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迎着晨曦我们出发:让我们拥抱晨曦时刻的灿烂大地

迎着晨曦我们出发:让我们拥抱晨曦时刻的灿烂大地最后,笔者还想说一说《敦煌牧歌》这部小说所显示出来的一种特别的温情和诗意。边牧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对于他写的这部小说,按讲,我们是不期望他写的时候能够有多少诗意出来。而事实却是大大出乎了我们的意料,这部《敦煌牧歌》是透出了一种沉隐的土土的但却是浓浓的诗意。据笔者所知,作家边牧的身世和经历似是和小说中的黑子差不多。至少他是一个和黑子完全一样的高成分出身。我们可以想象得来在他的改革开放以前的较长的岁月里他对时世的感受。但是,我们从他的小说中看到,他对那一大段时间的命运遭际却是显得达观。小说中的旧中国部分,大户也就是我们说的地主与顾工之间,品行好和品行不好的人之间,全不是我们早时从戏剧中电影中看到的那般地水火不相融,即就是从建国初到改革开放前的充满了阶级斗争味道的那一段时间,低成分者与高成分者之间,干部与群众之间,也是看不出有那种从那一段时间走过来的人曾都见到过的那般有那么多的残酷、仇恨等的描

甘肃 夸 父

迎着晨曦我们出发:让我们拥抱晨曦时刻的灿烂大地(1)

钟情于玉米花儿盛开和金色麦芒的人有一天终会在望着或是窗外微风如吹拂着九月的胡杨树叶一般的阳光飘荡或是远处的沙滩上的一朵两朵的蔳公英黄花儿掉落的时候将记忆的目光穿入甚至让其照亮往昔的岁月。那般时候,尽管其时远山可能已是早凝结了的海市蜃楼。

终于收到农民作家边牧从那个他所生活和劳作的敦煌城东北面儿十八里外的土塔村托劳友人代来的连油墨味儿还没有散去的长篇小说《敦煌牧歌》,是在酒泉已入了三九以后的年末腊月时候!是三十五万字的厚厚的一本。没有请谁写序,连后勒口上必须有的一般都是要带一点儿全书的故事梗概的推介语也是没有,完全是生猛故事的长篇裸著。在笔者正谋以理论的斧刀对其进行剖解作第三遍阅读的第五第六两日,窗外竟是飘起了一天半的大雪。《敦煌牧歌》是边牧花了十余年时间创作出来的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由尔,伴雪而读,便是不由地心下就生出许多由衷的慨叹。

这是一部全然超出了笔者的意料也戳出了笔者阅读经验边界的书!

最突出的感觉是它是小说中的一部全然的自在随性的别一种文本。

首先,是作者任着一种农民的心理结构进行故事营构的特别的小说结构。结构是文学艺术作品的骨架或曰基本支撑。新时期以来,如同中国在经济上四十余年走完了世界上发达国家一百多年的发展道路一样,中国小说也已是几乎穷尽了数百年来世界文学史上曾出现过的所有模式。《敦煌牧歌》显然不是那一波一波的曾经是一时是这个一时又是那个的不时地卷裹了全国的读者的眼球在文学的甚至是思想的波涛中摆荡甚至是扑腾的未来主义、超现实主义、象征主义、表现主义、意识流小说、存在主义、黑色幽默、魔幻现实主义等等的现代派后现代派后后现代派的东西,或通过象征、隐喻和颠倒时空顺序的自我联想表现内心的生活和心理的真实,或通过挖掘深层的潜在的意识世界表现瞬间的复杂多变的情绪和印象,或采用怪诞、荒唐、反理性逻辑的描写方法弄出一辅一辅的生活图景碎片,用"反常"的观念对人这个最能动的表现对象进行新的阐释,从而造成艺术上的巨大张力,而是特"现实"地写作为作者的他的自个儿认识的不认识的甚至不少可能仅是听说过但却是熟悉到如是自个儿体腔内流淌的血一般的程度的现实中的人和事。毋庸置疑,这是一部现实主义的乡土大著。然而它也不似一部那种我们基本上是早先的时候常可以见到的传统现实主义或曰经典现实主义小说。传统现实主义往往多都是小说家根据自己对生活的认识,按照塑造形象和表现主题的要求,运用各种艺术表现手法,把一系列生活材料、人物、事件,包括情节的处理、人物的配备、环境的安排以及整体的布置等等,以时间的自然顺序、事件的因果关系顺序连接起来,依照轻重主次,合理而匀称,由头至尾由始而终地加以组织和安排,由开端到结局,呈线状一步步向前延展,最终形成一部圆合的成品。《敦煌牧歌》是以敦煌土塔村为故事人物活动的中心地域递续叙写从上世纪二十年代至世纪末甚至抑或是都入了本世纪初的七十多年八十年间顾晓虹和黑子两个人物的命运遭际。故事即是围绕着这两个人物展开,是由第一、第二两部构成。而显然,在其中,我们看不到作家边牧按照传统或曰经典现实主义的基本范式"刻意"地按着自己的主观理念,谋着以"合理而匀称"等等的原则,以一个人物或者一个家族或者一个血系的一个或几个人物贯穿全著,对作为元故事的现实的生活"执意"地进行处理、组织和编排的情形,我们只看到的是作家边牧似是有意无意地模糊了他是不是要体现某个主题,以及他是不是要努力地以这个主题统摄全书中的全部情节和人物,只愣是依任了自个儿的实际上是敦煌乡下生活中的一种自在的愉悦,让人物给命运牵动着奔扑浮移于"自然"的鲜花烂漫和红柳努出白雪间的故事原野。因而我们就是看到了一部结构不圆合的甚至感觉是布局大"不入格"的小说。小说的故事地是敦煌郭家堡的土塔村,顾晓虹和黑子两个主要故事人物的生活的基本或者说大多数的时间就是在这片地儿上。然而,我们奇怪地看到,小说却是从这土塔村西北几十里外的自然算是另地儿的那马圈滩地儿开始。主人公顾晓虹在马圈滩是历经了在作为弃婴被顾福拣了做了顾家女儿之后的成长和长大后柳儿般柔美的腰身后乌黑发亮地摆甩着一条大麻花一般的长辫子摆热了马圈滩全部小伙子的心两个故事单元,接后又历经了十九岁嫁到敦煌城东马家庄给自己的却是小自己七岁多的只十二岁的表弟马有做了蛮丫头媳妇和由于不满自己的荒唐婚姻与邂逅的从高台流落到敦煌来的其时是正给邻近的朱家堡子朱三爷做车夫的高台青年曹天寿生出恋情最后私奔北大湖两个故事单元;再接着,便是就开始历经由于曹天寿车祸负伤被叫回高台而被命运无情地抛落在了北大湖清水坑子痛苦挣扎——做帮工,种撞田,与命运抗争,过一种干净勤劳的生活——被骗子龚三始乱终弃后堕入为生存而被不少马车夫、跑滩人甚至是骑大白马穿海蓝呢褂子的富有商旅睡——回敦煌不果重新种撞田,做帮工,继续着无望的挣扎——最终,大可能是建国前的两三年前吧,终是由早年间从山丹迁来的何二麻子的车夫李多仁的从中牵线,嫁给了才不久前也是从山丹流落到土塔窑洞湾的吴保善来到了土塔村五个故事单元。就是如此,如同是一条从土塔西北几十里外生出,接后从马圈滩到敦煌城东马家庄再到北大湖再到土塔尔的长满了荆棘、腐皮、命运的麻叶儿以及偶尔的鲜花的故事的长藤,曲曲绕绕地绕得了好几个弯儿方是终将根儿扎在了土塔尔的这片大地上,幻化成了一支故事的胡杨树开始蓬勃地长大。由是,故事的主杆开始形成,并且在此后经过差不多是六十余年的成长,全然地成为了一垛故事的大树。上部的故事至顾晓虹幸福终寿结束。如此,下部的故事就开始了。然而,又是出乎我们的所料,故事的大树此时是并没有顺着顾晓虹及其子女的线索继续向上生长,而是讲起了完全是另一个人的故事。这就是黑子的故事。黑子与顾晓虹,除了同是土塔尔人,基本上是显眼的交集一点儿没有。并且,此时这黑子的故事,也不是从顾晓虹的死去那个时间点上开始,而是折了个二回头回去,从差不多是上世纪的六十年代的后半期的某一年开始,也就是顾晓虹落户到土塔村的二十年之后,顾晓虹的女儿差不多要上中学了的什么时候的某一年开始。更为重要的,全书的黑子的故事在物理时间上的长度也是只从六十年代写到八十年代初。而这个时候,我们知道,顾晓虹还活着。即是说,第二部黑子故事的枝稍远没有长到顾晓虹故事枝稍的高度,黑子的故事就似是从《敦煌牧歌》这部小说整棵故事大树的半腰里长出的一个旁枝,且这枝旁枝与顾晓虹故事条枝之间是并列着但却是相互间拉开着不小的距离。而且,即使是顾晓虹和黑子两人的故事,旁枝和主枝,两个故事枝干上的两个各自的故事体系内部,一个故事单元与一个故事单元,长短大小也全然地不均衡,更也不是如是精心组织了的那般的周密的样貌。而实际上,既就是前面的顾晓虹的故事长藤在从马家滩穿入土塔尔故事主杆的时候,亦是小说第一部整部32回150页面17万字的11回50页6万多字已去。然而,魅力却恰在于此。读完《敦煌牧歌》全著时我们就会发现,原来是现实生活中的样貌本就是如此,那般的生活样貌中的最能刺激起人们兴味的故事兴奋素的分布情形本就是如此,而中国广大的农村中的农人们对故事的审美也确是那般地喜欢哪段儿能让人听得津津有味了听哪段儿地信马由缰,作家边牧显然是在较多地研究了好多个时代以来农人们的阅读心理,努力地摇动着自个儿的笔这般地顺着这般的农人们的兴趣的梁儿一步步将故事向着让读者更愉悦的高度自在随性地推进。这无疑将使得我们的今后的乡土文学的表达,更多得了别一种甚至很多种的可能出来。

迎着晨曦我们出发:让我们拥抱晨曦时刻的灿烂大地(2)

其次,是作家边牧以通过对大量丰富的事件的叙写来塑造人物并进而反映社会生活的表现手法。小说是一种讲故事的文本,人物、情节和环境被称为其三要素。而与往往是只是截取主人公某个时期或某一段生活的典型事件,甚至是如鲁迅所论及的"一雕栏一画础"地截取这个人物生活中富有典型性的某一侧面或片断加以集中描绘,塑造形象,以提示社会生活的的某个方面的意义,篇幅和容量都比较短小,结构上也是比较单一的短篇小说比起来,以反映更深广的社会生活为己任,场景广阔,人物众多的长篇小说,却是篇幅长,容量大,情节复杂,结构宏伟,往往是要通过着重对时代的变迁和众多人物的成长历程的表现,纵深宽广地反映某一时代的重大事件和历史面貌。当然,作为长篇小说,它也是同中短篇小说一样,要着力通过肖像、行为、语言、心理、和细节等方面的描写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但它更用力的,往往却多是一种历程,一种人物的生命和情感的长长的流程或曰命运。我们的边牧显然是深谙并且是最大程度地运用了这般的作为长篇小说的特别的长处,努力地甚至很可能是极醉心地让自己的笔奔腾于这片最终是诞生了他这部《敦煌牧歌》的基本上是可以坚执地认定就是敦煌的土地,自在地尽着自个儿的兴儿通过记叙大量的事件让一大众的土塔尔乃至不是土塔尔人却是因着这样那样的原因和方式与土塔尔人发生了关联的人物,在我们读这部故事的时候,活灵活现地朝我们走来。由是,我们看到,加上顾晓虹在来到土塔尔以后的热情投入社会主义新生活——为求有个一儿半女做出种种甚至是与他人偷情借种的努力——领养弃婴雪儿——养育雪儿长大——度过艰难的饥荒岁月——投身新时期农村建设——享受女儿雪儿工作后的幸福生活——因病去世等八个故事单元,下部黑子的随母兄远行新疆投奔父亲——独山子的学习生活——克拉马依的学习生活——伊宁的学习生活——回敦煌北大湖打柴——在北大湖邂逅农垦天津籍女牧工杜鹃——与杜鹃恋爱——与杜鹃决别——六七年南湖修路——六八年东水沟打山柴——六九年至七十年代参加党河水库建设——七六年参加南湖店总干渠建设——七七年上西湖青盐池挖芒硝——回土塔后的生活——回土塔后与邻乡五墩巴尔湖女子的婚事的十五个故事单元,我们的作家边牧在《敦煌牧歌》中共是塑造了在这些故事发生地上顾晓虹、黑子、贤能和尚、李多、马长寿、顾福、大户朱三爷、大队干部李多宽、民兵连长席文、马车夫吴保善、吴雪儿女婿欧阳玉和、蒙古族牧民巴拉图·道吉尔及其女儿索仁高娃、兰州女知青闫国娟、七里镇男知青尚辉、敦煌中学教师梁全禄、蒙古族茂尔罕王爷、年轻梅林乔力腾、女奴雪莹、红阳大队孙书记及其三女儿孙鸿雁、蒙古族女青年乌云其其格、敦煌知青汪洪亮、敦煌女知青贾莉、农人大胡子老胡、文革时大队主任庄全有、建国前后匪首毕善录等290多故事人物;而这290多个人物,作者全不是如其他的文人小说那般地是对人物进行大段大段地施以静态描摹,也不似意识流或者新写实那般地让人物的意识漫散地流动,让滞涩语流洇浸读者的心,更不似现代派后现代派那般地对人物的肖像、心理和场面或者作大笔铺排式地变形处理,或者进行碎片化地堆积,而是只就是那么地依照着自己记忆中的一个一个人物的在各色的事体中本来的样儿自自然然而又腾腾沌沌地写来,在大量的对在其所写及的北大湖、疏勒河、西戈壁、祁连山峡、嘎秀山、党河峡谷、雅丹城、马圈滩顾家庄、芭子场、月牙泉、鸣沙山雷音寺庙、城东朱家堡子、马家庄、北大湖清水坑子、大西梁、怪树窝、黄草湖、燕儿窝、燕儿窝干河沿口、土塔大营堡子、五圣宫窑洞湾、南梁庙、边家堡、塔尔庙湾、马家湾、小西梁、鹰窝梁、双窑儿、夹马道等137个故事发生地点上发生的216个故事或曰事件的娓娓叙述中,完成的。顾晓虹是一个比较复杂的人物,而作家边牧,是写了她一生中的十三个故事单元的共如应父母命出嫁马家庄、雷音寺庙会自请登台演唱《绣荷包》、与曹天寿私奔北大湖、同北大湖车马店老板白大伯白大娘两人帮工学种撞田、在破窑里捉虱子、与蒙古族牧羊女索仁高娃骑马深夜远地寻羊、承纳龚三深夜闯入、只身奔命敦煌、嫁至土塔尔后参加识字班品学兼优、去县民政局领养弃婴作女儿、灾荒年单骑夜走马圈滩救父、用数年攒起来的全部的钱为女儿上学买自行车等等83个事件,使这个从苦难中站立起来的农家妇女的美丽、坚韧、颖慧、勇敢、乐观、勤劳、不屈服于命运而又道德观不坚实的的形象,得到了饱满和颇具艺术表现力的体现。对于黑子,作者更是执忱地叙写了他半生中的北大湖打红柳做饭、工余坐土梁上吹笛弹琴、破窑里孤灯读书、勇救落水女、与农垦女牧工隔水投书、弹弓打狼、在南湖与同县其他筑路队擂台演奏《洪湖赤卫队》插曲、山水沟教知青打山柴、拜访蒙古族牧民、讲敖包掌故、与五墩连队进行篮球比赛、干渠砌筑的手艺屡受好评等57个事件,让一个在那些个风云变幻的年代里的高成份的农村回乡知识青年聪明、勤劳、善良、达观、谦让、理智、充满爱心、多才多艺然却往往又遇事优柔、时陷于自谦的内省等等的品行表现得入情入理而又感人至深。对于小说中的一些其他次要人物,作者自更是将这一手法运用得出神入化。对于土塔尔席文,作者只就是写了他在南湖剿匪斗争中布置的一次口袋战,就使得这位新中国的一位第一代民兵连长身上焕发出了熠熠的新时代的光辉。对于李弥,作者只是讲了一个这一家人与一条饥困中的母狼结得善缘后来六儿狼崽送羊报恩的有点儿传奇色彩的故事,就使这位流落敦煌的一位朴貌的农人的仁厚美好品行跃然纸上。就是如此,事由人出,人从事中活脱脱走出来,一切都浑然天成,个性风采独异;还有不少的人物,如土门道汪洪亮炸药包炸狼、土塔村女知青王润芝的哼哼取笑、女知青白冬玲的以玩笑传情、女知青郝丽蓉,还有本土评书艺人李长森、快板王夏亮、城南马家园子马长寿、葫芦湾文革村干部庄全有、刀子嘴玻璃腿夫妇、葫芦湾老乔乔开山生乔英和双胞胎乔玉、乔芳三姐妹,干渠建设中俏皮的小工丫头以及在北大湖时的农垦连长、丁指导员、畜牧队队长、营业员周丽丽、通讯员丁晓梅等等,作者都是多这般地只抓住他们的"一嘴"、"一毛"、一笑、一语,甚至是"一影",就让他们一个一个地在我们读着故事的时候跳至我们的目前。

迎着晨曦我们出发:让我们拥抱晨曦时刻的灿烂大地(3)

再次,是张弥漫于全小说的浓郁的敦煌地域色彩。细读《敦煌牧歌》全书,我们大是都会为融于全书的极乡土的地域色彩所打动。笔者以为,这除了小说本来就是写敦煌乡村故事的因素外,更主要的是作者是通过以下五个方面的努力实现了这一艺术特色。一是故事中全系地引入的敦煌方物,古烽燧,古长城,雅丹地貌,红柳,破窑,胡杨,沙弥,碱柴,芦苇,野麻,白茨,罗布麻,拐枣黑柴,霸王麻黄,狐狸,黄羊,野鸡,兔子,发面饼子,捋面,面片子,肉干子,实际上是铁支架的吐鲁哈等等是布满了全书。二是大量地使用敦煌色彩的地名,梁家堡,郭家堡,席家堡,张家梁,窑洞湾,丁家梁,夹坝湾,褚家湾,西湾,葫芦湾,塔尔庙梁,塔尔庙湾,马家湾,康家梁,九户滩,官马窑子,怪树窝,黄草湖,燕儿窝干河沿口,五圣宫,二层台子,党金果洛,等等等等。这类地名,多都是只大西北才有,其中不少直接就是敦煌的真实的现在依还用着的地名。三是充满地方色彩的方域传说。我们看到,《敦煌牧歌》中,作者是写了赵老农义助慧海和尚造筑佛土塔、党金果洛情深情化党河以及美女泉的传说、火烧湖的传说等四个传说和羊桥子柳红跳河殉情三个墩窑闹鬼一个故事。这此故事传说的被写进小说,很好地扩充了了敦煌这片土地的文化内容,揭示了敦煌村野的人文风情,也从另一个方面揭示了敦煌人的丰富精神世界和精神本质的另一个侧面;更为重要的,它使敦煌这片土地在这部小说中蒙上了一层也只是敦煌才有的神奇的地域色彩,使小说由是现出了一种特别的迷人的魅力。四是努力地以具有典型敦煌地域色彩的语言作为小说的叙述语言提高小说风格的方域化。如三九的太阳像一个硕大的苞谷面饼子从老东面的古烽燧旁滚出地平面,顾晓虹的美貌和才艺如疾风刮到了北大湖所有跑滩人的耳内,盆大的花皮西瓜、枕头长的麻皮甜瓜,似大卵石均匀地摆在瓜田里,一门头高的红柳,紫红色的高梁头如同喝醉酒的汉子东倒西歪地相互碰撞着,北大湖的脾气够干脆的,冬天恨不能把人冻僵,夏天恨不能把人热熟,牧人的生命就是看到白天的太阳和晚上的月亮,红柳的遍身像浸过油一样,显得格外的红,某两个人见了面好像舅舅见到外甥娃一样亲热等等,一读,就让人觉得既形象又显敦煌风格。五是大量使用了还如羊盼清明马盼夏,老驴老马盼得上四月八,人没对运气墙弯子蹲,天爷刮的拐把子风,单表墙,要个话,跳了几个蹦子,嘴角的黑痣抖了抖说,地沿子上有人烟的地方,把人靠成啥样子了,嗷——欧——尔的狼叫,呜呼掉,喧谎,亮明星,碎遭瘟,车辙,土迷日眼窝,捉虱子等等敦煌地方方言。

迎着晨曦我们出发:让我们拥抱晨曦时刻的灿烂大地(4)

最后,笔者还想说一说《敦煌牧歌》这部小说所显示出来的一种特别的温情和诗意。边牧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对于他写的这部小说,按讲,我们是不期望他写的时候能够有多少诗意出来。而事实却是大大出乎了我们的意料,这部《敦煌牧歌》是透出了一种沉隐的土土的但却是浓浓的诗意。据笔者所知,作家边牧的身世和经历似是和小说中的黑子差不多。至少他是一个和黑子完全一样的高成分出身。我们可以想象得来在他的改革开放以前的较长的岁月里他对时世的感受。但是,我们从他的小说中看到,他对那一大段时间的命运遭际却是显得达观。小说中的旧中国部分,大户也就是我们说的地主与顾工之间,品行好和品行不好的人之间,全不是我们早时从戏剧中电影中看到的那般地水火不相融,即就是从建国初到改革开放前的充满了阶级斗争味道的那一段时间,低成分者与高成分者之间,干部与群众之间,也是看不出有那种从那一段时间走过来的人曾都见到过的那般有那么多的残酷、仇恨等的描写,至少是边牧没有直接写出来。笔者家乡与边牧是同一个乡。笔者想,边牧大概是心中存了一种大而沉郁的爱,大概也正是有了这种爱,他的心中便是没有了计较和仇恨,只有了诗。因而,笔者以为,这大概就是我们解开他的《敦煌牧歌》第二部的风格与第一部比起来,为什么是那般地大诗意的面目的钥匙。第二部当然是写了黑子的十五个故事单元的事情。但是,我们看到,《敦煌牧歌》中,北大湖黑子与农垦女牧工杜鹃的爱情竟是占去了加引子是共15回半98个页面差不多8万字的整个第二部的大半的篇幅。毫无疑问,小说中所写的黑子与杜鹃的这场爱情在我们的文学世界甚至说是现实世界里千千万万的爱情中最纯净最浪漫但却是悲剧的一种。我们看到,边牧是极醉心地写了这一场爱情,且他把这场爱情的重点是放到了两人决别前的破窑柴房门前,平时是缷车的场子上的杜鹃的独舞表演那一回上,似乎前面那十三回两人的爱情描写都只是为了给这场悲情的爱情独舞做准备。如此,这场悲爱之舞开场了。这是一个寒冷的冬日早晨,杜鹃梳着两条辫子,穿上了那身她从未穿过的崭新的一双白球鞋、一条黑色锦龙尼裤子、一件水红色毛衣,开始了她大概也可能是她终生的一次最美丽的舞蹈。我们从小说中读出,这是一场人世间最盛大的只有一两个人的伟大的爱的舞蹈,蓝天为幕,不远处的胡杨林为帐,周近甚至远处,是要狠心地铺往天际的红柳。我们可以想象得来,此时肯定是太阳刚出来,阳光染红了大地,也染红了胡杨和红柳乃至更远处的横巴朗河,染红了就在不远处吃着草的可能偶尔也会不解地望一眼这边的两个人奇怪的作为的羊群,也染红了独舞者普天同庆的杜鹃。这时候我们回首整个的第二部小说,我们发现在边牧的笔下,杜鹃是没一丁点儿不好,她是他的女神,她是他的真切而又在多数的时候是飘忽的梦,她是北大湖一首神奇的诗。就是这般地杜鹃由黑子弹琴伴奏开始了她的舞蹈,是《我们是毛主席的红卫兵》,她唱着,舞着,脸上泛着红云。

迎着晨曦我们出发:让我们拥抱晨曦时刻的灿烂大地(5)

2018年的城市街道上跌落于槐树上的雪不会删除时间,坚守许许多多日日夜夜的如霜花的爱情并不会归于一声许多年前的驼羊的蹄痕。让干涸的过往在向往的河道里流淌。继续遥远的往事是走向希望的未来的旅程。灵魂会把梭梭草和石头照亮。借助注释事物的阴影及其含义在各种时空的境遇中翻检往事或者梦境的奥秘是通向心灵的美好未来的一首歌儿。晨光犁开田野我们会看到金色的牧歌。

一件杰出的文艺作品就像一座园林中一根枝条上盛开的美艳的花,它属于文艺家,但更多的时候却是属于某时某地某一个家族或群落,属于人民,它如是一个时代的符码,包容着一个地方,一个地区的某一个或几个时代的人民的风俗习惯、时代精神以及自然状况。许多伟大的小说,都是借用了历史框架,通过艺术想象来释放心灵能量,塑造作家心目中的"幻想性历史"。我们的边牧,是肩上和身上披得或沾着一些带了玉米叶子、桃花、杏花和梨花的美蕊粉腻,甚至是玉色羊毛,当然也包括谷穗麦芒的灿金的鳞甲片儿和埃土,他处在在生活之水的最深处和厚土的千百种作物的根部,甚至说他直接就是那活水中的一浦或者沃土中的一块。他就是水和土本身,只是这浦水或者这块土比起同类来,更显出了一种幻变。这水和土浸润于一种博大和广袤,不断地蜿蜒,濡动,流变,甚至摇绕到了遥远的西天边的克拉玛依,在不知不觉间肌体内渐渐积累生成了一种巨大的解构力和表现力。因而,他植育了一棵丰博而又坚硬的现实生活的质地上的高大丰茂的故事大树。这值得我们的文艺工作者注意。

迎着晨曦我们出发:让我们拥抱晨曦时刻的灿烂大地(6)

对人性光辉的深情礼赞、对人类美好未来坚定信念的作家,总是能够赢得长久的尊敬。在长篇小说构筑的世界里,崇高、神圣应享有被膜拜与尊崇的地位。

历史叙事往往是对现实更大程度的隐喻。

阳光和雪,落在大街上,终将把许多的往日覆盖去。街道上给车轮碾压去的只是浮光的许诺。

当前,我们正走在前人所没有走过的道路上,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媒体数字化移动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中国历史乃至人类历史上的新事物,我们正在创造新的历史。

我们的文学,自更该是如此。不能任掌中的歌谣淹没午后的阳光。祁连山巅上的黄昏会飘过来带落一片两片土塔儿某棵白杨树上的叶子,但我们会让记忆雕刻数十年前一日又一日的全部内容。足迹会在石头上衰老,但我们会不停地摇动我们手中的笔。

让我们拥抱晨曦时刻的灿烂大地,擎住蓝天的伟大。

愿作家边牧有更多更好的作品出来。

迎着晨曦我们出发:让我们拥抱晨曦时刻的灿烂大地(7)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