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从编剧的角度创作主要人物:从编剧风格音乐表现

从编剧的角度创作主要人物:从编剧风格音乐表现校园是青春永远绕不过去的话题,影片中对两个主人公的设定是初中同班同学,即问题少女美代与模范学生日之出。这样的身份,在学校、班级这个寻常背景下,所有故事、情愫的发生,都会变得异常自然、清新。接下来本文将从编剧风格、音乐表现、现实隐喻,3 个方面来为大家预告下本片的独特魅力。作为日本青春情感动画掌门人冈田麿里,也就是"冈妈"担任编剧的最新力作,《无限》中添加了很多的青春元素。比如说甜美的校园初恋、青春期男生女生的成长烦恼,以及颇有新意的人猫身份互换设定,这些也使得本部冈妈制作少了丝以往令人看过之后“胃痛”的虐,而多了份甜美俏皮与萌宠活泼。

这个世界也不算坏,因为我遇见了日之出啊。

大家好,我是#九一是我#。关于夏日必看的动画电影,除了上次介绍过的《萤火之森》,今天还想为大家推荐这部2020年最新上映,并在西瓜视频、抖音、今日头条热播的《无限》,原名《想哭的我戴上了猫的面具》。

从编剧的角度创作主要人物:从编剧风格音乐表现(1)

引言:

影片主要讲述了少女美代(绰号:无限)的一段奇幻经历。她人前是一个神经大条、常常中二犯花痴的初中女生,但其实内心却有着不为人所知的隐秘心事。因为母亲早年抛夫弃女,她不得不跟随父亲与继母生活在一起,重组家庭下的心酸与委屈,无人可以诉说,直到她意外变成“猫”,并偶然邂逅了温柔的日之出,一切开始变得不同……

接下来本文将从编剧风格、音乐表现、现实隐喻,3 个方面来为大家预告下本片的独特魅力。

从编剧的角度创作主要人物:从编剧风格音乐表现(2)

"冈妈"青春剧风格,多甜、萌宠:

作为日本青春情感动画掌门人冈田麿里,也就是"冈妈"担任编剧的最新力作,《无限》中添加了很多的青春元素。比如说甜美的校园初恋、青春期男生女生的成长烦恼,以及颇有新意的人猫身份互换设定,这些也使得本部冈妈制作少了丝以往令人看过之后“胃痛”的虐,而多了份甜美俏皮与萌宠活泼。

从编剧的角度创作主要人物:从编剧风格音乐表现(3)

1.关于少男少女甜甜的校园恋爱。

校园是青春永远绕不过去的话题,影片中对两个主人公的设定是初中同班同学,即问题少女美代与模范学生日之出。这样的身份,在学校、班级这个寻常背景下,所有故事、情愫的发生,都会变得异常自然、清新。

美代喜欢日之出,在校门口遇见时,会给对方一个热烈的招呼“日之出攻击”(即用身体轻轻撞击一下对方);在课堂间隙,会有意无意地找对方说话,不论聊的是多么尬的话题;当有不好的传闻指向自己喜欢的人时,会毫不犹豫地站出来跟谣言散布者理论对峙,即使自己会受伤也不后悔。

从编剧的角度创作主要人物:从编剧风格音乐表现(4)

在慢慢地相处中,两人的感情也随之悄悄变化。日之出因为美代为自己出头而心生好感,把自己的午餐分给对方一半,变为好朋友;而当爱搞怪的同学当众宣读美代写给自己的情书,也会尴尬,不经思考地说出讨厌对方的话,从而发生误会;再到后来日之出在雨夜寻找离家出走的美代,渐渐明白对方的好,开始正视自己的心意,这些都是最真实的校园场景,也是珍贵的少年之情。

从编剧的角度创作主要人物:从编剧风格音乐表现(5)

这样的一幅幅男生、女生、校服、书包……吵吵闹闹的生动画面,直接构建出了电影最难忘的一部分,也润物无声地唤醒人们对于自己豆蔻年华的美好怀念。

2.饱含编剧个人经历的故事,让成长的疼痛更具真实感。

当然谈起青春,成长也是不得不说的主题,那些与之共生的烦恼、忧愁总会扑面而来。在《无限》的创作过程中,对于这些疼痛展现,在一定程度上掺杂了编剧自身的一些个人经历。

现实中的冈妈,来自于一个离异家庭,她父母在她3岁就离婚了。她的童年和青春期是与母亲、外公一起生活的,这使她一直笼罩在父爱缺失、家庭不完整的阴影之下。这些真实的经历,与电影女主美代的背景有着惊人的相似度。

从编剧的角度创作主要人物:从编剧风格音乐表现(6)

通过电影中赖子(女主最好的朋友)的描述,我们知道美代曾因为家庭原因受到过同学的排挤、欺负。那些同学会当着面嘲笑她是个没人要的孩子,会不跟她一起玩,而这些具体的场景也是冈妈少时最真实的遭遇。

从编剧的角度创作主要人物:从编剧风格音乐表现(7)

对于来自不幸家庭的小孩,有很多都有着一颗敏感而自闭的内心。就像冈妈从小不擅表达自己的想法,而美代则会把自己真实的另一面隐藏起来;再比如冈妈孤僻,而美代在家里喜欢沉浸在自己的一角,不愿与人沟通。

她们这种人物形象上的高度契合,是艺术来源于生活的再创作,也是电影还原现实的最佳呈现。这不仅可以使我们了解作品中美代的性格成因、行为方式,还能更顺利地与人物产生心灵上地连结,从而感同身受地体会他们的情感变化。

从编剧的角度创作主要人物:从编剧风格音乐表现(8)

3.萌猫设计,更添活泼与俏皮。

有了相当的甜和淡淡的虐,自然也少不了活跃气氛、制造新奇的设定,而影片中美代的“猫身”、卖面具的猫店长,以及猫岛中众多的人猫形象,都是本片最可爱、萌化人心的存在

不得不说在日本这个国家,猫真的是一种很特别的动物,日本人很喜欢以猫这个形象做艺术加工。民间传说《猫媳妇》中有一只懂得报恩的猫,在动漫作品《哆啦A梦》中有无所不能的叮当猫,而在本片中,猫更是成了负责萌萌哒,还可以与人谈恋爱的“太郎”,这些形象都各具特色,并深受观众喜爱。

从编剧的角度创作主要人物:从编剧风格音乐表现(9)

像是美代意外碰到的猫店长,它有着和招财猫一样笑眯眯的眼睛,睁大时像铜铃,眯缝时又憨态可掬。还有它那时不时就浮现出的诡秘莫测的笑容,以及随时随地都可能从任何下水管钻出来的像球一样肥胖的身躯,都是电影中神秘而独特的可爱气质。

而从人变成猫之后的美代,有着通体洁白的身躯,在房顶跳跃时身姿灵动活泼,被日之出抱在怀里轻柔抚摸时双瞳会兴奋地冒着光,不小心在陶制品上留下了猫爪子,那慌张的小模样,不但特别招电影中各角色的喜爱,也能萌化荧幕外各吸猫人士的心。

从编剧的角度创作主要人物:从编剧风格音乐表现(10)

这种讨巧又别致的设定,不仅没有削弱整部剧亮丽的光彩,反而把少年时代朝气蓬勃、俏皮捣蛋的一面激发了出来,是电影青春活力的另类展露。

从编剧的角度创作主要人物:从编剧风格音乐表现(11)

ヨルシカ乐队打造的夏日系音乐

再来说一说影片的配乐,包括插曲、主题曲、以及片尾曲三首电影音乐,全部都是日本人气爆棚的ヨルシカ乐队倾力打造的夏日系音乐,是电影能够让观众一秒入情入夏的关键所在。

这个乐队有着很鲜明的个性风格,从来都不会公开露脸,而歌手suis和词曲人n-buna的爆炸组合,不仅深受10多岁,以及20多岁年轻人的喜爱,还受到众多大咖如新海诚、工藤的狂热追捧。《无限》有了他们的音乐加持,无疑为电影的成功加固了一道有效保障。

从编剧的角度创作主要人物:从编剧风格音乐表现(12)

1.插曲《夜行》,是失去友人的低声自述。

美代跟家人大吵一架后离家出走了,所有人都很担心她,而日之出作为同学,也时刻忧心着她的安危。盛夏的夜晚,淅淅沥沥的雨声不停地拍打在地面上,日之出撑着伞走在小路上急切地找寻着美代的踪迹。这时电影插曲的适时响起,配合着木吉他舒缓平和的前奏,suis干净澄澈的歌声,仿佛带着一丝浸润过夏雨后的凉爽,将日之出失去好友的心情细细道来。

日之出曾因为好面子当众拒绝过美代的告白,他原以为美代只不过是一个没心没肺的惹祸精,但在小赖的讲述下,才发现其实美代内心也承受着家庭的破碎、同学的嘲笑。这些隐秘的心事一下拉近了两人之间的距离,日之出不由敬佩美代不服输的个性,开始希望有机会可以更多地了解她,成为真正的好朋友。

从编剧的角度创作主要人物:从编剧风格音乐表现(13)

这种在人物内心上的情感接受,同时也体现在音乐稍微停顿之后的突然转折,曲调变得比之前高亢热烈,就如同人物心中被撕开了一条口子,拼命在呐喊,“你快回来吧,我的朋友,我以后一定会加倍珍惜这份友情“。而歌名《夜行》也在一定程度上佐证了这一情绪,好朋友就要在彼此最需要的时候,一起走过最黑暗的路,去迎接光明。

2.主题曲《夏日亡灵》,是故事人物一路走来的成长经历,所有人都在慢慢长大。

一般电影在前段,或者中段高潮部分会引入主题音乐,但本片直到主人公们经历所有冒险,从猫身变回人类的时候,主题乐才姗姗响起。不知是刻意为之,还是无心之举,但如此一来,结合故事结尾部分的小动画场景,还是能让我们感受到主人公们一路走来的成长变化。

从编剧的角度创作主要人物:从编剧风格音乐表现(14)

整首主题曲没有刻意地煽情,只是柔柔的吉他旋律,自然跳动的钢琴音符,衬托着女歌手甜美的唱腔,就轻轻地将一切曾经有过的不愉快悄然淡化,余下了最精彩的那一部分。

后来主人公美代与父母和解了,并愿意敞开心扉地接纳所有变故,日之出也勇敢地对妈妈说出自己想要学习陶艺的愿望,所有人都在那个夏天长大了,开始尝试着去面对自己的人生。路边台阶上互相交换秘密的两个人好朋友,新学期开学后校门口热情打招呼学生们,这些难忘的片段,都被一曲音乐融入进了夏天的树荫下、微风里。

从编剧的角度创作主要人物:从编剧风格音乐表现(15)

音乐创作人曾表示过,此曲虽专为电影所作,但并没有特别的深意,只是想配合着一幅幅的画面,让人自然地产生情感共鸣。从这点上来说,音乐的感受力还是很成功的。

3.片尾曲《嘘月》,献给观众的一曲最美的夏日回忆。

最后,不得不提一下片尾曲《嘘月》,这一曲与电影中的人物不再有多少关联,反倒更像是送给影迷的彩蛋,引无数人追忆自己精彩过往。

雨水落下 花瓣零落 我只想起你被照亮的脸颊

我月下独酌 畅饮着满桶月光

是真的,这清淡的透明的口感 就像夜晚

说着 原来就这样啊 笑一笑也好

我等待着你

……

从编剧的角度创作主要人物:从编剧风格音乐表现(16)

这像诗一样的唱词,借着歌声缓缓流淌进我们的脑海中,随之浮现而出的,是每一个人心中最明媚的昨日光景,有凉风、有月光,还有最重要的那个人。

总而言之,三部乐曲虽然都是独立的作品,但夏天一脉相承的风格却被协调地统一了起来。不会给人太浓烈的情绪,但却360度立体环绕式地让观众感受到夏天的气息,每一个毛孔都散发着身心愉悦的快乐。就算你会不喜欢电影略显平淡的故事情节,但一定不会拒绝被这美妙的音乐,因为听着它,会帮你驱散一整天的疲惫。

从编剧的角度创作主要人物:从编剧风格音乐表现(17)

“面具”的现实隐喻:

一部作品的诞生,除了要带给观众娱乐消遣的快感,也要给予一定程度上的现实启发,《无限》在这一点上就有其自身的价值。它通过电影中奇幻的设定,来隐喻现实世界的问题,带给我们一些对于生活的思考。

从编剧的角度创作主要人物:从编剧风格音乐表现(18)

1.“面具”,是逃避现实的借口。

在电影中每一个人都有他自己的面具。美代是用一幅可爱的猫面具,来远离家庭对自己造成的伤害。日之出是用一幅顺从乖巧的隐形面具,来逃避母亲对自己的高期许高负压。

而在现实生活中,无数的人,同样也有着无数的面具,来对抗现实的残酷。你一定听过有人这样说,“如果我是一只宠物就好了,不用上班挣钱,每天还有人喂吃喂喝,生活该多好”。你一定也见过有人真的这样做,为了逃避工作瓶颈,频繁地换职业换岗位;为了躲避现实的社交,沉溺网络、偶像、游戏机。任何一种挫折与失败,都有可能让一个人选择戴起一幅面具,来隐藏真实的自己。

从编剧的角度创作主要人物:从编剧风格音乐表现(19)

2.日本的“蛰居族”,100万人的逃避选择。

“蛰居族”一词来源于日本,具体指一部分人群不上班、不上学、不出社会,长时间处于狭小空间,自我封闭地生活。

据有关统计,在日本的蛰居族人数或已超过100万人口,而其中蛰居纪录最长的竟长达15年之久。在这部分人群中,其中80%是男性,且如今有越来越多的青年群体加入此阵列中。

从编剧的角度创作主要人物:从编剧风格音乐表现(20)

日本专家曾分析,在蛰居族中的大部分人,他们普遍有着较大的社会压力,或者感情失败,或者事业破产,或者存在社交障碍。对于他们来说,父母的期待是一种沉重的枷锁,他们也害怕亲密关系,有着较低的承受能力,甚至可能因为一次职场竞争失利,就此蛰居在家。

他们坚持着“逃避可耻但很有用”的想法,当着世人眼中的“失败者”形象,用一个小小的房间将自己隔绝于真实世界之外。可这样真的有用吗,真的好吗?

3.逃避不是长久之计,唯有摘下面具,勇敢面对才是良方。

从编剧的角度创作主要人物:从编剧风格音乐表现(21)

在电影中有个猫岛,那里面的猫全部是由人变的。他们都是为了逃离现实的某些人或事,才决定戴上猫面具,终身留在那里当一辈子的“猫”。可就在他们的快乐猫生中,被问及是否后悔时,所有的答案都是:后悔了,“他们”并不真正的快乐。

是啊,真实的世界就是,每个人都有各自的不幸,每个人都会有需要一幅面具的时候。一时的逃避可能会帮助我们稳定、控制情绪,但若长久消极应对,会让坏情绪不断发酵积压,最后像气球一样被吹爆破裂。如同电影中的美代,猫面具戴得越久,在虚幻的世界中逃离越长时间,就离真实的自己越来越远,最后差点找不回来。

从编剧的角度创作主要人物:从编剧风格音乐表现(22)

卸下面具吧,不要因为害怕而逃避,不要因为逃避而错过,勇敢直面现实才是疗愈伤害和挫折的最佳方法,人生需要在不断地勇敢中慢慢成长。

结语:

《无限》是一部很暖心的电影,它没有太多让人飙泪的痛点,但却可以勾起很多人埋藏在内心深处的记忆。即便我们早已被残酷的世界百炼成钢,在这里,这个简单的故事,它依然会让你坚硬的心重新变得柔软。

你相信吗?就算你不曾遇见一位像日之出一样的温柔少年,或是像美代一般横冲直撞的可爱姑娘,但迟早会出现那么一个人,治愈你所有的不开心,让你再开心地笑起来。

就像美代说的,”遇见你之前,我每一天都期盼着世界末日,喜欢上你之后,对我而言,世界变美丽了。“

从编剧的角度创作主要人物:从编剧风格音乐表现(23)

对于这部电影,或是里面的人物,你有什么看法呢?欢迎留言讨论。

我是#九一是我# ,平时为大家分享影评、书评,还有一些有态度有温度的好故事,欢迎大家关注。

图:来自网络(侵删)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