按摩”

头痛需要标本兼治的综合治疗,患者自身的康复锻炼十分重要,“三分治七分养”的治疗理念尤其适用头痛患者。

2个动作缓解枕大神经痛

坐位,将毛巾对折后放置于枕骨底部两指处,毛巾与地面水平,轻轻向前拉的同时,收紧下颌,头向后推毛巾,形成平行的对抗力。一组20秒,每天三组。

低头就头疼有压迫感:这根神经最怕你(5)

仰卧平躺,将卷起的毛巾放置于颈下,收紧下颌的同时,后脑勺给床面一个垂直向下的力,帮助恢复颈椎生理曲线。每组1分钟,每天两组。

低头就头疼有压迫感:这根神经最怕你(6)

减少低头

减少看手机和电视的时间,避免长时间持续低头和电脑操作,避免长时间打麻将和开车。

适当活动、按摩颈椎,注意牵引要适度。

选好枕头

枕头高度低于10厘米,使用慢回弹塑形记忆枕,避免羽绒枕和过硬的高枕,改善颈椎曲度和张力,可有效减少颈部肌肉紧张导致的头痛。

适量运动

全身运动最佳,尤其坚持有氧运动,比如慢跑、快走、骑车、游泳等,每次持续30分钟以上,每周保持3次以上为好。

低头就头疼有压迫感:这根神经最怕你(7)

物理治疗

可采用颈肩部热敷、艾灸等,也可采用中频电疗、超激光理疗或周林频谱仪等针对问题颈椎侧方和后方进行治疗,亦可对枕后部及肩背部治疗。

合理补钙

缺钙患者应合理补钙,每天钙摄入大于1000毫克,多喝牛奶、豆浆、酸奶,还可以每日补充钙片,老年人可以加中成药辅助。

骨质疏松明显的患者加用阿仑磷酸钠或降钙素治疗。

药物治疗

如氟桂利嗪,每疗程4个月;尼莫地平,每疗程2~4个月;酒石酸美托洛尔片,每疗程4~8周。

低头就头疼有压迫感:这根神经最怕你(8)

头痛发作时,可以口服去痛片、普瑞巴林等对症治疗,大部分头痛发作可中止。有失眠心烦、抑郁焦虑症状时,可加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1片或劳拉西泮0.5毫克。

注射治疗

每两个月定期门诊随访,星状神经节阻滞,10次一个疗程,连续两个疗程;枕大神经阻滞,头部痛点注射治疗与星状神经节阻滞同时进行;颈2椎旁及小关节注射,每周1~2次,注射药物可以一次曲安奈德,一次臭氧,4周一个疗程。

最后再次提醒:防治枕大神经痛,首先要减少伏案时间,避免长时间低头,放松肌肉;天气转凉时要及时增添衣物,以防受凉。

一旦出现相关表现,应及时就医。▲

本期编辑:邓玉

版权声明:本文为《生命时报》原创,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