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为什么在豆瓣小组发不了帖子?为什么会用用户建立豆瓣小组

为什么在豆瓣小组发不了帖子?为什么会用用户建立豆瓣小组人通常都不是那么简单的,一个人,也许即对金融有兴趣,也对化妆品感兴趣,同时对足球很有研究……这样的人很少,但绝对存在,他很难找到一个兴趣完全相同的人交流。于是他可以拆分。他跟研究金融的人讨论金融,他跟研究化妆品的人讨论化妆品,他跟研究足球的人讨论足球……你一定明白什么叫「有共同话题」,什么样的人是「聊得来」的。2,在某些场景下,创建贴吧,是有商业价值和利益的。因为贴吧背靠百度搜索。这是贴吧不同于豆瓣小组的地方。这也是我猜测(很早前的规则了,一直也没动过),为何贴吧有一个奇葩的设定,创建本吧的人,反而不能当吧主。。。具体来说,假设你是个喜欢足球的男生,跟几个女生吃饭,女生们都在聊化妆品、星座、韩剧……你完全插不上嘴,这时候来了个男生,随便问了句:昨天的球赛你看了没。假设你是个对化妆品很有研究的女生,跟几个男生吃饭,男生们都在聊NBA、金融、法律、政治……你完全插不上嘴,这时候来了个女生,随便

为什么在豆瓣小组发不了帖子?为什么会用用户建立豆瓣小组(1)

不同的小组,不同的贴吧,就如同全球政治中各个不同的国家一样,也可以和房地产行业中各个不同的地产类型相对应,跟音乐中各个不同的风格相对应,跟学习中各个不同的学科相对应。总而言之,不管是豆瓣的小组还百度里的大大小小的贴吧,都可谓人类多元化在网络世界中的一种映射。

人到能存活的地方生存,生存下来的人慢慢汇集形成了人群,人群内部通过交流和分工形成了社会,因为分工的不同,造成利益分配的不均,社会产生了阶级,因为阶级社会中长期有不同的声音和利益诉求,阶级社会产生了政治,人治为最初的政治,往往产生混乱,为了社会稳定继而产生了法律,法律的产生与普及导致国家概念的出现。诚然,国家的出现为人们提供了公共生活的场所。但是,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公共生活只是整个生活的一部分,私人生活才是人们最贴近身心的地方。诚如豆瓣之前的广告语:我们的精神角落一样。面对喧嚣的社会,高度伪装化的社会人格,一个本我和真我需要在一个相对私密的空间里尽情释放。

回到本文最开始的问题:为什么会用用户建立豆瓣小组、开百度贴吧呢?

1,自己基于自己的目的,组建和发展一个贴吧或小组所带来的满足感,远远超过去融入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团体/人群。实际上,从我自己体验角度,为何facebook和微博能崛起,一个很重要的点是,这是一个以你为中心的结构,feed流这种新的信息流结构实在是太契合自我中心了,原来社区中一个很大的门槛,就是你要能融入一个社区团体的成本其实一点都不低。而自己构建一个贴吧或小组,带来的满足感和成就感会更强,当然,门槛也要比融入社区要高很多。

2,在某些场景下,创建贴吧,是有商业价值和利益的。因为贴吧背靠百度搜索。这是贴吧不同于豆瓣小组的地方。这也是我猜测(很早前的规则了,一直也没动过),为何贴吧有一个奇葩的设定,创建本吧的人,反而不能当吧主。。。

具体来说,假设你是个喜欢足球的男生,跟几个女生吃饭,女生们都在聊化妆品、星座、韩剧……你完全插不上嘴,这时候来了个男生,随便问了句:昨天的球赛你看了没。

假设你是个对化妆品很有研究的女生,跟几个男生吃饭,男生们都在聊NBA、金融、法律、政治……你完全插不上嘴,这时候来了个女生,随便说了句:你的口红好好看哦!

你一定明白什么叫「有共同话题」,什么样的人是「聊得来」的。

人通常都不是那么简单的,一个人,也许即对金融有兴趣,也对化妆品感兴趣,同时对足球很有研究……这样的人很少,但绝对存在,他很难找到一个兴趣完全相同的人交流。于是他可以拆分。他跟研究金融的人讨论金融,他跟研究化妆品的人讨论化妆品,他跟研究足球的人讨论足球……

社交网络的好处在于更好地认识身边的人;而话题性社区(豆瓣小组、百度贴吧)的好处在于,认识更多有共同话题的人。

前者在于巩固你的社交,认识更多你潜在认识的人;后者在于扩大你的社交,认识更多与你聊得来的人。

为什么会用用户建立豆瓣小组、开百度贴吧?简而言之:为了结识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为了寻找一个具有归属感的精神角落。

文/YY胡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