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腊眼中的中美,中美之间隔着太平洋吗
希腊眼中的中美,中美之间隔着太平洋吗 第一,中心论对双经双纬。 郝晓光:我们讲这个题目不是平铺直叙。这里分为6个部分,实际每个部分都有两种观念的对照,这样讲起来生动一点。3.中国在美国的哪边?在东边吗?错的,应该在北边。中美隔着太平洋吗?不对,隔着北冰洋。4.北冰洋航线是很早就提出来,因为现在温度很低,温度升高全球变暖之后,它迎来了商业航运的新时代,所以我们国家也要积极地参与。5.我觉得我们的新编世界地图特别能够表达提出来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观点,而不是麦金德的“美洲没有意义”。
编者按:8月26日,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研究院研究员郝晓光做客人大重阳,为大家讲述了新编世界地图有何重要应用及重要贡献。这是由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主办的“深度认识中国”系列直播活动第十讲。该直播实录如下:
8月26日郝晓光直播讲座摘要
1.相当于地球是个苹果,我们把这个苹果切开,然后放在一张纸上。苹果表面的纹理就是地形地物,用光线把它投影到下面这张纸上去,这就是世界地图,球面也就变成了平面。
2.翻开世界地图,人们可能很容易有一个印象,去美国要往东走,去欧洲要往西走,然而这种印象可能是错的,而且大错特错,原因是这只是普通的横版世界地图。
3.中国在美国的哪边?在东边吗?错的,应该在北边。中美隔着太平洋吗?不对,隔着北冰洋。
4.北冰洋航线是很早就提出来,因为现在温度很低,温度升高全球变暖之后,它迎来了商业航运的新时代,所以我们国家也要积极地参与。
5.我觉得我们的新编世界地图特别能够表达提出来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观点,而不是麦金德的“美洲没有意义”。
郝晓光:我们讲这个题目不是平铺直叙。这里分为6个部分,实际每个部分都有两种观念的对照,这样讲起来生动一点。
第一,中心论对双经双纬。
第二,地圆说对天圆地方。
第三,郑和对哥伦布。
第四,北斗对伽利略。
第五,太平洋对北冰洋。
第六,世界岛对一中四元。
我们首先进入第一部分,中心论对双经双纬。
什么是“中心论”呢?这是我们现行的世界地图,中国在地图的中间偏左一点,基本中间或者就是说在中间,人们说这是中心论。
1949年版的中文世界地图是什么样呢?格局一样,也是中间偏左一点或者在中间,也就是说我们国家现行的世界地图和1949年的格局是一样的(当然细节有一些变化),都是中间偏左或基本在中间。第一版中文世界地图什么样的?这第一版中文世界地图,中国不在中间,它是首版中文世界地图于明朝万历12年,就是1584年,由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在肇庆绘制,从此传入我国,400多年历史了。
但是这第一版,大家看到了,中国在最右边而不是现在这种现行的在中间偏左。“世界唯中国独大,余皆小且野蛮,可西洋地理学家置中国于地图之极东一角则怒”。就是明朝这个时候,我们国家的观念,世界就是中国独大,余皆小,其他国家都是很小的;且野蛮,不怎么发达。但看利玛窦绘的这个世界地图,西洋地理学家把中国放在极东一角,利玛窦一看得罪了当局,他就立刻把地图的中央子午线进行了投影转移,将中国的位置绘在了地图的中间,这是利玛窦做了第二版世界地图。这就是中国在中间偏左或者基本在中间。直接回到我们现行世界地图看的那个位置上。
那么利玛窦的世界地图,在中国目前好像有四幅,一幅是南京博物院藏的《坤舆万国全图》,国家一级文物。还有一幅图是辽宁博物馆《两仪玄览图》,这两幅图我都看过。
利玛窦的两个版本,一个是中国在中间偏左,一个在最右。我们国家的现行世界地图不仅仅是我们国家用亚太板(亚洲太平洋版)版本。看左下角,它和利玛窦第二版的世界地图,细节当然有很多变化,格局上是一样的,中国在中间偏左。看中国在最右边的这张图,就是利玛窦的第一版的中文世界地图,一看是和目前欧美版的世界地图格局上是完全一样的,中国在图的最右边。目前世界上通行的世界地图有多少呢?就两张,一个就是亚太版,一个就是欧美版,有没有第三张呢?没有。这两张也就是在利玛窦万历12年(1584年)的时候格局也已经定型了(细节当然有很多变化),一直延续到现在400多年。
中国放在中间,无论是亚太版还是欧美版,大家知道,世界上美国是最不讲道理的国家,但他这两个世界地图都用,因为美国既是太平洋国家又是大西洋国家,所以它这两张图在美国又叫太平洋版和大西洋版。这两张图美国都不在中间,我们的亚太版或太平洋版,美国在图的右边;欧美版或大西洋版,美国在图的左边,它都不在中间。所以,各国把自己放在中间,这是不对的。我们这张图,中国在中间是怎么回事呢?是不是我们故意放在那儿呢?也不是的,当时的利玛窦也不会这样。这只是个巧合。
之所以美国都不在中间,两边弧形的这两根线是同一根线,都是经线,它把整个地球就分开了,也就是说这个分割线最好不要切割陆地,你切割太多了,整个陆地左边一块右边一块,看起来不方便。世界地图要表达时区的,大家都知道15度经线一个时区,地球自转一周360度,24小时除24就等于15,也就是说分割线最好不要切割陆地,而且它得是15的整倍数。不是整倍数,把时区分成两半那也不合适。整个在这个世界上能够又不切割陆地,又是15整倍数的经线就只有两根,一根在太平洋里,一根在大西洋里,这两个就制作出来世界地图,就是我们目前通行400多年的两张世界地图。中国在中间偏左或者在中间,那是巧合,不是什么政治原因。
这两张世界地图按理说是不是很完美?很完美,400多年都没变,那能不完美吗?有不完美的地方早就修改了。它是完美,但是有个大毛病,看下面的南极洲,(图)右边两个图是最近卫星上的影像图,这个南极洲特别大,相比澳大利亚,南极洲比澳大利亚大十几倍。实际南极洲和澳大利亚差不多的,它大一点,1倍多。怎么图上大十几倍,明明大一倍多,这大十几倍,说不过去,图有点误差可以,但你也不能说大十几倍啊。在亚太版上大十几倍,欧美版也大十几倍。实际上它不光是南极洲,北冰洋也是这个毛病,也是非常得大。
原因在哪儿呢?为什么大十几倍,实际只有1倍多,传统世界地图,包括亚太版,欧美版实际只适用于描述东西半球的地理关系,不适于描述南北半球,所以南极洲以及周边的环境特别大,北冰洋以及周边也特别大,包括俄罗斯、加拿大也特别大。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我们比较一下,世界地图和其他图不一样,比如北京市的图或武汉市的图。它等比缩小,把你实际上的地形、地物按照比例尺等比缩小到这个图上,这就行了,单示意图都不行。普通地图是平面到平面,世界地图它是个球面,大家知道地球是个球体,表面就是球面。怎么把球面绘到平面上来呢?我们形象地比喻一下,相当于地球是个苹果,我们把这个苹果切开,然后放在一张纸上。苹果表面的纹理就是地形地物,用光线把它投影到下面这张纸上去,这就是世界地图,球面也就变成了平面。
我们传统世界地图就相当于把这个苹果竖着切开来进行投影,就绘制出来了。大家看苹果竖着切开是不是就是东西半球,它有没有南北半球?也有,但是就不太好,很夸张或者说缺陷很大。我们要表达南北半球怎么办呢?道理其实很简单,你这儿竖着切,我们横着切就完了。这就是上半部分,这是下半部分。同样,切完了之后又用光线投影,把表面上那些纹理和地形地物绘在下面这张纸上,就是我们这个图。前面说了,竖切苹果,我们起个名字叫经向世界地图,经线的意思,因为竖线就是沿着经线切,它适合表达东西半球的地理关系。这里有句潜台词,它不适合表达南北半球的地理关系。
我们已经横向切苹果了,学术化一点纬向世界地图,它适用于表达南北半球的地理关系,这里有个潜台词,不适合表达东西半球的地理关系。下面这个图是我们的创新,也就是全世界没人见过的。刚才的苹果,现在我们把地球弄上去,这是传统的世界地图或经向世界地图,它表达东西半球,这就是我们的新编世界地图,纬向世界地图,它表达南北半球。
我们把前面传统的两张世界地图,包括网络上、朋友们宣传我们,说我们世界地图好,同时传统世界地图有问题。传统世界地图表达东西半球,它没有问题,表达南北半球不好。倒过来我们新编世界地图表达南北半球,表达东西半球不好。所以别支持过度了,说我们的好,你就说传统的不好,那是不对的。传统的也好,它表达东西半球,那么它就是经向世界地图或者经线世界地图两张。这时候我们不叫它亚太版、太平洋版,既然你表达东西半球,那你干脆东半球版、西半球版多好。但你有小名,你的大号,你的学名东半球版,小名叫亚太版、太平洋版。你这学名西半球版,小名欧美版,你这大西洋版。有了东半球版、西半球版,当然下面两张名字不用我多说了,大家都知道了,就是南半球版和北半球版。
这两张图是纬向世界地图,就是双纬,我们前面说的双经双纬,这就出来了。但北半球版也有个小名,北冰洋版,因为北冰洋在中间;南半球版也有小名,印度洋版,印度洋在中间,小名随便起,但是你的大号得定下来。双经双纬就出来了,绘制世界地图实际是双经双纬,全面地、准确地表达全世界的地理关系,没有什么政治上的东西,谁把谁搁在中间,没那回事。我们中国在东半球版的中间偏左一点是巧合。
再看看我们的世界地图多么的漂亮。我们看一下传统的世界地图,我们都知道东半球版或太平洋版。它有个特点,左右上角有两张副图,过去我们看世界地图的时候不管副图,看主图,副图原来是可有可无的,其实它不是可有可无的。左上角的副图表达的是南半球,右上角表达的是北半球。为什么世界地图主图之外还有两张副图?这不是画蛇添足,也就是说传统世界地图表达不好南半球和北半球,不得不用副图来进行补充或完善。所以,传统世界地图是主图东西,副图南北,也就是说主图表达东西半球,副图才表达南北半球。
西半球版或大西洋版也是,主图东西,副图南北。下面到新编世界地图了,传统世界地图是主图东西,副图南北。那我新编世界地图当然就是主图南北,副图东西。主图表达南北半球,东西半球表达不好,我不得不用两张副图来进行补充,这和传统世界地图完全一样。南半球版或印度洋版也是主图南北,副图东西,也就是说传统世界地图主图东西,副图南北;我们新编世界地图主图南北,副图东西,这样一来就相当于全面了,完善了。
再比较一下传统世界地图和新编世界地图,你看南极洲特别大,传统世界地图特别大,新编世界地图比例等正合适,而且这个方向也有问题,传统世界地图,三大洲澳洲、南美洲、非洲和南极洲基本是平行的关系,我们的新编世界地图不平行,是个三角形,基本上包围它了,非常好。
再看北冰洋,传统的世界地图北冰洋在最上面,好像特别大,和全世界的关系不大,挺远的,天涯海角。可是在我们新编世界地图上,对不起,北冰洋在正中间,整个陆地环绕北冰洋诞生,所以我们起了一个名字叫北冰洋是世界的地中海,它不在天涯海角,不在偏远的边上,在全世界陆地的正中间,整个陆地系统围绕它诞生,想彻底改变“世界观”。大家看到很多标志,南极洲太大了,不画了,当然是不对了,这叫世界地图吗?南极洲一个大洲都没有这不叫世界地图,只能叫“缺南极洲的地图”,不能叫世界地图。
第一部分结束了,不是谁把自己搁中间,是双经双线,全面地表达我们世界的地理关系。
二、地圆说和天圆地方在北京世纪坛上刻了250多位对中国科学有贡献的科学家,只有两个外国人,其中一个利玛窦,还有一个马可波罗,这个大家都知道。为什么对他评价这么高呢?世界地图。中国地图史上有句话,世界地图使我们从天圆地方走向了地圆说,促进了中国的科学发展,也就是说我们国家的观念不知道地球是圆的,天圆地方以为是方的,后来世界地图引进来之后,大家逐渐地认识到地球是圆的,地球是圆的这个观念太重要了,它带动很多或者说它带动一切观念,最后促进了中国的科学发展。
这是李根老师绘的,相当于中西文化的碰撞。这是利玛窦,后头拿着张图,就是世界地图。这是徐光启代表中方的一些知识分子,中间是地球仪,宣讲地圆说。天圆地方对应的是盖天说,实际上我们中国也有个伟大的科学家,张衡就提出来大地是球形的,天也可以运转到大地的下面。盖天说是天是圆的,地是方的,上面是天,下面是地,再下面呢?没了,不知道了。那你浑天说不是这个观点,上面是天,下面是地,到了下面又是天,相当于到处都是天,中间是个地,地是球形的,显然这是现在的世界观、宇宙观。可惜说盖天说占统治地位,所以张衡这个浑天说就没有受到重视,没有流行开来。如果流行开来,那就厉害了,相当于地球是圆的,这是我们中国人认识到,往下万有引力,包括牛顿定理那都是我们中国人。可惜前面最基础的观念浑天说、盖天说中浑天说没有流行开来。咱们还是大面积混凝土,方的,没有认识到地球是圆的。所以,利玛窦把世界地图带到中国来,他的最大贡献就是地圆说,把这个观念带进来了。当然,图也很重要。
三、郑和与哥伦布郑和是伟大的航海家,1405年郑和率舰船百余艘,七下西洋远航,他比西方的航海者,最早的开拓者迪亚士、哥伦布早70-80年,也就是说真正航海远航的先驱是我们中国人。但西方后来居上,哥伦布87年在地圆说的指引下率,郑合百余艘,哥伦布就3艘,他就“发现”了美洲,人家本来就在那儿,用得着你去发现吗?西方人他喜欢这样,到那儿说这是我发现的。其实当地也不是没有人,土著人多得是。
郑和之后,很多航海家,像达伽马绕过了好望角到达了印度。
麦哲伦就更厉害了,直接从塞维利亚出发,绕地球一周,用了三年时间。
“库克船长”“发现”了新西兰和澳洲,实际是西方人第一次登上了这两块土地,并不是说他发现,它本来就在那儿,不用他发现。
别林斯高晋,它环南极洲航行,实际就是发现了南极洲。南极洲可以说发现,因为上面没有人。
到此为止,全世界的陆地基本上都搞清楚了,历史学家李隆庆老师写了本书,其中最后一句话,前面是在中世纪最初的500年,西欧到处是农田荒芜,城市残破,就是非常落后。和我们东方文明比起来往往是自惭形秽,觉得惭愧,比不上中国,比不上阿拉伯。
到了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后才使欧洲人交上了好运,开始迈上了由贫弱到富强,从落后到先进的坦途,也就是说欧洲从贫弱到富强的转折点就是哥伦布。所以,“地圆说”是多么重要,因为哥伦布受地圆说影响到处航行。
郑和,我们虽然是伟大的航海家、先驱者,可能受世界观的影响,没有在全世界到处发现新大陆。当然,这个“发现”也是很血腥的,也不符合中国人的文化传统。西方人区别“发现”同时也是上去屠杀。这也没法展开细说了,也说不清楚了,也不是我们这次报告的内容。
四、北斗和伽利略北斗就是我们的北斗卫星系统,伽利略是个欧洲的卫星系统,还有GPS是美国的,还有GLONASS(格洛纳斯)是俄罗斯的,现在是世界四大导航系统。为什么拿北斗和伽利略进行比较呢?人大重阳也对我们新编世界地图感兴趣,所以这次要我来讲这个事儿,也就是他们很感兴趣,专门写了去欧洲向北走。
我们看这个前言,翻开世界地图,人们可能很容易有一个印象,去美国要往东走,去欧洲要往西走,然而这种印象可能是错的,而且大错特错,原因是这只是普通的横版世界地图。其实要把地图竖起来,中美、中欧之间最短的是走俄罗斯和北冰洋,就是向北走。这如何解释?实际看我们的图就很清楚了,看传统世界地图就不清楚。
自然资源部,国家测绘局现在隶属于自然资源部,也是在自然资源部的门口打广告,介绍我们新编世界地图,这个讲的也很清楚,也是讲北冰洋,讲中美之间的关系。中国在美国的哪边?在东边吗?错的,应该在北边。中美隔着太平洋吗?不对,隔着北冰洋,好像用这两个例子就很形象。
如果中美隔着太平洋,这个距离约有1.9万公里左右,也就是说北京到纽约画个线,它过太平洋。在我们新编世界地图,还是北京到纽约,画个线,踏过北极点,往北走。这个往东走1.9万公里,往北走1.1万公里少8000公里。这不是个小数目。战略上的意义就不用我说了,太大了。
我们就提出了北斗的北拓问题,一开始中国技术上没有赶上,就和欧洲的伽利略合作,我们相当于和它合作,也花了钱,后来说花了2.7亿美元参与这个合作。我们当时没有想北斗独立做,就是跟欧洲合作,一起来做。后来发现这个花钱,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后来伽利略拿了我们的钱之后也是冷落我们,很多重大决策也不理咱们。后来我们就开始自己干。自己干以后,我们很快就超过了它,核心技术实际就是原子钟的技术,这个也被我们突破了,我们也赶上了。
因为北斗卫星导航是有频段的,我们也需要抢占这个频段,基本上我们也占住了。我们北斗走起来之后,它一方面是民用,另一方面也是军用,有了自己的卫星之后。大家说科索沃战争,美国关掉了GPS,我们大使馆被炸也跟这个有关,现在我们有了自己的北斗,对不起了,平常民用的我们用,战时军用的,我不能依靠你,我依靠你了,你一关那我就完了。
北斗二代的时候,不知道什么原因没有考虑北冰洋,信号就覆盖在太平洋上,在一次会议上我就提出来这个问题,这个不行啊,这是一个很大的缺陷。然后我们又发表论文,后来国家很重视,也召开了会议,我们在会上也介绍了我们的建议,所谓提出“北括问题”,就是北斗卫星信号一定要在北冰洋上有信号,你太平洋上有当然也是要的,但北冰洋没有肯定是不行的。
“新编世界地图以独特视角准确表达了中国与世界的地理关系,其作者提出了我国二代卫星导航系统的北扩问题(就是我们的信号要向北扩展),起着重要参考意见。随后在上级主管部门的组织下,我部根据该意见,就是我们提的北扩意见,在我国二代卫星导航系统覆盖范围内实现了向北扩展,特此证明。这个证明就是我们2011年提出这个方案之后,整个北斗二代发卫星等等都推迟,基本就不发了,按我们的方案修改之后重新发,也就是说我们的建议被国家采纳。当然,我觉得很自豪,也觉得很激动。一个年轻人提出这么重大的问题,国家还非常重视,按照我们的意见修改。我很自豪,一方面我们双经双纬这个图,另外在北斗上我们给国家的安全,不夸张地说为国家的安全,国防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
后来我们参加国家制图大会,包括在第二届国际制图大会我们做大会发言。我们写的文章、论文大概40-50篇在各种学术会议上散发。我们参加亚洲地图的展览,国际地图展,宣传自己的这个作品。国家图书馆也收藏了我们原件。后来我们的应用除了在国防上的应用,国家的南极科考也用得特别多,首先做了时势导航图,《中国海洋报》也是为我们南极科考宣传。
这是很有意思的图,2009年第26次科考,南极科考我本人也去过的,我比较早,在第13次,1992年。南极科考的航线实际是环南极洲航线,把南极洲相当于环绕了。传统世界地图上这简直没法画,它给你来个8字,明明是环绕南极洲,你这儿来个”8字“,明明南极洲在我们环形的里头,这给你搁外头了。这样一来,新编世界地图和传统世界地图在表达南极科考这个专题上优劣非常明显,它这个当然是不对的,我们这个很好。
环球大洋科考,这有点像麦哲伦的那个环球航线,也是采用我们的图作为环球大洋科考的图鉴,也是《中国海洋报》宣传我们的新编世界地图。这是海洋局的一位领导也是支持我们,把我们的图做成了灯箱,在国际海博会上展览。
我们这个图在雪龙号上是非常欢迎的,雪龙号船的介绍上把我们图放在上面,大洋的科考这么厚的一本书,把我们图放在封面上,可见我们的图受重视的程度。
五、太平洋和北冰洋2007年,我们在《国家地理》上宣传了我们新编世界地图,同时提出一个观念,北冰洋是世界的地中海。两三个月之后,因为国家地理是影响很大的,是不是普京看到了我们的世界地图,就立刻开始争夺北冰洋,这是俄罗斯首先在北冰洋的北极点上,在海洋下面就插国旗。美国不用说了,也开始急了,派破冰船往北冰洋这儿开。丹麦也是这样。
为什么呢?就是北冰洋的资源。北冰洋的资源除了能源资源,当然还有动物资源、北极熊什么的。它还有个特点是航线、航道,北冰洋现在随着全球变暖,温度升高,夏天基本就快化了,也就是说再过多少年,北冰洋的夏天就完全开动了,这时候航道走北冰洋就会近得多。航道主要是两条航道,东北航道和西北航道。东北航道就是亚洲到欧洲,西北航道就是上面这条,亚洲到美洲。这两条航道据说会使距离缩短一半。
在我们新编世界地图表达的四条航线,东京到伦敦,走北冰洋非常近,走好望角,我的天啊,绕一大圈,距离几乎近一半。当然,我们国家也非常重视北冰洋的航线,2017年提出冰上丝绸之路,实际也就是北冰洋航道,也就是这两条东北航道、西北航道,我们国家安全法也要积极地参与,我们要加入北冰洋航线的利用开发。
北冰洋航线也是很早就提出来,因为现在温度很低,温度升高全球变暖之后,它迎来了商业航运的新时代,所以我们国家也要积极地参与。北冰洋航道,就是东北航道、西北航道也是很悲壮的,我们对欧洲的探险家们也表示尊重。东北航道就是欧亚航道,也是经过了300多年才打通,这里头有一些重要的任务,包括巴伦支海、白令海峡,也是他第一次发现,这可以说是发现,因为没有人,才知道亚洲和美洲最近的地方就隔了30多公里,就是看得见的。
这是富兰克林走的西北航道,后来失踪了,也是很悲壮的。这是我们雪龙号,也是走了北极航线,包括东北航道,西北航道。东北航道、西北航道这两根线,下面是到欧洲、美洲,这两根线在传统世界地图上不好画或者根本画不上去,没法画。我们为了表达提出来的冰上丝绸之路,我也用北半球绘制了冰上丝绸之路的图,两条航道在上面当然是非常清楚的。目前这个图在我们国家北极科考上也用得很广泛。
新编世界地图它除了应用在战略、北斗上,我们国家科考也用得很多。
六、世界岛和一中四元的比较“世界岛”是什么呢?有一个地缘政治学创始人麦金德,当然他用的是传统世界地图。他认为,美洲都是没什么意义的,只有欧亚包括非洲一点才是全世界的中心,他认为美国将来也不会怎么样。当然他这个观点是错的,后来美国也很强大。麦金德的地缘政治学说的影响很大,因为美国的学者在80年把这仅仅只有10多页,这本书叫《历史的地理枢纽》,实际这是篇论文,我不认为它是本书,就是一篇长论文。十多页纸的论文与达尔文的巨著,爱因斯坦认为是“改变世界的十六本巨著”。他这个重要的观点是在传统世界地图的基础上,认为美洲不重要,美洲怎么不重要?美国不重要吗?世界上第一强国。也就是说他用错了图,当然那时候没有我们的新编世界地图,也就是说麦金德的这个理论是对的,它的对象用在图上有点问题,我们有了新编世界地图也用我们的东西沿用它的一些正确的方法,我们就提出来两洋战略。
当然,他的图是对大西洋和太平洋,我们这是另外两个大洋,就是北冰洋和印度洋,也是沿用它的方法,利用四个地理单元,一个中心,中心就是大洋,四个地理单元,我们来分析全世界的地缘要素的形势。这四个地理单元就是加勒比、北冰洋、地中海、南海,这是所谓我们提出的“内环说”“外环说”,用新编世界地图来研究地缘政治,提出我们的全球观念。
南半球也是四个地理单元,我们叫一中四元,“中”就是以大洋为中心,我们北半球版是以北冰洋为中心,这个就是以印度洋为中心,也是四个地理单元,南亚地理单元、中东地理单元、南非地理单元、南海地理单元,我们通过这四个地理单元的互相作用,来研究,来表达以印度洋为中心的全球地缘政治。
我们新编世界地图,我觉得表达的另外一个观点,就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特别好。全世界的陆地围绕北冰洋诞生,这种视角只有在我们的新编世界地图上才能表达出来,所以,我觉得我们的新编世界地图特别能够表达提出来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观点,而不是麦金德的“美洲没有意义”,美洲怎么没有意义?它很有意义。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并没有说把美洲弄到外面,没有意义,全世界都是一个共同体。
结束语哲学意义,他们说你这张图还有哲学意义?你看有没有哲学意义?这是《国家地理》的主编单老师写的,“新编世界地图是一声鸡鸣,将人们从沉睡中唤醒”,我的天呐,诗情画意般的语言,“仿佛是地球界的一场哥白尼革命”,大家都知道,这是评价最高的,一场科学上的哥白尼,那当然是评价最高的,我受之有愧啊,好像《科学时报》上也登了一篇文章《地图界的哥白尼》,受之有愧。
给了我们四个看世界的角度,这不只是地图的革命,更是认识的革命,思维的革命。你都认识的革命,思维的革命,当然,这是哲学意义。
史学意义,1584年传统世界地图到我们中国,2010年新编世界地图又被国际上知名的智库采用,经向世界地图到纬向世界地图变革用了426年,世界地图的发展终于完成了从西方到东方,又从东方到西方的历史轮回,什么意思?过去师傅教我们,现在我们教师傅,不仅出口我们的产品,还出口世界观。
科学意义,包括我们的航海、航空、北斗的贡献。我们新编世界地图,大家看到有四个版本,东半球版特别适合航海,绘航海线,我们看到了边上这些航海的要素;西半球版绘时区很好;北半球版当然是航空线,南半球版就是两极(南极、北极)科考。这个时候我们新编世界地图创新作品逐步完成了科研和科普由专业向大众,由应用到教育的发展,新编世界地图正在走向社会,走进寻常百姓的万户千家,给人们带来崭新的科学理念。
(文字整理:崔一喆、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