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之路开机仪式李沁:光明之路
光明之路开机仪式李沁:光明之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有这么一个中国人每天穿梭在眼科中心的门诊和手术室,朝六晚九,风雨无阻。经过一年的不懈努力,眼科常规门诊、急诊和一些基本的手术都能够独立完成了。自此,常常会听到老师们的夸奖:LaesperanzadeChina(中国的希望),这是褒奖,更是鞭策。留学期间,遇到了多位善于教学的好老师。他们都是古巴眼科研究所每个亚专科的优秀代表,人人身上都有一种独门绝技。其中令我记忆最为深刻的是一位年长资深的眼科教授,他是我的眼科入门老师,学业上倾囊相授,生活中也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他酷爱文学,讲课幽默风趣,常常在教学中穿插着文学故事,让本来相对枯燥的医学课程生动有趣了起来。老师见我学习热情很高,送给我一套手术器械,并嘱托说手术医师就像裁缝师一样,只有基本功练好了,才能制作出精美的衣服来。我平时忙于门诊和手术,空闲时往往就地取材比如用布料、水果皮、猪眼等练习剪切、缝合、打
来源:河南日报网
作者:孙彪
近期在读中文版的《老人与海》,这是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于1951年在古巴写的一篇小说。文中讲述了古巴老渔夫圣地亚哥与大鱼搏斗的故事,塑造了文学史上最典型的硬汉形象: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
读着,情不自禁地想起古巴,那个自己曾经生活和学习过七年之久的国度。古巴实行全民免费医疗,在医药科研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高中毕业,有幸赶上国家公派赴古巴留学机会。生于农村、长于农村的我,对缺医少药,看病难、看病贵的现状,自幼便对医生这个职业有种莫名的向往。
初到古巴的我们,人生地不熟,首要任务是克服语言关。在日常生活和教学中,当地老师鼓励我们多讲西班牙语。大家一边啃着陌生的西班牙语,一边攻克着枯燥的医学课程,其间内心五味杂陈。
第一次读《老人与海》(西班牙语版本),是在读大学的第二年。平日里忙于繁重的医学课程任务,闲暇之余便拿出来读读,久之便对此书爱不释手。书中的故事情节为偶尔觉得枯燥的医学课程增添了几分趣味;文中所诠释的“人类不向命运低头,永不服输的斗士精神和积极向上乐观的人生态度”也时刻激励着自己。作者笔下的“老人”和“小男孩”是在大海中捕鱼,而我们是在岛屿上捕获知识。海上时常惊涛骇浪,而岛屿上的学医之路也并不见得一帆风顺。
临床上轮转完所有的医学课程之后,我便选择了眼科。童年,每到春暖花开的季节,我的双眼就红得吓人,一发病就持续大半年。然而在信息相对闭塞、交通不便的农村也只能用一些民间偏方。记得读初中时,母亲得了一种眼病,当地俗称“鱼肉”(医学名称:翼状胬肉)。母亲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勤劳朴实,常年在阳光风沙中的田地里务农。农村条件差,农民的卫生健康意识也不高。汗水和异物进入眼内,常常随手拎起袖筒去擦拭眼睛。这些也正是疾病的主要诱发因素,此病在外界刺激下,反复发作,时常困扰着母亲。她深受眼疾折磨的情景深深印刻在我的脑海中。那时,我就期盼有一天自己能成为一名眼科医生,让母亲不再受苦。
留学期间,遇到了多位善于教学的好老师。他们都是古巴眼科研究所每个亚专科的优秀代表,人人身上都有一种独门绝技。其中令我记忆最为深刻的是一位年长资深的眼科教授,他是我的眼科入门老师,学业上倾囊相授,生活中也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他酷爱文学,讲课幽默风趣,常常在教学中穿插着文学故事,让本来相对枯燥的医学课程生动有趣了起来。老师见我学习热情很高,送给我一套手术器械,并嘱托说手术医师就像裁缝师一样,只有基本功练好了,才能制作出精美的衣服来。我平时忙于门诊和手术,空闲时往往就地取材比如用布料、水果皮、猪眼等练习剪切、缝合、打结。回国工作后这套器械就一直珍藏在我诊室的抽屉里,时常拿出来看看,回忆曾经的美好时光和深厚的异国师生情谊。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有这么一个中国人每天穿梭在眼科中心的门诊和手术室,朝六晚九,风雨无阻。经过一年的不懈努力,眼科常规门诊、急诊和一些基本的手术都能够独立完成了。自此,常常会听到老师们的夸奖:LaesperanzadeChina(中国的希望),这是褒奖,更是鞭策。
回国工作后的第二年,我亲自给母亲的眼睛做了手术,困扰母亲十多年的眼疾终于解除,也了却了我多年来的心愿。
英国军事家托·富勒说过:轻微的眼疾就是大病。如今,由于电脑手机的频繁使用,人们的眼睛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关注眼睛健康,“视”在必行。
永远忘不了幼时所遭受的眼疾痛苦和艰辛的求医之路,更忘不了未来行医路上所要担负的使命。
本文刊登于2020年3月4日河南日报中原风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