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麦田里的守望者想表达什么?麦田里的守望者

麦田里的守望者想表达什么?麦田里的守望者麦子拉回家,就要摊放在早已打好的麦场,在太阳下暴晒,起初用石磙碾压,后来有了拖拉机,再后来有了打麦机,麦子脱壳后,要完全晒干,才能装袋归仓,秸秆堆成麦垛后,农民才会长舒一口大气。那时候,驾车的是哥哥,在车后的是我和姐姐,每个人的角色都很不容易。哥哥日后曾说起过当时的害怕,害怕一不小心车冲入旁边的深沟,结果一定是车毁人亡;我和姐姐则是担惊受怕,多少年过去了,回想起来还心有余悸。那时孩子的命轻贱,那时的孩子早熟,很小就体会了生活的艰辛,分担家庭的负重。老家巩义属浅山丘陵地貌,农户大都住在低凹地带,而农田大都在离家比较远的山岭上,之间的道路蜿蜒陡峭,家家户户基本都有一辆架子车,养头牛,较纯粹的手提肩扛,这就是当时比较现代化的运输工具。中原地带的农作物只有夏秋两季,秋季种植的种类繁多,玉米、红薯、芝麻、花生,成熟期没那么集中,收割起来相对轻松。但夏季麦子成熟在6月份,天气炎热且变换莫测,因此麦收不

微信上朋友转发了一篇文章,题目叫“小时候家里夏日收麦,再也不会有了”,很多的图片配有少量的文字。烈日炎炎下,农民在收割的场景,以及拖拉机碾压麦场、金黄色的麦子在太阳下暴晒、辛苦的人们在大树下短暂休息、孩子们在麦场边嬉戏等镜头。文章结尾写到:这一系列生动的场面,将成为过去20年中国农民夏忙辛勤劳作的活化石。

麦田里的守望者想表达什么?麦田里的守望者(1)

文章勾起了回忆,因为30年前,我也多次经历这样的场景。

那时的学校,每年除了寒、暑假,还有一个麦假,一般在6月份,时间为2周,教职工要回家收麦,孩子们也顺便回家帮忙。

我家没有壮劳力,地里所有的活全靠几个上学的孩子来完成。

老家巩义属浅山丘陵地貌,农户大都住在低凹地带,而农田大都在离家比较远的山岭上,之间的道路蜿蜒陡峭,家家户户基本都有一辆架子车,养头牛,较纯粹的手提肩扛,这就是当时比较现代化的运输工具。

麦田里的守望者想表达什么?麦田里的守望者(2)

中原地带的农作物只有夏秋两季,秋季种植的种类繁多,玉米、红薯、芝麻、花生,成熟期没那么集中,收割起来相对轻松。但夏季麦子成熟在6月份,天气炎热且变换莫测,因此麦收不等人。农民最担心麦子收不到家,一年的辛苦付之东流。每年的麦收时节,是农民最忙碌最辛苦的时候。

麦田里的守望者想表达什么?麦田里的守望者(3)

试想,头上烈日烤晒,地上热气蒸腾,人不动便大汗淋漓,更别说还要弯着腰,右手握镰刀,左腕揽麦子,同时忍受麦芒的刺痒,那种苦凡经历过的人估计终生难忘。麦子放倒,只是第一步,紧接着,要打捆,用箩筐肩挑到比较宽阔的路上装车。装满一车后,就要把牛套上车回家。上坡时,老牛在前吭哧哧拉,人在车后使劲推,遇到老牛罢工,后面的人要拼死抵着车,以防下滑。下坡时,老牛栓在车尾,要有一个或两个人踩在车尾巴上,增加车尾的负重,减低车前冲的速度。

麦田里的守望者想表达什么?麦田里的守望者(4)

那时候,驾车的是哥哥,在车后的是我和姐姐,每个人的角色都很不容易。哥哥日后曾说起过当时的害怕,害怕一不小心车冲入旁边的深沟,结果一定是车毁人亡;我和姐姐则是担惊受怕,多少年过去了,回想起来还心有余悸。那时孩子的命轻贱,那时的孩子早熟,很小就体会了生活的艰辛,分担家庭的负重。

麦田里的守望者想表达什么?麦田里的守望者(5)

麦子拉回家,就要摊放在早已打好的麦场,在太阳下暴晒,起初用石磙碾压,后来有了拖拉机,再后来有了打麦机,麦子脱壳后,要完全晒干,才能装袋归仓,秸秆堆成麦垛后,农民才会长舒一口大气。

俗话说:麦熟一晌,天变一时。麦收,其实就是“虎口夺粮”。

麦田里的守望者想表达什么?麦田里的守望者(6)

麦收的画面,初看很美,让人产生瞬间烟尘朦胧的艺术感;而贫苦的记忆一旦被触碰,便转化为辛酸而绵长的回忆。

麦田里的守望者想表达什么?麦田里的守望者(7)

如今,这些麦收的很多场景已经不复存在,留守在农村的人越来越少,失去土地并不再依赖土地生活的人越来越多。不知道那些离开了老家、老屋,在钢筋混凝土铸就的城市生活的人们,幸福吗?在结束奔波的一天、蜗居在城市某一角落的他们,还会遥望家乡、思念家乡吗?当他们中的一些人在城市立足、物质生活富足之后,精神上获得满足了吗?他们还会留恋农村艰辛的过往、期待落叶归根的那一日吗?(2014)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