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科学实验课程体验课,仿真实验实物演示
南通科学实验课程体验课,仿真实验实物演示还原真实课堂,宿舍成了“讨论室”校内授课全部转为线上后,姚小泉特意增加了不少互动环节,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交流不同的问题,在几个环节点上随机提问等,“线上课程必须要面对的问题是,由于老师无法和学生进行眼神交流,大多数学生不如线下课程那么活跃。”姚小泉说,疫情下,老师们也在探索提高课程的效率和对学生的吸引力,“比如我们和超星教学平台在合作,在每一个章节上加入思维导图式的讲解,与录屏视频结合起来,预计在今年7月份可以完成更新。”17日,苏州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杨俊义告诉记者,全校有3000多人修读的大学普通物理实验课,跟正常线下授课时保持相同的教学进度,这归功于疫情前学校就完成的虚拟仿真实验平台的建设。“在这个平台上,同学们可以借助鼠标开展各项实验操作,例如调节电阻电容的数值,改变仪器的旋转角度和光学反射镜的反射角等,任何一个步骤出错,都会和线下实验一样,不能获得正确的实验结果。” 杨俊义说
交汇点讯 “超标量流水线设计主要解决什么问题?”在《数字系统II》课程中,南京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教师彭成磊隔屏发起的“众答”,1分钟之内就收集到了所有学生的答题数据。
自3月17日起,我省多所高校通知全面开展线上教学,由于前两年线上教学的经历,高校迅速推出了“云上组合拳”,慕课、云课堂、线上答疑群……老师们“各显神通”创新云课堂的形式,想尽办法弥补线上教学的不足,力求保证教学正常开展,同质同效。
借助现有平台,线上也能做实验
在电脑上,同学们就能在老师指导下完成拉伸法测金属丝的杨氏模量,分光计测三棱镜的折射率等大学普通物理实验。
17日,苏州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杨俊义告诉记者,全校有3000多人修读的大学普通物理实验课,跟正常线下授课时保持相同的教学进度,这归功于疫情前学校就完成的虚拟仿真实验平台的建设。
“在这个平台上,同学们可以借助鼠标开展各项实验操作,例如调节电阻电容的数值,改变仪器的旋转角度和光学反射镜的反射角等,任何一个步骤出错,都会和线下实验一样,不能获得正确的实验结果。” 杨俊义说,当时建设虚拟仿真实验室目的是方便学生预习、复习和巩固实验操作,这项用于丰富教学方式,提高实验教学效果的改革恰好为疫情下的在线课堂提供了基础,“实验中心的老师们在教学过程中积累了实验课教学课件、授课视频等资源,方便同学自主预习,为线上课堂做好准备。” 杨俊义告诉记者,接下来老师们还将布置一些居家实验,利用家中的简单素材动手操作。
“2020年刚遭遇疫情时措手不及,逼得老师们都自学了录屏、剪辑。现在我录制的课堂视频,已涵盖了课程的所有重要知识点。”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姚小泉信心满满地告诉记者,总时长30多个小时的视频为疫情下的教学提供了基础保障。即便在平时,他所教授的《有机化学课程》也已经是一门线上线下的混合课程,学生需要在“学习通”上提前进行线上学习,在线下课堂上再跟着老师的思路释疑解惑、巩固知识。
校内授课全部转为线上后,姚小泉特意增加了不少互动环节,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交流不同的问题,在几个环节点上随机提问等,“线上课程必须要面对的问题是,由于老师无法和学生进行眼神交流,大多数学生不如线下课程那么活跃。”姚小泉说,疫情下,老师们也在探索提高课程的效率和对学生的吸引力,“比如我们和超星教学平台在合作,在每一个章节上加入思维导图式的讲解,与录屏视频结合起来,预计在今年7月份可以完成更新。”
还原真实课堂,宿舍成了“讨论室”
这几天,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用气象学院副教授江晓东的办公室随处可见小麦、稻穗、棉花等作物。“虽然不能在课堂上向大家介绍农作物,但在摄像头前展示也能让每位学生清楚地观察到,对教学影响不大。”江晓东指着手边刚刚去田里采摘回来的教学样品说,《作物栽培学》这门课程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希望疫情消散后,尽快带学生们去田地间再上上课。
“线上教学对学生们和我都是一个考验,为了更好给大家展示书法魅力,我都是直接拉近镜头,让同学看我运笔,这样他们还能录下视频反复揣摩。”南信大艺术学院刘凯老师这段时间有意识地打造属于自己的线上课程,书法课便是他的主攻方向。为了使蕴含美学的书法更“吸睛”,刘凯会在做课程设计时设置专业问题,让同学们以宿舍为单位讨论问题,增加课堂互动的同时,也调动了宿舍的学习氛围。
建立课程微信群、发布慕课在线学习通知,提早预定线上会议室、精心准备首次课程的教学内容和PPT……早在开课前的一周内,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诸培新和另一位授课老师任广铖老师就做足了充分准备,“在《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这门课的授课内容中,我们结合我国正在实施的生态文明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阐述了本学科在其中的作用和价值,以及如何学以致用,讲好资源与环境经济领域的中国故事、总结好中国经验。”
“这是我们返校后的第一堂课,诸培新老师的讲授开启了我们大二下学期的课程。”在宿舍中,南京农业大学土地资源管理大二的杜泽桐与其他三个室友坐在长桌前,电脑一字排开,“尽管是线上,但还是有一种久违的亲切感,希望学好这门课,更好地服务于实践所需,我们充满了动力。”
开展深度学习,“云”学更要增实效
“云端”相聚对师生来说并不陌生,但基于此前的体验,为让更多学生在线上课堂“抬起头”“张开嘴”,老师们花了不少心思。
谈起课堂设计的思路,彭成磊告诉记者,《数字系统II》这门课程中的数字系统体系结构原理与应用等内容本来就有些枯燥,而屏幕那边的学生有60余人,为了吸引他们更多参与和充分思考,因此在课堂直播中使用了抢答、众答、问卷、小测验、课程讨论等多种互动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评价也实现了全程数据化采集,根据学生答题情况实时调整教学进度,“而线上答题的情况,也将成为学生平时成绩的一部分”。
南京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刘斌介绍,在本学期开学前,学校本科生院制定了前两周线上教学模式方案,包含线上直播教学、录播教学、线上线下同步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指导手册和视频,同时建立多个在线教学交流群。线上教学方式启动后,南大教师利用教学立方在线教学平台、中国大学MOOC平台、QQ群等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互动,并进一步扩展“混合式教学”,引导学生开展深度学习。
与线下课堂不同,老师们还精心拆分了线上课堂教学时间,“一堂课设计是50分钟,但学生线上听课的专注度可能有所下降,很多老师都改为20-30分钟一个间隙,休息五六分钟再继续上课。” 彭成磊告诉记者,通过科学合理分配时间提高课堂效率,这也是老师们线上课堂摸索出来的经验。
“你最喜欢中国神话中哪个神的形象?”在南京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教师张晓甜的线上课堂,同学们开设了一场“‘假面’英语派对”聊得热火朝天。张晓甜说,对于语言教学来说,让学生充分表达本就是个难题,在线下课堂中,学生们都不太爱发言。“但是,现在大家在分组会议室里都是匿名隐身的,就像用‘假面’在开派对,不少学生放下了顾虑,畅所欲言。”
财神、月老……同学们妙趣横生的陈述也让张晓甜忍俊不禁,“潜入”各个小会议室里与同学们交流互动。英语2001班纪明颖说,“大家参与积极性比线下都提高了不少,课后我们会对课程内容进行反思和总结,由老师进行评分。” 纪明颖说,除了英语课程,学校还有“云上硬笔笔记大比拼”“课间深呼吸”云上瑜伽、“云上劳动大比武”等各种特色课程,“我和舍友已经制订了共同的生活作息和学习计划,互相督促,携手进步。”
链接:邮寄教材、组建学生助管团队……各校做好线上教学保障工作
南京审计大学全面开启线上教学模式后,学校组建了线上教学“学生助管团队”该校围绕线上教学工作组建了一支由400余位学生组成的“助管团队”,覆盖所有班级,确保每个教学现场均有一名“学生助管”。
这些学生助管包括每个班级的学习委员和部分技术助管。通过线上培训,学生助管基本掌握了教室多媒体和直播平台等信息技术的应用,他们作为线上教学的“延伸臂膀”,线上协助任课教师在上课前做好准备,线下帮助同学们及时沟通和解决直播教学中出现的技术问题,通过“助管”实现了线上教学的“自管”。目前,该校1470个班次、800多位老师、11200余同学的线上教学工作运行良好,平稳有序。
由于学生尚未返校,苏州大学在原有教务管理系统中增加了统计教材需求的功能,17日测试完成后收集学生信息后,已有1.6万学生发来教材需求信息,“18日,我们将统一汇总信息,下一步请快递公司按照需求发出,保障学生线上课堂的使用。”苏大教务处教务管理科的许凯老师告诉记者。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杨频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