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学习宣传贯彻二十大:学习宣传贯彻二十大

学习宣传贯彻二十大:学习宣传贯彻二十大该机制实施以来,青山区152家符合条件的企业与区法院签订相关备忘录;洪山区法院发出《财产保全案件权利等级证书》26份,担保总金额达1.65亿元,多家驻汉企业受益。以保全企业提前提供的担保财产代替对企业银行账户的冻结,灵活选取担保财产,灵活恢复财产额度……2021年以来,武汉市洪山区、青山区人民法院先后推出财产保全案件前置担保工作机制,承诺提前由企业向法院提交未设立任何权利负担的担保财产及评估报告,保证企业依法及时足额履行生效裁判文书确定的义务。加速释放惠企红利今年年初,某桩基工程公司向武汉市硚口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被告某置业公司支付拖欠的工程款3000余万元,并承担逾期利息。法院部分支持原告诉请。案件判决生效后,承办法官第一时间根据原告在《退费账户确认书》中确认的账号信息,主动退还25万元诉讼费。9月,在试点基础上,武汉中院在全市推行“胜诉退费”工作新模式,由当事人“申请退”升级为法院

学习宣传贯彻二十大:学习宣传贯彻二十大(1)

学习宣传贯彻二十大:学习宣传贯彻二十大(2)

学习宣传贯彻二十大:学习宣传贯彻二十大(3)

△ 9月29日,我国中部地区首个破产法庭——武汉破产法庭揭牌成立。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近年来,湖北省武汉市两级人民法院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市委及上级法院相关工作部署要求,找准司法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契合点,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积极参与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

2021年,全市两级法院共审理涉企案件189001件,诉讼标的额约1230亿元。在2021年度全省中基层法院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工作考核评比中,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名列榜首,全市6家基层法院进入全省前十。

学习宣传贯彻二十大:学习宣传贯彻二十大(4)

学习宣传贯彻二十大:学习宣传贯彻二十大(5)

接续升级

加速释放惠企红利

今年年初,某桩基工程公司向武汉市硚口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被告某置业公司支付拖欠的工程款3000余万元,并承担逾期利息。法院部分支持原告诉请。案件判决生效后,承办法官第一时间根据原告在《退费账户确认书》中确认的账号信息,主动退还25万元诉讼费。9月,在试点基础上,武汉中院在全市推行“胜诉退费”工作新模式,由当事人“申请退”升级为法院“主动退”,由线下办理改为线上流转,全力破解当事人“缴款累、退款难、奔波忙”难题。

经历了2019年构建工作机制、2020年建设智慧法院、2021年改革提质增效后,今年以来,武汉市两级法院扎实开展“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持续深化年活动”,坚持“小切口、微创新”,精准服务市场需求,培育出一批实用性强的制度成果和创新举措,全力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升级版”。

以保全企业提前提供的担保财产代替对企业银行账户的冻结,灵活选取担保财产,灵活恢复财产额度……2021年以来,武汉市洪山区、青山区人民法院先后推出财产保全案件前置担保工作机制,承诺提前由企业向法院提交未设立任何权利负担的担保财产及评估报告,保证企业依法及时足额履行生效裁判文书确定的义务。

该机制实施以来,青山区152家符合条件的企业与区法院签订相关备忘录;洪山区法院发出《财产保全案件权利等级证书》26份,担保总金额达1.65亿元,多家驻汉企业受益。

为全力推进助企惠企工作,武汉市两级法院持续优化诉讼服务,推行网上立案无纸化受理、法律文书电子送达等多项举措,为民营企业健全诉讼服务“绿色通道”。2021年,全市两级法院共网上立案16万余件,两日内办结率达100%,电子送达率达83.46%。截至目前,共有5个项目入选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先行区创建试点,8项工作入选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创新试点项目。

学习宣传贯彻二十大:学习宣传贯彻二十大(6)

精准施策

为企业发展蓄势添能

“精”,就是要在司法活动中遵循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精准研判市场主体的合理诉求,助推市场主体多起来、强起来。

8月19日,经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批准,重新启用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人民法院原花山人民法庭,更名为东湖科学城人民法庭,专门审理湖北东湖科学城、湖北自贸区武汉片区的知识产权纠纷和商事纠纷;重新启用该区原豹獬人民法庭,并更名为高新产业园人民法庭,专门审理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八大园区的劳动纠纷和租赁纠纷案件。未来,两个人民法庭将以优质高效的司法供给,为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建设科创高地保驾护航。

“准”,就是要与企业加强常态化沟通,主动对接企业需求,千方百计帮助企业排忧解难,支持企业做大做强。

5月13日,武汉市汉阳区人民法院驻市金属材料流通协会诉调服务站揭牌成立。今年以来,为推动更多涉企纠纷高效化解,汉阳区法院积极向外拓展涉企纠纷多元化解渠道,先后打造“法院 银保调中心”“法院 行业协会”“法院 公证”等涉企专业联调平台,累计诉前化解涉企纠纷1022起,化解成功率达44.6%,涉案金额6100余万元。

作为全省首家专业化金融法庭,武汉市武昌区人民法院水果湖人民法庭有效发挥司法对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化解的“反哺”作用,就约定法律文书送达确认地址、金融产品“借新还旧”瑕疵、金融中介行业不规范等内容,向多家机构提出司法建议,被采纳15项。

9月22日,武汉市硚口区人民法院发布《民营企业融资案件审判白皮书》,以2019年以来审理的786件民营企业融资案件为样本,对民营企业融资风险较高、渠道较窄、担保方式较为单一的现象进行“问诊”,提出加强风险防范、做好合规经营、提升信用意识等方面的合理建议。同时,呼吁多方联合发力,助力形成“企业容易借、还得起,银行放心贷、收得回”的良性循环,让更多金融“活水”滋养实体经济。

学习宣传贯彻二十大:学习宣传贯彻二十大(7)

破产重整

助力企业涅槃重生

9月29日,根据最高人民法院、中共湖北省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批复,我国中部地区首个破产法庭——武汉破产法庭在武汉中院揭牌。“走好破产审判专业化之路,是促进武汉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武汉破产法庭有关负责人表示。

作为中部地区的国家中心城市,武汉拥有庞大的市场主体数量,客观上对畅通优胜劣汰机制下市场主体退出通道提出了较高要求。

2019年,武汉中院设立全省首家清算与破产审判庭,专门审理全市的破产和强制清算案件,并指导有条件的基层法院配备破产审判团队。

2021年,将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两个基层法院的破产和强制清算案件、破产衍生诉讼案件集中至武汉中院审理,进一步优化审判资源配置,取得突破性成效。

今年以来,武汉市两级法院加强企业重整价值识别,积极适用破产重整程序,挽救陷入困境但仍具有经营价值的市场主体,成功审结一批破产重整案件。

5年来,该市两级法院探索运用破产手段挽救危困企业、淘汰落后产能,使25家企业走出困境、重获新生,盘活资产69亿元,释放土地资源3400亩、房产约131.9万平方米,妥善安置职工2361人。

2020年、2021年,在国家发改委发布的中国营商环境报告中,武汉中院牵头的“办理破产”指标连续两年入选“全国标杆”。

“设立武汉破产法庭,是打造国际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我们将以此为契机,充分发挥破产审判职能作用,对标对表国际国内先进经验,持续优化破产审判工作,提升破产审判质效,为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和服务保障武汉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湖北省加快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贡献司法智慧和力量。”武汉中院有关负责人表示。

学习宣传贯彻二十大:学习宣传贯彻二十大(8)

学习宣传贯彻二十大:学习宣传贯彻二十大(9)

武汉市江岸区人民法院:

为中小微企业配上法治“金钥匙”

学习宣传贯彻二十大:学习宣传贯彻二十大(10)

学习宣传贯彻二十大:学习宣传贯彻二十大(11)

学习宣传贯彻二十大:学习宣传贯彻二十大(12)

建立涉中小微企业纠纷诉前调解定向联络机制,实现金融借款、保证合同等高频纠纷集中联络、统一调解;

落实诉讼服务十项便民举措,对符合条件的中小微企业准予缓、减诉讼费,提供涉中小微企业案件诉讼引导服务;

在全省率先探索建立司法评估费用支付保险机制,帮助中小微企业以最低维权成本最快兑现胜诉权益……

今年以来,武汉市江岸区人民法院以“法润江岸”党建品牌创建工作为契机,从审判执行工作中找到“金点子”并转化为“金钥匙”,精准护航中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

该院法官在审理涉中小微企业金融案件时发现,当前,部分中小微企业资金周转困难、还贷压力较大。为帮助企业渡过难关,江岸区法院主动联系省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协会,联合发布《“优化金融领域法治化营商环境 助力中小微企业主体纾困解难”倡议书》,签订《金融纠纷诉调对接合作备忘录》,倡导银行慎用“加速到期”违约条款,慎用对机器设备厂房等的财产保全措施。同时,对违约风险较低的中小微市场主体,及时调整还款期限,给予政策优惠。

精准服务中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既要巧借“外力”,更要苦练“内功”。

今年2月,江岸区法院出台《精准服务中小微企业十条举措》,从完善诉讼服务、加强案件审理等5个方面制定10条措施,为中小微企业提供全方位、全流程司法服务;6月,发布全市首份《涉企审判情况白皮书(2017—2021年)》,运用审判大数据,结合具体案例,梳理商事交易、企业用工、知识产权保护等企业合规经营9大风险点并提出相应意见建议;提炼涉中小微企业高频纠纷裁判规则,总结法律风险,制作服务手册,发放企业营商风险提示手册800余份,为中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撑起“法治蓝天”。

同时,积极组建涉中小微企业纠纷诉前调解团队,吸纳有专业背景的特邀调解组织52家、特邀调解员243名;设立涉企案件快审、快执和诉前调解团队,推动物业服务、金融保险等涉企案件“全流程”办理进入“快车道”。今年6月,江岸区法院抢抓区社会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建设机遇,在中心专设涉企纠纷调解工作室,派驻法官、多个特邀调解组织和调解员,专门负责涉企纠纷调解;与区工会等单位签订合作备忘录,召开知识产权纠纷调解工作分享会,做大涉企案件调解“朋友圈”。该院入驻以来,已成功调解涉中小微企业纠纷130余起,助力中小微企业“轻装上阵”。

学习宣传贯彻二十大:学习宣传贯彻二十大(13)

武汉市江汉区人民法院:

涉企案件评估提供“硬核”保护

学习宣传贯彻二十大:学习宣传贯彻二十大(14)

学习宣传贯彻二十大:学习宣传贯彻二十大(15)

学习宣传贯彻二十大:学习宣传贯彻二十大(16)

一家建设公司向某银行融资4亿元,并以其名下在建的400余套房屋提供债权抵押担保。后因公司资金周转困难,双方产生纠纷,银行诉至武汉市江汉区法院。

4亿元的纠纷,如何高效化解?

“根据涉企案件经济影响评估结果,我们将案件导入金融案件‘绿色通道’,进行优先立案和调处,促成双方短时间就借款展期达成和解。”该院承办法官说。

今年以来,江汉区人民法院推出立、审、执“全流程闭环”涉企经济影响评估创新举措,将评估前置至诉前阶段,设立3道评估关口,量企定制纠纷化解方案。

一是程序分流关。程序分流员通过查询关联案件,全面了解企业保全、涉诉、前期纠纷处置等情况,对涉企经济影响进行初步评估和分类处置。

二是调解评估关。调解员主动了解企业经营状况,对有还款意向但资金周转困难的企业,引导双方重点围绕还款方案进行磋商。

三是重点案件关。诉前调解法官根据前期两次评估情况进行综合考量,对可能对企业产生重大影响的案件作出标识,提醒审判法官予以重点关注。

为精准做好不同类型案件的涉企经济影响评估工作,江汉区法院率先在全省探索企业和劳动者权益双向影响评估机制,对劳动者家庭收入、抚养赡养义务、新就业情况及企业经营、涉诉、同类型纠纷情况等进行双向影响评估,引导双方选择更合适的纠纷解决方式,努力将司法活动对劳动者基本生活、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降至最低。

此外,江汉区法院创新构建执行案件“多点评估”机制,将“一次评估”拓展为“全流程”“立体化”评估。

执前重和解。坚持受理执行申请和关联案件查询、执前督促和调解、和解过程和财产网络查控“三同步”。今年以来,已累计执前和解案件265件,涉及标的额3200余万元,和解平均用时11.6天。

执中重平衡。平衡把握执行力度与温度,综合衡量涉案各方主体利益,明确市场主体权利义务边界和保护比例,通过执行方式、实施时间的选择,实现执行效果最大化。

执后重跟踪。主动跟踪评估执行效果,根据执行情况进行分类处理。对履行完毕的执行案件,根据当事人申请发放《自动履行证明书》《信用修复证明书》,帮助企业修复受损信用,让企业在市场准入、资质认定等方面卸下“包袱”。

今年9月,江汉区法院向自动履行债务的湖北某建设公司发放《信用修复证明书》,助力企业重获工程资质,重返项目招投标“赛道”。“接下来,我们将持续加强涉企案件全流程评估,用‘真金白银’兑现企业胜诉权益。同时,围绕涉企案件经济影响评估‘小切口’,做好涉企案件审执工作‘大文章’,努力实现成本最低、效果最好、服务最优。”江汉区法院有关负责人表示。

学习宣传贯彻二十大:学习宣传贯彻二十大(17)

武汉市东西湖区人民法院:

做优破产审判护航“中国网谷”

学习宣传贯彻二十大:学习宣传贯彻二十大(18)

学习宣传贯彻二十大:学习宣传贯彻二十大(19)

学习宣传贯彻二十大:学习宣传贯彻二十大(20)

2016年,国家网络安全人才与创新基地落户武汉市东西湖区。据悉,该基地又称“中国网谷”,是我国唯一一个“网络安全学院 创新产业谷”基地。

东西湖区人民法院坚持市场化、法治化、专业化导向,深入推进破产审判工作,充分发挥破产审判在完善市场主体拯救和退出机制、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和优胜劣汰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为国家网络安全人才与创新基地的企业提供全方位、多形式的法律服务,护航“中国网谷”建设。

为持续擦亮破产审判品牌,东西湖区法院积极探索破产审判新路径。该院加强“府院联动”协调机制常态化运行、信息化运用,通过创建破产案件智能化辅助平台、与金融机构签订合作备忘录、制定执行转破产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和破产审判管理制度、出台破产审判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实施细则等方式,为破产审判司法实践积累有益经验,努力推动企业破产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近5年来,东西湖区法院共立案审查破产和强制清算案件122件,受理破产案件96件(包括涉房地产企业案件19件、执行转破产案件24件),审结71件;受理强制清算案件10件,审结8件。

破产审判工作的推进,促使多家“僵尸”企业有序退出市场。截至目前,东西湖区法院已帮助12家房地产企业完成重整,累计化解债务危机70余亿元,妥善安置职工500余人,释放闲置土地80余万平方米,维护6000余户购房业主合法权益。

近年来,东西湖区法院办理的5件破产案件分别入选湖北省法治化营商环境典型案例及武汉市法治建设十大典型案例,3件入选省高院年度五大破产典型案例,1件入选武汉市法治建设十大重点案(事)件精品案例,1件被最高人民法院作为“缩短中小微企业破产案件办理周期”典型经验进行推介。

在做优破产审判工作的同时,东西湖区法院坚持做实法律服务,积极构建“分管院领导带队,专业法官授课,为企业提供专项法律服务”的工作模式。

该院根据辖区企业需求,定制普法“订单”,从事相关审判业务的部门通过提炼案例,整合裁判规则,有针对性地开展普法宣传活动,为企业提供精准化普法服务。同时,与辖区国有企业、行业协会、年轻一代商会组织等签订合作协议,以打造公开、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为目标,搭建民商事领域诉调对接平台,充分发挥企业、行业协会和商会组织优势,形成工作合力,促进各类矛盾纠纷高效化解。

学习宣传贯彻二十大:学习宣传贯彻二十大(21)

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人民法院:

“司保通”提供精准高效司法服务

学习宣传贯彻二十大:学习宣传贯彻二十大(22)

学习宣传贯彻二十大:学习宣传贯彻二十大(23)

学习宣传贯彻二十大:学习宣传贯彻二十大(24)

“听说这个平台可以为企业支招,我想试一试。”8月17日,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人民法院高新产业园人民法庭“光谷司法快线——司保通”线下平台迎来第一位“客人”。在导引员帮助下,企业负责人刘先生通过“司保通”系统完成企业经营风险评估,并与法官面对面交流涉法疑问。


作为全国首批国家级高新区、第二个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湖北自贸区武汉片区,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共有市场主体16万余家,其中科技型企业超过10万家。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法院打造的“司保通”全天候在线司法服务系统旨在以智慧司法成果应用赋能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为该区八大园区的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隐形冠军企业提供精准高效的司法服务。


该系统集成自助诉讼事务办理、企业法律诉求反馈、律师服务平台等10余项功能,可通过小程序、网页等多个端口无障碍接入,实现与光谷优化营商环境法治服务中心、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驻各园区多元解纷工作站等平台渠道互通,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宽覆盖领域、高质量协同的“指尖”司法服务。截至目前,“司保通”已受理企业和个人涉法涉诉类诉求131件次,均在5个工作日内予以回复;诉前调解涉企案件6起,成功调解4起并予以司法确认。


此外,“司保通”还联通光谷优化营商环境司法大数据平台,以人民法院审判执行系统涉企司法数据和各园区企业数据库、知识产权保护联盟等数据为分布基点,导入平台进行碰撞后自动生成数字法治体检报告。作为“司保通”核心司法服务产品,报告评定等级分为一般、中等和较高风险,并发出预警提示,助力市场主体防患于未然。


某光电企业一周内被关联6起商品房合同类销售合同纠纷案件,该项异常增长数据由大数据平台即时反馈至“司保通”智能法律风险评估系统,并触发预警机制,迅速引起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法院数据中心管理人员关注。“平台内企业一旦涉及诉讼案件,系统将同时标红处理,并提醒法院和园区相关职能部门关注、提前介入,全力帮助企业纾困解难。”高新产业园法庭有关负责人说。


“司保通”还可针对辖区重点领域、重要行业、重要企业进行专项数据叠加分析,前置研判和预测各园区企业经营风险、商贸综合体运营风险、房地产企业违约风险、劳动密集型企业用工风险,及时向区党工委及有关单位提出意见建议,最大限度把各类风险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截至目前,光谷优化营商环境司法大数据平台共录入企业2322家,辖区企业涉诉情况逐步实现“可视化”。

学习宣传贯彻二十大:学习宣传贯彻二十大(25)

武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法院:

以“微创新”破解企业发展难题

学习宣传贯彻二十大:学习宣传贯彻二十大(26)

学习宣传贯彻二十大:学习宣传贯彻二十大(27)

学习宣传贯彻二十大:学习宣传贯彻二十大(28)

“真没想到,对方不仅道歉了,也愿意赔偿。全程网上办太高效、太方便了。”陕西西安某公司代理人陈某激动地说。


今年6月,该公司发现武汉某公司未经授权,在其微信公众号使用未获得信息网络传播权许可的文章,便向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法院电话咨询立案事宜。


由于申请人在西安,该院立案人员指导其在网上提交立案申请,并委派驻院调解机构在线开展诉前调解。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并申请司法确认。7月16日,该院采取电子送达方式向双方当事人送达司法确认裁定书。


近年来,经开区法院加强智慧法院建设,实现立案、调解、庭审、送达、执行及费款缴退全流程在线办理,努力“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今年以来,该院网上立案率达98%、电子送达适用率达90%。


该院推进大宗案件在线批量办理平台建设,为企业开放诉服系统接口,建议企业端根据法院数据标准和安全标准升级案管系统,实现企业端案管系统与法院端办案系统直联。企业端一键生成起诉状、代理手续并自动搜集整理系统内电子证据材料后,可一键直推法院立案系统,实现批量案件秒立案、秒排期和集中送达、集中开庭、集中执行,企业参诉人力成本大幅压减,纠纷解决效率大幅提升。


今年以来,经开区法院已通过这一系统受理涉企大宗案件3833件,平均审理用时36天,同比减少42天,为企业追回账款2.3亿元。


5月,该院被省优化营商环境领导小组确定为庭审记录方式改革先行区创建单位。为提高庭审质量,经开区法院分类施策推进记录方式改革。对小额、简易程序案件推行全程录音录像;对疑难复杂、争议较大或普通程序案件,以全程录音录像辅以智能语音识别的方式,制作要点式笔录,方便后续裁判文书制作和二审上诉审理。


“新的记录模式既准确记录了庭审全过程,又减轻了书记员负担,确保了庭审的流畅性和完整性,当事人在庭审中的体验感明显提升。”该院民事审判庭有关负责人表示。


据统计,截至9月30日,经开区法院共完成庭审记录方式试点案件2938件,每案平均节约30%的庭审时间。


此外,经开区法院重塑案款发还流程,在全省首推“执行款转执行费 免收条 退费全程网办”工作模式,通过与银行沟通协调,打通案件管理系统、财务监管系统、银行系统三大平台数据端口,以法银直连方式全流程在线办理执行费缴纳和案款领取业务,企业“足不出户”即可快速实现执行案款“落袋为安”。截至9月30日,该院共通过“一案一账户”系统发还案款7944笔,发还金额达5亿余元。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