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唐资初教你太极拳十三式:武当太极十三式的基本拳架的心诀
武当唐资初教你太极拳十三式:武当太极十三式的基本拳架的心诀例如,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之能,和鼻之呼吸、口之出纳等器官,也操之于大脑。所以在练拳时头部需要保持自然正直,不要偏斜,要有轻松灵活之意。如此则精神振作。眼不要怒睁,眉不要绉缩,口宜闭不宜张,不要用力咬牙,要用鼻呼吸。总之,头部主要作用是提起精神。其练法先求尾闾中正即将脊骨要对正脸的的中间,随之,收一下小腹,然后两眼向前平视。同时,下颏微向内收,保持喉头不抛。这样,也就做到"尾闾中正神贯顶,满身轻利顶头悬。头部的动作要和心脑一致。头在人身中极为重要,因为人是一个有机体,头部是高级神经中枢(大脑),人的一切行动,都是通过大脑来指挥。头,又如称之定盘星,为周身之主宰,前进后退左顾右盼等行动,均以它为准绳。解除"无谓用力"其方法,就是在运动的时候,一定要记清,需要用力的部分和不要用力的部分的分界,在不需用力的部分觉察有力的现象时,立刻以意识使它松弛。这样长久了便不再有“无谓的用力”的现象。体力便可渐渐
武当太极十三式基本拳架心诀
一:力到不蛮。
一般太极拳家对于"不要用力的”解释是:常人本来具有的力是拙力--叫做浮力,并不是真力(既内劲)。拙力的存在妨碍真力的产生,所以必须把拙力化尽,真力才会产生,但"不要用力"并不是化去拙力的方法。所谓拙力与真力者,即前者指动作时有无谓的用力,构成体力散乱,而后者指动作时力量集中的现象,所谓不要用力者即再不作"无谓的用力"而已。
什么是无谓的用力?即这种力对于行动来说绝对不会发生任何有益的影响。比方说:步行时的两手,写字时的两腿,都没有用力的必要,假如有用力的现象时,就是无谓的用力,它能导致体力分散,降低动作的效能。在拳术上的无谓用力,第一增加体力的消耗量,使身体容易疲劳,不能长久的运动。第二因为体力分散,在需要用力部分便不能用出很多的力,致使不能充分发挥技能。
解除"无谓用力"其方法,就是在运动的时候,一定要记清,需要用力的部分和不要用力的部分的分界,在不需用力的部分觉察有力的现象时,立刻以意识使它松弛。这样长久了便不再有“无谓的用力”的现象。体力便可渐渐集中,因为一般人平常对此并不注意,明明只要一手用力的动作,常会出现全身用力的现象。
因此,初学的人必须在开始运动之前,作一度全身松弛的状态,除开稍许有一点支撑躯干的力量外,其余肢体不许用力,先明了不用力的现象,然后慢慢地在运动中细心的体会,"应该用力"与"无谓用力"的分界自能清楚。太极拳开始,不是有一个的预备式么!它的作用便是这样的。
二:头莫离脑。
头在人身中极为重要,因为人是一个有机体,头部是高级神经中枢(大脑),人的一切行动,都是通过大脑来指挥。头,又如称之定盘星,为周身之主宰,前进后退左顾右盼等行动,均以它为准绳。
例如,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之能,和鼻之呼吸、口之出纳等器官,也操之于大脑。所以在练拳时头部需要保持自然正直,不要偏斜,要有轻松灵活之意。如此则精神振作。眼不要怒睁,眉不要绉缩,口宜闭不宜张,不要用力咬牙,要用鼻呼吸。总之,头部主要作用是提起精神。其练法先求尾闾中正即将脊骨要对正脸的的中间,随之,收一下小腹,然后两眼向前平视。同时,下颏微向内收,保持喉头不抛。这样,也就做到"尾闾中正神贯顶,满身轻利顶头悬。头部的动作要和心脑一致。
三:肩部需要松开,
我们时常见到手上所发出的力量没有肩臀等部位的力大。有人说是由于体力不能集中,所以面积较大的臀部和肩才会发出较大的力。然而一些练到相当熟练程度的人,也仍旧不能运用两手,甚至有些人身劲练的很好,手上却一点力也发不出来,这种情形对练太极拳的人最能感受得到。这是什么缘故呢?这完全是肩上的毛病。须知身体是发劲的机关,两手是发力的工具,力从身上发出,必须经过肩的关节,然后才能集中到手上。假如肩的关节阻滞淤塞,力量便不能通过。必须使肩关节骨膜灵活,筋络引长。
要达到这个目的,只要注意松肩就行了。
松肩的方法可分作两部分:
第一部分只要注意两肩松弛。可是话虽如此,实行起来,却很困难。比如一举起你的手,便会感到肩部极度紧张,需要加以长久地注意才能纠正,才能松弛,当然两肩为维持两臂的上举,肌肉的紧张是必然的,此处所谓松弛是指减少肩的紧张程度而言。
第二部分在练时有意识使两肩降下去,同时把两肩的肱骨头(即肩头)向两侧伸展,有把肩部拉开之意。前者在骨膜灵活,后者能把筋键引长。不过,这非长久锻炼,不易收到效验。
耸肩是不良姿势,具有这种不良姿势的人,胸部紧束,会感到不舒服。纠正的方法很简单,只要能把肩部松开,耸肩的姿势便会自然消失了。耸肩会影响动作的 灵活性,希望加以注意。
四:肘要随身。
集中的体力通过肩部,还需要通过关节,才能达到手上,假如两手发生阻滞,则其情形正同肩部的不能同利一样。一般人的两肘,又如两肩一样常犯阻塞的毛病,因此,非加以训练则不能通利不能完全达到随意把体力运用于两手的目的。训练的方法就是注意沉肘。
肘在手臂的中部,就是肱骨和挠骨及尺骨相连接得一个活动关节。沉肘是使肘下垂有投物在水中叫它沉下去的感觉,但忌明显地露出下沉的形式,这是初学者应该注意的。这虽是一个很简单的原则,不过在缺少它时,发劲就会感到不通利。
五:手与身动。
太极拳用掌时多,握拳时少(只有五拳)。伸手切忌僵硬紧促,手指要有舒展之意念(不要用力张开,只是有舒展之意念),掌心要有突出之意(不是用力突出掌心,而是想像掌心向外突出)。再握拳时,亦不能用力,需要有松柔之意,只要从小指、 无名指、中指、食指依次卷曲使指尖与手心相接触时,以拇指梢节压在食指及中指 的中节上就行了。所谓太极拳的拳是空心拳,就是此意。
六:胸要含挺。
胸部略有内含,使有含蓄之意。目的在解除胸间的紧张,增强弹性。犹如猫在捕捉老师时必使身体尽量卷缩,犹如我们在举行跳跃运动之前,胯、膝、足三部关节必作屈曲一样,假设不如此,即不能实现扑出与跳起的行动。含胸的作用正是如此,不能含胸,便不能把体力发射出去。所以决不可能使胸部在形式有挺突、缩进等紧张的现象。
一般初学的人,对于这一点没有认识清楚。认为含胸的含字,有含容的意思,便极力使胸腔明显地向内吞缩,结果练成胸腔内凹的状态。于是有人以为含胸足使心肺受到压迫,是一种违背生理卫生的姿势,因此,对太极拳的功用表示怀疑,这是一个误解。
顺便在这里指出,有一部分初学的人,以为含胸的作用在使气沉于气海,重心下移,身体得以稳定,这种说法不能算错,但含胸的真正作用并不在此。而且根据生理常识即下腹部不起呼吸作用,那么气怎么沉向气海呢?其实这不过是因含胸而使胸部松弛以后的一种现象。还有一部分初学的人,则认为含胸的作用,纯为使胸部松弛,这也是不够的。含胸则因胸肋间的紧张尽去,肺腑得以自由平衡的发展。所以练太极拳的人常较一般人呼吸深长,这便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含胸的练法,并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姿势,就是当胸部觉得一有紧张时,即以意念想着从两乳头往下好象有股热气向下走似的,走至肚脐以下,这时便会感到胸部的紧张自然消失了。同时还会感到胸中舒坦,腹内畅快!这正符合"虚其心,实其腹"的要求,这也是任脉疏通运行的一个途径。所以说含胸这个规则,在太极拳中是相当重要的,学者应加以注意。
七:背沉中柱。
拔背的作用和意义,不是所有学太极拳的人都能清楚的。如有的人以为把肩背有意识地向上抽拔,就是拔背,还有些人把拔背理解为一种前俯的现象,结果养成肩背肌肉的紧张,甚至造成驼背缩颈等不良姿态。
正确的拔背姿势是有意识的解除肩背肌肉的紧张,就是在思想上想着大锥(即脊柱最上的第一个骨节)的周围,约有一个手掌大小的皮肤,能与贴身的衣服相互贴在一起就行了,这是拔背的练法,在形式上即不前俯后仰,也不左歪右斜,背部 显出略具弧形的状态,这是拔背的姿势。其功能是使脊柱端正,不受肌肉牵制与阻碍,恢复其生理上本来的状态,使其尽躯干支柱的作用,身体因之能自然而灵活。所以,拔背本是一种自然的姿势,不是勉强造成的,是躯体本来造成的,不是违背生理的。孩童都是拔背的姿势,至成人则因平日行动的姿势不正,已失去脊柱正常状态态,以致不能保持本来面目,非经一番锻炼,才能恢复原状(即拔背的姿势). 拔背与含胸的姿态,矛盾而又统一,是符合辩证规律
八:腰共胯沉。
太极拳对于腰部是特别注意的。太极拳第一步功夫,即求身体完整,是从颈至足周身一家,上下相随,进退一致,避免两橛的现象。而松腰的作用,即在于此,因为人体上下肢的分界,以腰部为枢纽,全身之不能完整,大都是不能松腰的毛病。松腰的时候,腰脊应该端正竖起,不能因腰围下坠而弯曲,同时只能用意识的下垂,不能有用力的现象。否则,非但不得松腰之益,反养成弯腰习惯,或胁紧张的毛病。还有些人往往喜欢紧束腰部,这是非常不卫生的举动,假如不把这种不良的习惯改正,就不能达到松腰的要求。松腰犹如物体下垂,惟须要求自然,要注意腰部的松弛,又后面到前面整个腰部的肌肉不许有丝毫紧张的现象,只要集中意识是小腹收敛则腰部自然下垂,这就是松腰的练法。松腰的显著作用,是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稳定中心。如身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而处于摇摆不定之时,只要用以念一想收小腹,即可使身子恢复到安稳的状态。
九:臀若中悬。
臀部的向外突出,使人体固有的现象,但在练太极拳时,就对不能突臀或扭臀,不仅如此,即像常人臀部那种稍微突出的现象,也不能让它存在。因为臀部的突出,影响我们在运动时全身的统一,是上下隔绝而成为两橛,从而减少身体灵活的程度,失去拳术大部分的作用。
和突臀起完全相反的作用的既是收臀。收臀这一规则的重要性与含胸、拔背占同样地位。我们知道有些难于进步的学者,就是不懂得收臀所致。收臀就是有意识的使臀部向内收缩,使之与背之向下部相平,在外面一点也看不出有突出的痕迹为止。初学的人,有时分不出突出与不突出的区别来,当已经注意到收臀而不知是否已经进到收臀的程度时,只要先使臀部明显突出,然后收回,便可看出它的差别了。
还应该注意,不要为了收臀,就将小腹绷紧或臀部用力前收,这不仅破坏了呼吸自然,而且也影响下盘稳固。正确练法是先尽量放松臀部和腰部的肌肉,轻轻的使臀部肌肉向外向下舒展,然后再轻轻向里微微一收就成了。但在思想意识上要存有一种想象力,就是想着臀部的下边好象有一个大包袱皮,将自己下半个身子包住,向上兜起来似的。或者,想象自己的身子被包在一个鸡蛋壳里面似的。这样做即能使全身处于自然状态,又可以保持身体的平衡稳定性。
十:胯宜活转。
我们先要明白跨的部位,在生理学上所谓的跨系指股骨的上节,大腿的折叠下陷处。跨的作用是保持步子进退一致。跨的练法是进右步时,右跨回抽,左跨前挺。当左步时,左跨回抽,右跨前挺。当退步时与进步的方法相同,但方向相反。此法熟练之后,即可达到"迈步如猫行","虚实好分清",连绵不断,节节贯穿等要求。这样一个好象很简单的动作何以使身体中正?学者能依着上述方法实验一下,立刻就会明白。
根据生理学我们知道,骨盆如盆状承托躯干,骨盆端正身体自然端正,而骨盆的端正如否,取决于两跨能否平衡,也就是说要做到腿动跨不动,所以要注意抽跨,身体便能自然中正了。由此可见,骨盆的作用虽然十分重大,但须知骨盆与腰,臀,跨等部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即骨盆承托躯干,骨又承托盆骨就这样一层托一层地相互联系着),所以才能起到相当大的作用,如对腰腿的灵活,下盘稳固等锻炼效率都会提高。
十一:裆滚正圆。
裆的位置是在肾囊两旁。由于裆处的肛门和会阴部分是人体薄弱环节之一。所以在太极拳运动中,采取了吊裆和裹裆两种锻炼方法,用来改变人体这一薄弱环节,增强其抵御击打的能力。吊裆的主要作用在使意识集中,精神内敛,同时肛门括约肌因吊裆而收束,尾骶骨因之中正,而使腰椎端直,帮助了提顶之作用。吊裆的练法是根据前人的一个极其宝贵的锻炼方法,就是"地门常闭",意思是说,要经常注意轻轻收缩肛门的肌肉。若能照此法进行练习,把这种行为养成习惯,会感到会阴穴犹如几个月的婴儿正在啼哭时所产生的舒张与收缩的动态一样,至此时吊裆这个动作就算成功了。
吊裆与裹裆有什么不同?裹裆不是形式上的动作,是以意识使两腿有对向包裹的意思,同时膝关节微微内收或外开,但最终要使膝盖尖与脚尖形成上下垂直线,这时自然会达到"裆开一线"和"裆要圆,圆则稳"之目的。这是裹裆的练法。所谓"裆开一线"是指两大腿要开裆,不要开大, 只要意念一想开裆即开成一张线缝就够了。因为裆开一线之后,两腿中间好象变成圆形,裆圆之后,下盘能稳固,上盘也轻灵,所以在开裆的当中还应注意会阴要虚,小腹要实。这时身形回转动作更加灵活。同时,两腿进退成为有秩序的。裹裆的作用,在使两腿保持紧张姿态,如裆不裹,两腿便散乱,进退不能自如。总之,裹裆是锻炼下肢不可缺少的一个动作,缺此便没有步法有序移动。
十二:腿柔若盘。
太极拳对于腿部的要求,首先,要做到虚实分清;其次,要做到动作轻灵且有柔韧性;第三,要做到平衡稳定。因为腿和脚的动作,需要依据拳式的屈伸,而做前后、进退、上下、起落之状态,所以两腿在变换时要求灵活,步法要分清虚实。承受体重的腿为实,另一腿为虚。只有做到"虚实分明",动作才能稳定灵活,进退转换变化自如。
同时,两腿两脚要平均调和,即轮换运动,交叉休息。腿和脚的作用很大,每个姿势动作,都需要这两个部位来支持。可以说腿是支撑身体根基,也是劲力发动的要源。腿所起的重大作用,都要通过胯、膝、脚三个主要部位来完成。拳论云"其要在脚,发于腿",还有"裆开于胯、纵之于膝,蹬之于足","脚打七分手打三"等说法,说明了太极拳在技击发功时,手只占三成劲,主要是依靠腿和脚的作用。由此可知腿的重要了。
腿和脚和练法,要根据松胯、提膝,脚心空的要领进行练习。所谓胯要松是为了使关节周围较紧的韧带达到松弛,之后在做踢腿的动作时,会觉得灵便。对于膝关节就时刻保持轻度屈曲,这样做能使膝关节随时随地起到弹性作用。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都可以进行松胯提膝的锻炼,如上楼梯或上台阶或游园登山时,只要在思想意识上一想"松胯提膝"那么,立刻会感到全身轻松灵活,则上的既快又不费力气。当下山或下楼时应用何要领?从高处往下时就不能用"松胯提膝"了,而要用胯和脚的变换关系了。具体的做法是用意念想到哪里,哪里就放就行了。如这只脚刚刚落地时就应从这只脚的脚掌开始想起,往上想到胯再从胯往上松到脚,这时那另一只脚便会自动地向前迈进,而在这时候,应将意念转移到又刚刚着地的这只脚掌上,往上想到胯,之后再想到脚。为样循环轮换交替着想,使两腿很平稳自然地完成从上到下的交互运动。
以上十二个规则,乃是练武当太极十三式的基本拳架的心诀。习练武当太极十三式拳架的同时。各位拳友更应重视心的修炼。
武当太极内功心法口诀
武当内功心法:
点击这里阅读原文古传气功,内功心法
气满神足上下通.
龙虎相交云贯顶.
无根花红导引术.
益寿长春不老松.
武当内功心法论:
三元功法意气连.
松静刚柔任自然.
龙虎相交转乾坤.
云腾超然神自安.
妙手回春一指点
神情合意白虎潭.
周身通透气常炼.
青龙入海妙无言.!
常悟常新虚实变.
快慢相摩龙虎诞.
龟息凤呜须忘我.
一触即发意如电。!
可以印证练功景象和过程.益身心可养颜.一通百通之理
太极打坐法
修炼不知玄关,无论其它。只此便如入暗室一般,从何下手?玄关者,气穴也。气穴者,神入气中,如在深穴之中也。神气相恋,则玄关之体已立。
古仙云:“调息要调真息息,炼神须炼不神神。”真息之息,息乎其息者也。不神之神,神乎其神者也。总要无人心,有道心。将此道心返入虚无,昏昏默默,存于规中,乃能养真息之息,得不神之神。
初学必须从呼吸下手,此个呼吸,乃是离父母重立胞胎之地,人能从此处立功,便如母呼亦呼、母吸亦吸之时,好像重生之身一般。
大凡打坐,须将神抱住气,意系住息,在丹田中宛转悠扬,聚而不散,则内藏之气与外来之气,交结于丹田。日充月盛,达乎四肢,流乎百脉,撞开夹脊双关而上游于泥丸,旋复降下绛宫而下丹田。神气相守,息息相依,河车之路通矣。功夫到此,筑基之效已得一半了,总是要勤虚炼耳。
调息须以后天呼吸寻真人呼吸之处,古云:“后天呼吸起微风,引起真人呼吸功。”然调后天呼吸,须任他自调,方能调得起先天呼吸,我惟致虚守静而已。真息一动,玄关即不远矣。照此进功筑基,可翘足而至,不必百日也。
《道德经》:“致虚极,守静笃。”二句可浑讲,亦可析讲。浑言之,只是教人以入定之功耳。析言之,则虚是虚无,极是中极,静是安静,笃是专笃,犹言致吾神于虚之间而准其中极之地,守其神于安静之内必尽其专笃之功。
人心者二,一真一妄。故觅真心者,不生妄念,即是真心。真心之性格最宽大,最光明;真心之所居最安然、最自在,以真心理事,千条一贯。以真心寻道,万殊一本。然人要用他应事,就要养得他状大,就要守得他安闲,然后劳而不劳,静而能应。丹诀云“心走即收回,收回又放下。用后复求安,求安即生悟”也。谁云闹中不可取静耶?
游方枯坐,固非道也。然不游行于城市云山,当以气游行于通身关窍内。乃可不打坐于枯木寒堂,须以神打坐于此身妙窍中乃可。
学道以丹基为本,丹基既凝,即可回家躬耕养亲,做几年高士醇儒。然后人山寻师,了全大道。彼抛家、绝妻、诵经、焚香者,不过混日之徒耳,乌足道哉?
保身以安心养肾为主,心能安则离火不外荧,肾能养则坎水不崩,火不外荧,则无神摇之病,而心愈安。水不外崩,则无精涸之症,而肾愈澄。肾澄则命火不上冲,心安则神火能下照。神精交结,乃可以却病,乃可以言修矣。
凡人养神养气之际,神即为收气主宰。收得一分气,便得一分宝。收得十分气,便得十分宝。气之贵重,世上凡金凡玉虽有百两不换一分。道人何必与世人争利息乎?利多生忿恚,忿恚属火,气亦火种,忿恚一生,气随之走,欲留而不能留。又其甚者,连母带子,一齐飞散,故养气以戒忿恚为切。欲戒忿恚,仍以养心养神为切。功名多出于意外,不可存干禄之心。孔子曰:“学也,禄在其中矣。”修道亦然,不可预贪效验。每逢打坐,必要心静神凝,一毫不起忖度希冀之心,只要抱住内呼吸做功夫。
炼心之法,自小及大。如今三伏大炎,一盏饭可也,再求饱不可也。一片凉可也,再求大凉不可也。数点蚊不足畏也,必求无蚊不能也。自微及巨,当前即炼心之境。
苦中求甘,死里求生,此修道之格论也。
学道之士,须要清心清意,方得真清之药物也。毋逞气质之性,毋运思虑之神,毋使呼吸之气,毋用交感之精。然真精动于何时,真神生于何地,真气运于何方,真性养于何所,是不可不得明辨以皙者而细言之也。
凡下手打坐,须要心神两静,空空寂寂鬼神不得而知,其功夫只宜自考自信,以求自得,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诚于中自形于外,是以君子必慎其独也。
打坐之中,最要凝神调息,以暇以整,勿助勿忘,未有不逐日长功夫者。
凝神调息,只要心平气和。心平则神凝,气和则息调。心平,平字最妙。心不起波之谓平,心执其中之谓平。平即在此中也,心在此中,乃不起波。此中即丹经之玄关一窍也。
打坐歌
初打坐,学参禅,这个消息在玄关。秘秘绵绵调呼吸,一阴一阳鼎内煎。性要悟,命要传,休将火候当等闲。闭目观心守本命,清静无为是根源。百日内,见应验,坎中一点往上翻。黄婆其间为媒妁,婴儿姹女两团圆。美不尽,对谁言?浑自上下气冲天。这个消息谁知道?哑子做梦不能言。急下手,采先天,灵药一点透三关。丹田直上泥丸顶,降下重楼入中元。水火既济真铅汞,若非戊己不成丹。心要死,命要坚,神光照耀遍三千。无影树下金鸡叫,半夜三更现红莲。冬至一阳来复始,霹雳一声震动天。龙又叫,虎又欢,仙药齐鸣非等闲。恍恍惚惚存有无,无穷造化在期间。玄中妙,妙中玄,河车搬运过三关。天地交泰万物生,日饮甘露似蜜甜。仙是佛,佛是仙,一性圆明不二般。三教原本是一家,饥则吃饭困则眠。假烧香,拜参禅,岂知大道在目前?昏迷吃斋错过了,一失人生万劫难。愚迷妄想西天路,瞎汉夜走入深山。天机妙,非等闲,泄露天机罪如山。四正理,着意参,打破玄关妙通玄。子午卯酉不断夜,早拜明师结成丹。有人识得真铅汞,便是长生不老丹。行一日,一日坚,莫把修行眼下观。三年九载功成就,炼成一粒紫金丹。要知此歌何人作,清虚道人三丰仙。
太极早功法
日将出即起,面对太阳光,吸气三口,即将口闭。提起丹田之气到上,即将口闭之气与津液咽下,然后将身往下一蹲,两手转托腰眼。左足慢慢伸直,三伸,收转左足。又右足伸直三伸,收转右足。将头面朝天一仰,又朝地一俯,伸起腰,慢立起,两手不用就拿开。立起之时,将右手掌慢慢向上三伸,亦往下一耸。又左手慢伸,将掌向上三伸,亦往下一耸(松),然后一步一步作一周围,一步步完,将两足在圈圈内一跳,静坐片刻,取药服之。
太极午功法
正午,先盘膝坐,两手按膝,腰直起,闭目运气,一口送下丹田,念曰:“本无极之化身,包藏八卦真因。清通一气精其神,日月运行不息。阴阳甲乙庚辛,生克妙用,大地回春。扫除六贼三尸,退避清净。开天河之一道,化玉之生新。圆明有象,净彻无垠。养灵光先在顶,三慧照于三清,不染邪崇之害,不受污秽之侵,水火既济,妙合地、天、人。学道守护五方,主令元神,四时八节,宰治之神,养我魄,护我魂,通我气血,生育流行,天罡地煞,布出元精。二十四气十二辰,妙应灵感,观世音,太上老君,道祖吕真人,一一玉清真王长生大帝,化作太极护法神王,日月普照来临。”(念七遍)开目,运动津液,徐徐咽下。将左手按腰,右足伸出,右手按腰,左足伸出。伸出后将两足并合,往前一伸,头身后一仰,立起。将两掌擦热,往面一擦,擦到两耳,左右手各按其耳,两手中指上下交,各弹三下,往项下一抹到胸。左手擦心,右手在背腰中一打,然后两手放开,头身往下一勾,再以右手往前头一拍,抬起腰身,左手腹中一抹,然后前足换后足,往前跳三步退三步,口中津液,作三口咽下,朝西吐出一气,复面东吸进一气,闭鼓气一口送下,此导阴补阳也。
10月21日
特别推荐 | 武当山最美季节与您相邀,第二期太极拳研修活动开始报名啦
太极养生堂公众平台将在10月21日继续邀请太极拳友相聚武当“祈福太和,问道武当”第二期太极拳研修班,结缘武当,祡宵同修,大道同行!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详细活动细节!