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大名历史八大胜景:中原地名探究周武王牧野之师兴于此地

大名历史八大胜景:中原地名探究周武王牧野之师兴于此地今天要说的武陟,也是源自武王。据明万历十九年《武陟志》:"武陟县,周武王牧野之师,兴兹土,故名。"意思说:武王在这里指挥军队进行牧野之战,周王朝兴于此地。武王伐纣是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的历史事件,不说商周朝代更替,仅说对河南县市地名的形成至今仍有明显的例证,譬如孟津、偃师等。对焦作市来说,孟州之名源于周武王会盟八百诸侯的孟津渡口、修武则是武王修兵练武之地。周武王

【开篇语】关于地名的探究一直是我的兴趣,用了大半年的时间,终于梳理完了山东的地名。其间,有过反复,有过彷徨,有过喜悦,有过沮丧,但还是坚持了下来。中原地名探究是我的第二个专题。之于我来说,是一个学习历史和地理的过程,通过对地名的认识抑或是重新认识,我看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这其中有故事、有情怀,有山川,有河流,更多的是神州大地上先民们栉风沐雨 薪火相传;筚路蓝缕 玉汝于成的奋斗历程。

大名历史八大胜景:中原地名探究周武王牧野之师兴于此地(1)

武陟地图

【地名由来】

武王伐纣是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的历史事件,不说商周朝代更替,仅说对河南县市地名的形成至今仍有明显的例证,譬如孟津、偃师等。对焦作市来说,孟州之名源于周武王会盟八百诸侯的孟津渡口、修武则是武王修兵练武之地。

大名历史八大胜景:中原地名探究周武王牧野之师兴于此地(2)

周武王

今天要说的武陟,也是源自武王。据明万历十九年《武陟志》:"武陟县,周武王牧野之师,兴兹土,故名。"意思说:武王在这里指挥军队进行牧野之战,周王朝兴于此地。

大名历史八大胜景:中原地名探究周武王牧野之师兴于此地(3)

"武陟"二字,"武"指武王,"陟"即登高、兴起之意,二者组合起来就是"武王登高望远"。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武陟得名与武王无关,武王伐纣的路线,应该没有经过武陟,在殷商时候,武陟北有大泽称吴泽陂,大泽从现在博爱东一直从武陟北到获嘉,新乡。在博爱南有白马陂,和大泽断续链接河流众多,根本不适合大军前行。所以武王伐纣应该走盟津向东北,走太行山坡下,也就是境博爱焦作,修武,一行。所以根本没路过武陟,也就没有了武王伐纣在武陟登高一说了!

大名历史八大胜景:中原地名探究周武王牧野之师兴于此地(4)

武王伐纣历来就有很多疑团,行军路线自然也是众说纷纭,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沧海桑田变幻之间,古今历史地理不可同日而语,所以我更愿意相信武王登高望远,谋划伐纣大战发生在此。

隋开皇十六年(596年),分修武县南部置武陟[zhì]县。此为"武陟"之名的开端。而在被划入修武县之前,此地曾置在秦始皇二十八年(前219年),置武德县。《汉书·地理志》注:"孟康曰,始皇东巡置,自以武德定天下。" 晋怀帝永嘉二年(308年),废武德县入修武县。

大名历史八大胜景:中原地名探究周武王牧野之师兴于此地(5)

武陟县第一次存留时间不长,设县18年后,在 隋大业十年(614年)废武陟县入修武县,直到唐朝初年武陟县方又恢复——武德四年(621年)武,废陟州,分设武陟县、修武县。自此绵延至今,历时近1400年而未再更名。

大名历史八大胜景:中原地名探究周武王牧野之师兴于此地(6)

武陟县地处豫北怀川平原,位于河南省西北部,黄河北岸,与郑州隔河相望,属焦作市,是焦作市的南大门,与省会郑州隔河相望。武陟县域面积805平方公里,辖15个乡镇办事处347个行政村,总人口74万,是焦作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县。

大名历史八大胜景:中原地名探究周武王牧野之师兴于此地(7)

武陟历史悠久。境内有仰韶、龙山文化遗址,唐代古建筑妙乐寺塔,明清佛道合一的千佛阁,清雍正皇帝下谕建造的黄河第一龙王庙--嘉应观等名胜古迹。

(部分图文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