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中山市旧改项目投标时间多长:非凡十年广东答卷

中山市旧改项目投标时间多长:非凡十年广东答卷矮小破旧的锌铁棚,零碎分散的作坊和小散乱企业分布其中。这是中山市古镇镇海洲村村民欧伯最熟悉不过的场景,而部分历史遗留土地问题,也让村干部们焦头烂额。“如果还是老样子,怎么引进优质的企业?”改出壮士断腕的决心,改出“凤凰涅槃”的信心,改出高质量发展的未来。在过去近9个月时间里,以中山“工改”为主线的一系列改革,激发了一座城市的改革魄力、创新动力、发展活力。【奋斗岁月】破局:啃下“硬骨头”,打赢“攻坚战”

中山市旧改项目投标时间多长:非凡十年广东答卷(1)

9月26日,火炬开发区公路钢结构产业园“工改”项目正式动工,这里将打造联速·健康科技产业园。项目改造后,联速·健康科技产业园将瞄准总部经济、智慧医疗、健康科技等产业开展招商,建设科研科教总部基地、智慧健康科技产业中心、展示交易中心、赣商总部基地等多种业态,全链条推动健康医药产业转型升级,预计产值将从原来的100万元增加至3.5亿元。

上述场景,是中山推进村镇低效工业园改造升级(下称“工改”)的一个缩影。

这是中山破解历史性、结构性问题的一把钥匙:通过低效工业园再造,对原有的发展模式进行重塑,对产城空间进行再造,对高质量发展逻辑进行重构。

这是中山谋划未来、提升能级、寻求出路的一场探索:水污染治理、社会治理和安全生产、城市配套完善、产业转型升级等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点,都将在这场产城空间再造的征程中,找到新的支点。

改出壮士断腕的决心,改出“凤凰涅槃”的信心,改出高质量发展的未来。在过去近9个月时间里,以中山“工改”为主线的一系列改革,激发了一座城市的改革魄力、创新动力、发展活力。

【奋斗岁月】

破局:啃下“硬骨头”,打赢“攻坚战”

“如果还是老样子,怎么引进优质的企业?”

矮小破旧的锌铁棚,零碎分散的作坊和小散乱企业分布其中。这是中山市古镇镇海洲村村民欧伯最熟悉不过的场景,而部分历史遗留土地问题,也让村干部们焦头烂额。

在中山,像海洲村锌铁棚这样散落的低效工业园并不少。作为一个面积不到1800平方公里的地级市,中山土地开发强度接近40%,也是全省唯一一个实施减量规划的地级市。尤为严峻的是,全市现有工业用地33万亩,其中国有出让工业用地面积30亩以下地块面积占比接近50%,且80%以上已出让给私人(企)所有,土地利用碎片化、低效化问题突出。

困于用地之难,中山工业投资放缓甚至出现负增长。统计显示,过去10年中山工业平均增速0.9%,低于珠三角平均水平。

推行“工改”,是中山推进工业发展、实现“凤凰涅槃”的必由之路。

2022年1月4日,在新年的第一个工作日,中山市高规格召开村镇低效工业园升级改造工作动员大会,正式吹响全市村镇低效工业园升级改造号角。当天下午,中山超20个镇街同步举办低效工业用地拆除动工仪式。

“只要有利于中山高质量发展的事情,我们都要坚定去闯、去试!”大会号召,推动低效工业园改造,全市上下要唱响《敢问路在何方》,坚决啃下“硬骨头”,打赢这场没有退路的“攻坚战”!

在这次大会上,中山“工改”明确了几个方向:坚持规划先行,跨镇街做好百亩千亩万亩产业园的规划,并同步做好配套公共基础设施规划;坚持连片改造,打造若干个万亩千亩现代主题产业园;坚持政策引领,制定接地气、利发展的政策,最大限度释放基层积极性、激发社会投资热情;坚持改革突围,创新开路、各显神通,各镇街要勇于改革创新、先行先试,探索多种改造路径和模式;坚持“工改工”为主,严防工业地产推高工业成本,严格控制工业用地转商住用地;坚持蹄疾步稳,用心用情用脚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最大限度争取群众、企业的理解和支持,变“要我改”为“我要改”;坚持严格执法、文明执法,结合水污染治理,对生态环保、安全生产等问题加强执法,依法果断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尤其注重把依法行政、文明执法的过程作为做通思想工作、凝聚改造共识的过程;坚持把低效工业园改造的过程作为中山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要妥善腾挪安置好园区优质企业,鼓励企业在腾挪过程中实施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这也是中山推进“工改”的基调和路线图:既要下定决心,也要因地制宜稳中求进;既要为产业腾挪空间,更要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服务。

中山市旧改项目投标时间多长:非凡十年广东答卷(2)

今年1月,中山市小榄镇九洲基广成路工改项目集中拆除现场。 南方 叶志文 拍摄

谋局:企业租金少了,村民收益增了

“腾挪之后,厂房面积和设备投入计划增加近三分之一,年产值预计从不到2000万元增加到3000多万元,企业在厂房搬迁当年预计就可实现企业‘上规’!”在中山神湾镇“工改”工作组布局了超50万平方米的3个“工改”腾挪园后,一批企业借此机会“一飞冲天”,该镇“工改”指挥部的邓海煌自豪地拿位于外沙科创园的庆乙金属有限公司举例:“我们引导鼓励优质企业把搬迁腾挪的过程作为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

怎么理清复杂的土地所有问题?怎么妥善安置搬出园区的情况不一的企业?怎么确保“工改”期间企业不停产、信心长久在?

中山拿出了一套稳中求进、密切群众、多方联动、日夜兼程的“工改”的方法论。

“旧园区大部分被‘二房东’承包了,租金每平方米要10多元,现在村集体物业提供的腾挪安置厂房,每平方米只需5元钱不到。”在古镇镇冈南村开办灯饰配件企业的樊马宁欣喜地说,“村里还有不少扶持政策,当然要支持‘工改’!”

中山的“腾挪园”安置了企业的厂房,也安置了企业的心。中山出台了企业搬迁腾挪补助实施细则,摸排全市需腾挪安置的企业,发放腾挪安置补贴,并规划了66个地块用于企业腾挪安置,用地面积近2500亩。此外,对于淘汰企业的人员安置问题,各镇街也出台了相应的安置扶持政策,妥善解决好人员的再就业问题。

同时,中山划定总规划面积达27.53万亩的十大主题产业园,重点推动主题产业园内低效工业用地改造升级。编制中山市村镇低效工业园改造升级园区规划,确定产业空间分布与规模,谋划好“工改”片区产业转型升级方向和路径。

横有多部门协作谋篇布局,纵有“工改铁军”深耕一线,中山“工改”点面同时发力。中山市“工改”指挥部与市人大、市政协、市招商办、治水办等联动,市镇合力攻坚克难。同时,一批批“工改”干部扎入基层,主动上门带领企业和村民群众看项目、走企业、算大账,结合各镇街实际情况不断推陈出新“工改”模式。

中山市旧改项目投标时间多长:非凡十年广东答卷(3)

今年9月,中山市小榄镇九洲基广成路“工改”项目建设现场。 南方 叶志文 拍摄

变局:更多高新企业选择中山

9月21日,看着南头镇北帝社区“工改”项目正式动工,该镇“工改”专班成员马俊燊在现场惊叹:“原本长达一个月的审批时间竟然能压缩至3天!”

“工改”紧锣密鼓地腾出空间,又怎能在项目落地的速度上落后。为了确保“工改”高质高效,中山“工改”相关部门多次召开联席会议,并与市招商引资工作指挥部建立联动机制,为审批机制提速、对项目落地流程再造,实现“工改”项目和招商项目无缝对接。马俊燊所称赞的通过项目预受理机制实现的“拿地即动工”,正逐渐成为中山建筑项目落地的新常态。

“工改”改出了高收益,腾挪空间实现了“多赢”。沙溪镇水溪工业园改造项目(一期)将一改零税收局面,预计带来2500万元税收,村集体年收入从40万元上升到150万元;小榄镇菊城大道中7号厂房“工改”项目年租金收入将达825万元,为原来的4.8倍……乡村振兴有了新的生态,集体经济有了新的增长,国有资产进一步扩展壮大。

“工改”改出了新面貌,绿色发展驶入快车道。于2021年9月奠基的、中山第一批“工改工”项目之一的小榄镇北区社区高端环保产业园,贯彻“环保共性产业园”理念,与中山市生态环境局联动,对用地、产能及产业布局划分为核心区、缓冲区、拓展区和辐射区四大板块。除此之外,中山一批“小散乱污”企业得到治理,城市工业生产污染、安全等问题极大改善,中山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工改”改出了信心,更多的目光投向了中山。借“工改”东风,企业用地问题积累已久的古镇镇海洲村顺势而为,分批腾挪企业,建设起了面积增加近5倍的高新技术科技园,并以高准入标准筛选新入园的企业。未来,村集体不仅可以收获固定收入1260万元、新增3500个就业岗位、创造4000万元年纳税,还能够确保企业生产的低能耗、低污染性,实现经济生态效益双丰收。村集体对未来的发展充满期待,更多中山本地企业愿意增资扩产,外地企业愿意投资中山。

“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在推动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一场由“工改”破题的攻坚战,将为这座城市带去新的机遇、新的力量、新的希望。

中山市旧改项目投标时间多长:非凡十年广东答卷(4)

神湾镇诚艺·外沙科创城工改指挥部与招商中心。 叶志文 拍摄

【奋进者说】

见证从“要我改”到“我要改”的转变

“记得那天晚上11点我接到社区电话,得知那个地块的权利人愿意过来作进一步的沟通。我赶紧通知工改专班的同事带上资料先行过去,同时马上驱车从城区回小榄。到达永宁社区已是晚上11点40分。”就在当天24时,也就是权利人可获得第一阶段奖励的最后一刻,中山市小榄镇副镇长吴铸辉把这份解除长租地块合同签了下来。

这一刻,来得不易。

吴铸辉分管小榄镇“工改”工作,他所处的第八谈判小组,是工作量最多、谈判任务最重的。当中有位70岁的权利人,由于对“工改”政策不熟悉、不理解,对“工改”比较排斥。对此,吴铸辉与小组成员差不多隔天就走到他耕作的田头,深入其生活、感受其生活,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与他细说工改的好处。同时,更深入他的家庭,与他家人普及工改的知识。经过一个月的努力,就在8月14日晚上,该权利人在家人的陪同和见证下,用实际行动支持小榄工改。

从“要我改”到“我要改”,吴铸辉和同事们见证了一个个股民、村民的转变。同样在第八谈判小组,有一地块权利人是一对创业的夫妻。由于对物业有着深厚的感情,一度无法接受“工改”,经“工改”干部多次上门,深入细致地分析讲解,终于化解了夫妻俩的疑虑和心结。

又是一个深夜。由于夫妻俩是会计出身,现场给吴铸辉算了一笔账,列出了对这个地块的投资清单,逐项跟“工改”干部校对。吴铸辉一一回应,消除他们的疑虑,终于再次获得宝贵的“工改”票。

在这些村民、股民和权利人身上,吴铸辉和同事们也看到了他们的态度的转变。这种转变,不仅仅在于看到更长远的利益,更在于他们对“工改”、对城市发展的理解和信心。

“正是他们这种理解、支持和远见,才让小榄的产业有了更好的发展空间。”吴铸辉说。

【一线案例】

旧厂房变身“火炬原药港”

近日,在一片鸣笛声中,火炬开发区民众沙仔园区恒创科技园项目拆除仪式正式启动。据悉,该项目是由国家健康基地集团牵头打造的万亩“火炬原药港”的重要组成部分,恒创科技园项目建成高标准厂房,为产业链配套、有转型升级空间和成长性较好的本土企业安置“新家”的同时,也将大力开展产业链招商,吸引更多上下游优质企业落户。

恒创科技园于去年12月被纳入“工改工”项目。该改造地块位于中山市民众街道新平村,占地面积74亩,现有建筑面积约31499.88平方米,年产值2亿元,年税收为650万元,土地产出效益较为低下。

改造后,恒创科技园将以新材料产业、数控机床与精密仪器设计、生物等为主导产业,并积极引入省、市、区推动的高新、专精特新企业,预计年产值达8亿元,年税收将达3500万元。

年产值提升4倍背后,是火炬开发区向土地要效益、向存量要空间的决心。恒创集团董事总经理林秋燊表示:“恒创集团科技园作为现代化产业园区的重要节点,将配合沙仔工业园区产业规划,联合粤科检测科技等合作单位,重新对地块进行产业规划,规范建设载体,规范环保物流。”

恒创集团科技园与其运营公司广州粤科检测科技有限公司(下称“粤科检测科技”)将配合省科学院科学仪器中试平台,配合粤科检测科技旗下100多家企业,以检测服务为公共科技平台,发挥中山电子产业和制造业优势,在分析仪器、医疗器械、关键工程核心零部件国产化制造上建立产业链。

粤科检测科技董事总经理宋啸亮表示,粤科检测科技将在中山恒创建设以化妆品、保健品为核心的新生化检测平台。根据省科学院科学仪器中实试验平台的计划,粤科检测科技将模具开发、工业设计、特种发酵等符合中山产业链优势的项目向恒创转移,并与传统合作伙伴中山好来化工、中山林工工业装备等伙伴共同探讨创业服务与联合投资。

以商引商夯实产业链根基。目前,恒创科技园已入驻为华为供应无碳铜5G应用产品的中山莱通金属科技有限公司、中山市“专精特新”企业中山市新博研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等,并即将引入广东省科学院设备中试平台、睿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东林工工业装备有限公司等一批项目。

“对沙仔工业园区的低效改造,是解决土地资源紧缺、拓展产业空间布局的重要基础,也关乎整个地区的生态环境、乡村振兴、安全生产,可以说是一场没有退路必须打赢的攻坚战。”火炬开发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民众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黄声群指出,希望更多符合项目拆除标准的企业能够加入“工改”行列中,通过“工改”释放产业空间、提高生产效率、实现转型发展。火炬开发区也将一如既往优化政务服务,努力当好服务企业的“店小二”。

当前,沙仔工业园正依托健康基地,立足园区资源禀赋与产业实际,致力打造逐步建成立足大湾区,面向全世界的以原料药、医药中间体为特色的万亩粤港澳大湾区医药原料药绿色制造和智能制造示范园区,吸引企业家们来沙仔工业园落户发展,共同打造大湾区一流的“原药港”。

【数读】

“工改”计划

年内拆除整理低效工业用地1.3万

三年拆除整理5.8万

建设总面积达27.53万亩的十大主题产业园区

“工改”部署

派出市镇两级“工改”专班干部达540

批复“工改工”项目改造方案14个,涉及用地面积超763.1亩,投资额约45.9亿

“工改”进展(截至今年8月底)

已启动4轮低效工业园集中开拆

拆除整理超9500亩土地,完成年度任务的73%

依法查处落后产能企业93

整治拆除违法建设和危旧厂房物业214宗,面积达158.34万平方米

规划了66个地块用于企业腾挪安置,用地面积近2500

摸排全市需腾挪安置的企业有372家,目前已完成安置285

全市已出台“工改”政策文件51

全市“工改”项目已完成招引企业129家,投资总额近108亿

服务本土企业增资扩产188家,投资总额超177亿

【采写】南方日报见习记者 陈少宏 南方日报记者 罗丽娟 杨慧荣

【摄影】南方日报记者 叶志文

【作者】 陈少宏;叶志文;罗丽娟;杨慧荣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 客户端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