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历史上最好的帝王术:帝王术里的三大天规

历史上最好的帝王术:帝王术里的三大天规这三项如果处理得当,收藏在官府就是公法,施行到全国就成为习俗,其他的事情,就不用勉强就能够治理好了。第三种情况就是爵禄毋假。授官任职,也就是人事权,这是管理者的最为核心的权力之一。如果把这些权力轻易的授予别人,或者说被强行剥夺,这必然会引发管理的失控。科层制的管理,需要逐级授权,需要把握好这个度,已经完善的制度约束。我们可以思考一下,我们现在的官员的认命与使用制度。市一级任命县一级的官员,真正的管辖权在省一级的组织部门,市一级可以推荐,但是最后的决定权在省一级。具体就不展开说了。法制不议,则民不相私。刑杀毋赦,则民不偷于为善。爵禄毋假。则下不乱其上。三者藏于官则为法,施于国则成俗,其余不强而治矣。第一个原则就是法制不议。这里的议是议论的议。这里包含了两层意思,法律的制定一定要充分听取意见,并且考虑到方方面面的利益,但是,一旦制定并公布,就不能允许私下再对法律本身进行议论,第二层意思就是法律

我一直在讲《管子》,我也一直强调《管子》可以说是中国本土的经济学、管理学。为什么我们两千多年以后,读《管子》还能发现其中蕴含的丰富的思想价值,还能够对我们今天的人们产生那么大的思想冲击和心理震撼,真正的原因,说到底就是管子以人为本,以人性为本,洞察人性、尊重人性,管子的道与术才可以跨越两千多年,依然散发着人性的光辉,依然值得我们借鉴和思考。管子的理论和思想,不光不落后,对于解决我们当下碰到的经济、管理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依然能够直指要害,给出清晰、简洁,但是又非常有效的解决方案。

《管子》这本书的内容,很多翻译成现代汉语以后,就可以直接打印出来,作为管理规范来使用。这一篇最具有代表性。

今天我们就来分享一部分《管子·法禁》的内容吧。

这一篇开篇就讲了三大原则,也就是我们刚才说到的管理的三大天规,就是管理的刚性原则。

法制不议,则民不相私。刑杀毋赦,则民不偷于为善。爵禄毋假。则下不乱其上。三者藏于官则为法,施于国则成俗,其余不强而治矣。

第一个原则就是法制不议。这里的议是议论的议。这里包含了两层意思,法律的制定一定要充分听取意见,并且考虑到方方面面的利益,但是,一旦制定并公布,就不能允许私下再对法律本身进行议论,第二层意思就是法律的执行,没有讨价还价的空间。这是法律执行的刚性。并不是说法律一旦定好,就不能改变,是不能轻易改变。是需要根据不同的变化,进行相应的调整。但是法律的制定权,以及对法律执行刚性的维护必须是在最高层就解决掉。

第二个原则就是,刑杀毋赦。就是刑罚的执行的刚性。不能随便赦免,不能因为和最高领导者的关系近,就轻易的赦免,这里也有两层意思。一层意思就是上边说的,轻易的赦免会带来大家对制度宽容度的想象空间,如果说和领导者关系近,就能免于处罚,那自然大家都去讨好领导者,导致刑罚形同虚设。第二层的意思,这里没有明说,其实,很多具体的刑罚的审定、执行都不是君子或者最高管理者自己来操作的。而具体的执行者可以使用刑罚的宽严来实现收买人心、打击异己。这是对最高管理者核心权力的蚕食,很容易导致拉帮结派、打击异己的情况出现。这是作为最高管理者绝对不能容许出现的情况。

第三种情况就是爵禄毋假。授官任职,也就是人事权,这是管理者的最为核心的权力之一。如果把这些权力轻易的授予别人,或者说被强行剥夺,这必然会引发管理的失控。科层制的管理,需要逐级授权,需要把握好这个度,已经完善的制度约束。我们可以思考一下,我们现在的官员的认命与使用制度。市一级任命县一级的官员,真正的管辖权在省一级的组织部门,市一级可以推荐,但是最后的决定权在省一级。具体就不展开说了。

这三项如果处理得当,收藏在官府就是公法,施行到全国就成为习俗,其他的事情,就不用勉强就能够治理好了。

历史上最好的帝王术:帝王术里的三大天规(1)

北京天坛祈年殿

我们接着来看下一部分:管理成功必须的18条禁令

我们来看一下这一篇具体的禁令,共计18项:

第一条:乱国之道,易国之常,赐赏恣于己者,圣王之禁也。

这一条是说,作为大臣,赏赐都是出自于自己,随便破坏法律和法规,这就是上边说的,通过赏罚的弹性,来实现拉帮结派,打击异己的情况,这是要绝对禁止的。

第二条:擅国权以深索于民者,圣王之禁也。

擅自利用手中的权力勒索、受贿的,这也是绝对禁止的。

第三条:其身毋任于上者,圣王之禁也。

很多人,包括郭沫若把这一条把这种情况解释成隐士、游民,这有点不合逻辑,其实实际应该指的是在其位不谋其政的人,就是占着位置不作为的人。这和下一类有些像,但是这类用庸官来界定,可能更合适。

第四条:进则受禄于君,退则藏禄于室,毋事治职,但力事属,私王官,私君事,去非其人而人私行者,圣王之禁也。

这一类的情况是利用职位为自己谋私利的人。通过职位的便利,结交权贵,为的是实现自己的利益。

第五条:修行则不以亲为本,治事则不以官为主,举毋能、进毋功者,圣王之禁也。

这一类是德行不够,就是不能侍奉父母,做事不以奉公为主。推荐、任用没有能力、没有德行的人。

第六条:交人则以为己赐,举人则以为己劳,仕人则与分其禄者,圣王之禁也。

这一类人其实就是卖官鬻爵的人。这在任何时代都是要禁止的。

第七条:交于利通而获于贫穷,轻取于其民而重致于其君,削上以附下,枉法以求于民者,圣王之禁也。

就是从上边争取政策,把利益分给下属,用以收买人心,同时又结交权贵的人。这类人也很多,这和第一种情况一样,是蚕食作为君主的权力来谋取自己的私利。

第八条:用不称其人,家富于其列,其禄甚寡而资财甚多者,圣王之禁也。

这类情况用现在的情况来说就是巨额财产来源不明,消费水平严重超出其收入。这都是要禁止的。

第九条:拂世以为行,非上以为名,常反上之法制以成群于国者,圣王之禁也。

这一类情况就是特立独行,哗众取宠,通过骂领导、骂朝廷博取名声的人。呵呵,不多说了。

第十条:饰于贫穷,而发于勤劳,权于贫贱,身无职事,家无常姓,列上下之闲,议言为民者,圣王之禁也。

这一类是说那些游手好闲,又不勤劳。这里的发应该是废物的废的错愕字。有没有正当职业,也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在穷人中谋取利益,又跑到官府那说自己代表贫民的利益的。其实想想,基本上就是现在市面上的小混混,收保护费,还要到官府那说自己代表这些穷人的利益,要帮他们争取利益。这种人,在任何时代都是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第十一条:壶士以为亡资,修田以为亡本,则生之养私不死然后失缫以深与上为市者。圣王之禁。

这一类人就是私下收买一批亡命之徒,或者说是死士为己所用,偷偷的制作兵甲武器,这明显就是密谋造反的人。

第十二条:审饰小节以示民时言大事以动上远交以踰群,假爵以临朝者,圣王之禁也。

这种在古代就是弄臣,比如王莽。

历史上最好的帝王术:帝王术里的三大天规(2)

第十三条:卑身杂处隐行辟倚,侧入迎远,遁上而遁民者,圣王之禁也。

这类说的基本就是间谍。现代社会,商业间谍也随处可见。

第十四条:诡俗异礼,大言法行,难其所为,而高自错者,圣王之禁也。

这一类人也很多,夸大其词,人为夸大难度,为自己邀功请赏。

第十五条:守委闲居,博分以致众。勤身遂行,说人以货财。济人以买誉,其身甚静,而使人求者,圣王之禁也。

这一类人就是到处收买人心的,和慈善家不同。比较讽刺的是,后来的田代齐姜,的田氏就用的是这一招。

第十六条:行辟而坚言诡而辩,术非而博,顺恶而泽者,圣王之禁也。

就是能把错的说成对的,什么都懂点,但是什么也都做不好。还拿来作恶,又用花言巧语来掩饰的人。

第十七条:以朋党为友,以蔽恶为仁,以数变为智,以重敛为忠,以遂忿为勇者,圣王之禁也。

这里说的就是结党营私,而又老奸巨猾,以压榨人民为忠君,以发泄私愤、快意恩仇为勇的人。

第十八条:固国之本,其身务往于上,深附于诸侯者,圣王之禁也。

这一类,其实就是那些用别的国家的势力来巩固自己的地位的人,也就是用自己国家的利益换取别的国家对自己的支持,以稳固自己的地位。现在的企业里,携客户以自重,携供应商以自重的,基本和这类人类似。

历史上最好的帝王术:帝王术里的三大天规(3)

嘉峪关,月圆夜。

为什么这一段基本没有讲和现代社会的对应关系,其实,这些情况,在任何时代,任何组织,他们的表现都差不多,这就是人性的一部分。环境不同,但是表现都差不多。

如果能做到这些,也就能像这篇的总结一样:“绝而定,静而治,安而尊,举错而不变者,圣王之道也。”

就是真正做到了圣王之道。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