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多地发现航迹云:保护好黄河三角洲这一

多地发现航迹云:保护好黄河三角洲这一垦利配备了542名“森林湿地长”今年,我们将启动黄河三角洲等9个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的生物多样性调查试点工作,实施南四湖、东平湖综合治理和黄河三角洲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在省内生物多样性丰富地区建设黄河刀鱼、青头潜鸭、野大豆等10个生物多样性保护观测站,保护一批濒危野生动植物。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地球生命共同体的血脉和根基。借助这个平台,我也真诚地呼吁大家共同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为所有生命构建共同的未来,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生物多样性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生产生活必需品和健康安全的生态环境。今年的5月22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主题是“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旨在呼吁全社会关注生物多样性保护,共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黄河三角洲是黄河下游的重要生态屏障,是中国暖温带保存最完整、最年轻的湿地生态系统,具有很重要的生态学价值。在采访中,山东省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厅长宋继宝介绍了山东在黄河

记者 刘云鹤

努力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是山东必须肩负起的重大使命和重要责任。9月7日,由山东省委省直机关工委联合省发展改革委、省生态环境厅、省文化和旅游厅、山东黄河河务局、大众报业集团主办,齐鲁晚报•齐鲁壹点承办的“话黄河•走在前”大型系列对话专访第二期开播,主题是保生态、治污染、养护生物多样性,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再上新台阶。

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成为全球最大的东方白鹳繁殖地

生物多样性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生产生活必需品和健康安全的生态环境。今年的5月22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主题是“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旨在呼吁全社会关注生物多样性保护,共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黄河三角洲是黄河下游的重要生态屏障,是中国暖温带保存最完整、最年轻的湿地生态系统,具有很重要的生态学价值。在采访中,山东省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厅长宋继宝介绍了山东在黄河三角洲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工作情况。

他表示,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黄河入海口,总面积15.3万公顷,是以保护黄河口新生湿地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鸟类为主体的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多年来,保护区先后颁布了管理办法和条例,建立巡护监测制度,实现了对保护区重点区域、重要节点的实时监控。省生态环境厅与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在黄河三角洲建立了黄河流域首个生态环境定位观测站,对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实时进行观测研究,保护好黄河三角洲这一“鸟类的国际机场”。

目前,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野生动物1627种,鸟类由建区时的187种增加到368种;各类植物685种,其中野生种子植物193种;昆虫调查鉴定512种,其中99种为山东省新纪录;两栖动物6种,大型底栖动物195种。其中,“鸟界国宝”东方白鹳从2005年的2巢7只雏鸟,增加到2019年的105巢306只雏鸟,截至目前,已累计成功繁殖雏鸟2200多只,成为全球最大的东方白鹳繁殖地,也见证了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之变。

今年,我们将启动黄河三角洲等9个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的生物多样性调查试点工作,实施南四湖、东平湖综合治理和黄河三角洲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在省内生物多样性丰富地区建设黄河刀鱼、青头潜鸭、野大豆等10个生物多样性保护观测站,保护一批濒危野生动植物。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地球生命共同体的血脉和根基。借助这个平台,我也真诚地呼吁大家共同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为所有生命构建共同的未来,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

垦利配备了542名“森林湿地长”

确保责任落实到“最后一公里”

黄河三角洲生物多样性保护,垦利区作为“黄河入海城市”,拥有丰富的湿地资源,这也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载体,那么垦利在森林湿地保护修复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东营市垦利区委副书记、区长解洪涛介绍,去年,我们市里颁布了全国首个市域地方生态保护和修复立法《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与修复条例》,垦利临近黄河口国家公园、黄三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保护沿黄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上,肩负重任。近年来,围绕森林湿地保护修复主要做了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全面推行森林湿地长制改革。垦利境内共有117万亩湿地,其中连接河道的零散水库、坑塘比较多。为了加强监管,我们在全省“林长制”的基础上,增加了“湿地长”的职能,配备了542名“森林湿地长”,分片区对湿地修复、森林养护、残次林改造进行网格化管理,确保责任落实到“最后一公里”。

二是开展全域湿地保护修复。我们按照“一次恢复、自然演替、逐步稳定”的思路,以河道贯通工程为抓手,打通了湿地和黄河的水系循环,有效解决了湿地萎缩、功能退化的问题。近年来,累计保护修复湿地3万余亩,我们区里的天宁湖湿地公园被认定为东营市第一家国家级湿地公园。

三是全力打造沿黄生态长廊。山东在黄河沿线构建以河道、岸线和滩区生态建设为特色的绿色生态走廊,垦利也在其中。去年,我们以沿黄大堤、展区大堤为轴线,布局了60余公里的生态绿带,今年可以实现增绿4200亩、修复湿地5300亩;计划再通过2—3年的努力,完成全线种植养护任务,布局“沿黄沙土农业、南展乡村旅游”等产业,塑造起以绿色为本底的沿黄生态风貌,让群众的生活一年更比一年好。

多地发现航迹云:保护好黄河三角洲这一(1)

天宁湖国家湿地公园

通过差异化、特色化发展

蹚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东明路径”

东明县作为黄河入鲁第一县,那么东明县在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方面有什么创新举措?

菏泽市东明县委副书记、县长赵海林介绍,东明县产业特色鲜明、南北差异显著,形成了“北工南农”这种独特产业发展格局。我们立足县域实际,积极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统筹布局生态、生产、生活空间,将全县14个乡镇(街道)划分为南北两大特色发展功能区,通过差异化、特色化发展,蹚出了一条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东明路径”。

他介绍,北部功能区主要包含北部5个城郊乡镇,总面积338.6平方公里,总人口34.68万人。这部分区域工业基础扎实、交通条件便利、园区设施完善,是我县乃至菏泽市石油化工产业的集聚区、核心区,被认定为全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在下步发展中,我们将立足北部功能区产业优势,坚持以高端化、绿色化、信息化、智能化为引领,通过新旧动能转换、产品结构升级、产业链条延伸等举措,集中资源要素,推动全县所有新上工业项目及相关生产性服务业项目向该区域集中,全力打造“鲁西南千亿级石化精深加工产业集群”,加快建设全国一流的高端化工产业基地和山东省新型工业强县。

南部功能区主要包含南部9个乡镇及县境内全部黄河滩区,总面积1031.4平方公里。这部分区域生态资源优势突出,耕地平坦,连片集中,土壤肥沃,生态环境良好,5个大型国有集体林场全部在区域内,总面积3.4万亩。有5座水库、34条河流,还拥有国家级黄河湿地公园,湿地总面积达1.6万公顷。在下步发展中,我们将依托生态资源优势,重点发展有机农业、休闲农业、旅游农业、高效生态农业,积极建设绿色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区,加快农旅融合发展,形成全产业链的绿色生态农业发展新模式,全力打造全省农业“新六产”示范县、鲁西南现代农业大县和富硒农业示范基地。

多地发现航迹云:保护好黄河三角洲这一(2)

东明县南部功能区 东明黄河国家湿地公园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