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是如何保证安全的,紫禁城不是白叫的
紫禁城是如何保证安全的,紫禁城不是白叫的为了维护紫禁城的安全,内务府对不同的官员制定了不同的入宫凭证。一、各衙门的日常供职官员,包括内阁及各部院衙门、内务府官员。这些官员出入紫禁城较为频繁,且在时间上具有延续性,内务府对他们的管理有一定的针对性。内务府要求各衙门需在年底将来年出入人员开具清单,出入之时稽核。不过,这个制度存在很大缺陷。由于官员调动频繁,为门卫的稽查带来很大困难。所以,嘉庆十六年(1811年),新章程规定:王公大臣及内廷行走官员、值班侍卫人等常年在内当差,出入频繁,便于识认,即可免除这一稽查程序。其余官员护卫跟班各员,则必须随身携带本人的身份证明,进门查验。二、值日、加班及一切当差人员。他们出入紫禁城应由所属衙门提前一、二天报知值班护军统领。如果是各衙门的主管官员值日,还须由该衙门每人发给印文一份,入门时与本人的身份证明一起交纳值班的守卫人员查验。出门时候,印文由本人收回。三、紫禁城内机构众多,各衙门职员紧要文件需
紫禁城是清朝皇帝日常起居及政务活动的重要场所,为了维护皇帝及皇室成员的安全,内务府实行了严格的门禁制度,制定了出入紫禁城的各种凭证。关于此问题,学者滕德永,郭威在紫禁城发表的《清人出入紫禁城的凭证 》一文中,这样为我们解读紫禁城的进门制度。
紫禁城 网络图片
光绪大婚图中午门的值班官兵
嘉庆十五年(1810年)六月二十八日,嘉庆皇帝曾经发布一道谕旨:“前明旧制,紫禁城内,非特官员等不能轻至,即大臣亦只在外听宣,不敢无事辄入。其宫廷之内,狃于宴安,廷僚召对绝少,以致内外阻隔,下情不能上达,纲纪堕坏。我朝革除一切秕政,首在通下情而宣上意,每日宵衣视事,召对臣僚,周咨庶政,乃至外来道府等官,亦俱准其亲诣宫门,递折请训,无不随时召对,法良意美,从无堂帘隔绝之事。”嘉庆皇帝的谕旨说官员人数出入频繁,为紫禁城的门户管理带来很大困难。
广储司印印文
铜广储司印
清宫纸质门照、腰牌
清宫门照印板
为了维护紫禁城的安全,内务府对不同的官员制定了不同的入宫凭证。一、各衙门的日常供职官员,包括内阁及各部院衙门、内务府官员。这些官员出入紫禁城较为频繁,且在时间上具有延续性,内务府对他们的管理有一定的针对性。内务府要求各衙门需在年底将来年出入人员开具清单,出入之时稽核。不过,这个制度存在很大缺陷。由于官员调动频繁,为门卫的稽查带来很大困难。所以,嘉庆十六年(1811年),新章程规定:王公大臣及内廷行走官员、值班侍卫人等常年在内当差,出入频繁,便于识认,即可免除这一稽查程序。其余官员护卫跟班各员,则必须随身携带本人的身份证明,进门查验。二、值日、加班及一切当差人员。他们出入紫禁城应由所属衙门提前一、二天报知值班护军统领。如果是各衙门的主管官员值日,还须由该衙门每人发给印文一份,入门时与本人的身份证明一起交纳值班的守卫人员查验。出门时候,印文由本人收回。三、紫禁城内机构众多,各衙门职员紧要文件需要管衙门汇报、请示批复。为了防止有人假托批复文件而混入紫禁城,内务府又规定:各衙门有紧要文件需要进内批复,应由相关职员告知各门的值班官兵等,令其传讯给该衙门主管官员的随从,出外领取文件审批。四、在京请训、请安、谢恩的官员。他们要进入紫禁城必须在前一日由其主管部门咨明值班护军统领,进内当天,携带主管衙门印文、职名。至于外省文武官员来京陛见、请训、请安、谢恩,也要备带印文到门缴纳。
紫禁城 网络图片
紫禁城 网络图片
这个制度似乎非常完善,其实不然,它存在很大的弊端。由于平常进内当差职员并未全部发给印文,所以他们出入紫禁城之时难免遭遇纠葛。清末,内务府也认识到其中的问题。进内奏事以及请安、谢恩各员,由于缓急不一,难以预定者,内务府决定给予变通:“拟请除各项引见、值日、加班一切当差人员仍按向章,饬令随带该衙门印片,注明衔名人数,察验放入外,其余奏事以及请安、请训、谢恩人员均令自带职名到门缴纳,由值日章京查验放入,出门时,仍令自行取回,以免牵混。”即使如此,这一制度也未尽完善,内务府不得不继续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