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太逗了,等我回家咱们一起去
果然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太逗了,等我回家咱们一起去回想起来,未见武汉时满腔热血,心潮澎湃;初到武汉,亲眼所见曾经热闹的繁华大都市,如今变得静悄悄,马路上空旷得甚至看不到一辆车。真正感受到了什么叫按下城市暂停键!这里,已有一场艰苦的战役正等待着我们!这是大年初三,在驰援武汉的路上,我写的一首藏头诗。加鞭快马急驰援油然而生家国情武汉加油!
普通外科 郭京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普通外科,护师,从事护理工作19年。2003年曾第一批参加宣武医院非典病房的救治工作。2020年参加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工作,支援武汉协和医院重症及危重症隔离病房 。
武楚大地逢新冠
捍家卫国逆向行
加鞭快马急驰援
油然而生家国情
武汉加油!
这是大年初三,在驰援武汉的路上,我写的一首藏头诗。
回想起来,未见武汉时满腔热血,心潮澎湃;初到武汉,亲眼所见曾经热闹的繁华大都市,如今变得静悄悄,马路上空旷得甚至看不到一辆车。真正感受到了什么叫按下城市暂停键!这里,已有一场艰苦的战役正等待着我们!
在武汉协和西院的战场上,我们每天都像车轮般飞速的运转。改造病房、开放病区、收治病人……6天开设了3个病区。
满满的病房里,充满着压抑、低沉的气氛。
“我们是北京医疗队,包括我们,全国各地都来支援武汉了。咱们一定要一起努力啊!”
为了给患者鼓舞士气,我们在病房和她们谈心,让他们知道武汉有全国各行各业的支援,坚定战胜疾病的信心。穿着层层的防护,如果不在防护服上写自己的名字,我们医护之间可能也认不出来对方。
“咱们是得努力呀,这些孩子们真不容易。人老了眼也花,我分不出来你们谁是谁,但我这心里,明镜似的,明白,你们是为我们来的。”常常默不做声的王奶奶突然说出的一句话让我瞬间泪目,这一切努力和付出都是值得的。
满满的病房里,充满着积极、阳光的气氛。病人和我们越来越熟悉了,聊得也多了起来。
“郭啊,你昨天教我的什么踝泵运动,你看看我做的对吗?”
大家主动吃饭喝药,主动床旁锻炼,积极地配合治疗。但,也有例外。
这天,我还没接班就听说收了一个脾气不太好的小伙子——“李明”(化名)。李明除了确诊新冠肺炎,还有肝硬化和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见到他时,李明的身上连着心电监护仪,鼻子里插着三腔二囊管,吸氧管挂在左耳边,口罩甩在右耳旁。
“李明,现在感觉怎么样?我帮您把吸氧管戴好,口罩戴好。”
他撇了我一眼,皱着眉头说,“别碰我。”这个班,我主动试图交流数次,效果都不太好,感觉我们之间似乎隔着一堵无形的屏障。
下一个班时,我看到李明已经拔了三腔二囊管,生命体征也算平稳,真是替他高兴。可没想到就在当晚,他的突然病情变化,消化道出血出现休克症状。历经几个小时的紧张抢救,终于把李明从死神手中“抢”了回来。
又一个夜班,病人们都已安然入睡,只有李明那儿传来了压得低低的通话声:“活着呢,以后的事情以后再说,我还不知道能不能活着出去呢。”
等他挂了电话,我走近他,边操作边和他轻声说:“上次出血多危险,以后回家了,千万不能再喝酒了。”“我那天吐了好多血。”他不经意地说。“要是我动作慢点,你就都吐我身上了”我笑着说。“原来是你!不好意思。你们都穿着防护服,也分不出来谁是谁。”他有些意外地看着我。
“你这个病啊,和喝酒有很大的关系,以前没少喝吧?”“嗨,谁还没有年少轻狂的时候!想当初,哥几个凑在一起,那不喝够了,哪能回家?年轻嘛。”
他仿佛陷入了回忆中。“唉,提这些干嘛。现在,能不能活着出去都不知道。”一声长长的叹息,显示出了他内心中的彷徨。
“我们当然要好好活着啊!对爱你的人来说,你知道自己有多重要吗?你是儿子,是老公,更是爸爸,没有了你,他们该怎么办?”
李明半天没有说话,只是又闭上了眼睛。我继续和他说着自己的心声。
“我们也是女儿、是妻子,是妈妈,但我们更是一名医者,国家、患者需要的时候只有挺身而出!没有大国哪来的小家?现在,举国上下都在共渡难关,大家都在努力,你也加油,好吗?”
李明还是没有说话,仿佛睡着了,但微微颤动的睫毛,让我知道他听到了我的话。这个夜晚,虽然我们没有再说些什么,但我注意到他在床上翻来覆去了许久。
“好,等着我回家,等我回家咱们一起去……”再一次从他床旁经过时,恰好又听到他正在通话。我特意停留,他冲着我点了点头,露出了久违的笑容。他,笑起来更好看。蓦然之间窗外阳光好明媚,脚步也好轻快。
就这样,我们送别了一批又一批的患者康复出院,当看到她们那一张张笑脸,I think to myself what a wonderful world,为了这一张张笑脸,一切都值得!
医学人文点评
本文的作者是一位北京援鄂医疗队队员,通过她真诚平实的笔触,让我们回到了英雄的城市,看到了英雄的人民;追溯了英雄的舍身逆行历程,感悟了英雄的无形人文力量。这是一个缩影,也是一个代表,更是一个纪念。
驰援武汉,面对新冠,在繁重诊疗同时鼓舞士气,“咱们一定要一起努力啊!”咱们,一起,简短但如家人般的词语让病中的人们不再孤独,有强大的祖国做后盾,有勇敢的医护做同伴,患者得到了心理上的慰藉。有了信心,才会有行动上的转变,由被动变主动,由压抑变积极,由低沉变阳光。
李明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历经双重生死考验的平凡人的平凡事。幸运的是,他遇到了不平凡的医护人员的不平凡的人文关怀。患者是普通人,其实援鄂的医护人员亦是普通人,平等地讲述自己的心声:“也有父母儿女,也有内心的牵挂,但在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实现从小我到大我,从小家到大家……”,感召力胜过万语千言,李明正是在这种虽普通但不平凡的力量影响下,重燃了战胜疫情的信念。
I think to myself what a wonderful world.是阅读此文后的明朗心情,愿患者的一张张笑脸绽放,愿医护的一个个实践值得。
点评人:马涵英
北京安贞医院教育处党支部书记
全科医疗科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