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思潮研究会:外国文艺思潮涌入时
外国文学思潮研究会:外国文艺思潮涌入时㈣语丝社1923年由胡适、陈源、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人在北京发起,成员大多为旅英美留学生。以在《晨报》副刊上开辟的《诗携》作为代表性的刊物,思想上比较倾向于自由主义。于1921年6月在日本东京正式成立,最初成员有郭沫若、张资平、郁达夫、成仿吾、田汉、穆木天、张凤举、徐祖正、陶晶孙、何畏等人,受“新浪漫主义”影响,(包括唯美主义、颓废主义、象征主义、表现主义等)文学思潮影响。《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创造月刊》《洪水》等十余种刊物。强调文学必须忠实地表现作者自己“内心的要求”,讲求文学的“全”与“美”,推崇文学创作的“直觉”和“灵感”。比较重视文学的美感作用。又注重文学表现“时代的使命”。㈢新月社
㈠文学研究会(较多受俄国和欧洲现实主义影响)
1921年1月于北京成立,发起人:周作人、郑振铎、沈雁冰、王统照、许地山、朱希祖、蒋百里、耿济之、瞿世英、郭绍虞、孙伏园、叶绍钧12人。《小说月报》为代用会刊,还编印《文学旬刊》《诗》《戏剧》月刊等刊物。
文学研究会的宗旨是: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强调“为人生而艺术”。
㈡创造社(主要倾向于欧洲启蒙主义和浪漫主义)
于1921年6月在日本东京正式成立,最初成员有郭沫若、张资平、郁达夫、成仿吾、田汉、穆木天、张凤举、徐祖正、陶晶孙、何畏等人,受“新浪漫主义”影响,(包括唯美主义、颓废主义、象征主义、表现主义等)文学思潮影响。
《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创造月刊》《洪水》等十余种刊物。强调文学必须忠实地表现作者自己“内心的要求”,讲求文学的“全”与“美”,推崇文学创作的“直觉”和“灵感”。比较重视文学的美感作用。又注重文学表现“时代的使命”。
㈢新月社
1923年由胡适、陈源、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人在北京发起,成员大多为旅英美留学生。以在《晨报》副刊上开辟的《诗携》作为代表性的刊物,思想上比较倾向于自由主义。
㈣语丝社
成立于1924年11月,办有《语丝》周刊,多发表针砭时弊的杂感小品,以倡导这种文体而获“语丝派”之称,主要成员有周作人、钱玄同、林语堂、刘半农、孙伏园、冯文炳、俞平伯等等。他们所创造的那种 着重社会批评与文化批评 、任意而谈的随笔文体,又称“语丝体”。
㈤莽原社
莽原社于1925年4月24日成立于北京,是一个文化社团。主要成员有鲁迅、高长虹、黄鹏基、尚钺、向培良、韦素园、韦丛芜等。因出版《莽原》周刊而得名。
㈥未名社
1925年《浅草》停刊后,浅草社同仁和杨晦等在北京成立沉钟社,鲁迅评价它“确是中国的最坚韧、最诚实、挣扎的最久的团体,其社发表的多为揭露黑暗,追求光明、美好新生活的作品,具有鲜明的进步倾向。主要成员有林如稷、陈炜谟、陈翔鹤、冯至等。1925年初,发起人林如稷出国,该社活动便随之停止。
㈦浅草社
1922年春在上海成立,1925年《浅草》停刊后,浅草社同仁和杨晦等在北京成立沉钟社,鲁迅评价它“确是中国的最坚韧、最诚实、挣扎的最久的团体,其社发表的多为揭露黑暗,追求光明、美好新生活的作品,具有鲜明的进步倾向。主要成员有林如稷、陈炜谟、陈翔鹤、冯至等。1925年初,发起人林如稷出国,该社活动便随之停止。
㈧湖畔诗社
以爱情闻名,成员有应修人、潘漠华、冯雪峰、汪静之四人,1922年4月出版诗歌总集《湖畔》,很能代表“五四”所唤起的一代新人的纯真和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