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何为喜丧,什么叫喜丧

何为喜丧,什么叫喜丧在网上,我找到一本叫《清稗类钞》的书,这是关于清代掌故遗闻的一本汇编,成书于民国时期,作者名字叫徐珂。这人了不起,他大量的阅读清朝人、近代人的文集、笔记、札记、报章、杂说等,并且从中广征博录,模仿清代作家潘永因《宋稗类钞》体裁,编辑出了一本详细介绍清代人习俗等生活细节的书籍。2009年的1月1日,我在陕北某地,就亲历了一次喜丧“盛况”。那个场面是我第一次见到,大感意外。于是立即查阅相关资料方得正解。不得不说,我们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几千年的智慧积淀,使得我们这个民族深邃而通达。在许多方面,我们的祖先就已经达到了一种很高的境界。中国人日常生活中的婚丧嫁娶有着独特的仪式、规矩和习俗。其中,在中国人的失去亲人、料理后事的丧俗中,有着一种独特的形式,这种丧葬形式就是在老人离去后不悲反喜。让人感觉“一反常态”的丧事习俗被中国人称为“喜丧”。


何为喜丧,什么叫喜丧(1)

喜丧上,鼓号队是基本配置


何为喜丧,什么叫喜丧(2)

百鸡宴也是喜丧必不可少的


不得不说,我们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几千年的智慧积淀,使得我们这个民族深邃而通达。在许多方面,我们的祖先就已经达到了一种很高的境界。中国人日常生活中的婚丧嫁娶有着独特的仪式、规矩和习俗。其中,在中国人的失去亲人、料理后事的丧俗中,有着一种独特的形式,这种丧葬形式就是在老人离去后不悲反喜。让人感觉“一反常态”的丧事习俗被中国人称为“喜丧”。

2009年的1月1日,我在陕北某地,就亲历了一次喜丧“盛况”。那个场面是我第一次见到,大感意外。于是立即查阅相关资料方得正解。

在网上,我找到一本叫《清稗类钞》的书,这是关于清代掌故遗闻的一本汇编,成书于民国时期,作者名字叫徐珂。这人了不起,他大量的阅读清朝人、近代人的文集、笔记、札记、报章、杂说等,并且从中广征博录,模仿清代作家潘永因《宋稗类钞》体裁,编辑出了一本详细介绍清代人习俗等生活细节的书籍。

在《清稗类钞》里,有一类专门记载丧葬习俗的“丧祭类”。在那里,他详细记载了关于喜丧的情况。他写道:“人家之有丧,哀事也,方追悼之不暇,何有于喜。而俗有所谓喜丧者,则以死者之福、寿兼备为可喜也。”按照这个解释,也就是说,老人去世可以称为“喜丧”的,必须是“福寿全归”,也就是1:全福;2:全寿;3:全终。他在这里所说的“全”是“圆满”的意思。


何为喜丧,什么叫喜丧(3)

这就是传说中的披麻戴孝

何为喜丧,什么叫喜丧(4)

老人去了,要带着房子、车子、票子一起走

何为喜丧,什么叫喜丧(5)

所谓“喜丧”,就是要把丧事当成喜事办


所谓的“三全”,就是喜丧的基本条件和正确解释。此三个基本条件也是我们一生为之追求不懈的目标。同时也是喜丧的标准,缺一不可:

首先是“三全标准”的全福。在我国古代,所谓的“福”就是家庭人丁茂盛,知书达礼,尊老爱幼。

老人家必须生前把自己的家庭经营的“螽斯衍庆”(意思是子女很多且身体健康),人丁兴旺。老人家通过一生的努力,使自己家庭蓬勃发展,成为地方的大家族。他本身也是大家族的家长,甚至已然被后人尊称为“祖”的,可以称为全福。

其次是全寿。所谓全寿就是活得时间比较长。去世的老人家必须年龄在八、九十岁,甚至突破了百岁大关。最低也须超过“古稀”之年(俗话说人活七十古来稀,所以,全寿标准的年龄最低限是年满七十)。老人家年纪越大、越老,越符合“喜丧”关于年纪的要求。在古代“喜丧”也有称为“老喜丧”的,就是这个意思。

最后是全终。这个比较好理解,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得善终”,意为无惊无险、圆圆满满地结束了一生。中国的民间有一个说法,大概意思是如果死者生前总是多有善举,广做功德,于是临终就不会受到病痛的折磨,甚至能够“无疾而终、寿终正寝”地自然老死。这是人生非常幸福的一件事情,这一点也是“喜丧”的根本条件之一。

以上这三个条件,是成为“喜丧”的必须条件。如果只具备上述第一、二两项条件,就算已经全福、全寿了,但老人家却不是正常死亡的,比如意外的天灾人祸致死,那也是不可以算成“喜丧”的。


何为喜丧,什么叫喜丧(6)

灵前的杂技是一定要有力度的

何为喜丧,什么叫喜丧(7)

何为喜丧,什么叫喜丧(8)

何为喜丧,什么叫喜丧(9)


在符合了“喜丧”的三个标准之后,老人家的丧事就要按照“白喜事”来操办。这种习俗如今在现代化发达的城市里已经很难见到了。但是在广大的乡村,这个习俗还在被很多中国人响应着、实践着。2009年的第一天,我在陕北旅行,正好遇上了一个“喜丧”仪式,令我大开眼界。举行喜丧仪式的前几天,院子里就搭好了灵棚,在自家的堂屋里,正中间摆着老人家的遗像和灵位,遗像前面供奉着五谷、馒头、水果、糕点、白酒、香烟、鲜花等好多东西。两盏长明灯(蜡烛)在灵位的一左一右摆放着,现在科技发达了,这种场合已经不再用明火点燃的蜡烛了,取而代之的是插电的蜡烛,这样可以避免火灾隐患。灵位前有个香炉,香炉里点着香,基本上都是自己家人敬上的和来祭拜的朋友、邻居敬上的。灵棚的地上安排有家里人在一个土瓦盆里烧纸,亲戚朋友也会来帮忙烧上一些。如果有亲戚朋友来祭拜,从邻村请来的的吹鼓手就会在一旁吹上一段唢呐,这样可以使气氛显得庄严隆重。到了“喜丧”出殡这天上午,要请专门操办丧事的戏班子来演出,有“欢送老人家”的意思。老时候的喜丧都是需要气氛多少有点开心、高兴的,因为人们觉得去世的老人家操劳了一辈子,如今终于不再辛苦操劳了,也该上天享福了,所以这是好事,是喜事。哭还能叫喜嘛,所以,必须要营造一个为老人家高兴的氛围……四里八乡来帮忙的,来吊唁的人都要安排好,事主家在旁边支起几口大灶,杀猪宰羊、烹鸡煮鹅地招待大家。午饭后,吉时一到,孝子贤孙和相关的“工作人员”都要披上白色的孝布袍,腰里要扎上根麻绳,大家一起聚在灵棚里向老人家行礼。出殡时,将老人家的遗像放在最前面,老人家的长子率众晚辈、血亲跪于灵前,将瓦盆举过头顶,大声说“老爹(娘),您一路走好!”,然后把瓦盆用力摔碎,摔得越碎越好。这时候,有人会抬一只纸扎的公鸡走在出殡队伍的先头,取含义是“金鸡引路”。长子(或长孙)拿着白幡。一路上还要不停地撒白纸剪成的纸钱,意思是“给鬼神的买路钱”……


何为喜丧,什么叫喜丧(10)

吹鼓手随时为来吊唁的人吹上一段哀乐

何为喜丧,什么叫喜丧(11)

老人的长子要在灵前感谢前来吊唁的人

何为喜丧,什么叫喜丧(12)

杂技越是吸引人,说明这家喜丧办得越好

何为喜丧,什么叫喜丧(13)


抵达坟地之后,在长子的带领下,举行祭奠仪式和烧祭品。长子首先上香,然后按辈份依次上香。按先长后幼、先近后远的顺序。 孝子们先给自己的故人烧纸,然后将死者的衣物等烧掉,再将供品都烧掉。烧东西时,还有带来的白酒洒在衣物上,这样东西烧的快还彻底。等老人的棺材落进墓坑时,孝子们把捆在身上的麻绳解下来扔在棺材上。填土、磕头,葬礼结束。这时直系亲属可以把白花,麻衣孝带等除去,改带黑纱。


何为喜丧,什么叫喜丧(14)

喜丧上,不放鞭炮咋能体现喜呢?

何为喜丧,什么叫喜丧(15)

送老人出门上路了,孩子们总是要难过一下的

何为喜丧,什么叫喜丧(16)

16个壮汉抬棺,孝子扶棺。为喜丧的老人抬棺材是讨寿的好事。

何为喜丧,什么叫喜丧(17)

这种上好的棺材,现在可是不多见了。


虽然过不了多久,老人家的名字就或许被人遗忘,或许被别人家的孩子占去,但老人家的勤劳善良会长久铭记在后辈的亲人们心中,也许小辈们也盼望自己将来也能拥有一个令人羡慕的喜丧。人总是要死的,根据身后的葬礼,我们不但可以看到丧主生前的生活状态及人缘。同时,我们更能了解到上下五千年的中华文化的博大与发展演变。

#头条带你游中国# #宅家看世界# #文史之旅#

何为喜丧,什么叫喜丧(18)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