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抗战史上有哪些令人绝望的时刻?甲午老将萨镇冰谈抗战

抗战史上有哪些令人绝望的时刻?甲午老将萨镇冰谈抗战此时,距离萨镇冰离家已经有7个月了。1938年5月18日一早,萨镇冰从重庆上车,西驶成都。当天晚上,借宿内江。第二天,继续行程,5月19日下午6点,萨镇冰才抵达成都。抗战八年中,萨镇冰以海军宿将的身份,辗转全国各地,鼓舞抗战,热心慈善。因其传奇般的人生经历,所到之处皆刮起一道独特的“萨旋风”。萨镇冰在四川寓居年余,留下了二十余首诗歌,也留下一段老将壮游的佳话。1940年左右,萨镇冰骑马照。

1937年10月,萨镇冰奉派从上海前往南洋,宣传抗战,劝募救国公债。

1938年5月,结束南洋之行后,萨镇冰回国,并辗转来到四川,开启“抗战之旅”。

用萨镇冰自己的说话:“自是由蜀,而滇、桂、湘、黔、陕、甘,逾八年始归。”

萨镇冰,福州人,清时曾任北洋海军康济练舰管带,参加了中日甲午之战。甲午后,参与领导海军重建。北洋政府时期又担任海军总长、代理国务总理、福建省省长等职。

抗战八年中,萨镇冰以海军宿将的身份,辗转全国各地,鼓舞抗战,热心慈善。因其传奇般的人生经历,所到之处皆刮起一道独特的“萨旋风”。

萨镇冰在四川寓居年余,留下了二十余首诗歌,也留下一段老将壮游的佳话。

抗战史上有哪些令人绝望的时刻?甲午老将萨镇冰谈抗战(1)

1940年左右,萨镇冰骑马照。

归国入川:乘船抵达重庆

1938年5月18日一早,萨镇冰从重庆上车,西驶成都。当天晚上,借宿内江。第二天,继续行程,5月19日下午6点,萨镇冰才抵达成都。

此时,距离萨镇冰离家已经有7个月了。

萨镇冰,字鼎铭,早年进船政学堂学习驾驶。光绪三年(1877年)受派赴英国学习海军。回国后加入北洋海军,并参加了中日甲午之战。

作为甲午战后少数幸存的高级海军将领,萨镇冰是清末重建海军工作的主要参与者,并在后期任海军统制,相当于海军“总司令”。进入民国后,授海军上将衔。1922年至1927年,任福建省省长。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萨镇冰为海军部高等顾问。此后,萨镇冰长期寓居乡里。

1937年7月7日,抗战爆发。一个月后,八一三淞沪会战爆发。1938年10月1日,萨镇冰作为福建省抗敌后援会慰劳团团长,率队前往上海慰劳前线将士。不久萨镇冰奉派前往南洋,劝募救国公债。10月18日早晨,萨镇冰从上海南下,途径福州,随后前往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南洋各处。

1938年4月,结束南洋之行后,萨镇冰取道越南回国。归国后,萨镇冰先到武汉。4月底,乘坐“民元”客轮抵达国民政府所在的陪都重庆,下榻交通银行,正式进入四川地界。

上将抵蓉:下榻提督街

萨镇冰在重庆的时间不长,小住之后即启程前往成都。

在萨镇冰到来之前,成都当地媒体已经对他的行程进行了预报。

1938年5月19日下午6点,经过两天的行程,萨镇冰到达成都。进城后,下榻在提督街的侨商企业永安堂。

成都提督街,因前清时提督署衙门在此而得名。甲午战后萨镇冰曾以“广东水师提督”的身份总理南北洋海军。“提督住提督街”,也是一次有趣的巧合。

抗战史上有哪些令人绝望的时刻?甲午老将萨镇冰谈抗战(2)

今日提督街。

萨镇冰下榻的永安堂也有来历。

19世纪末,从福建移居缅甸的胡子钦在仰光创办中药店“永安堂”。胡子钦死后,其子胡文虎、胡文豹继承父业,研制出万金油、八卦丹、头痛粉、轻快水等产品,迅速行销南洋各地。1922年,胡家在税率更低的新加坡设立新厂,此后更作为总部。1927年开始上海设分行,1934年后相继在天津、汉口、重庆等地成立分行。因以虎为商标,因此也被称为“虎标永安堂”。永安堂传承至今,1969年新加坡虎豹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在新加坡交易所挂牌上市。

成都提督街的永安堂即为其在成都的一个分行。

萨镇冰与永安堂颇有缘分。

福州虎标永安堂经理胡兆祥(1901~1975),是福州商界领袖之一,和萨镇冰交往很深,当时和萨镇冰一道去南洋劝募公债。从南洋回国后,胡兆祥长期寓居重庆,作为华侨代表参议国事。

另外,胡文虎本人也是爱国华侨。还有相关文史资料介绍,1936年胡文虎曾和萨镇冰一起到武夷山游玩。

因此,为照顾萨镇冰,永安堂川行总经理胡万里一路陪着他从重庆到成都。

作为海军元老,他的到来,让成都各界十分重视,媒体上尊称其“萨上将”。

抵达成都当日,不久前刚刚担任川康绥靖公署主任的邓锡侯派副官处少将处长黄骐为代表,前往城东牛市口车站往迎。

休息一晚后,5月20日一早,萨镇冰到邓锡侯位于庆云西街的公馆“挈庐”回访,以表谢意。

由此,萨镇冰开始了川内之旅,这也是萨镇冰抗战时期国内之旅的开端。

用萨镇冰自己的说话:“自是由蜀,而滇、桂、湘、黔、陕、甘,逾八年始归。”

接受采访:“久慕川中风物”

1938年5月20日,在萨镇冰入住成都的第二天,有媒体记者慕名前来访问。

记者描述,萨氏“发已斑白,年八十,着蓝色西服、革履,精神极为饱满”。萨镇冰晚年精神矍铄的形象,跃然纸上。

萨镇冰告诉来访记者,这次到重庆后,“本不拟来蓉,但久慕川中风物,既已入川,机会难得,且成都系四川省会所在,亦应前来观光”。

虽然才到成都不久,但萨镇冰已经和邓锡侯,代理四川省主席王缵绪,成都警备司令部少将司令严啸虎,以及四川省会警察局周局长(周荃叔或周极莹)见过面,通过和这些川中势力派的交流,萨镇冰对于川中抗战氛围极为赞赏。他说:“川中各界都能团结一致,努力抗敌工作,尤以人民均能克苦耐劳,颇表战时国家民氛。惟希望加紧训练壮丁,跟续出兵抗敌。至于近日鲁西战争,虽然吃紧,但是与第一期抗战比较,已大进步。现在前方指挥官均颇精明,将士亦甚勇敢。”

萨镇冰说:“在这危急存亡关头,只有埋头向着敌人努力的干。我们要抗战才有希望,不抗战便是绝望……”

记者继询萨镇冰到成都有无任务,萨镇冰说:“余此次来蓉,全系游览性质,现在蓉小住,再决定行止。青城、峨眉风景秀丽,将往一游,惟时间尚未决定。”

抗敌之心:“仍可驰骋疆场,与敌拼命”

5月20日下午6点钟,福建旅蓉同乡会在明湖春设宴,为萨镇冰接风。

明湖春1919年创设于沈阳,被称为“辽菜第一楼”,名冠东北。后受战乱等时局影响,明湖春的一个分支来到成都,设址在距离提督街不远处的总府路。20世纪三四十年代,“明湖春菜社”是当时成都高档的餐厅之一。

活跃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著名记者车辐先生回忆,成都当时有名气的店家每月有一次固定集会,各餐馆轮流做东,宴请同行,展示本家的拿手绝技,著名的菜肴大致有:“荣乐园的汤、枕江楼龙元章的脆皮鱼、静宁的填鸭、哥哥传的坛子肉、蜀风的凉粉鲫鱼、广寒宫的豆瓣鱼、竞城园的芙蓉鸡片、颐之时的开水白菜与白汁鱼唇、耀华的西餐、撷英餐厅的北方大菜、明湖春的葱烧海参,还有四五六的江浙味、冠生园的广东味等,各显其能......”

参加接风宴的,有萨镇冰的秘书方梅嘉(方仲起),西川邮政管理局局长郑义琛,成都地方法院院长郑庆章,少将参谋长陈法驾,永安堂川行总经理胡万里等三十余人。

宴会由郑义琛主持,在欢迎词中对萨镇冰表以崇敬之意。随后萨镇冰继起致辞,略谓,自国战爆发“蒋委员长以本人年逾古稀,颇承眷注”,劝他到后方来,以策安全。

蒋介石此举,其实还有另外一层含义,担心萨镇冰如果留在前方或回到福州,会被日方所利用,曾派专人将萨镇冰从武汉请到重庆。

对此,萨镇冰也有清醒认识。1938年4月初,从南洋回国时,为以防万一,萨镇冰没有从海路回福建,而是从越南入境。

在越南接受记者采访时,萨镇冰说:“我在海军届太久了,日本海军认识我恐怕不少,现在他傀儡下额度华北、华中不是已组织了伪政府,有血气、有灵魂的中国人都不去上趟。我宁愿到我们的前方当一位三等士兵,总比之坐傀儡椅上较有体面。”

在接风宴上,萨镇冰继续说,此次日本侵略中国,其用心之毒辣,较之任何侵略者为甚。“吾人于此,惟有与敌不共戴天,抵抗到底。”

抗战史上有哪些令人绝望的时刻?甲午老将萨镇冰谈抗战(3)

清末海军时期的萨镇冰。

与日本,萨镇冰曾有过生死一战。

40多年前,中日甲午战争时,萨镇冰担任北洋海军康济练习舰管带,参加了最后也是最惨烈的一战——威海卫保卫战。

而在整个甲午海战中,萨镇冰的同学、战友、老乡,很多人阵亡殉国,亲历北洋海军的覆没。

如今战事又起,萨镇冰在致辞中慷慨激昂:“惟本人年虽耄耋,然不以衰老自居,如国家命我杀敌,则本人仍可驰骋疆场,与敌拼命。”

八旬老人,仍报为国杀敌之心,可谓“志士暮年,壮心未已”,这是一位抗日老将身体中流淌的血性。

慈善之举:关注战区流离儿童

接风宴上,萨镇冰在致辞中还提到日军的一项阴谋计划:“现敌在盘踞区城,掳去十三岁以下之小孩,送往日本,教以日本语文,似作将来侵略我国之张本,实行以华制华之毒计,其用心之恶毒,莫过于此。”

早在“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就在东北掳掠了一批儿童运回日本进行教育。

如今在广东档案馆尚存有一份国民党宪兵第十二团团部出具的《意见书》,该档案写于1945年11月9日。记述了该团收容的12名难童被掠经过。根据记载,被掠幼童中,年龄大以及笨拙的,被日军当作苦工使唤,聪明的,日军则准备送回日本,“揣其用意不外增加人口或作为补充兵源之用,及驾驶自杀性飞机”。日军还对难童宣称,要送他们去日本接受教育,“以便将来改造中国”。

另据广东省档案馆藏国民政府档案记载,抗战结束前,华南日军仅在广东一地就掳掠了上千名儿童,经广西南宁一路前往越南谅山,后因德国投降奉令返回广西、湖南、湖北等地。

1941年4月,日军侵入福州,也掳掠了大量儿童。在福建档案馆所藏档案中,记载日军在大湖地区掳掠儿童的情形:“日寇捕我幼童四五百名,分载两船,掳回日本,我市民痛遭大祸,哀儿哭女,惨不忍睹。”

当时著名的抗日报纸《抗战旬刊》曾刊登过一篇名为《十块钱一个儿童,汉奸替敌收买》的文章,上面载道:“日寇侵略我中国后,曾在许多地方大批抢夺、收购12岁以下之儿童,每个儿童10块钱,运输返日施以奴化教育,以备将来做战争的牺牲品。”

显然日军掳掠中国儿童,是有步骤、有目的的计划。

全面抗战后,战火造成大量儿童无家可归,四处流浪。

对于这些战难儿童,热心慈善的萨镇冰提议:“现我国流离颠泊之儿童,至少有数十万,深愿政府能予以收复。”

此后在四川期间,每到一处萨镇冰都要去当地的保育院等处看望、慰问,并尽可能地给予援手和帮助。

萨镇冰致辞后,其他来宾也依次发言,随后摄影、聚餐而散。福建旅蓉同乡会在宴会上趁机特聘萨镇冰为名誉理事长,亦经俯允。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